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为进一步跟踪我国姜用农药登记及最大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标准制定进展,保障姜的质量安全,对目前登记的姜用农药产品的防治对象、有效成分及数量进行梳理,并分析国家制定的姜用农药MRLs现状。结果显示,我国目前批准登记的姜用农药产品180个,有效成分52种,高效、低毒、绿色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逐渐增多。GB 2763-2021及其补充标准GB 2763.1-2022中涉及姜的农药MRLs有124项,涵盖农药品种129种,其中只有26种在我国登记有效。相较于GB 2763-2019,新增54项姜用农药MRLs,变更2项,变更的检测方法标准11项。但基于姜生产中病虫害发生和残留监测情况,建议尽快推进姜常用农药的登记以保证其合规使用,姜已登记和常用农药的MRLs标准的制定也需加快进行。
关键词:姜;农药;登记;最大残留限量
中图分类号:S6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871(2025)01-010-06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pesticide registration and residue limits in ginger
LU Guocai1, GAO Jinpeng1, TIAN Hongping1, ZHOU Luhong1, GUO Wenjuan1, ZHANG Gaolei2, LIU Keshan2, LI Fujun1
(1. Weif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Weifang 261071, Shandong, China; 2. Jinan Tianyu Baihe Plant Nutrition Technology Co., Ltd, Jinan 251618,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track the progress of pesticide registr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aximum residue limits (MRLs) standards for ginger in China, and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ginger, a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current registered pesticide products for ginger, their target pests, active ingredients, and quantities. Additionally, the status of national MRLs standards for pesticides used on ginger was examined. Statistics showed that 180 ginger pesticide products had been approved and registered in China, with 52 kinds of active ingredients, and the numbers of green, highly efficient, low-toxicity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esticides were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GB 2763-2021 standard and its supplemental standard GB 2763.1-2022 included 124 MRLs for pesticides used on ginger, covering 129 pesticide varieties, among which only 26 pesticides were registered and approved for use on ginger in China. Compared with GB 2763-2019, there were 54 new MRLs for pesticides in ginger, 2 modified MRLs, and 11 updated testing method standards. However, based on the occurrence of pests and diseases in ginger production and the result of residues monitoring,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registration of commonly used pesticid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ensure their compliant use. Moreover, the establishment of MRLs standards for both registered and commonly used pesticides on ginger also needs to be accelerated to ensh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ginger products.
Key words: Ginger; Pesticide; Registration; 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
除东北、西北严寒地区外,姜在我国南部和中部均有栽培,但产地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山东、四川、广西等地。我国姜的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列世界首位,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1]。在我国,农药产品实行登记制度,这使得我国姜用农药秩序逐渐规范,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登记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病虫害没有登记产品可选,或者登记产品种类较少而导致在生产中无法轮换选择用药,因用药不规范、乱用、滥用而引发的质量安全事件也屡见不鲜。2013年初山东潍坊峡山下辖多个村庄被曝滥用剧毒农药“神农丹”且专供内销,一度使姜的质量安全成为舆论关注热点[2]。在现有农药登记框架下进一步规范姜用农药的使用,是减少农药残留、保证姜安全供应的必要手段。2021年9月,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3](代替GB2763-2019)[4]正式实施;2023年5月,其补充标准GB 2763.1-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5]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工作有了新进展。笔者结合我国姜用农药登记和实际使用情况,着重分析新国标对姜用农药MRLs标准制定的新要求,以期为进一步保障我国姜的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1 我国姜用农药登记新进展
