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目标,体现了数学教育的本质,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各学科都在积极推进核心素养培养,小学数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此进行分析和探究。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而不是对其进行直接的传授。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应该对所教授的知识点进行充分分析和理解,明确教学重难点以及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培养出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概括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教学活动。小学数学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和理解,最终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为其今后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和推理等活动来获得数学知识,并进行逻辑推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与探究。例如,在教授“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尺寸的圆柱和圆锥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几何特征和物理属性。学生在观察后可能会注意到,圆柱和圆锥在形状上的不同导致了它们的体积计算方式也不同。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讨论和推理可能会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从实际操作和推理中理解数学概念,而不仅是记忆公式。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合理的建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效的结论。
教师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利川市第一民族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