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

2025-02-05 00:00:00祖印坛高永山佟海超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25年1期
关键词:内固定术术后康复桡骨远端骨折

【摘要】"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可引起腕关节及周围疼痛肿胀,并可限制局部关节活动,需尽早干预治疗。保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相对有限,对于不稳定骨折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近年来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技术发展迅速,有效提升了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相关问题,从而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因此,深入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及相关术后康复措施,可为该类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及术后康复提供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内固定术;术后康复;关节僵硬;理疗

中图分类号" R683.41"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5)02--06

四肢骨折是高发的骨科疾病,其中桡骨远端骨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以局部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症状。目前,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疗法两大类,但是保守治疗的限制因素相对较多,对于较为复杂且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以确保骨折端关节面恢复平整度,实现有效的骨折端复位并固定,恢复腕关节的解剖结构,从而达到功能复位的目的[1]。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多样,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此外,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恢复要求相对较高,康复期较长,需配合有效的术后康复支持才能促进患者顺利康复,降低并发症风险,提升患者腕关节功能水平[2]。现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进展进行综述。

1"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

通过影像学技术可以有效地诊断桡骨远端骨折情况,并全面分析断端移位程度、受伤机制、是否存在粉碎性骨折等信息,为临床救治提供可靠参考资料。同时,依据影像学检查资料,可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分型分类[3]。目前该类骨折可分为A型、B型和C型,共3大类,分别为关节外骨折、部分关节内骨折及简单骨折和复杂关节内骨折[4]。通过观察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的粉碎程度、倾斜程度、桡骨高度丢失情况等可以进一步明确骨折细节,并对不同类别的骨折进行详细分型,从而明确患者的具体损伤情况,为后续临床治疗骨折固定手术入路选择等提供一定的参考[5]。

2" 手术入路方法选择

2.1" 掌侧入路

掌侧入路是桡骨远端手术治疗的常用入路,可根据患者骨折位置和内固定方式选择偏桡侧或偏向正中入路方式。偏桡侧入路方式可以充分暴露舟状窝掌面骨块情况,便于复位骨折端,同时也可以观察乙状切迹掌缘的具体损伤情况,进而实施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复位关节面,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正常状态[6]。对于骨折块偏向正中的患者,可采取偏向正中入路方法,便于实施关节复位及关节面调整,纠正患者的掌倾角及尺偏角异常状态。掌侧入路手术的开展率较高,可以有效减轻手术操作对腕关节骨性结构的影响,术后恢复速度相对较快[7]。同时,掌侧入路还可以有效扩大掌侧骨皮质的操作空间,避免损伤掌侧韧带,减少屈腱肌损伤,有利于维持掌侧面的平坦性,达到较好的功能复位效果。但该种入路方式需要部分切断或完全切断旋前方肌,需要根据手术情况及时修补[8]。

2.2" 桡侧腕屈肌入路

该入路方式是在骨膜下解剖后,向骨折近端形成的手术入路方法,对于掌侧入路实施困难者可以采取该入路方法,便于充分显露桡骨远端背侧及掌侧的骨块[9]。该入路方式可充分显露骨折区域,便于直视下复位各方向骨块,有助于恢复粉碎塌陷的骨折面,较好地改善桡骨的连续性[10]。桡侧腕屈肌入路方法可有效增加手术操作空间,充分保护背侧切口及周围血运,同时也有助于保护背侧软组织的完整度,便于完整包裹植骨,手术复位稳定性较好。

3" 手术方法

3.1" 经皮克氏针闭合复位

在微创外科技术支持下,经皮克氏针闭合复位技术逐渐发展完善,目前已成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手术方法[11]。该手术方式创口极小、操作简单,可复位不稳定的关节骨折,也适用于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C型臂透视下观察骨折塌陷及碎裂情况,撬拨整理骨折断端碎骨块,然后复位骨折端及关节面,采用克氏针穿针固定骨块,并配合髓内钉钢板植入等方式,进一步进行骨折复位及固定[12]。但经皮克氏针固定的支撑强度相对有限,无法承受干骺端粉碎骨折固定产生的负荷,容易出现克氏钉移位、断裂等情况,因此该类骨折不宜采用经皮克氏针闭合复位固定方法[13]。此外,该固定方式需要搭配外固定支架或石膏外固定装置进行术后固定,增强支撑力量,以避免骨折再移位问题。

3.2"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

该手术方式是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固定方法,主要采用掌侧入路方式,可以实现骨折断端的有效固定。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变向锁定钢板内固定、锁定钢板内固定和非锁定钢板内部固定,术中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T型钢板或加压钢板配合螺钉进行骨折断端加固,可实现钉板一体固定,内固定稳定性较强,可有效改善关节面塌陷情况[14]。同时,该术式可预防术后桡骨缩短等问题,患者关节功能复位效果相对较好,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关节活动度,因此该内固定方式的应用率较高[15]。

