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生成机理与运作机制

2025-01-19 00:00:00邹照斌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5年1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摘要:

“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有着支撑性作用。通过对鄂西北Y县山区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发展能够极大缓解山区农业地形复杂、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等瓶颈要素。农业现代化战略的推动和严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宏观背景及现实要求,共同推动“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为推动“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进一步发展,必须要以科技为依托,为“无人化农机”提供相应的技术保障;以合作社为单位,将农民组织起来;要发挥市场的力量,提高“无人化农机”的效率;以政府政策为兜底,为“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提供最基本的保障。通过大力发展“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生产力,而且能够提升农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为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型驱动路径,实现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多重目标。

关键词:无人化农机;农机服务市场;农业现代化;合作社组织;市场式运作

中图分类号:C912.82; S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53 (2025) 01-0307-07

Genera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unmann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market

Zou Zhaobin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National Governance Studie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China)

Abstract:

The “unmann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market plays a supportive role in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achie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on-site research and in-depth interview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Y County in northwest Hubei Provin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mann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market could greatly alleviate bottleneck factors such as complex agricultural terrain and massive loss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mountainous areas.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macro background and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strictly adhering to the red line of cultivated land and ensur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jointly promoted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unmann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marke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unmann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rely on technology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support for “unmann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o organize farmers on a cooperative basis, to leverage the power of the marke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nmann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to provide the most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unmann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market with government policies as the bottom line. By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unmann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market, not only can it improve rural productivity, but it can also enhance farmers,"sense of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country, provide a new driving path for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and achieve multiple goal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 development.

Keywords:

unmann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market;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0"引言

农业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更新,传统意义上的自动化、智能化农机服务市场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农业的发展需求,“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应运而生。由实际调研发现,虽然农业机械化装备已经在田野上大显身手,但是“无人化农机”购置较少、使用频率不高的内部问题也在困扰着“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无人化农业是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无人化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种植的农业生产工程,“无人化农机”种类不仅指人们常见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以下简称“无人机”),还包括“无人驾驶车辆”“无人轨道”等设备,“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最终将形成“天上无人机飞,地下无人车跑”的景象。以“无人化农机”进行农业生产将极大地解放农业生产力,但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

以往学者关于“无人化农机”的研究不多,且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成丽等[1]主要集中于农业通用航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杨敏丽等[2]则阐述了农业机械化与建设现代农业的关系,并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罗锡文等[3]提出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从农业生产的土、种、肥、药、水等多方面对农业机械进行分析,但是对“无人化农机”的涉及较少。宦梅丽等[4]提出农机专业化生产不仅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李寅秋等[5]从农机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要整合科技服务资源、搭建科技协同服务综合平台等发展建议。总体来看,目前学界关于“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技术方面,忽视了市场和政府的价值。因此“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下一步发展,应以市场的力量结合政府的政策保障,推进“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

Y县地处鄂西北边陲地区,全县山峦起伏、溪谷交错,全县总面积3 509 km2,耕地面积约40 000 hm2,下辖18个乡镇(场、区)、28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1万人,农业人口占比达到80%以上,属于湖北省最贫困地区之一。同时,Y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重于经济发展,这些综合因素导致当地的农业机械发展比较滞后,“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由此而生。

本文主要从“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生成机理与运作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基于对湖北省Y县的田野调查,在为期半个月的调查中前往当地的8个乡镇12个村进行调研,访谈农业种植大户、普通农户、抛荒农户、从事无人农机操作的农机手以及农业机械服务中心的有关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对不同群体关于“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生成机理以及运作机制的态度和意见进行调研,由此获取大量的数据资料和访谈素材。

1"“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生成机理

农机服务市场的发展经历从机械化到智能化最终到无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农村现实存在的问题,也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相适应。从表面来看,Y县“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内生于山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农村不断减少的劳动力数量。但实际上当地“无人化农机”的兴起与发展也同农业现代化战略的实施以及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的宏观背景密切相关。

