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2025-01-31 00:00:00姜颖炜吕妍妍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5年1期
关键词:集中度竞争力供应链

摘 要:在我国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和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本文利用2012—2022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供应链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链集中度负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异质性分析得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有利于厘清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企业竞争力;技术创新;供应链集中度;固定效应模型中图分类号:F 49;F 273.1;F 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5)01-0

108

-11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JIANG Yingwei,LV Yany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zhong 030600,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al economy and digital economy,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China to build a manufacturing power.Based on this,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of listed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from 2012 to 2022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mechanis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etween them by using a fixed effect model,and further examines the regulatory role of supply chain concent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and this result is still valid after a series of robustness tests.The mechanism analysis shows tha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an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s by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supply chain negatively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Heterogeneity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is more obvious for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helpful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Key words:digital transformation;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technical innovation;supply chain concentration;fixed effect model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兴起,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数字化转型的热潮[1]。如德国的“工业4.0”,日本的“互联工业”等。我国也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要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想要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应抓住数字经济机遇,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产业,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响应国家号召,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有力举措,也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现有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与企业绩效、企业价值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关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数字化转型作用路径的研究。数字化变革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保障,创新又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文章对数字化转型与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展开研究,并进一步探索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与此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已经逐渐转化为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来源[2]。因此,文章推断,供应链集中度是影响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供应链视角探讨不同情况下的供应链集中度如何影响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1 文献综述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革,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提升客户销售体验和满意度、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3]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果研究:学者BERMAN[4]认为企业是通过数字化转型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价值创造链条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徐蒙[5]也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将数字技术应用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使数字技术发挥叠加效应为企业带来彻底的、实质性的商业模式变革,同时改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使企业转型成功,获得新的竞争优势。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也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优化要素的资源配置[6]、缓解融资约束[7]、降低研发支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8];通过内部学习导向和外部网络关系的嵌入提升企业绩效[9];通过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10]、提升劳动资源配置效率[11]以及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12]

除了数字化转型以外,学者们对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也十分关注。现有研究发现企业外部政策、内部财务状况、企业文化以及创新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其中,科技金融政策和政府补助能够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但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13]。实施财务共享能够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获得资源竞争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4]。企业文化能够提升企业的学习能力,通过文化建设与管理战略相结合来提高企业竞争力[15]。渐进式创新和突破式创新都能够正向作用于企业竞争力,且突破式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效果更强[16]。商业模式创新既能够提高企业的随机应变能力,还能够提升企业对于市场变化的感知能力[17],适度的管理创新能够提升企业的资源拼凑能力,对其竞争力也有正面影响[18]

数字化转型作用于企业成长的各个方面,整体上来说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竞争力是能够综合衡量企业在行业中竞争地位的指标[19]。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就应抓住数字化转型这一机遇,对生产经营等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对于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竞争力,现有研究主要从3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基于企业生产率方面,数字化转型既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也会加剧财务困境而降低企业竞争力,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竞争力存在倒U型关系[20]。二是基于企业产品方面,数字化转型产生的差异化产品能够使企业在其他同质产品中脱颖而出[21],且差异化战略反过来还可以阻止潜在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进而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22];制造业的数字化变革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间接提高企业产品的价格优势,在产品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更低的成本就意味着比其他企业更具有竞争优势;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的销售能力和价格优势正向作用于企业竞争力[23]。三是基于组织人员方面,数字化转型降低了劳动力总需求和人力成本总规模,提高了企业的经营利润,正向作用于企业竞争力;CEO的数字化运营和数字化创新能力也对企业竞争力产生积极影响[24]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沟通效率,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变革,促进企业转变发展目标,升级治理模式。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组织的扁平化管理,减少组织冗余,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25],进而能够优化企业行为、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培育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数字化转型能够将供应商、顾客以及零售商集中起来形成“线上+线下”的商业模式,既有利于企业与其他合作伙伴的及时沟通,又有利于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共享,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沟通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提升[26]

