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2种研究方法,针对中国人民警察大学30位大学英语授课教师和300名本科学生开展调查,探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以期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为大学英语教学实施和改革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对大学英语教与学产生了反拨作用,且正面作用超过负面作用。
【关键词】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大学英语;反拨作用;实证研究
【引用格式】游英楠,杨永刚,李丽丽.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对大学英语教学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79(1):74-77.
【中图分类号】G640;H319.1"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2-4107(2025)01-0074-04
一、引言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每年举办一次,自1999年创办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20余次。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国内学生英语水平综合竞赛,每年的参赛学生人数达到120多万人。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内容主要包括大学英语学习阶段需要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5方面的语言技能,尤其是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1]。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该竞赛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在应用语言学中,语言测试的研究者一般将这种影响称为语言测试对语言教与学的“反拨作用”。
文章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从教师和学生2个角度研究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以期通过该竞赛对大学英语教学和学生学习进行有效引导,丰富对语言测试和教学关系的相关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工具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2种研究方法开展调查。问卷包括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使用李克特量表进行设计。访谈包括教师访谈和学生访谈。
(二)调查对象
文章的调查对象包括教师和学生。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为30位大学英语授课教师,教龄在4~30年之间。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为大一和大二年级参加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300名学生。其中,大一学生为167人,占比为55.7%;大二学生为133人,占比为44.3%,比例基本适中。参与访谈的教师10位(从30位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中抽取),参与访谈的学生10名(从300名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抽取)。
三、研究实施过程
(一)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以问卷星小程序的方式发放给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8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6%。教师问卷也以问卷星小程序的方式发放给教师,共发放问卷30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100%。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的具体内容见表1和表2。
1.信度和效度检验
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可靠性分析可知,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的Alpha系数分别是0.748和0.703,都达到了信度检验的标准。
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可知,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的KMO值分别为0.802和0.712,均大于0.6,Sig值均为0.000,表明问卷效度较好,各题项间具有公共因子,适合进一步开展因子分析。
2.主成分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学生问卷一共提取出3个因子,分别为“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认识和态度”“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备考体会”“对英语学习的认知”。这3个因子特征根值均大于1,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2.021%。教师问卷通过因子分析一共提取出3个因子,分别为“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认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这3个因子特征根值均大于1,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2.080%。根据标准,若抽取的因子累计解释变异量超过 60%,则说明分析结果较为适切[2]。总体来看,2份问卷题项的信息丢失较少,因子的分析效果比较理想。
3.描述性分析
①学生问卷。问卷题项1、2、3、6、10、11、12归属因子1“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认识和态度”。通过描述性统计可知,这7个题项的平均值都在3.5以上,说明学生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认同度较高。学生对竞赛的题型、内容等是非常了解的(题项1,均值3.92),对竞赛试题也比较认可(题项6,均值3.52),十分认同竞赛可以帮助其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题项2,均值3.84)和英语整体水平(题项11,均值3.88),认为可以通过竞赛获奖证明自己的英语水平(题项3,均值3.67),通过参加竞赛更加重视英语学习(题项12,均值3.93),且对学习英语有了更大的兴趣(题项10,均值3.73)。
问卷题项4、5、7、8、9归属因子2“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备考体会”。通过描述性统计可知,这5个题项的平均值都在3.6以上,最高的平均值为4.04,说明学生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重视程度较高,为了取得好的成绩认真备赛。学生在备赛期间做了充分准备,如做真题或模拟题等(题项4,均值3.66),同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如听力、翻译等(题项5,均值4.02);备赛期间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都发生了变化,说明学生在课上也可以接受竞赛训练(题项7,均值3.98;题项8,均值3.77);学生非常认同考前的辅导或训练对竞赛取得好成绩有很大的帮助(题项9,均值4.04)。
问卷题项13、14、15归属因子3“对英语学习的认知”。通过描述性统计可知,学生十分认同今后工作中英语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同等重要(题项13,均值3.91),同时,很多学生认为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重要,教师应注重对此能力的培养(题项15,均值3.76),但目前英语教学对学生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的培养可能还做得不够,学生的认同度一般(题项14,均值3.38)。
②教师问卷。问卷题项1、10、11、12、13归属因子1“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认知”。通过描述性统计可知,这5个题项的平均值都在4以上,说明教师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认同度较高。教师对竞赛的题型、内容等了解程度很高(题项1,均值4.23),比较认可竞赛对英语教学产生了积极正面的影响(题项10,均值4.02),十分认同竞赛对学生学习英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题项12,均值4.07),竞赛可以如实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题项13,均值4.05),因此,赞同和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题项11,均值4.4)。
问卷题项2、3、4、5、8、9、14归属因子2“教学内容”。通过描述性统计可知,这7个题项的平均值在3.7~4.45之间,题项2分值最高为4.45,说明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会向学生介绍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相关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根据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调整教学内容(题项8,均值4),同时教学方式也有所变化(题项9,均值4.1),而当讲授内容和竞赛有关时,学生会比较关注(题项4,均值4.05)。教师认为课堂上的这些有针对性的竞赛备考训练和辅导对学生取得好成绩有帮助(题项5,均值3.95),竞赛的内容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有一定影响(题项3,均值3.7),比较认可竞赛反映了大学英语改革的相关内容(题项14,均值3.95)。
问卷题项6、7、15归属因子3“教学目标”。通过描述性统计可知,教师十分认同学习语言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交际能力从而可以适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题项15,均值4.26),因此在课堂上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题项6,均值4.11;题项7,均值4.07)。
(二)访谈
为了探究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文章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所得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
1.访谈资料收集
访谈主要以面对面访谈为主,每次访谈时间大约20分钟。
2.访谈资料处理
运用Nvivo 11.0质性研究软件对访谈所得原始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和分析。
第一步是开放式编码或一级编码。通过一级编码,教师访谈建立的初级概念类属有:竞赛考纲、竞赛试题设计、竞赛试题范围、竞赛成绩和英语水平关系、竞赛对英语教学的影响、竞赛真题、竞赛模拟题、试题讲解、口语沟通能力、书面沟通能力、竞赛成绩、平时和期末成绩、课堂参与度、课上注意力和英语学习兴趣。学生访谈建立的初级概念类属有:竞赛试题题型和要求、竞赛试题命题范围、竞赛成绩和英语水平关系、竞赛对英语学习的影响、完成教师布置的竞赛练习、答题技巧训练、真题训练、模拟题训练、竞赛成绩、平时和期末成绩、课上注意力和英语学习兴趣。