1.1"自然背景:山区地形限制传统农机工作

丘陵山区受制于先天恶劣的自然条件,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根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比超过50%,覆盖人口超过60%[6]。大量的山地丘陵不仅是我国粮油糖作物及薯类、果桑茶麻、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农业机械化发展最为薄弱的地区,山区农业发展仍然有很大的潜力。Y县位于鄂西山区,地形复杂,大量的山地丘陵将土地分割为零碎分散的小块田地,大型农业机械难以进行作业。因此,当地农民更倾向于使用小型农业机械。但是,部分坡度更为陡峭的山区,小型农业机械甚至都无法进入,只能以牛拉背驮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制约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当地山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如果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开发势必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Y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北送”是其政治使命,“守好丹江口一库碧水”是其重大政治责任。作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Y县的功能定位不同于其他城市,当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要功能定位,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进行机械化是山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山区完全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跳过农业机械化生产阶段,直接进入“无人化农机”生产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就提出了加快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生产研发和推广应用的要求。因此Y县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不能走“大而广”的路线,而是要走“小而精”的路线,在山区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机械化,以“无人”设备解决“无机”可用的问题,提升山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1.2"内在背景:市场经济下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为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开始纷纷走出农村,农村的人口结构和就业方式随之发生变化。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也是导致劳动力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这也导致农村土地抛荒情况愈加严重,农业产业发展受到影响。

根据Y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 421元,为增加收入大量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青壮年的流出使得当地劳动力数量减少,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无力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并且在农村土地集中流转的背景下,农村的土地种植呈现两个极端。承包大户通过流转集中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越来越好种植,农业机械化水平也较高,种植的成本逐渐降低。但是那些位置偏僻且零碎的小块土地,不仅没有办法连成片,并且交通不便、种植条件差,这样的土地对于小农户来说同样是无计可施,导致土地抛荒现象严重。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初期,农民对于刚分包到户的土地有很高的种植激情和热情,农民也需要依靠土地来实现基本的温饱。但是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除土地外开始有更多的选择,大量的农民开始背井离乡,走出农村在城市寻找机会。在农村“头雁”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并且因为土地种植收益不稳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在农民“小富即安”思想的影响下,农民宁可在工厂打工也不愿意种植土地,这也导致农村的土地大量闲置。

如今农民带着儿童进入城镇读书,只剩下留守老人独守“空壳”农村。农村大量的留守老人因为身体原因,已经无法完成农田的日常管理等琐事,更不用说种植、收获这种更加耗费体力的劳动。因此目前面临的问题不仅是农村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农村人口总量也在减少,导致大量的土地抛荒现象。农民天生具有勤俭节约的特性,他们不愿意荒废自己的耕地,“无人化农机”的发展迫在眉睫。通过“无人化农机”,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对农田的日常管理,甚至坐在家中就可以实现作物的收获、售卖一条龙服务,粮食不用进门,收入直接到家。

1.3"宏观背景:农业现代化战略的推动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生产要素的现代化,更是生产手段的科技化。要通过现代技术推动农业产业的更迭,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虽然是一个广阔的范畴,但是其基本目标是共同的,就是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是多样的,主要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发展农业现代化的特殊地理环境和独特优势,张红宇等[7]就曾指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是多元模式、多条路径的农业现代化。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面对广阔的山地和丘陵,走农业大机械道路是行不通的,应该通过发展“无人化农机”走出一条智能农业的发展道路,开创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

“无人化农机”是智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是明显的,尤其是对于山地和丘陵而言。Y县作为山区大县,开发“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具有内在的必要性,因此Y县结合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立由县委书记亲自挂帅的领导专班,预计在全县购置800台农用无人机,增加“无人化农机”的覆盖面。为了解决“无人化农机”的经费问题,Y县还专门向上级申请经费,以推进“无人化农机”在当地的普及。对于Y县而言,发展“无人化农机”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1.4"现实背景:严守耕地红线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

我国早在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也必须将守住18亿亩耕地作为底线,但是如何利用好耕地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我国的地形复杂,耕地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丘陵和山地,不利于耕种。要利用好这部分土地必须借助科技的力量,以现代农业科技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进而增加粮食产量,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除了因城市开发而带来的耕地减少,因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而导致的土壤肥力和耕地质量下降问题也十分严重,从而威胁粮食安全。于法稳等[8]就提出目前我国的耕地数量不仅在减少,而且总体质量不高,存在耕地土壤污染问题。