数字化转型增强了企业的市场应对能力和内部协调能力,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数字技术的多样性以及应用范围的扩展能够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对客户行为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的感知能力[27],减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帮助企业规避风险,使企业即使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发展步伐,有利于巩固企业的竞争地位。企业通过大数据技术预测市场需求,获取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要素,有效调整企业内部的业务活动和组织结构,从而做出正确的生产决策[28]。企业专心于内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具备竞争优势。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领先,其商业模式的优势主要通过冗余资源的创造性利用来实现。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紧张的资源环境和不断上升的要素成本等因素使企业难以通过冗余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来获取长期的竞争优势[29]。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获取竞争优势的其他方式。一方面,数字技术引入了平台,融合了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使企业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与客户的面对面交流,根据其多元化需求调整销售结构;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还拓展了企业的服务业务,为客户提供设备的远程诊断与维护、经营辅助管理等增值服务和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升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企业的认可,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1: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2.2 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对生产流程、系统设备和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研发创新,并运用到工业生产的流程中,实现技术创新产出的动态过程。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可以影响企业竞争力。第一,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0]。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了新设备和新工艺,能够促进新产品的研发,企业优先于竞争对手将新产品投入市场,有利于获得先发优势,能够更早地得到消费者的关注,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31]。同时,技术创新也伴随着多元化、差异化产品的出现,多元化产品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和企业的满意度,使企业获得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差异化产品使企业能够摆脱低层次的同质竞争,在消费者需求个性化的背景下,差异化产品能够为企业争得更多的竞争优势[32]。第二,技术创新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生产工具和设备的升级,有效改善了传统的生产流程,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通过员工与机器设备的配合,均衡了工作量,减少了工作人员的疲劳,也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通过创新技术的支持,先进的生产设备帮助企业摆脱对劳动力的依赖,既能够解决人力资源的冗余问题,还能提高整个生产的工作效率[33]。生产成本的降低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加速了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内部的扩散有利于企业自身技术模式的形成和技术结构的稳定,有利于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

而技术创新需要企业能够及时获取市场环境中的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动向,以实现对资源要素的合理安排配置,加速创新成果产出。数字化转型能够满足技术创新的以上需求,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市场上与创新有关的信息,降低了信息的搜集成本,有利于企业的研发创新[34]。数字技术的开放性使得企业获得的信息能够迅速在组织内部扩散,使得组织成员能够了解到不同专业的信息,且数字平台的应用方便了内部员工知识共享,员工间通过信息传递实现各自想法和意见的交流,有利于创新灵感的生产,促进组织的技术创新。数字技术打破了组织边界,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了企业与其他合作伙伴的联系,降低了双方或多方的协商和决策成本,企业间的协同合作使技术、资金和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应用更加透明化,降低了创新的试错成本,有利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还能够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新产品和新业务的研发。根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仅靠自身拥有的有限资源,无法在生产经营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35]。而大数据、互联网的出现,将企业创新所需的技术、人力、资金等要素均以数据的形式呈现,有利于企业对所需资源要素的整合获取。且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数据驱动的转型,对业务数据的有效管理会驱动企业构建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平台打破了企业间的壁垒,通过网络的互联互通,加速数据的流动和资源的凝聚,有利于帮助企业精准识别创新要素,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获得异质性创新资源,助力企业实现技术创新[36]。数字技术的开放性能够将创新模式扩展至全部门,实现多维度的研发同时进行,数据可视化的研发过程有利于企业对要素的分析整理和精准匹配,从而促进企业新产品和新业务的研发[37]。此外数字化转型还能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先进设备和高质量人才,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部分基础的生产活动由机器设备代替人工劳动。数字化转型会增加企业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高素质劳动力和专业化知识有利于价值链各环节的整合,帮助企业顺利完成业务流程的改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38]。同时,高质量人力资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主动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企业对于高质量人才的引进,有利于组织内部的知识扩散,成员间的知识、技能的共享,助力企业创新能力的激发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且在生产过程中利用专业性较高的劳动力,产生直接的技术扩散效应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39]

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2.3 供应链集中度的调节作用

部分学者研究供应链集中度对企业资本成本、企业绩效及企业价值的影响,认为供应链集中度的增加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40],且学者们普遍认为供应链集中度提升对企业绩效或者企业价值也会产生负面影响[41]。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供应链上下游的关系也会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企业的发展不得不考虑供应链集中度的作用。