3.3" 髓内钉固定手术

近年来,髓内钉内固定术发展迅速,并开始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髓内钉内固定术可以重建骨折端的生物力学结构,恢复关节面及关节解剖结构,具有较好的支撑力和力学稳定性。与常规钢板及钢钉固定相比,髓内钉内固定术的血运破坏相对较少,与机体的生物兼容度较高,可以减少内植物磨损肌腱等情况,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可靠。在粉碎性骨折治疗中,髓内钉内固定术具有较强的优势,适用于不同年龄段患者,应用于儿童及老年患者的效果也较好,配合术后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关节功能,且术后尺偏角、关节活动度等评分显著提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6]。

3.4" 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术

目前,关节镜微创手术辅助系统逐渐完善,可配合外固定架共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主要用于关节内骨折治疗。关节镜系统支持下,可通过小切口插入透镜显示关节内部结构,完成关节面调整及骨折复位等操作,与常规直视下钢板、钢钉内固定术相比,该方法的创伤性显著减小,可有效减少组织损伤,降低出血量及感染等并发症风险,且术后恢复速度快,目前已成为四肢骨折发展的新方向[17]。

3.5" 3D打印辅助内固定术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在外科应用逐渐增多,为骨科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通过3D打印技术,可以重建骨折及虚拟复位骨折,完全依照患者骨折情况进行接骨板固定模拟,可对骨折进行精准把控,获得较为理想的复位效果[18]。目前,该技术可配合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共同治疗,先打印患者的骨折模型,然后确定手术方案,可实现精准骨折复位,且治疗效果可靠。

4" 术后康复干预

桡骨远端骨折的术后康复时间相对较长,需积极开展康复干预,同时配合相关理疗技术、中医疗法等,以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4.1" 术后早期康复干预

术后早期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及物理康复干预可较好地改善患者康复效果。术后第1天开始红外线照射治疗,有助于伤口愈合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效果。同时,配合间断性冰敷等干预措施可减轻肢体肿胀程度,有助于促进骨折局部愈合。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纠正其对康复训练的错误认知,提升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意识水平,进而积极配合各项康复训练措施[19]。术后24h后可指导患者进行手臂肌肉的舒张训练,引导患者慢慢伸缩手臂肌肉,运动量以耐受为宜,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或大幅度运动。术后2~7d可开始手臂屈伸握拳、放松训练,以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有助于肌肉力量恢复。同时可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肘关节运动,并帮助患者进行屈伸肘、肩关节训练,促进肌肉收缩,加速血液循环,改善患肢肿胀状态[20]。

4.2" 术后系统化康复训练

术后1周,患者软组织创面基本愈合,可开始腕关节的系统化训练,引导患者采用健侧手握住患侧的腕关节进行肘部屈伸运动,逐渐增加运动幅度,并完成外展、内收、外旋等训练,运动过程中避免腕关节受力影响骨折愈合效果。术后2~3周,观察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改善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桡侧、尺侧和前臂旋转运动,并引导患者进行腕关节的外展、内收等简单训练,逐渐增加活动范围[21]。此外,引导患者进行握勾拳、握拳、直拳等训练,并实施手指外展、内收等锻炼,逐渐改善腕关节伸展与屈曲功能。患者腕关节肿胀消退后可开始握力训练,以增强局部肌肉力量,促进功能恢复[22]。

4.3"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术后4~7周,可开始日常生活运动的训练,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引导患者练习拧瓶盖、握杯子等轻度负重运动,同时练习用手指捏碎物品,改善腕关节功能。期间,强化腕关节掌屈和背伸运动,提升腕关节的负重能力[23]。此外,引导患者采用患侧腕关节进行刷牙、洗脸、吃饭等日常生活活动,指导患者慢慢练习,不可急于求成,避免患侧腕关节损伤。患侧腕关节大动作运动能力改善后,可进行精细运动训练,如拿筷子、写字、拧螺丝等,逐步增强关节灵活度,直至恢复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24]。

4.4" 并发症防控干预

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展理疗、中药熏蒸、针灸等康复护理干预,促进关节内渗液水肿消退,进而加快患者康复进程[25]。患者术后早期的肿胀程度相对较重,可采取中医及相关理疗干预技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肿胀消退,同时有助于组织再生,减少术后关节僵硬、肿胀疼痛及骨折不愈合等问题[26]。综合性康复干预可配合康复锻炼措施共同实施,通过改善患者骨折后局部生物环境,强化肌肉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减轻局部肿胀及疼痛症状。