Y县作为农业大县,严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其重要的政治任务。通过“无人化农机”可以实现精准控制化肥农药,减少对土地的污染,保障已有耕地;另外,无人机可以实现实时监控监测,杜绝乱占耕地。Y县也根据丘陵山区实际情况“以地宜机”,助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无人化农机”的运用,对于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2"“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运作机制

受制于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背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已经较为滞后。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步是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如今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下一步农业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农机的无人机械化,并且“无人化农机”也符合如今的现实背景和发展趋势。

作为山区县、农业县,Y县2023年春耕的主要农作物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62.58%。农业机械化的提升给当地的农民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当地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可以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要想实现“无人化农机”的长久发展必须立足于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深度开发,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组织、市场、政策都是缺一不可的要素。

2.1"以科技为发展依托

农业要有良种、良法,更加需要良技,只有依托良技才能让良种、良法发挥更大的作用。技术改变未来,生产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更新生产方式,实现生产的跨越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工业生产力得到提升,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也亟待发展。

Y县在2023年春耕中引入智能化农机设备,以科技力量助力春耕生产。Y县农机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之前相比,引入“无人化农机”的最大好处就是效率提升了。以前农民都在抢抓天时,错过时机就会影响一年的收成。在调研中农民也认为:无人机的优势明显,不仅速度快,而且能够节省农药,还比人工打得更加均匀,能够最大限度地消灭病虫害。“无人化农机”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作用明显,并且受到农民的极大欢迎。

对于农业产业发展而言,下一步是通过研发和应用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等,提高农机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例如,通过使用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无人化农机”可以实时感知农田环境,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操作,真正实现无人化。Y县已经连续三年利用无人机进行遥感作业对万顷松林进行高空“CT作业”,通过无人机监测预警松材线虫病。这种无人机作业的方式与传统的人工方式相比不仅更加便捷高效,而且无人机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较小,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操作,克服了山区地形地貌的障碍,以高精度、高效率完成对树木的健康检测。

除日常的农业种植和管理之外,还可以利用“无人化农机”与大数据对接,将农田和作物的相关信息上传到云端,并结合云端的气象和农田数据,进行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处理,为“无人化农机”提供精确的作业指导,“无人化农机”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业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另外,可以将“无人化农机”与农业管理系统进行连接,实现对农机的远程控制。农业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农田的需求和作物的生长情况,自动调整无人农机的作业计划,提高农机的利用率和效益。Y县还设立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负责全县农业机械化的科研和推广,县农机中心负责人表示:如今,Y县的无人机植保和信息化覆盖率达70%以上。

2.2"以合作社为组织单位

农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提出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必须先有农业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的重要观点。同样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要想进行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提升——实现农机无人化,也必须先走农业合作化道路。农业合作化道路不仅仅是建立合作社,其合作的形式是多样的。

在合作生产的过程中必须明白,合作是符合农民的愿望。合作社的规模经营将农村的土地、人力、物资等都集约起来,不仅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而且更容易吸引外来的资本投资,增加产业投入,更加高效地实现农业现代化经营和“无人化农机”的要求,最终达到降低市场风险,实现农户收入增加,全体农民的共同富裕。2007年以来,我国农民合作社走上依法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21.9万家,其中县级及以上示范社达16.8万家[9]

对于“无人化农机”合作社而言,实际上是利用农业合作组织将农民组织起来,以集体的力量来面对农业生产中的未知风险。因为“无人化农机”的投入成本较大,小农购买力普遍较弱,无力购置“无人化农机”。以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组织起来,不仅可以实现风险共担,减轻农民的压力;而且可以集思广益,实现“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长久发展。2022年,Y县通过整合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专项资金150万元,优选12家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飞防植保面积达到100khm2以上。Y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合作社有效解决了农民“无机可用”的难题,也做到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Y县下一步将培育100家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领农户融入农业现代化发展。