当供应链集中度较高时,企业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信任程度就会增加,而信任效率的提升会导致企业认为对于技术效率的提升的相对重要性较低,企业对数字技术的需求就会变小[42];且依据资源依赖理论,当供应链集中度较高时,企业的关键资源和能力会对外依赖,如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会受到供应商创新能力的影响,依靠供应商获得创新产品,而通过自身研发获得新产品的意愿较弱。企业对自身技术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关注度不高,自然也不会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数字化变革和新技术的研发,不会重视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因此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较弱。

较高的供应链集中度会降低企业的议价能力,供应商会通过提高成本或降低产品质量来获取更多的利润,进而导致企业支付不必要的高成本。当客户在企业的销售额中占据的比例较大时,较强的议价能力会帮助其获得更低的价格,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43],且失去此客户也将使企业的财务系统遭受极大损失[44]。同时,根据供应链的溢出效应,当主要客户陷入财务困境时,企业经营也会受到系统性风险的影响[45]。当企业需支付较高的成本来维护和供应商及客户的关系时,其对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就会减少,使其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更换、产品创新和吸纳人才,进而对其竞争力的提升效果也会随之削弱。且较高的供应链集中度已使企业发展面临风险,而进行变革也伴随着风险的出现,这时企业相对来说更倾向于保守经营,而不愿进行创新活动,所以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也会受到影响。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供应链集中度减弱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选取我国2012—2022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并对样本做如下处理:①剔除ST、*ST的样本;②剔除关键变量缺失的样本;③为消除极端值的影响,对样本进行前后1%的缩尾处理。相关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此外本文所用的统计分析工具为Excel 2010和Stata 17.0。

3.2 变量定义

被解释变量:企业竞争力(EC)。借鉴张娜依的研究,用营业收入增长率衡量企业竞争力,该方法能够反映企业在市场份额中占据的优势,这种优势也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表现。

解释变量:数字化转型(DT)。用文本分析法进行测度,参考张永坤等的研究,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附注披露的年末无形资产明细项中与数字化转型相关的部分占无形资产总额的比例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46]。即对多项数字化技术无形资产进行加总,计算其占本年度无形资产的比例。

中介变量:技术创新(TI)。参照刘怡等的研究,选择企业专利申请量衡量技术创新,并加1取自然对数处理[47]

调节变量:供应链集中度(SUPP)。参照方红星等的研究,采用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之和的均值表示供应链集中度。其中供应商集中度由企业向前5名主要供应商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表示,客户集中度由企业向前5名主要客户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表示[48]

控制变量:参考张欣等的研究,选取可能对企业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包括企业年龄(AGE)、股权集中度(TOP1)、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独立董事比例(INDEP)、两职合一(DUAL)、股权性质(SOE)[49]。具体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见表1。

3.3 模型构建

基于前文理论分析,为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构建模型(1)。

ECit=α0+α1DTit+∑Consit+∑Year+∑Pro+εit

(1)

式中,i和t分别为企业和年份;EC为企业竞争力水平;DT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Cons为一系列控制变量;Year和Pro分别为年份固定效应和地区固定效应,主要控制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随时间和地点变化但不随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变化的因素;εit为随机误差项。

为考察数字化转型能否通过技术创新来影响企业竞争力,基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在模型(1)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模型(2)(3)进行实证检验,具体如下

TIit=β0+β1DTit+∑Consit+∑Year+∑Pro+εit

(2)

ECit=γ0+γ1DTit+γ2TIit+∑Consit+∑Year+∑Pro+εit

(3)

式中,TI为技术创新,其余变量同前文定义一致。

为检查供应链集中度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构建模型(4)进行实证检验。

ECit=λ0+λ1DTit+λ2DTit×SUPPit+∑Consit+∑Year+∑Pro+εit(4)

式中,SUPP为供应链集中度,其余变量同前文定义一致。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表2是对本研究中各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的结果,从该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竞争力(EC)的最小值为-0.563,最大值为2.719,整体而言,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之间的竞争力悬殊较为明显。数字化转型(DT)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0.688,均值为0.05,表明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差异较大。技术创新(TI)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8.009,均值为4.140,表明企业间技术创新水平差距较大,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步伐较慢,有的企业还未进行技术创新。供应链集中度(SUPP)的最小值为0.037,最大值为0.769,表明企业的供应链集中度存在较大差距。

