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

2025-01-24 00:00:00张春
科技风 2025年3期
关键词:就业压力医学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近年来医疗卫生产业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行业对医疗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然而在供给端,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式却十分严峻。文章从临床专硕研究生就业现况入手,研究专硕研究生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临床、科研能力不足及缺乏就业指导等就业难相关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尝试从多个层面优化培养模式,探讨如何在有限的培养周期内,完成规定培养任务的同时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特色、临床和科研能力兼具、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临床高层次人才。

关键词:医学教育;就业压力;教学方法;对策研究;人才培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快,居民对健康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日益增长[12]。根据《2022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数据,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2021年中国境内包含医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执业医师总人数仅为3590846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6.5人次,医师日均担负住院2.2床位,这些数据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反映了目前环境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巨大需求。然而,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数据显示,近年来医学生的就业率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3]。以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例,即使这类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临床和科研能力,许多专硕在毕业后也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这不仅影响了研究生的个人发展,也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医学教育摆在关系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立足基本国情,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分类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4]。

本文将深入了解临床专硕研究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以就业为导向探究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医学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临床专硕研究生就业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5]。这一困境的背后,既有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也有研究生自身能力结构的不足等多方面因素。

首先,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临床专硕研究生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加,而医疗设施的建设和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这中间的“供需差”使得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在此基础上,专硕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也加剧了这一现象。其次,专硕研究生的就业指导服务也是影响其就业的关键因素。许多研究生在面临就业时缺乏必要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导致他们在选择职业和发展方向时感到迷茫和困惑。这不仅影响了研究生的就业质量,也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潜力。

1.1"专硕研究生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专硕研究生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一项重要因素[6]。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医疗机构对高质量医疗体系的需求日益迫切。这要求医疗机构不仅要关注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要在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实践等方面同步发展。然而,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更新速度往往难以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许多研究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医疗机构的工作。这种不适应影响了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制约了医疗机构的发展。在当前医学领域,医疗机构对医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治病救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科研能力已成为评价医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医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临床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专业型研究生自“双轨合一”以来,虽然在医学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了系统的培养,但由于时间、精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他们在科研方面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这种科研能力的不足极大限制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他们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

1.2"专硕研究生能力的不足

专硕研究生能力不足是临床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2012年,《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5+3”医学教育模式,即5年本科教育后接3年住院医师培训或硕士教育。2014年,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2015年起实行“并轨”培养,新入学的临床专硕需同时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然而,对多数研究生而言,兼顾科研与规范化培训困难重重。临床与科研双重要求给研究生带来困扰,专硕生需投入大量时间于科研和论文发表,同时关注医学职业动态,积累临床经验,为未来做准备。在这种双重压力下,培养出的研究生能力往往难达用人单位标准。

1.3"专硕研究生就业指导服务的缺失

专硕研究生在面临就业时,往往缺乏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这成为他们顺利就业的一大障碍。据统计,近70%的专硕研究生表示,在求职过程中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大部分院校仅仅进行空泛的就业指导讲座和就业形势问卷调查,而没有在学生真正关注的最新的就业信息、招聘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提供帮助。信息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求职流程时,也可能感到无所适从,无法有效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1.4"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局限

专硕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局限主要体现在其过于注重学术成果和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这也是整个医疗行业面对的共同问题。这种评估体系往往导致研究生在学术和职业规划之间产生矛盾,难以找到平衡点。例如,一些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色,但临床能力很难进行量化,用人单位仅仅通过理论考试和学术成果来判断研究生的学术综合能力,这显然是不全面的。

1.5"专硕研究生培养周期长,就业期望高

临床专硕研究生的培养周期相较于其他研究生项目通常较长,这主要源于其深入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要求[8]。然而,这种长期投入往往伴随着高就业期望。一项针对全国范围内专硕研究生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研究生期望在毕业后进入三甲医院工作,其中近60%的研究生期望年薪达到20万元以上。这种高期望与现实的就业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部分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挫折。

以某知名医学院的临床专硕研究生为例,该生在研究生阶段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然而,在毕业后的求职过程中,她发现尽管自己的学术成果丰硕,但由于临床经验的相对不足,仍难以达到一些大型医疗机构的招聘门槛。这反映出专硕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还需加强临床实践的锻炼。