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作用不仅在于为农户提供社会化服务,也能够实现合作社成员的增收。为破解劳动力流失、土地分散的问题,Y县通过引入“无人化农机”合作社,实行农业生产的合作社托管全包服务模式。合作社负责人就表示:农户的土地不仅可以包耕、包育、包插、包收,要是想更省事,还可以直接卖给合作社。通过“无人化农机”合作社,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高效、智能的服务,创造更多的收益和机会;而且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2023年,Y县专门培育了一家无人机专业植保合作社,并发展了两家有意向成立无人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市场主体。合作社满足农民必需的社会化服务需要,也实现“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长久发展,两者实现了互利共赢。对于农民而言不仅减轻了成本的投入,还减轻了农业生产的负担。对于合作社而言,通过提供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不仅实现农机成本的分担减少,并且通过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提供也可以给合作社带来一定的收入,最终实现合作社增收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双重目标。

农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实现“无人化农机”发展的重要组织单位。为进一步提升合作社服务农民的能力,Y县还通过加大技术指导与培训的扶持力度,发挥“无人化农机”合作社经营主体的示范作用,培养一批懂技术、懂农业的农机手和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促进农民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农民通过参与合作社的经营,享受到了规模化经营的好处,能够减少个体农户面临的生产风险,并获得更稳定的收入。合作社和农民的联动,推动了农业技术提升和农村社会进步,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速增效。

2.3"以市场化方式为运行手段

市场化方式是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推进“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运作必须以市场化方式进行。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民力量组织起来之后,关键的一环就是要将农民纳入市场化的进程之中,以市场化的力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正如夏若江[10]提出的“农业市场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和要素配置方式的变革”,农业市场化不仅是销售环节的市场化,让农民不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在生产环节也要以市场化方式进行,以市场化运营方式提升“无人化农机”的服务水平,进而提升“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简而言之,推进农业市场化服务是有效衔接农民与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通过市场化运作也能实现“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长久发展。

“无人化农机”在市场运作中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不仅是因为无人机的效率比人工更高,而且“无人化农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地广阔,不仅可以应用于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产,还可以应用于茶叶、中药材、烟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以Y县的水稻农药喷洒为例,必须在病虫害没有暴发之前就进行农药喷洒,一旦错失良机一定会影响作物的收成。因此,农民必须抓时间、抢进度,以最快的时间完成相应的工作。虽然无人机的使用价格高于人工,但是对于农户而言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并且可以节约农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地的污染,因此还是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对于无人机的拥有者而言,虽然无人机的前期投入比较巨大,但是国家不仅会给农机进行购机补贴,还会对农机进行作业补贴,叠加补贴使得“无人化农机”的成本大大减少。在使用过程中一台无人机平均每小时可喷洒农田3 hm2,是传统人工效率的30倍以上,仅在一个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内,就可以收回成本。当地的无人机合作社负责人就表示:要用无人机必须提前预约,定的晚了就被别人预定了,甚至附近乡镇的农民也会打电话预约。

Y县为加大在丘陵山区“无人化农机”的推广应用力度,还将新发展的“无人化农机”用于本县的食用菌(蔬菜)、中药材、茶叶等6个重点农业产业链条中,服务当地农业的发展,为全县六大农业产业链做好服务。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不仅保障六大产业链的平稳发展,而且实现六大产业的深度可持续发展,提升六大产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市场经济借助合作社的组织平台,将更多力量联合起来,使其功能发挥到最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4"以政策为兜底保障