第二步是主轴式编码或二级编码。通过二级编码,对一级编码建立的初级概念类属进行抽象化与概念化。教师访谈建立的主题概念类属有:试题认可、成绩认可、备考训练、能力培养、成绩提高和兴趣提高。学生访谈建立的主题概念类属有:试题认可、成绩认可、课上备考、课下备考、成绩提高和兴趣提高。
第三步是选择式编码或三级编码。通过厘清主题概念类属之间的逻辑关系,确立核心类属。教师访谈建立的核心类属有:竞赛认可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学生访谈建立的核心类属有:竞赛认可度、备考行为和学习效果。
3.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访谈可以发现,受访教师和学生对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有较好的了解,熟悉竞赛考纲、题型和内容,认为竞赛题目的设计和命题范围较为科学合理,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方向相符合,竞赛试题可以从整体上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知识和技能。受访教师和学生认为,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确实会对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产生影响,积极的反拨作用大于消极的反拨作用。对教师影响最大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日常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一方面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沟通能力,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赛训练,将竞赛试题、内容等恰当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通过备赛,学生学习有了更大的动力,也会更加明确自己英语学习的薄弱方面,在英语课堂和课外都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和英语应用能力。
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对教和学的反拨作用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分析结果可知,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具有反拨作用,正面的反拨作用大于负面的反拨作用。
教师教学方面,教师认为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试题设计科学合理,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英语能力,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有利于促使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效果和质量。通过教授竞赛相关内容,教师发现课堂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课上的状态和参与度与之前相比有了较大改善。教师有了更高的教学积极性,营造了浓厚的教学氛围。同时,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教授基本的英语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要求较高的任务,因为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根据访谈结果可知,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转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沟通能力。
学生学习方面,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来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提高了其学习主动性。当学生把能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上获奖作为自己学习英语的明确目标时,学习自然就有了动力,会努力去备赛以期获得满意的成绩。竞赛获奖会使学生自信心增强,对英语学习更有兴趣,进而更加主动地学习。备赛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与日俱增。课堂上,当教学内容涉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时,无论是题型、要求还是评分标准,大多数学生的听课效率明显提高。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增加了。
五、结束语
教师教学方面,教师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正确的学习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保证学生持续学习。目前,许多学生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考试,因此,教师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考试的目的不仅是评估学生的能力,也是激励学生学习。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自我提升,而不是通过考试和获得各种证书。其次,教师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入“赛教融合、以赛促教”的新型教学模式。赛教融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竞赛与日常教学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竞赛,让竞赛成为充实和拓展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竞赛与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在思维、创新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素养和技能。相比于日常教学,竞赛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过程和成果的评定,重点培养的是学生在实践和创新方面的能力。2007年1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该意见中第三点“建设内容”的第三小点“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部分指出,要“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3]。“赛教融合、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使学生对学习抱有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赛教融合、以赛促教”教学模式的推广对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而且加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拓展知识面,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最新的竞赛大纲,分析竞赛题型和内容,提炼不同技能的考核知识点,选取竞赛真题或模拟题中典型的题目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熟练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参赛心理素质。通过日常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安排的优化,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方面,学生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明确学习目的。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和“取得学业成绩”,这与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是矛盾的。考试是一种评估手段,用于教学诊断和调整以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潜力和发展方向[4]。因此,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用知识武装自己,提升并完善自我。学生只有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才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学生认为英语学习最重要的动机是“增强就业优势”,将阻碍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其次,学生应加强自主学习。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生应培养能够识别、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努力做到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最后,学生应在认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根据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反馈的信息,培养自己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语言生成能力和开展交际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洪兴浩,向玉.利用大学生英语竞赛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5):135-136.
[2]"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 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32.
[3]"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A/OL].(2007-01-22)[2024-03-08]. 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34/201001/t20100129_20038.html.
[4]" 杨圣柱,尚菲菲,高蕊.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写作动态评估体系反拨效应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73(12):83-84.
编辑∕陈晶
【收稿日期】2024-02-2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修回日期】2024-03-13
【作者简介】游英楠,女,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杨永刚,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翻译;李丽丽,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2023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与实践”(2023YYJG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