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2025-01-24 00:00:00孔亮卢晶李粉红岳毅蒙
科技风 2025年3期
关键词:评价

摘"要: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评估教学效果和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步骤,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和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提供了依据,是师范专业认证的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环节。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以“数学分析”课程为例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应的改进措施,构建“数学分析”课程反馈和持续改进路径,提高课程教学和师范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最初由美国学者Spady"W.D.提出,并在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实践。2003年姜波[1]从目标、假设和系统原则等几个方面阐述了OBE理念。此后,一些学者从OBE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和改革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26]。2017年10月26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本科专业认证工作全面启动,认证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基本理念[7]。2024年8月6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中提出优化师范院校评估指标,改革师范类专业认证。在师范类本科专业认证过程中,课程目标达成度反映了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学生对知识、方法和能力的掌握以及该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等,是评价教学、提升课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能够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和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提供依据。向福等[8]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及持续改进策略进行了构建和实践。李艳灵等[9]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实施策略。王力等[10]以“中学数学教学技术”为例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研究。关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研究还可参见文献[1113]。

2023年笔者所在学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数学分析”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教学时间长、理论严谨、系统性强,对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以“数学分析”课程为例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措施,构建“数学分析”课程反馈和持续改进路径,提高教学和师范生培养质量。

1"课程目标制定

课程目标是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依据。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以及笔者所在学校办学定位,在征求基础教育专家、用人单位及师范毕业生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对标《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根据本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范类)》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毕业要求的实现矩阵,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内化为课程大纲的全过程,反向设计和制定课程目标,使得课程目标能够有效支撑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制定了“数学分析”4个课程目标并明确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见表1),其中关联强度采用H、M分别表示,其中H表示强相关,M表示中等相关。

课程目标1:掌握数学分析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空间抽象、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课程目标2:领会数学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理解数学分析与物理等其他学科的联系。

课程目标3:具有良好的自主思维与创新能力,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4:能够发挥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作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2"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

课程目标达成度反映了学生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可以使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相对应并且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师范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达成度计算的评价数据来自“数学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中支撑课程目标的各个考核环节的考核结果。“数学分析”课程有4个课程目标,设支撑第i个课程目标的教学内容试卷考核总分为Ti,抽取的样本学生该部分的试卷考核平均分数为Si,Qi是该课程支撑第i个课程目标的过程性考核的平均得分(过程性考核一般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平时测验等),支撑第i个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考核总分为Zi,那么第i个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计算公式为:

Pi=0.2×QiZi+0.8×SiTi(i=1,2,3,4)。

若某个Ti=0,即期末考核试卷中无支撑该课程目标的内容,则Pi=QiZi。现以商洛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2020级4班全体学生(37人),对“数学分析”课程目标进行达成度计算(表2)。课程目标1、2、3主要体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课程目标4主要体现在课堂表现、作业和平时测验等。

3"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的评定以学生平时表现(课堂表现、作业和平时测验等)作为评价依据;二是期末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以学生期末考试结果作为评价依据。课程目标1的达成度为0.87,课程目标2的达成度为0.93,课程目标3的达成度为0.88,课程目标4的达成度为0.95。“数学分析”课程目标的期望达成度设置为0.7,4个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全部大于0.7,说明课程教学达到了预期。

课程目标1的达成度为0.87,达成度最低,说明有些学生还未完全掌握数学分析的一些专业知识,空间抽象、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一般。对照毕业要求指标点,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数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核心素养,但个别学生空间抽象、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还有待加强。

课程目标2的达成度为0.93,说明还有个别学生未完全领会数学分析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数学分析与物理等其他学科的联系。对照毕业要求指标点,大部分学生能够建立数学分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的思想和方法,但仍有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知识衔接能力不足,无法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

