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中心,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光、热、水资源丰富,是全国蔬菜生产十强县,也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常年种植面积约2.33万hm2。
新野县自2010年开始试种超晚播小麦,经过多年 的不断实践探索,目前已研究出比较成熟的“大葱—小麦”“大白菜—小麦”“胡萝卜—小麦”“萝卜—小麦”等一年两熟轮作和“娃娃菜—小麦—西瓜”“娃娃菜—小麦—小辣椒”等一年三熟轮作模式,以及配套的蔬菜茬超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除在新野县推广外,还辐射周边卧龙区、宛城区、社旗县、桐柏县、唐河县、邓州市等地,应用面积呈扩大趋势。
2019—2023年,蔬菜茬超晚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在新野县樊集乡、沙堰镇、溧河铺镇、城郊乡、上庄乡等地的大葱、萝卜、大白菜、甘蓝等蔬菜茬田及周边县、市蔬菜区示范推广,年应用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累计达4万hm2,增加经济效益6亿元以上。
超晚播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冬季蔬菜采收后土地闲置的问题。超晚播小麦也能充分利用上茬蔬菜作物肥料,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一、抢时播种
在前茬蔬菜收获后,抢抓时间,尽快整地,尽早播种。
二、精细整地
采用机耕机耙整地,耕深25~30 cm,耕后细耙,破碎板结,形成上虚下实的耕层结构,利于保墒和播种出苗。
三、科学施肥
蔬菜茬超晚播小麦应按照“稳氮、增磷、补钾、配微”的原则,根据前茬作物施肥情况进行合理施肥,一般大葱茬和钾肥施用量较大的其他蔬菜茬施用磷酸二铵105~150 kg·hm-2作种肥,前茬施钾少的田块可补施75~120 kg·hm-2氯化钾作底肥。小麦拔节期可根据苗情追施适量尿素。灌浆中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
四、选择良种
超晚播小麦应选用早熟、灌浆快、株高中等、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的弱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宛麦21、豫麦18、科林618、众麦2号等。避免使用冬性品种,以防小麦不抽穗结实。
五、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应以防治地下害虫和茎基腐病、纹枯病为重点,选择适宜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按照推荐用量混合,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
按照推荐用量,将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杀菌剂与吡虫啉或噻虫嗪等杀虫剂,进行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也可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杀菌剂和杀虫剂配方或复配种衣剂,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时,可以加入适量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碧护(有效成分是天然赤霉素、吲哚乙酸等)等诱抗剂和生长调节剂一起处理种子,促进小麦出苗、生根,提升植株的抗逆能力。
六、足量播种
超晚播小麦由于冬前积温不足、分蘖少,甚至不分蘖,故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发挥主茎成穗和总穗数的优势,获得高产。要适当加大播种量,具体播种量依播种时间早晚和播种期间温度而定:一般12月中下旬播种,用种量为300~330 kg·hm-2;翌年1月播种,用种量为330~375 kg·hm-2;翌年2月播种,用种量为375~420 kg·hm-2,以保证每公顷基本苗在600万以上,播种深度在 3~5 cm,不漏播、不重播,播种后要及时镇压。
七、分类管理
蔬菜茬晚播小麦田由于前茬氮肥充足,墒情较好,加之春季蒸发量小,一般田块在拔节期应以稳为主,不进行施肥浇水。对播种过晚、苗势弱或土壤含水量低于60%的田块及时浇水,追施氮肥可推迟到旗叶露尖,追施尿素120~150 kg·hm-2,避免过量施肥造成贪青晚熟和倒伏。灌浆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3次,每次用量1.5 kg·hm-2。
八、科学防控
返青期至拔节期,以防治麦田杂草、纹枯病、茎基腐病、条锈病、麦蜘蛛为主;抽穗扬花期,重点预防小麦赤霉病,兼防治麦蚜、白粉病、锈病、吸浆虫等;灌浆期,根据麦田病虫发生实际情况,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叶面肥等科学配方混合喷洒,综合控制锈病、白粉病、叶枯病和穗蚜等多种病虫害及干热风,达到一喷多效的目的。
病虫害综合防治可参考以下配方:一是施用30%唑醚·戊唑醇300 mL·hm-2 ,加5%高氯·啶虫脒450 mL·hm-2 ;二是施用35%吡唑·氟环唑300 mL·hm-2 ,加5%高氯·啶虫脒450 mL·hm-2 ;
三是施用50%嘧菌酯0.15 k g·hm-2 或70%戊唑醇0.15 kg·hm-2,加5%高氯·啶虫脒450 mL·hm-2。
九、适时收获
在小麦蜡熟末期,及时进行机械化收获并安全贮藏。
作者简介:李雅杰(1981— ),女,河南新野人,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责任编辑" "刘沛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