近年来,我国姜上登记的农药产品持续增加。2022年,李配[6]报道,我国姜上的登记农药产品有156个,而中国农药信息网[7]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产品已多达213个,在有效期内的有180个(表1)。其中,单剂占现有登记产品的81.67%,混剂占18.33%;杀菌剂、杀虫剂、杀线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占现有登记产品的38.89%、27.78%、14.44%、11.67%、7.22%,比例较为均衡;防治对象包括一年生杂草及玉米螟、甜菜夜蛾、姜蛆、炭疽病、叶枯病、姜瘟病、青枯病、茎基腐病、线虫等10余种病虫害,但以防治玉米螟、甜菜夜蛾、炭疽病、叶枯病和根结线虫为主,登记产品分别有29、20、33、21和23个,反映出这5种病虫害是姜生产中病虫害化学防治的重点。
所涉及的有效成分累计52种,以含阿维菌素、噻唑膦、咪鲜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二甲戊灵、甲氨基阿维菌素、氯化胆碱的产品为主,分别达到了15、14、13、12、10、9、11、9、9个;含其余42种成分的产品相对较少,累计仅有53个。在国家倡导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增效的大趋势下,高效、低毒、绿色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逐渐增多。2024年以来,新增的登记农药有用于防治根结线虫的阿维·噻唑膦、威百亩、三氟吡啶胺,防治姜瘟病的多黏类芽孢杆菌、噻唑锌以及防治根腐病的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其中,三氟吡啶胺、噻唑锌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均是首次在姜上登记。
2 我国姜用农药残留限量分析
2.1 我国姜用农药MRLs标准现状
GB 2763是我国农药MRLs唯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目前,我国对姜用农药MRLs主要执行GB 2763-2021及其补充标准GB 2763.1-2022[3,5],该标准中姜所属的食品类别为“蔬菜(根茎类和薯芋类)”中的“根茎类”,且标准规定“如某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应用于某一食品类别时,在该食品类别下的所有食品均适用,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因此,我国姜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涉及姜(22项)、根茎类蔬菜(10项)、根茎类和薯芋类蔬菜(91项)、蔬菜(1项)4类,共124项农药MRLs,包括89项正式限量和35项临时限量,涵盖129种农药(表2)。按用途分,杀虫剂最多,为74项,其后依次是除草剂21项,杀菌剂11项,杀螨剂5项,杀虫/杀螨剂4项,杀线虫剂3项,熏蒸剂2项,杀虫/除草剂、杀螨/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增效剂各1项。按我国的农药使用规范分,常规农药77项,禁限用农药47项,包括氯丹、灭蚁灵、七氯、异狄氏剂4种全球范围内禁用农药,胺苯磺隆、艾氏剂、苯线磷等我国的禁用农药26项,还包括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等我国的限用农药17项,但它们在蔬菜上均被禁用,其中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自2024年9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使用。
在所有已登记农药的有效成分中,累计有30种制定了限量指标,占姜登记有效成分总数的57.7%,包括有MRLs的26种化学制剂以及在GB 2763-2021附录B《豁免制定食品中 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名单》[3]中的4种生物制剂。其余26种有效成分均未制定姜中的限量标准。其中,氢氧化铜、硫酸铜钙2种无机铜制剂,氯化胆碱、吲哚丁酸、二氢卟吩铁3种生物化学农药和2023年新登记的SDHI类杀菌剂——三氟吡啶胺在其他食品中也未制定标准;而二甲戊灵、恶草酮、噻唑膦、氟吡菌酰胺、威百亩、印楝素、氟氯氰菊酯、戊唑醇、噻唑锌、噻森铜、恶霉灵、精甲霜灵、噻呋酰胺、调环酸钙、胺鲜酯、乙烯利等16种有效成分在其他食品中已有制定标准[3,5]。
2.2 GB 2763-2021及GB 2763.1-2022中姜用农药MRLs的新变化
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8]共制定姜用农药MRLs 37项,涉及“香料”(8项)、“根茎类香料”(27项)以及“姜(地下茎)”(2项)。与之相比较,我国虽然有124项MRLs,但尚缺少克菌丹、多菌灵、异菌脲、五氯硝基苯、乙烯菌核利、氟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灭虫威、甲基毒死蜱、乙硫磷、马拉硫磷、伏杀磷、丙溴磷、乙拌磷、磷化氢、双丙环虫酯等17项。
与GB 2763-2019(共制定70项MRLs)相比,GB 2763-2021及GB 2763.1-2022新增MRLs 54项(表2),变更MRLs 4项(表3),变更检测方法11项(表4)。新增的MRLs包括姜(12项)、根茎类蔬菜(2项)、根茎类和薯芋类蔬菜(40项);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为新增最多的农药类别,分别为22、15和6项。GB 2763-2021增加了格螨酯、环螨酯、灭螨醌、三氯杀螨醇、乙酯杀螨醇、乐杀螨、消螨酚和速灭磷等,极大地填补了杀螨剂限量标准的空缺。此外,GB 2763-2021还增加了11种登记农药的MRLs(表1~2),包括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虫螨腈、灭蝇胺、吡丙醚、杀菌剂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
GB 2763-2021还对部分农药的限量标准和限量值进行调整(表3)。比如,将杀螟硫磷和氯化苦的临时限量改为正式限量;限用农药乙酰甲胺磷的限量值由1 mg·kg-1改为0.02 mg·kg-1,嘧菌酯的限量值由1 mg·kg-1改为0.5 mg·kg-1。相较于GB 2763-2019更为严格。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改进,在124项姜用农药MRLs中,GB 2763-2021对其中11项的推荐检测方法进行了调整(表4)。其中,只对代森联1种农药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删减,对乙酰甲胺磷、嘧菌酯等10种农药增加了检测方法,增加的检测方法以国家标准为主。
3 姜用农药登记和限量制定建议
3.1 姜病虫防治农药登记建议
