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又被称为莴苣,别名茎用莴苣、莴苣笋、青笋、莴菜,是菊科莴苣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莴笋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大约在5世纪传入中国。莴笋的适应性强,可以春秋两季或越冬栽培,越冬栽培可以在翌年的3—5月上市,填补市场空缺,效益较好。
一、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越冬莴笋选用耐寒、适应性强、抽薹迟的品种,如耐寒白叶尖、耐寒二白皮、四川冬寒王等。
(二)栽培季节
秋莴笋9月底至10月中旬露地育苗,11月上旬定植到塑料大棚或露地,翌年3月中旬至5月上旬收获上市。
(三)育苗
育苗在9月底进行。先筑苗池,选地势平坦的肥沃田块筑低畦。宽1~1.5 m、长度不限,撒入腐熟有机肥2.5 kg·m-2,磷酸二铵25 g·m-2,深耕,耙平,浇透水,待水完全渗透后将种子均匀撒入,上面覆盖一层1 cm厚的细土。育苗用种量为2.5 g·m-2,一般经过5~7天可以出苗。育苗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干燥时用喷壶洒水,不可大水漫灌。
经过20天左右当幼苗长至2片大叶时进行分苗。苗池要求同前。把莴笋苗栽植到苗池内,行株距为10 cm×10 cm,栽植深度以刚好盖住根茎部为宜。先栽完后浇1次透水。7天后再浇1次水。以后控制浇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即可。保持温度15~20 ℃,经过30天左右,即幼苗长到3片大叶时定植。或者移栽到穴盘内。先把基质加水拌湿,一般每50 L干燥基质加水5 kg,充分搅拌均匀,做到手握成团而不渗出水,然后把拌好的基质装入穴盘,穴盘50孔、72孔的都行。把莴笋苗栽入,适当深一些,每穴栽植1株,栽后洒透水。基质脱水较快,需要每天洒水1次,经过20天左右即可定植。
(四)定植
一般在11月上旬进行定植。定植前7天进行整地。彻底清除上茬蔬菜的残留物,撒入腐熟有机肥600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750 kg·hm-2,深耕30 cm,耙平,筑高畦,畦高20 cm,宽70 cm,沟宽30 cm,覆盖白色地膜,用土压实。用移钵器打孔,每畦2行,行距50 cm,株距25~33 cm,每平方米栽植密度为6~8株,土壤肥力高,密度可大些;反之密度则小些。如果土壤干旱,先浇水,再定植。如果在大棚内栽培,提前扣好大棚薄膜。定植前1天将苗池浇透水。定植时挖取莴笋苗,将其栽植到打好的孔内,孔口用土填实,定植完成后再浇水。
(五)田间管理
1.露地栽培。定植后7天,查苗补缺,发现死苗,及时补栽、浇水。在土壤封冻前覆盖白色地膜。春季气温升高后莴笋恢复生长,在晴天上午追肥,施用尿素7.5~15 g·m-2,追肥后浇水。莴笋拔节后适当控旺,用0.5%~1%的缩节胺或0.05%的多效唑溶液叶面喷施1次,可以显著提高产量、改善品质。20天后配合浇水再追肥1次,施用高氮高钾硫酸钾型水溶肥15 g·m-2。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采收上市。
2.塑料大棚栽培。定植后保持白天温度20~25℃,夜晚温度15~20℃。7天后浇1次小水,并逐渐掀棚放风,保持白天温度18~20℃,夜晚温度12~15℃,控制浇水,进行蹲苗。进入12月后,气温逐渐降低,减少放风时间,10:00后放风,17:00前收风, 如果土壤比较干旱,在晴天的上午浇1次小水,并加大放风量。只要棚内温度在10℃以上,每天都要放风,以防莴笋“窜腿”。温度低时,缩短放风时间。如果发现莴笋旺长,叶面喷矮壮素控旺。
当春季气温升高后,在晴天上午追肥1次,施用高氮高钾型复合肥30 g·m-2,追肥后浇水,并加大放风量,叶面喷施膨大素控旺。保持白天温度20~25℃,夜晚温度12~15℃。15天后再追肥、浇水1次,肥料用量同上。再喷施施1次矮壮素。
(六)采收
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当莴笋花序与最上部叶片高度一致时,可以采收上市。
二、病虫害防治
(一)霜霉病
霜霉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主要侵害叶片。刚开始下部叶片正面出现受叶脉限制的淡黄色褪绿斑块,并迅速向上蔓延,病害发展到中后期,叶片背面对应位置出现白色霉层,导致叶片黄化、脱落。在春秋季田间湿度大、阴雨天多时容易发生蔓延。在发病初期就要进行叶面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氰霜唑悬浮剂2000倍液等。
(二)菌核病
菌核病主要侵害根茎部,叶片,最初接近地面的茎
部皮层为黄褐色水浸状,逐渐扩展至整个茎部,并出现一层较厚的白色菌丝,后期菌丝扭结成绿豆粒至玉米粒大小的黑色颗粒。病菌菌丝绕茎7天后,茎部腐烂,最后植株萎焉、倒伏甚至死亡。如果田间空气湿度长期在90%以上,病菌会侵染叶片,并迅速蔓延。病害发生初期可以喷洒40%嘧霉胺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防治。
(三)灰霉病
灰霉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主要侵害叶片、叶柄基部,在病害发生初期可以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嘧霉胺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20%腐霉利悬浮剂1500倍液等对叶片进行喷雾防治。
(四)莴笋的裂茎
莴笋在生长后期出现中下茎部外皮裂开的现象,造成伤口,容易被病菌侵染,还影响外观和销售。这是生理性病害,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土壤忽干忽湿,如果前期干旱,春季追肥浇水后莴笋快速生长,而外皮跟不上髓部生长速度,导致外皮裂开。另外,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硼缺少也可能会引起裂茎。防治措施如下:合理浇水、施肥,避免土壤忽干忽湿。针对土壤缺硼的地块,整地时施入适量硼砂,还可以叶面喷施硼肥。
(五)蚜虫
蚜虫发生初期及时喷施50%抗蚜威2000~3000倍液或1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六)红蜘蛛
红蜘蛛发生初期喷施2%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15%扫螨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作者简介:单连伟(1977— ),男,河南周口人,本科,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育种、栽培、推广工作。
通信作者:任芳(1975— ),女,河南郸城人,本科,农艺师。
(责任编辑" "刘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