2"对策: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临床研究生培养模式

2.1"严格住培制度,提升研究生临床技能

在提升临床专硕研究生的临床技能方面,严格住培制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众多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临床专硕研究生所接受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往往仅停留在表面形式,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这种状况导致研究生在培训过程中未能充分学习和掌握他们应当具备的临床技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严格监控住院医师的培训过程。例如,加强科技能力考核管理、进行教学查房及病例分析等方法,使研究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临床技能和知识。此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让研究生分析和讨论真实的临床案例,从而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实践技能和知识。

2.2"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加强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科研创新能力不仅是专硕研究生学术发展的核心,更是其未来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9]。当前,许多专硕研究生在科研方面存在能力短板,这直接影响了其就业竞争力。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首先,优化课程设置是关键。高校应增加与科研创新相关的课程,如“文献检索教学”“数据分析方法”等,使研究生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技能。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通过实践锻炼其科研能力。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构建良好的科研环境,高校应提供充足的科研资源,如实验室设备、科研资金等,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其次,建立科研团队,鼓励研究生与导师、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科研合力。最后,高校还应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价。评估机制应涵盖科研成果、科研过程、科研态度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还应将评估结果与研究生奖学金、就业推荐等挂钩,激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2.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估机制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估机制是优化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评估体系往往侧重于学术成果和科研能力,而忽视了市场需求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评估标准,确保它们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

首先,评估机制应该包括实践能力的考核。例如,可以通过模拟临床场景、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评估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对能力。这样的评估方式不仅更加贴近实际工作,还能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实践技能。

其次,引入行业专家参与评估过程。行业专家对就业市场的了解更加深入,他们可以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通过与行业专家的合作,我们可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保持高度一致。

最后,建立与就业市场紧密联系的数据库也是必要的。通过收集和分析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研究生的就业去向等数据,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从而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和评估标准。

2.4"强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在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临床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强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十分重要[10]。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众多研究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往往显得迷茫和无措,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缺乏清晰的职业定位以及明确的发展方向。这一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研究生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和使用造成了一定的浪费。鉴于此,高等教育机构与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责任,通过加强对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他们深入探索并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优势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这种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指导,更应当是一种深度的、个性化的辅导,帮助研究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制定出既符合个人发展又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规划。此外,高校和医疗机构还应当积极拓展合作渠道,为研究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试工和就业机会。这样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为研究生提供一个接触真实职场、积累实践经验的平台,同时也能够让用人单位在早期就发现并培养潜在的人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参与试工,研究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他们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试工不仅是一个选拔人才的过程,更是一个培养和考察未来员工的机会,从而实现双方的共赢。

3"结论

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变革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临床专硕研究生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也迫在眉睫。通过严格把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提升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以及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评估机制,我们可以为研究生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环境。同时,强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够帮助研究生更好地了解自身优势和兴趣,明确职业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我们还将引入用人单位的评价指标,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作为重要的评估标准之一。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及时发现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优化。

我们期待通过不断完善这一培养模式,使临床专硕研究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任晓明,吴群红.人口老龄化对卫生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3,40(01):68+13.

[2]华迎迎,高丽娜.人口老龄化、地方财政能力对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影响[J].卫生经济研究,2023,40(01):913.

[3]鲍琳辉,赵杨.基于儿科就业影响因素分析的医学生就业促进策略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23,25(06):618621.

[4]李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9):151.

[5]徐伟,田梦珂,薛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分析[J].高教论坛,2019(07):8789.

[6]顾佳慧,赵艺,朱宁,等.“双一流”高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机制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3(51):912.

[7]陈海霞,周也荻.临床医学“专硕+学硕”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06):47.

[8]秦安琪,邱永强,陈素凤,等.我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现状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03):249251.

[9]吴振,张玉丽,李振华,等.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24):43104313.

[10]张一弛,陈武.高校精准就业指导的内涵特征和实现路径探析[J].科技风,2024(08):140142.

作者简介:张春(1988—"),男,汉族,安徽安庆人,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骨科、医学继续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压力医学教育对策研究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关于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的调查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101期)2017-01-07 21:43:54
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职业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钻孔桩施工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05
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成才之路(2016年21期)2016-08-06 16:24:42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44期)2016-06-21 08:15:16
民族学院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下的心理调适
商情(2016年11期)2016-04-15 22:08:31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