农业现代化属于“四大现代化”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传统的农业现代化认为,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但是这忽视了我国山多地少的基本国情。而且农业的规模化一定是以资本的集约经营为前提,小农无力负担集约化所带来的巨大成本。而资本会筛选掉那些区位优势并不突出的山区土地,让山区的农业发展陷入“无人在乎”的局面。因此需要政府出面,以政策为兜底保障满足山区农业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首先,提供政策的资金保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现代化建设被列为重点,政府将农机化作为农村改革的突破口之一,通过加大对“无人化农机”领域的资金、税收、信贷等扶持力度,促进“无人化农机”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整个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但是农用无人机投入成本较大,对普通农民来说会形成巨大的负担。Y县通过资金整合的方式对涉农的资金进行整合,通过资金打包和资金的配套使用发挥资金的最大化优势。Y县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用小农机和“无人化农机”发展农业机械的方案,并针对农机购置进行相应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助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除必要的资金支持,当地以农机补贴的方式对“无人化农机”的发展进行补贴。首先政策资金可以在购置农机的时候进行补贴,Y县对在本地县境内购买并安装北斗系统终端的无人机实施叠加补贴,并按照农用无人机的不同容量进行不同补贴。除了“无人化农机”的购机补贴,Y县还对使用农用无人机作业的耕、种、管、收等环节进行叠加补贴政策,不同种类的农用无人机和不同种类的作物补贴的金额并不相同。对于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政府给予150元/hm2的作业补助;对于茶叶、药材等经济作物,政府给予75元/hm2作业补助。据统计,Y县目前已经及时结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50余万元,补贴机具800余台(套),受益农户600户。此外,每年还有专项经费用于农业机械推广、农机化技术培训,这些专项经费都可以让“无人化农机”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提供政策的技术保障。以政策推进“无人化农机”的发展,主要为“无人化农机”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提供兜底保障。党和国家颁布的各项政策就为进一步做好智能农机科技创新和“无人化农机”发展指明了方向。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要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业经营方式、农田建设相融合相适应,引领推动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强调“加快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也提出要“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推进无人农场试点,通过远程控制、半自动控制或自主控制,实现农场作业全过程的智能化、无人化”“重点推进适用各种作业环境的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推动农机农艺和信息技术集成研究与系统示范”。这些政策都体现对“无人化农机”发展的重视。Y县农机中心通过开展系列“农机服务进万家”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无人化农机”新技术,提高“无人化农机”现代化水平。

最后,提供政策的人才保障。“无人化农机”不同于其他农业机械,具有一定的技术进入门槛。普通农民受制于学历和专业知识等原因,往往需要培训学习后才能上岗。Y县就通过给“无人化农机”的专业技术人才提供权益和发展的制度性支持,保障相关人才的发展。Y县根据本县实际情况专门制定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建立专门人才政策与机制,创设专业人才引育协同载体,对外精准引育紧缺特需专业人才,对内积极培养技术能手,构建多元化农技人才体系。并且围绕“人才强县”战略,Y县实施乡村振兴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开展农民职称评定,预计每年完成农民职称评定2 000人。通过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通过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时代职业农民,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此外,Y县还实施“万名工匠”计划,对获评人才颁发技能证书和技能补贴,提升农民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3"“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运行效能

以Y县为例,基于“无人化农机”的发展与演变进行探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无人化农机”不是简单地利用无人机和其他的无人设施进行打药等工作,而是利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农业产业链中发挥作用。“无人化农机”的发展不仅是市场变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实现“无人化农机”的持续发展,对于“无人化农机”的发展而言,其内涵的价值是巨大的。“无人化农机”不仅从根本上解决谁来耕田、谁来播种、谁来除草、谁来管理、谁来收割的问题,并且“无人化农机”的发展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3.1"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农业面临着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的问题。面对种种挑战,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向科技要粮”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不断支持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发展,“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已成为确保粮食安全的新战略。对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农业发展来说,“无人化农机”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能够减少土地抛荒的情况,进而对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价值。“无人化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可以直接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农田的环境和作物的生长情况,准确判断农作物的需求,精确施肥、喷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增加农产品的供给。此外,“无人化农机”还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因此,“无人化农机”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王洋等[11]表示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质量的数量下降,农机服务作为资本要素替代劳动要素,在弥补劳动力不足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投入技术要素,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3.2"唤醒农村生产力,提升农民对国家的认同感

市场经济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农村进入城市,但是这也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农村土地闲置。在税费改革之前,农民因为需要向政府缴纳“三提五统”和各种税费,这时农民和国家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在税费改革之后,虽然农民的税赋负担减轻,但是农民与国家的联系而也呈现断崖式下降,国家政权“悬浮”于乡村社会之上[12],农民对国家的认同随之下降。要想实现农民本土化发展,就必须为农民提供必备的农业机械设施和农业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为解决农民大量流出的困境“无人化农机”应运而生,“无人化农机”不仅是发展的趋势,也能够切实可行地解决农民的问题,满足农民的需求。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只能靠天吃饭,农业生产只能听天由命。而引入“无人化农机”后,可以实现农田管理、种植、施肥、喷药等环节的自动化操作,从而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这不仅满足农民的切实需求,实现农民的基本愿望,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够颗粒归仓。尤其对山区丘陵农民来说,“无人化农机”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使用,能够更好地缓解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的情况。“无人化农机”的使用将原先的抛荒土地重新利用起来,实现无人照看就可以全程化管理,土地面积的增加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经济上的改善也意味着能够满足农民更多的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整合利用涉农相关资金,不仅促进“无人化农机”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为农村提供更加健全的公共服务,在让农民感受到科技力量的同时也享受到农机社会化公共服务的便利,提升农民对国家的认同感。