4.2 基准回归

表3列出了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竞争力的回归结果,列(1)为未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列(2)为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列(3)为排除不显著控制变量回归结果。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列(2)),数字化转型(DT)的系数仍然在1%的显著水平上为正,而且系数的大小与未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列(1))相似。这说明即使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竞争力的因素,数字化转型仍然对企业的竞争力水平有正向影响。当排除了不显著的控制变量后(列(3)),数字化转型的系数依然在1%的显著水平上为正。这进一步证实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水平存在积极影响的结论。假设1得到验证。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如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优化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减少了人工操作错误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运营中的低效环节,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成本。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库存管理,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通过云计算和远程办公技术降低办公场地和人力成本。数字化转型使企业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通过个性化推荐、即时客服等手段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活动。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企业能够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快速迭代产品和服务,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种创新能力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数字化转型使得企业能够基于实时、全面的数据做出更加精准、科学的决策。数字化转型还促进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通过数字化平台,企业可以实时共享信息,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这种协同合作不仅降低了供应链的运营成本,还增强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4.3 稳健性检验

4.3.1 替换主要变量

将数字化水平(DT)改为数字化技术应用(DT1),并再次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回归结果与表3基本一致,说明本文所得的假设检验结论基本稳健。这主要得益于核心概念的一致性、数据收集与处理的稳定性、理论基础的稳固性以及控制变量的有效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研究结论在不同情境下均能保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4.3.2 缩减样本

由于2020年之后的疫情暴发可能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为减少外部环境的影响,参考张文文等[50]的研究,本文剔除了2020年及之后的样本,采用2012—2019年的样本继续进行回归。表5列(1)结果显示,DT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本文所得的假设检验结论基本稳健。

4.3.3 替换解释变量

根据吴非等[51]的研究,以企业年报中与数字化转型有关的关键词的词频数加1取自然对数作为替换变量衡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从表5列(2)来看,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文章所得的假设检验结论基本稳健。

4.3.4 更换聚类

文章在基准回归时使用个体聚类,参考潘艺等研究,不同地区内企业间的经营也可能存在相关性,为使回归结果更加稳健,本部分检验地区层级上的标准误聚类。列(3)为个体聚类,列(4)为地区聚类,更换聚类后,DT的系数仍为0.327,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更换标准误层级并未导致

DT系数显著性变化,进一步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4.4 中介效应分析

为了解数字化转型通过何种机制作用于企业竞争力,依据研究假设,选取技术创新为中介变量进行检验。由表6结果可知,技术创新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列(1)的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同时,列(2)的结果显示,中介变量技术创新(TI)对因变量企业竞争力(EC)也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正向作用于技术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假设2得到验证。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企业战略和组织文化的全面转型。这种转型促使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因为技术创新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技术创新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催化作用。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技术,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通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这种差异化竞争优势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建立品牌声誉,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因此,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直接且显著的影响。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平台支持,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同时,技术创新又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这种协同效应使得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能够共同作用于企业竞争力,产生更大的影响。

4.5 调节效应分析

供应链集中度的调节效应回归结果见表7,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集中度交互项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说明供应链集中度减弱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效用,假设3得到验证。原因可能在于:当企业的供应链集中度较高时,意味着其生产经营活动高度依赖于少数几个供应商或客户。这种依赖关系可能导致企业在资源获取上受到限制。数字化转型虽然能够优化内部流程、提高运营效率,但如果外部资源供应不足或不稳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效益就难以充分发挥。因此,较高的供应链集中度限制了企业获取关键资源的能力,从而减弱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供应链集中度高还可能导致企业在与供应商或客户的议价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依赖关系较强,企业可能难以在价格、质量、交货期等方面获得有利的谈判条件。这种议价能力的降低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还可能影响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交货准时性,进而削弱其市场竞争力。数字化转型虽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但在议价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其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也会受到抑制。高度集中的供应链还可能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一旦主要供应商或客户出现问题(如破产、违约、供应中断等),企业可能面临严重的生产经营困境。数字化转型虽然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风险管理,但在供应链集中度高的情况下,单一环节的故障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崩溃。这种风险集中现象进一步削弱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较高的供应链集中度还可能限制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生产计划和销售策略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然而,当供应链集中度较高时,企业可能难以迅速更换供应商或客户,导致调整成本高昂且耗时较长。这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受限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反应迟钝,无法及时抓住市场机遇或规避市场风险。数字化转型虽然可以提升企业的决策速度和响应能力,但在供应链集中度高的情况下,其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5 异质性检验

