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母亲过80岁生日,我早早和兄弟姐妹们商量,做好了回甘肃老家陪母亲的准备。
我17岁当兵,在祖国西北服役,围着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喀喇昆仑山转圈圈,30多年没有走出大山的怀抱。和亲人聚少离多,我感觉自己都成了家里的“客人”,别说给母亲过一个像样的生日,就连好好陪她的日子都少得可怜。
在离母亲生日还不到两周时,一纸代职命令取代休假报告提前送到了我手中。我一路向南向南再向南,飞越天山,穿过戈壁,从平原走向茫茫雪域……
好几天我没顾上给母亲打电话。一方面是工作忙事情多,另一方面,主要也是没想好如何给母亲解释回不去的原因。
忐忑不安还没想好托辞,一天晚上,母亲的微信视频电话拨过来了。接通视频,还没等我开口,母亲就一口气把她要说的话全说完了。她知道我是因为任务去了边防,让我千万不要有顾虑。
母亲说:“执行命令干好本职是大事,我过生日是小事,只要国家好、你的工作好,妈天天都像过生日一样高兴!”
看着视频里的母亲,听着她语重心长的话语,我只能用不停地点头来回应她,却不敢出声,害怕一说话强忍的泪水会控制不住流下来,更害怕哽咽的嗓音会让母亲心里难受!
当兵在外30多年,东奔西跑不停搬家,可有一样东西一直压在箱底伴随着我“南征北战”——那是母亲亲手做的一双布鞋。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没日没夜地忙乎着。白天下地干完活,就要紧跑慢赶地回家给我们做饭洗衣服,晚上常常是别人都睡下了,她还点着昏黄的煤油灯,不是纳鞋底就是做鞋帮。
我当兵离家前,母亲特意买回二尺新条绒布,又找了几件我们小时候穿过的白色衣服拆洗干净,用糨糊一层层打成袼褙,再照着鞋样子大小裁剪成鞋帮、鞋底。后面几天,母亲每晚都在煤油灯下忙着缝鞋帮、纳鞋底,硬是给我赶出了一双白底黑面的布鞋。
离家那天,母亲让我穿上新鞋前看后看左看右看,满脸都是喜悦开心。母亲拉着我的手说:“这鞋透气,穿上舒服,你穿上它到了部队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干,让咱做啥就做啥,不要挑三捡四,更不能贪图钱财占便宜,要光明磊落走正道、做好人!”
新兵集中到县人武部后,统一换发了绿军装和黄胶鞋,母亲做的布鞋被我装在背包里带到了部队。
人长脚也长。有一次周末休息,我拿出母亲做的布鞋试穿,没想到已经穿不上了。尽管那双鞋我只穿了半天,但母亲整夜守着昏黄的煤油灯为我赶做鞋子的情景历历在目,那一针一线里都包含着心血、体现着母爱。
母亲的前半生,一直都在为一家老小的吃饭穿衣操劳,饱受着磨难和煎熬。那时,我们兄弟姐妹上学,就像接力跑一样,一年一个,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
为了让我们都能上学,父母想尽一切办法筹集学费。母亲在家养猪种菜、上山挖中草药、满山捡拾杏核……只要能变成钱的活,她都干。
有一年夏天,实在没办法凑够钱了,母亲就挑着过年时家里剩下的黄酒去卖。我手里拿着两个洋瓷碗跟在她身后,一路小跑着来到镇上的集贸市场。
母亲手艺好,酿制的黄酒味道不错,才五分钱一碗,加之天气热,喝的人自然多一些,两桶黄酒很快就所剩无几了。母亲见状,便让我看着卖,自己一路小跑着回了家。不到一个小时,母亲又挑着两桶酒过来了。往返约10公里路,我不知道母亲走得有多快,但我看见她身上一件米色衬衣全都湿透了。
我赶紧给母亲舀了半碗黄酒,让她喝一口解解渴。母亲却没有喝,她说:“等一会儿,卖不完了再喝。”
那年开学,我带着弟弟去报名。母亲用两个小手绢分开包着我们各自的学费——那是母亲顶着烈日,在集市上卖了100碗黄酒换来的钱!
母亲一辈子几乎都生活在老家九沟十八岔的大山里,尽管从小没上过学,但她明白事理,为爷爷、奶奶养老送终,养育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深受村里人的夸赞和敬重。
父亲晚年得了阿尔茨海默症,一时清醒一时糊涂。怕父亲走丢,母亲便时刻紧盯着他、跟着他,半步不离坚持了近10年,让父亲有尊严和体面地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
父亲去世后,我把母亲接到新疆一起生活。刚开始,母亲看什么都新鲜,吃什么都香甜,整天乐呵呵的,还时不时变着花样做各种家乡美食,让我深深感到:有妈真好!
可没过3个月,母亲就想家了,想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想地里的庄稼和蔬菜,想村里的老人和自家的孙子、重孙子,总之什么都想,各种理由不愿意享受城市生活,不愿意住楼房了,就是要回家!
母亲一辈子难得出门,好不容易出来享几天福吧,却待不住,嚷嚷着要回去。为了弥补这种遗憾,我想在送母亲回家之前,带她去海南玩几天,让她看看从未见过的大海,看看在北方冰天雪地之时南方春暖花开的样子,看看南方的冬天地里照样能种菜、树上照样能结果。
我高兴地说着我的计划,却没有得到母亲的赞同和响应。她说,不想去海南,不想去游山玩水。
我试探性地让母亲自己做主,她犹豫再三后坚定地说:“非要去旅游的话,你就带我去北京看看毛主席、看看天安门吧!”
母亲的话都在情理之中。在老家,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把在有生之年能去一趟北京、能在天安门前照上一张照片,当作一生最荣耀的事情。母亲有这个念想,也十分正常。
调整计划,预订机票,我陪母亲从乌鲁木齐直飞北京。在游览完天安门后,我带着母亲去了毛主席纪念堂。
母亲扶着我的胳膊,踮起脚尖瞻仰毛主席的遗容,久久不愿离去……
母亲年轻时饱尝了生活的艰辛,这也让她练就了一颗慈悲、友善之心。她常说“平时多帮人、急时有人帮”,还要求我们善良做人、乐于助人。
母亲的言传身教,不但成了我们的精神财富,也在街坊邻居中留下了很好的口碑。过去生活困难时是这样,现在条件好了,她更不吝惜钱物了。我们给母亲的零花钱,她舍不得花,但凡是村里谁家老人住院缺钱了,谁家孩子上学缺钱了,或者谁家有个急事难事了,她都会尽力接济。
如今,80多岁的母亲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健康、生活无忧,不但生活能自理,还常常帮着家里干农活、煮茶饭。
自从用上智能手机后,母亲还学会了玩微信、抢红包,动不动还要和在外工作学习的儿孙们视频聊天。
母亲表达想念儿孙的方式很独特,常常在周末时发个红包到家庭群里,看着大家抢,如果哪个儿女、孙子、重孙子没出现,她就会不停地念叨,要是时间长了还没回应,她就会打个电话或视频过去询问,而后才能放下心来。
母亲年轻时是茶饭高手,现在年龄大了也不甘示弱,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她做的手工擀面、各种花式饺子、十八个褶的大包子和糖油饼等美食。
母亲不服老,我们也不想让她老。
想念就是电话线,一头牵着母亲,一头牵着我;想念就是摄像头,母亲看看我,我看看母亲;想念就是幸福的回忆,常常伴我入梦乡……
尽管我已年过半百,但有母亲在,我觉得自己仍然是个孩子。
(作者单位:新疆军区保障部)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