3.3"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

“无人化农机”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正如刘金海[13]曾论述的“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复线式’发展道路”,同样,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也是一条“辐合式”发展道路。“无人化农机”实现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部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和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无人化农机”推进农机社会化公共服务的提供,将有力地促进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最终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

4"结语

基于Y县的实际县情,考察Y县“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生成机理、运行机制以及运行效能。从运行效能来看,“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发展不仅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而且唤醒农村生产力,农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提升农民对国家的认同感;最重要的是“无人化农机”服务市场的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影响。

“无人化农机”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完善,但是要避免将“无人化农机”作为一种技术工具来对待,而是要将其放在整个农机服务市场中考量。以鄂西山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平原地区的“无人化农机”发展必要性以及发展路径探讨不足,对于“无人化农机”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有待深入研究,后续研究将结合不同地区的更多样本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成丽, 黄涛, 邵文武. 我国农业通用航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农业经济, 2020(5): 101-103.

[2]

杨敏丽, 白人朴, 刘敏, 等. 建设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 2005(7): 68-72.

Yang Minli, Bai Renpu, Liu Min, et al.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05(7): 68-72.

[3]

罗锡文, 廖娟, 胡炼, 等. 我国智能农机的研究进展与无人农场的实践[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2(6): 8-17, 5.

Luo Xiwen, Liao Juan, Hu Lian,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practice of unmanned farm in China [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1, 42(6): 8-17, 5.

[4]

宦梅丽, 戴瑶. 农机服务、技术引入与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J]. 商业研究, 2023, 538(2): 145-152.

Huan Meili, Dai Yao. Mechanization services,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China,s grains production [J]. Commercial Research, 2023, 538(2): 145-152.

[5]

李寅秋, 郭冰, 张萌. 我国农机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3, 44(3): 242-248.

Li Yinqiu, Guo Bing, Zhang Meng.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3, 44(3): 242-248.

[6]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2139号(农林水利类208号)提案答复的函[EB/OL]. http://www.moa.gov.cn/gk/tzgg_1/tz/201909/t20190917_6328078.htm, 2019-08-29.

[7]

张红宇, 张海阳, 李伟毅, 等.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目标定位与改革创新[J]. 中国农村经济, 2015, 361(1): 4-13.

[8]

于法稳, 代明慧, 林珊. 基于粮食安全底线思维的耕地保护: 现状、困境及对策[J]. 经济纵横, 2022(12): 9-16.

Yu Fawen, Dai Minghui, Lin Shan.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based on bottom line thinking of food security: Current situation,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J].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2022(12): 9-16.

[9]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发展指数(2020)研究报告发布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发展指数得分排名前300名单公布[J].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22(3): 59-65.

[10]

夏若江. 关于我国农业市场化道路的探讨[J]. 江汉论坛,1998(10): 22-25.

[11]

王洋, 代首寒, 许佳彬. 农机服务对中国粮食生产效率影响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 42(3): 197-205.

Wang Yang, Dai Shouhan, Xu Jiabin.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 on China,s grain production efficiency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1, 42(3): 197-205.

[12]

周飞舟. 从汲取型政权到“悬浮型”政权——税费改革对国家与农民关系之影响[J]. 社会学研究, 2006(3): 1-38.

Zhou Feizhou. Rural fee reform and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nd peasant [J]. Sociological Studies, 2006(3): 1-38.

[13]

刘金海. 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道路探索——基于发展观三种理念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23(6): 32-47.

Liu Jinhai. Exploring the Chinese-style rural modernization path: An analysis of three development concepts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23(6): 32-47.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新农村(2016年12期)2017-01-12 08:44:49
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于我国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四平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
咸宁市农业现代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人民论坛(2016年31期)2016-12-06 11:03:11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5:40:0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5: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