姜常见的病虫害有20余种,包括姜瘟病、叶斑病、软腐病、条斑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茎基腐病、白绢病、纹枯病、枯萎病、叶枯病、眼斑病、斑点病、炭疽病、根腐病等真菌性病害,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病毒性病害,蓟马、玉米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姜弄蝶等地上害虫,以及小地老虎、蛴螬、姜蛆等地下害虫,而不同种植区域病虫害的发生各具特点[9-12]。比如,鲁中地区姜瘟病、叶斑病、炭疽病、玉米螟和姜蛆发生猖獗[13];而茎基腐病自2001年在莱芜、安丘等地零星发生后,逐年加重,已成为山东生姜生产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14]。目前,我国姜上已登记的农药产品仅覆盖其中的12种,且同质化严重,用于防治玉米螟、甜菜夜蛾、炭疽病、叶枯病和根结线虫的产品占比高达70%。部分局部流行的病虫害,如纹枯病、蛞蝓、斜纹夜蛾、地下害虫等尚无登记产品,部分虽有登记产品,但产品种类很少,如用于防治生姜茎基腐病的登记产品只有精甲·恶霉灵、精甲·嘧菌酯2种复配剂,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无登记农药可用、姜农用药混乱”仍是阻碍生姜安全生产的一大难题。因此,各地区农药生产主体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有针对性和差异化地加快推进姜用农药研发和登记,确保有足够的农药登记产品可用。
2021-2022年,张德花[15]在吉林生姜中均检测到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超标;2021年,马耀辉等[16]在滨州市售生姜中也检测到噻虫嗪、噻虫胺、吡虫啉超标。但噻虫嗪、吡虫啉均未在姜上登记。2022年刘自伟等[17]在山东潍坊生姜中检测到26种农药,其中的18种均未在姜上登记,属违规使用,包括毒死蜱(我国限用农药且在蔬菜上禁用)、敌敌畏、辛硫磷、敌百虫、联苯菊酯、氯菊酯、胺菊酯、氯氰菊酯、甲氧虫酰肼、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异丙威等13种杀虫剂,腐霉利、甲霜灵、多菌灵、稻瘟灵4种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矮壮素。矮壮素(14.17%)、噻虫胺(11.02%)、噻唑膦(9.45%)的检出率较高,反映其在姜生产中使用比较普遍。综上所述,除噻唑膦登记产品较多外,含矮壮素、噻虫胺、噻虫嗪、吡虫啉等成分的产品虽在实际生产中常用,但登记的产品很少或尚未登记,建议优先登记,以利于规范使用。
3.2 姜用农药残留限量制定建议
我国MRLs标准制定要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与农药登记的同步性也有待加强。一方面,我国MRLs标准与国际标准仅重合20项,仍有17项空缺;另一方面,在我国姜上登记的52种农药有效成分中,仍有22种没有制定或豁免相应的MRLs,“无标准可依”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噻唑膦、二甲戊灵和氯化胆碱,在姜上的登记农药产品较多,分别有15、11、9个。如前所述,在刘自伟等[17]检测到的26种农药中,噻唑膦、腐霉利、甲霜灵、多菌灵、稻瘟灵、胺菊酯、甲氧虫酰胺、啶虫脒、异丙威、矮壮素等10种农药均未制定姜中的MRLs,这就导致农药监管部门也无法判定姜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是否合格。因此,应优先制定在姜上已登记和常用农药的MRLs,并开展未登记但生产中常用农药的残留检测工作,以保证姜的质量安全。另外,GB 2763-2021中有23个农药的MRLs没有推荐相应检测方法,“有限量、无方法”问题依然严重,还有些方法亟需更新替换。王彬等[18]就针对姜主产区常用的除草剂乙氧氟草醚优化了检测方法,使其检测更快速、更灵敏,同时也为该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 吴曼,赵帮宏,宗义湘.世界生姜生产布局与贸易格局分析[J].北方园艺,2019(10):141-150.
[2] 肖湘雄,程琳宇.剧毒农药泛滥的全链条治理研究:以山东潍坊“剧毒生姜”事件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9,33(3):40-4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2,4-滴丁酸钠盐等1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1-202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3.
[6] 李配.大姜种植中主要病虫害及使用农药登记现状[J].植物医学,2022,1(5):114-119.
[7] 中国农药信息网.农药登记数据[EB/OL].[2024-07-03].http://www. chinapesticide. org. cn/zwb/dataCenter.
[8] FAO/WHO[DB/OL].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 and feed. [2024-07-03]. https://www. fao. org/fao-who-codexalimentarius/codex-texts/dbs/pestres/commodities-detail/en/.
[9] 包佳媛,张杨涛,郑果,等.生姜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策略[J].南方农业,2021,15(25):52-57.
[10] 满益龙,刘佳,周勇,等.汝城县小黄姜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防治方法[J].湖南农业科学,2021(11):62-65.
[11] 张炜俊,王君,胡菁菁,等.重庆市江津区临峰生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0,14(22):52-53.
[12] 张智勇.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九龙街道小黄姜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3):37-38.
[13] 高淑伟.鲁中地区大姜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吉林蔬菜,2013(12):34-35.
[14] 刘振伟,史秀娟.生姜茎腐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08,28(10):12-14.
[15] 张德花.2021—2022年吉林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农产品姜的结果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23(17):40-44.
[16] 马耀辉,许可军,万菲菲,等.滨州市13种市售蔬菜农药残留情况与控制措施[J].中南农业科技,2023,44(8):97-100.
[17] 刘自伟,郝会军,郭建慧,等.潍坊市散户种植生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3(21):191-195.
[18] 王彬,曹俊丽,齐艳丽.乙氧氟草醚在姜中的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J].中国瓜菜,2024,37(4):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