5.1 股权性质

数字化转型对股权性质不同的企业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国有企业具有独特的背景和战略定位,在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优势,往往更容易获得政府和国家的资源。而非国有企业缺少政府支持,在资源获取和市场占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成为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在面对机遇时就会更敏感。由此文章对企业的股权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见表8,数字化转型对于非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非国有企业能够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国有企业具有地位优势,面对的竞争压力较小,缺乏组织变革的动力,数字化投入可能引发了资源的浪费,因而没有对竞争优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

5.2 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不同,相应的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导致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文章对企业规模进行异质性分析,参照国务院颁布的《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中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将员工人数小于300的企业划分为小型企业,员工人数大于等于300的企业划分为大中型企业。回归结果见表6,其中大中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小型企业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面对转型升级,大中型企业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条件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在面对转型升级时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从而对企业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小型企业的资源比较匮乏,在资金和人才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部分小型企业的管理者缺乏数字化转型意识,面对企业转型和创新升级方面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1)理论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增强内部协调能力和市场应对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和提高服务质量,这些都有利于企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实证分析结果也表示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且此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供应链集中度负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较高供应链集中度会抑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较低的供应链集中度会强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

3)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在股权性质和企业规模两方面存在显著异质性:对非国有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影响高于对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对大中型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大于对小型企业的影响。

6.2 建议

1)制造业企业应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水平。企业在思想上要重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果,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和发展目标制定合适的转型方案,在行动上应加快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各生产经营部门的结合,更新生产设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降本增效。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注重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储备人才。

2)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为企业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不竭动力,尤其是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实施技术创新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有效信息,加强组织内部交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利用数字化平台,优化资源配置,整理创新要素,促进多维度研发活动同时进行,提高研发效率,加强技术创新产出。

3)重视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整体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数字化转型对小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不如非国有企业和大中型企业,表明存在潜在的利润导向或利益障碍,使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削弱。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监管和关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强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效果。同时企业自身也应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的号召,主动谋求转型与发展,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加强风险承担能力,以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晓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价值创造能力提升[J].改革,2022(11):24-36.

[2]巫强,姚雨秀.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配置:集中化还是多元化[J].中国工业经济,2023(08):99-117.

[3]FITZGERALD M,KRUSCHWITZ N,BONNET D,et al.Embracing digital technology:A new strategic imperative[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14,55(02):1.

[4]BERMAN S J.Digital transformation:Opportunities to create new business models[J].Strategy amp; Leadership,2012,40(02):16-24.

[5]徐蒙.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J].企业经济,2020,39(12):54-60.

[6]PAGANI M,PARDO C.The impact of digital technology on relationships in a business network[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7,67:185-192.

[7]夏芸,夏鹏佳,林子昂.数字化转型与商业信用融资——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23,42(07):30-39.

[8]徐丽.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财会通讯,2023(16):78-83.

[9]胡青.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与绩效[J].浙江学刊,2020(02):146-154.

[10]胡德龙,巢文鸣.区域创新、数字经济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现代经济探讨,2023(09):62-72.

[11]李杰,沈宏亮,宋思萌.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企业劳动资源配置效率吗?[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3,43(09):108-125.

[12]武永霞,王虹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来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现代管理科学,2023(02):105-113.

[13]程翔,张瑞,张峰.科技金融政策是否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来自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08):131-144.

[14]王卫星,余天文,张欢.财务共享理论发展轨迹与未来研究展望[J].财会通讯,2021(12):14-18.

[15]马琴,孟勇.企业文化、环境战略与企业竞争力[J].财会通讯,2021(12):93-95+110.

[16]彭灿,奚雷,张学伟.高度动态与竞争环境下突破性创新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4):10-17.

[17]杨俊,张玉利,韩炜,等.高管团队能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塑造新企业竞争优势吗?——基于CPSED Ⅱ数据库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07):55-77+88.

[18]叶宝升,余传鹏,林春培,等.管理创新与中小企业竞争优势——资源拼凑能力的非线性中介作用和领导下属认知一致性的调节作用[J].管理评论,2023,35(02):94-105.

