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研究

2025-01-23 00:00:00何亚楠薛金泽付玉王慧周正
中国标准化 2025年2期
关键词:标准体系可持续发展

摘 要:在循环经济、高效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汽车产业的研究,指出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存在的问题,旨在从标准化视域构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模型、提出标准子体系建设重点以及保障措施,整合和完善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完善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开发环节,形成产业发展闭环。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5.02.007

0 引 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汽车报废量也随之增加[1]。2023年我国汽车报废总量为756万辆[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作为循环经济的一种有效途径受到广泛关注[3]。与原制造相比,零部件再制造可以降低50%成本,减少60%能源消耗和80%的排放[4]。与汽车报废件处理不同的是,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通过对废旧或者损坏的汽车零部件进行专业化的清洗、检测、修复和再制造,使其技术性能和质量能恢复或超过原有状态[5]。目前,发达国家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体系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标准体系和产业链管理。例如美国再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千亿美元。本文针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发展现状展开分析,旨在构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模型、标准子体系建设重点以及保障措施。

1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体系现存问题

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我国再制造业起步较晚,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若干意见》,首次提出支持再制造产品发展[6]。经过近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域在关键技术和标准法规等方面均实现了突破和发展。目前我国再制造企业超过1000家,产值达到了500亿元[7],市场潜力巨大。但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域未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各类标准相对较少且没有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再制造国家标准共计12项(见表1),主要涉及个别零部件。有些标准的制定时间已经过久,无法与我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快速发展趋势相适应。再制造行业标准只包含8项,涉及铝合金车身覆盖件、涡轮增压器、装饰用保险杠、曲轴、连杆、气缸体总成和热喷涂修复工艺。行业标准也无法满足目前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发展需求。

第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域缺少必要标准。行业目前缺少评估指标与评价标准,缺少再制造智慧平台标准,用于再制造零部件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和服务。缺少再制造零件分类标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缺少明确的零件分类指导。缺少再制造流程管理标准,再制造整体过程仍不完备。缺少再制造市场应用方面的相应标准。

第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仍需要政策进一步的引导和支持。我国在2021年印发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再制造产业的相关规定。2024年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了推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发展。从具体的效果来看,再制造相关政策法规存在着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配套措施仍需完善。在具体操作层面,主机厂和供应商都缺乏具体的指导,产业社会认知度不够。

2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构建

根据我国汽车再制造领域发展现状,“十四五”规划设想和2035年远景目标,通过调研和访谈等方式,构建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如图1所示,标准体系由再制造基础、再制造智慧平台、再制造零件分类、再制造流程管理和再制造市场应用五个部分组成。

2.1 再制造基础标准子体系

再制造基础标准子体系包括术语与定义、标识与编码、评估与评价等基础通用类标准。用于统一汽车再制造领域标准编写规则,定义相关概念。制定风险评估标准、价值评估标准、寿命评估标准和总体评价标准。用于评估与评价可再制造零件的风险、价值、寿命和总体价值。

2.2 再制造智慧平台标准子体系

再制造智慧平台标准子体系包括再制造零部件数据采集、再制造零部件数据存储和再制造零部件数据服务三个标准。通过智慧平台的方式,进行零部件溯源、存储和分析等。使再制造零部件在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实现信息化、市场化和集聚化,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管理。

2.3 再制造零件分类标准子体系

再制造零件分类标准子体系包括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电源系统、电驱动系统、汽车车身和其他主要零部件六个部分。主要收录和制修订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发电机、电动机、车身、花键、齿轮、轴承、塑料件和安全气囊等再制造标准。

2.4 再制造流程管理标准子体系

再制造流程管理标准子体系包括零部件回收、零部件拆解、零部件清洗、零部件检查检测与修复、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零部件装配、零部件包装和零部件出厂验收八个标准。用于确定再制造零部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标准。

2.5 再制造市场应用标准子体系

再制造市场应用标准子体系包括再制造供应链管理、再制造营销与售后服务、再制造与绿色保险和再制造金融四个标准。供应链管理标准主要包括产业供应链可持续化、绿色化和风险管控等指标。再制造营销与售后服务标准主要包括营销流程、售后方法、技术支持、产品召回等标准。再制造与绿色保险标准主要包括再制造的保险范围、流程、定损以及赔付等指标。再制造金融标准主要包括再制造企业、维修机构、经销商以及消费者在生产、维修、销售和购买再制造产品所使用的金融服务标准。

3 保障措施

标准体系的建立与贯彻执行需要具体的保障措施。针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3.1 完善再制造相关政策法规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针对再制造产品质量和召回措施的问题,制定和完善具体的质量安全监管政策法规;二是制定再制造企业财税政策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减免税收、给予补贴等政策,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三是制定和完善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把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纳入环保目录,推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绿色发展;四是加大对再制造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3.2 加强市场监管与保障

加强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市场的监管力度,目前国内再制造市场仍存在较多的“作坊式”企业,再制造零部件的回收处理和销售售后缺少具体的执行标准,监管部门需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确保企业生产合法合规。其次,通过严格的监管督促企业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和信任。

3.3 加大再制造技术研发

加强再制造技术的研发,建立专业的再制造技术研发团队,而再制造标准体系将有助于再制造技术的研发。例如,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总量逐渐增加,对动力电池再制造技术研发仍处于研究初期,以标准体系为蓝本,通过对动力电池的风险、寿命、价值评估,结合再制造智慧平台整合相关信息,实现回收透明化,再通过后续再制造流程管理,实现再制造零件正常流通使用。

3.4 落实标准体系宣贯

重视汽车企业、科研院所、维修机构对再制造标准体系的培训工作,通过内部系统培训与外部合作交流,提升员工在该领域的专业素养与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宣传与科普力度,利用多渠道宣传再制造技术的优势与环保效益,提高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度与认可度。

4 结 语

(1)根据我国汽车再制造领域基本分类和发展现状,以及“十四五”规划设想和2035年远景目标,通过调研和访谈等方式,构建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标准体系由再制造基础、再制造智慧平台、再制造零件分类、再制造流程管理和再制造市场应用五个部分组成。

(2)针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标准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提出了四项保障措施。分别为完善再制造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管与保障、加大再制造技术研发和落实标准体系宣贯。

参考文献

[1]孟庆瑶,王佳,李震彪,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减碳潜力及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汽车,2023(5):10-15.

[2]温冲.14部门明确以旧换新行动方案,2024年将报废汽车近千万辆[EB/OL]. (2024-04-17) [2024-09-10].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24276985020721.

[3]唐紫英.我国汽车零部件回收再制造策略研究[J].时代汽车,2024 (10):159-161.

[4]罗红成,甄琦,赵新,等.双碳背景下再制造零部件在汽车后市场中的推广策略研究[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24,17(04):34-37.

[5]谢建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J].表面工程与再制造,2024,24(3):2-8.

[6]王佳,黎宇科,李震彪,等.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瓶颈及对策分析[J].汽车与配件,2023(7):58-59.

[7]杨金海,汪尧珧,王肖.碳中和时代背景下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节能,2022(11):1404-1408.

作者简介

何亚楠,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零部件结构设计,仿真分析,汽车标准体系。

(责任编辑:袁文静)

猜你喜欢
标准体系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旅游标准体系建立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2:30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2:24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24:43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中国市场(2016年29期)2016-07-19 05:30:59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22期)2016-07-07 05:16:16
面向标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