5" 术后康复效果

早期适宜的康复锻炼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肢体肿胀消退。适当的运动刺激可锻炼肌肉功能,防止长时间制动后引发肌肉萎缩,影响术后恢复效果。损伤后早期运动刺激还可促进成骨细胞分泌,从而抑制破裂细胞增多,有助于加速骨折断端骨组织成熟,促进新骨形成,提高骨折端愈合效果[27]。运动过程中适当的肌肉收缩力量可牵拉骨骼,产生适量应力,有助于调节骨代谢水平,维持骨微观结构状态,避免出现局部骨质疏松及骨退化等情况,为患者术后腕关节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28]。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相关文献报道显示,早期积极康复锻炼者术后关节活动度范围相对较大,骨折愈合效果较好,骨折愈合时间短,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风险低,患者术后自理能力较好,生活质量有效改善[29]。术后红外线照射等理疗手法具有防止关节僵硬及粘连的效果,不仅可以加快血液循环,还可以促进淋巴代谢,而且有助于水肿吸收和关节内渗液消退,有利于改善术后早期关节肿胀等状态。此外,术后红外线照射、中药熏蒸及针灸等康复治疗技术有助于改善局部炎症状态,减少炎症因子导致的水肿情况,并可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释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为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30]。

6" 小结

综上所述,桡骨远端骨折的类型多样,病情相对复杂,因此治疗方法也相对较多。目前,骨科诊疗技术发展迅速,微创外科、3D打印技术等新兴技术为该类骨折手术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极大地推动了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优化。术后康复是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应积极做好术后康复锻炼,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通过渐进式的运动训练及相关康复治疗逐渐改善患侧腕关节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进而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7" 参考文献

[1] 林聪明,李洪瀚.改良Henry入路保留旋前方肌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后的腕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36):107-109.

[2] 孙滨,李琳琳,孙卫强,等.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J]. 中医正骨,2024,36(12):70-74.

[3] 周超.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J].生命科学仪器,2024, 22(6):147-149.

[4] 王洪凯,桂甜,毛鹏,等.两种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24,27(6):824-828.

[5] 李新霞,申立林,刘勇.腕关节镜微创手术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改善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2,28(3):427-431.

[6] 周开亮,吴声忠,林廉洋,等.非麻醉状态下闭合复位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闭合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效果情况对比[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4,40(11):50-54,96.

[7] 范国晖.疼痛控制干预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4,30(6):131-133.

[8] 刘霞,曾宪辉.64排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在桡骨远端骨折不同分型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4,30(21):104-106.

[9] 秦树,刘遵勇,梁文清,等.HauckⅡ型尺骨茎突骨折固定与否对腕关节镜辅助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疗效的影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4,39(11):1210-1213.

[10] 孙然,王岩,孟凯.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4,22(22):129-132.

[11] 莫军杰,裘晓冬,周君鹏.掌背侧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24,29(10):1941-1943.

[12] 刘恒山,寿康全,朱高波.桡骨远端冠状位骨性结构匹配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应用研究 [J].中国骨伤,2024,37(10):947-952.

[13] 陈波涛,潘莎,杨利.带沟槽夹板固定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对患肢早期肿胀和血流速度的影响[J].中国骨伤,2024,37(10):953-958.

[14] 陈巨坤,罗益文,黄立萍.改良Henry入路治疗AO-B与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24,37(10):959-964.

[15] 季泽娟,李振威,孙克明,等.预成型弹性髓内钉固定儿童桡骨远端干骺端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4,32(20):1846-1851.

[16] 刘慧,毛利云,李强.基于骨科损害控制的精准干预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的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4,35(9):1130-1133.

[17] 谢洪端.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 2024,46(3):74-77.

[18] 彭雪洲,刘莹,孔得宇,等.史赛克单边外固定架联合综合康复疗法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24,46(10):1544-1547.

[19] 何丽芳,李倩倩,林浴坤,等.“助康”应用程序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管理中的应用[J].莆田学院学报,2024,31(2):39-45.

[20] 潘飞龙,赵小强,赵小灵.阶段性康复训练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24,43(11):63-65,70.

[21] 刘仕友,齐国斌,孙建华,等.渐进式关节功能康复训练联合持续被动运动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4,5(2):69-72.

[22] 任文倩,宋瑞星,闫会娟.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综合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4,30(1):186-188.

[23] 陶明振,李雪栋.早期康复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上海医药,2023,44(23):72-74.

[24] 陈春免.渐进式康复训练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影响分析[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2):134-135.

[25] 陈小玲,林向全.快速康复流程在桡骨远端骨折微创日间手术患者中的护理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2,13(4):183-186.

[26] 王朝君,王文洁.渐进式关节功能康复训练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效果评价 [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2,35(12):1843-1845.

[27] 李志刚,曾祥悦,曹哲铭.逐瘀通络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2,28(6):784-789.

[28] 颜文娟,罗旺林,杜国君,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海南医学,2022,33(17):2288-2294.

[29] 邓小芬,郑春燕,谢素娟,等.量化健康教育模式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21):93-95.

[30] 王雅囡,张靖媛,牟芷惠,等.标准化康复方案对老年女性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疗效评估 [J].医学研究生学报,2022,35(6):630-634.

[2024-12-30收稿]

猜你喜欢
内固定术术后康复桡骨远端骨折
自拟中药方剂对痔疮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100例颈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桡骨远端骨折应用外固定支架与中药熏蒸治疗效果分析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再手术率和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的疗效分析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35:35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比较
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