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是未来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不仅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设计人才,还能促进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品牌高端化建设,为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山东省五大万亿级产业之一,一直是传统支柱产业和关键民生产业,并在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18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发布以来,创新创业领域焕发出新的活力,创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专业化、技能型、层次化的人才队伍也日益壮大。在此背景下,随着民生需求的持续增长及政策引导,如何加速产教融合并推动服装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
优化设置服装设计创新创业课程,顺应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服装品牌与服装设计的相互关系,明确设计要素与概念在实际设计应用中的作用。通过对市场、消费者以及营销理念的全面理解,培养并掌握服装设计的相关原则,初步理解品牌服装设计的架构,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教融合为导向,以针对性的服装设计教育体系为支撑,促进产教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实现提升潜能、品牌增值,助力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与教学体系。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下的设计实践探索
产教融合通过将产业界的实际需求与教育内容相结合,使得教学实践环节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这种结合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技能,还能使其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通过产教融合,教师可以将企业的实际问题和案例引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有助于教育内容的更新和升级,还能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
通过产教融合项目中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实践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实训项目中,使学生在掌握现代技能的同时,也能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
《聊斋志异》作为我国经典的短篇小说集,包含了许多精彩绝伦令人耳熟能详的篇章。其中,香玉篇描写了在崂山读书的痴情男子与花神美人之间的动人爱情悲剧。设计任务需要深入研读文本,以香玉、绛雪两位花神不同个性特征为灵感,力求在妆造设计上精准还原绛雪和香玉这两个角色的灵魂,为两位花神设计符合其人物形象的系列服装与妆造。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设计实践融入了青岛崂山精彩独特的人文地域特色,以打造属于崂山的独特IP为导向,进行服装设计与妆容设计,并制作出成衣进行展示。
此次的崂山主题妆造设计不仅仅是色彩与饰品的组合,更是对《聊斋志异·香玉》深刻内涵的挖掘与呈现。通过服装设计效果图、灵感面板、款式版型及妆容细节图等形式尝试将小说形象可视化并制作出系列成品进行展示。
《香玉·绛雪》系列设计共设计了十八套服装,最终选出“丹色”“如云”“浅暮”“素玉”四套进行制作呈现。绛雪的服装“如云”,主要参考北魏的大袖衫杂裾垂髫服款式进行设计,融入披风、一片式围身裙的现代设计,强调绛雪大气端庄的形象特征。红白主题配色融入崂山基因色“太清碧”“百合橙”,视觉冲击感强,十分具有辨识度。“丹色”“如云”这两套裙身上的山茶花纹样出自清代画家马荃《花卉长卷》中的山茶没骨画,在同一枝山茶花枝上呈现了从花苞到完全盛放的三种形态不同阶段的美。“丹色”一片式围身裙纹样为四方连续清代仕女簪花图复原版,整体明艳大方,贴合绛雪人物形象。
香玉这两套服装配色主要由中国传统色组成,包括“茶白”“乳黄”“缃色”“薄柿”“藕荷”“百合橙”。款式对魏晋时期风格服装广袖、抹胸裙进行创新设计,融入现代审美,营造香玉浪漫天真的性格特征。
而“素玉”这套外衣大袖衫上的纹样来源于香玉牡丹仙子的人物形象,以牡丹花纹与枝叶环绕进行纹样创新设计。胸前刺绣部分为半写实牡丹纹样,暗纹是南宋时期的牡丹纹花绫。牡丹纹自唐代以来颇受世人喜爱,被视为繁荣昌盛、美好幸福的象征。
设计实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聊斋志异·香玉篇》人物特点的服装与妆容,力求精准再现绛雪与香玉角色的精神内涵。这不仅是色彩和饰品的搭配,还通过深刻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背景文化和地域特色,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这一设计实践还紧密结合了青岛崂山的独特地域文化,融入了该地区的文化基因,使得传统人物形象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可视化,从而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经典文学的独特魅力。
崂山主题系列妆造设计一经发布,便受到人们广泛喜爱与肯定。设计在2024年9月成功参加了由青岛出版集团和青岛市崂山风景区管理局联合举办的青岛市崂山“太清水月诗词会”,并完成崂山主题IP系列妆造发布,反响良好,得到多方专家的积极肯定。崂山主题IP的打造不仅体现了文化自信的提升,也增强了新时代大学生文化复兴的责任感。通过这次主题妆造IP的打造,学生作为设计者在作品中融入对汉服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对民族服饰文化的认同感。
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路径
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从实践环节打破原有的学科教学工作中的不同教学科目之间的弱关联,加强与产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引入“互联网+”概念,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依托山东省高峰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纺织时尚创意设计特色学科方向,着重于品牌策划与建设工作的研究与推广,加强与全省服装产业、服装企业的相互关联形成一套在省内外服装设计专业中可推广应用的成果与实践方案。
创新创业实践方向。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学校教学与品牌市场营销行为结合,根据成熟品牌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产出设计作品,从中实践操作关于品牌的市场调研、产品洞察、消费者洞察、竞品洞察等内容,全程参与设计、生产、销售全链路,提升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培养有市场敏锐度的新锐设计师。
创新创业孵化方向。基于产学研项目,发现培养优秀的中国设计师是学校和企业的社会责任,通过项目合作对有市场敏感度和有设计能力的学生进行培养,打造主理人IP,孵化更多优秀的中国设计师和服装品牌,同时针对服装品牌方向做针对性研究,从品牌符号、产品符号、包装符号、营销符号依托平台大数据打造服装产业标杆。
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是未来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不仅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设计人才,还能促进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品牌高端化建设,为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作者单位系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