[19]潘艺,张金昌.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竞争力:契机还是危机?——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23(03):87-99.

[20]潘艺,张金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数字化发展:促进还是抑制——来自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管理,2023,45(12):22-31.

[21]HOEFELE A.Endogenou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amp;D policy[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amp;Finance,2016,41(01):335-346.

[22]NABIN M H,VISSER R,SGRO P M.Product differentiation,researchamp;development and IPR enforcement[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mp; Finance,2017,52(11):427-435.

[23]张娜依.数字化变革、高管背景与制造企业竞争力[J].财会通讯,2023(13):79-83.

[24]王永伟,李彬,叶锦华,等.CEO变革型领导行为、数字化能力与竞争优势: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J].技术经济,2022,41(5):109-121.

[25]徐怀宁,董必荣.数字化转型如何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23,45(07):44-53.

[26]徐君,郭鑫.区块链技术驱动新零售生态圈的作用机制及提升策略[J].经济体制改革,2021(02):180-186.

[27]张洁,匡明慧.数字化转型如何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技术市场可供性与商业模式创新的链式中介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4,41(12):70-81.

[28]LINNENLUECKE M K.Resilience i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A review of influential publications and a research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7(01):4-30.

[29]王才.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组织韧性与企业竞争优势重构[J].经济管理,2023,45(07):76-93.

[30]唐洁,葛玉辉.技术创新、高管团队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3,44(06):703-712.

[31]廖中举.Ramp;D投入、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经济绩效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13,32(01):19-23.

[32]苏媛,李广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差异化与企业竞争力——基于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的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21,29(04):46-56.

[33]詹绍菓,刘建准.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耦合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4(24):113-115.

[34]沈国兵,袁征宇.企业互联网化对中国企业创新及出口的影响[J].经济研究,2020,55(01):33-48.

[35]黄宏斌,梁慧丽,许晨辉.数字化转型驱动了企业协同创新吗?[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3,43(11):96-113.

[36]夏雨瑞,王聪,李明敏.数字技术对重污染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3,44(06):654-663.

[37]武常岐,张昆贤,周欣雨,等.数字化转型、竞争战略选择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机器学习与文本分析的证据[J].经济管理,2022,44(04):5-22.

[38]赵宸宇,王文春,李雪松.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J].财贸经济,2021,42(07):114-129.

[39]陈晓东,杨晓霞.数字化转型是否提升了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J].经济管理,2022,44(08):23-39.

[40]魏卉,郑伟.企业竞争地位、供应链集中度与权益资本成本[J].商业研究,2019(02):109-118.

[41]鲍群,赵秀云.产权性质、供应商关系与公司风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03):117-123.

[42]翟伟峰,张学文.供应链管理对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投入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10):82-92.

[43]朱海英,黄丽.供应链关系资源、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投入[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2,43(04):379-387.

[44]ITZKOWITZ J.Customers and cash:How relationships affect suppliers’s cash holding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3,19(02):159-180.

[45]赵珊,李桂华.分散还是集中:客户集中度与企业绩效[J].管理评论,2023,35(02):294-305.

[46]张永珅,李小波,邢铭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定价[J].审计研究,2021(03):62-71.

[47]刘怡,潘红玉,李玉洁,等.ESG表现、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企业价值创造[J].科学决策,2023(09):23-36.

[48]方红星,张勇,王平.法制环境、供应链集中度与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J].会计研究,2017(07):33-40+96.

[49]张欣,董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技术创新——机制识别、保障条件分析与异质性检验[J].经济评论,2023(01):3-18.

[50]张文文,景维民.数字经济监管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收益和成本的权衡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4,41(01):5-24.

[51]吴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1,37(07):130-144+10.

(责任编辑:严焱)

猜你喜欢
集中度竞争力供应链
京津冀县域人口集中度分析
客联(2022年10期)2022-07-06 09:06:16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英语文摘(2020年9期)2020-11-26 08:10:14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英语文摘(2020年11期)2020-02-06 08:53:24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保险公司资本结构、业务集中度与再保险需求研究
煤炭行业未来在提高集中度
能源(2016年3期)2016-12-01 05:10:51
日本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