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酯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序贯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2025-02-05 00:00:00程琪尚云晓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25年1期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儿童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环酯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序贯治疗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方法 将2021年12月- 2022年5月收治的1~8岁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在静脉输液单疗程阿奇霉素治疗5天后给予口服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序贯治疗的64例患儿归为环酯红霉素组,给予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序贯治疗的78例患儿为阿奇霉素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胸片或肺CT吸收情况、胃肠道反应、皮疹及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服用药物的依从性。结果" 环酯红霉素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高于阿奇霉素组的97.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环酯红霉素组患者胸片或胸部CT炎症恢复有效率为98.00%,高于阿奇霉素组的9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环酯红霉素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低于阿奇霉素组的19.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环酯红霉素组患儿的服药总依从率与阿奇霉素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序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均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序贯治疗无差别。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环酯红霉素;阿奇霉素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2--03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导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体,常见于5岁以上儿童,其临床症状以发热及咳嗽为主,占住院患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10%~40%[1]。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演变,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MPP如果不得到及时治疗会发展成重症MPP[2],可导致神经、循环、血液等多个系统受累,甚至还可发生如支气管扩张、闭塞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单侧透明肺等肺部不良预后,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3]。因此,早期、有效且足量的抗炎治疗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改善预后的最关键因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儿童MPP最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疗程是2~3周[4]。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药物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药物[5]。环酯红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口服的红霉素,为红霉素衍生物,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于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支原体等均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并且改善了红霉素的亲脂性问题,提高了其吸收率,增加了抗菌活性[6]。基于此,本研究对比分析口服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对MPP序贯治疗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2月- 2022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收治的年龄段为1~8岁并且诊断为MPP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在静脉输液单疗程阿奇霉素治疗5天后给予口服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序贯治疗的64例患儿为环酯红霉素组,给予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序贯治疗的78例患儿为阿奇霉素组。环酯红霉素组男32例,女32例,1~3岁18例;3~6岁26例,6~8岁20例;50例复查胸片或胸部CT。阿奇霉素组男40例,女38例;1~3岁26例,3~6岁31例,6~8岁21例;63例复查胸片或胸部CT。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儿家长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纳入标准:MPP诊断标准依据《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均存在发热、咳嗽等肺炎的表现和胸部CT提示肺部浸润影,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阳性,或咽拭子MP核酸检测(RNA)阳性[7]。

(2)排除标准:本研究排除了入院前存在明显胃肠道反应症状包括腹泻、呕吐的病例;存在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史病例;严重肝、肾、心、脑功能并发症病例;伴有肺结核、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或其他慢性肺疾病;伴有基因缺陷、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缺陷病史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在治疗的前5天均使用阿奇霉素(瑞奇,国药集团国瑞药业)10mg/kg,每日1次,静脉输注。环酯红霉素组是阿奇霉素静点1疗程后改为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澳抒达,澳美制药)15mg/kg,间隔12小时1次,口服7天;阿奇霉素组是阿奇霉素静点1疗程停药3天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希舒美,辉瑞制药)10mg/kg,每日1次,口服3天。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有效性:根据患儿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及用药2周后的影像学表现,判定临床疗效。①显效:在治疗后患儿无发热、咳嗽、咳痰,临床症状消失,无需治疗,用药2周后胸片或胸部CT复查提示炎症完全吸收;②好转:如患儿口服药物后咳嗽略缓解,无发热,仍需药物治疗,用药2周后胸片或胸部CT复查提示炎症完全吸收;③无效:如患儿咳嗽无好转,甚至加重者,或发热。

(2)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及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

(3)用药依从性:①依从性良好:患儿愿意或不抗拒服用药物;②依从性差:患儿非常抗拒而不能服用药物。

1.4"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计算率(%),组间率比较应用χ2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环酯红霉素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高于阿奇霉素组的97.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1。环酯红霉素组患者胸片或胸部CT炎症恢复有效率为98.00%,高于阿奇霉素组的96.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环酯红霉素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低于阿奇霉素组的19.2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3。