课程目标3的达成度为0.88,达成度次低,说明学生自主思维与创新能力不足,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对照毕业要求指标点,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思维,但创新能力一般,批判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课程目标4的达成度为0.95,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平时测验进行考核,达成度最高,说明学生已经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对照毕业要求指标点,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发挥数学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备一定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经验,但个别学生合作意识淡漠,合作学习的体验太少。

4"课程持续改进措施

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对标“数学分析”课程4个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下面改进措施。

针对课程目标1,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讲解;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加强学生课堂笔记记录,课堂上加强互动,引导学生勤思考,勤练习;加强课后辅导,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改进过程可通过与学生的座谈会、督导听课的方式进行改进效果的反馈。

针对课程目标2,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衔接,建立不同章节知识间的联系,以及本课程与其他相关数学课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总结所学内容。课堂上增加练习,重视习题讲解,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提高运算能力。持续改进过程可通过督导听课的方式进行改进效果的反馈。

针对课程目标3,加强应用型案例的讲授,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逻辑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持续改进过程可通过同行评教的方式进行改进效果的反馈。

针对课程目标4,继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小组互助学习的作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其中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持续改进过程可通过学生座谈的方式进行改进效果的反馈。

5"总结

课程考核结束后,授课教师汇总评价数据,计算“数学分析”各项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值,依据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结果,分析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短板,并结合学生评学、教师评学、教学督导和同行的听评课以及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等活动征求用人单位及利益相关方建议和意见,拟定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的方案,形成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分析报告,提交评价小组审核。审核后,课程负责人根据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结果,修订教学大纲,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构建“数学分析”课程反馈和持续改进路径:(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毕业要求的实现矩阵;(2)制定课程目标;(3)确定评价对象、内容及方式方法;(4)采集评价数据;(5)计算课程目标达成度;(6)得出评价结论;(7)确定并实施课程改进方案;(8)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9)再次评价,持续提高“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和师范生知识能力素质。

结语

通过师范专业认证保障和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以“数学分析”课程为例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措施,构建“数学分析”课程反馈和持续改进路径,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持续提高教学和师范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波.OBE:以结果为基础的教育[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3):3537.

[2]凤权.OBE教育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6,31(3):8185+95.

[3]栾庆芳,王家正.基于OBE理念高师数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3,41(6):106110.

[4]庞留勇,胡淑珂,陈敏,等.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23,9(23):102107.

[5]林平,宋婷婷.基于OBE理念的数学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9(5):8387.

[6]李雯雯,罗兵,马玉田,等.OBE理念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42(1):195197.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71108)[201911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8]向福,王锋,项俊.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及持续改进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21(07):7479.

[9]李艳灵,郑建辉,刘毅玮.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理论阐释与实施方略[J].高教学刊,2022,8(33):102105.

[10]王力,王馨彤,杨吉斌,等.基于OBE理念的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研究:以“中学数学教学技术”为例[J].伊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6(2):5963.

[11]张建伟,郑志浩,张桂娟,等.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达成度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以人文地理学课程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02):141146.

[12]焦士兴,袁亚丹,张曼,等.师范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及持续改进:以自然地理学Ⅰ为例[J].高教学刊,2023,9(22):6468.

[13]李静,侯晓强.师范类专业认证中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度计算[J].高教学刊,2023,9(03):5761.

基金项目:商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研究——以《数学分析》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4jyjx122);“‘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4jyjx103);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3BZ068);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SGH24Y2297)成果;陕西省线下一流课程(项目编号:23ylkcs02);商洛学院线下一流课程(项目编号:21ylkcx05)

*通讯作者:孔亮(1983—"),男,汉族,陕西商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算子代数研究。

猜你喜欢
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自制C肽质控品及其性能评价
写作交流与评价:词的欣赏
中学语文(2015年21期)2015-03-01 03:52:11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项目后评价中“专项”后评价的探讨
HBV-DNA提取液I的配制和应用评价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16
有效评价让每朵花儿都绽放
模糊数学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治淮(2013年1期)2013-03-11 20:05:18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