2.3" 两组患儿用药依从性比较

环酯红霉素组患儿的服药总依从率与阿奇霉素组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4。

3" 讨论

MP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属,革兰染色阴性,直径为2~5μm,是最小的原核致病微生物,缺乏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固有耐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目前治疗儿童MPP的首选抗菌药物。该类药物与MP核糖体50S亚基的23S核糖体的特殊靶位及某种核糖体的蛋白质结合,阻断转肽酶作用,干扰mRNA位移,从而选择性抑制MP蛋白质的合成。

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于1950年从链霉菌菌株中分离出来,并因其苦味(来自古希腊语pikro意为苦味)而被命名为吡咯霉素(pikromycin)。其主要化学特征是具有大环内酯环,这是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名称来源,也是所有后来分离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所共有的。目前已经合成了许多衍生物,改变了大环内酯结构的衍生物具有更好生物利用度、酸稳定性以及药代动力学的效应[8]。根据大环内酯环的大小分类为12元、14元、15元或16元环,其中14元环代表性药物有红霉素、克拉霉素和环酯红霉素,15元环代表性药物有阿奇霉素,16元环有螺旋霉素、交沙霉素和麦迪霉素;根据使用年代分为第1代红霉素,第2代阿奇霉素、环酯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第3代酮内酯类如泰利霉素、塞红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对许多耐药菌株的活性有所改善,但伴随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9]。因此,目前用于MP治疗的主要是第1代和第2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第3代尚未用于儿童MP治疗,研究也在迟滞中。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MPP疗程为2~3周,但对于多数MPP患者静点大环内酯类药物5~7天后度过疾病进展急性期可改为口服药物治疗也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以降低静脉用药的不良风险,减少住院时间。在既往的研究中,阿奇霉素序贯治疗MPP的优势高于第1代红霉素[10],而本研究环酯红霉素在序贯治疗MPP方面,无论是有效性还是安全性,与阿奇霉素相比均无差异。环酯红霉素是红霉素十四元环上衍生11,12-碳酸酯,与红霉素相比,生物利用度更高,抗菌效应更强,毒性更低,胃肠道吸收率更高[11]。本研究还进一步随访了MPP患者使用这两种药物序贯后复查的胸片及肺CT提示的肺部炎症吸收情况,结果提示两组间无差异,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既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应用于3岁以下儿童,由于可促进胃肠道蠕动,会导致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尤其对于3岁以下胃肠功能不完善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本研究发现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对于3岁以上儿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好,尤其是安全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3岁以下儿童低,依从性也更好,因此,可推荐于3~8岁及以上儿童应用。

综上所述,环酯红霉素干混悬剂对儿童MPP序贯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依从性均与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比无差别。

4" 参考文献

[1] Jain S,Williams DJ,Arnold SR,et al.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requiring hospitalization among U.S. children[J].N Engl J Med,2015,372(9):835-845.

[2] Gao LW, Yin J, Hu YH,et al.The epidemiology of paediatric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North China:2006 to 2016[J].Epidemiol Infect,2019, 147:e192.

[3] Cheng Q,Zhang H,Shang Y,et al.Clinical features and risk factors analysis of bronchitis obliterans due to 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A nomogram prediction model[J].BMC Infect Dis,2021,21(1):1085.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 30(17):1304-1308.

[5] 尚云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抗炎作用及其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J].儿科药学杂志,2012,18(3):1-4.

[6] Osato MS, Reddy SG, Piergies AA, et al.Comparative efficacy of new investigational agents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1,15(4):489-492.

[7] He S, Yang M, Wu X, et al.Comparison of a novel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with the passive agglutination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children[J].J Microbiol Methods,2020,173:105921.

[8] Dinos GP.The macrolide antibiotic renaissance[J].Br J Pharmacol,2017, 174(18):2967-2983.

[9] Janas A, Przybylski P.14- and 15-membered lactone macrolides and their analogues and hybrids:Structur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J].Eur J Med Chem,2019, 182:111662.

[10] 赵燕芳.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应用效果对比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1,7(21):178.

[11] S Morimoto,Y Misawa,H Kondoh,et al.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erythromycins. V. Synthesis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4''-O-methyl derivatives of erythromycin a 11,12-cyclic carbonate[J].J Antibiot (Tokyo),1990,43(5):566-569.

[2024-07-24收稿]

猜你喜欢
肺炎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儿童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比较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及疗程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RP水平的影响
六一儿童
支原体肺炎患儿体内氧化应激变化及盐酸氨溴索对其影响的研究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