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技术采纳对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影响研究

2025-01-19 00:00:00孙旭陈玉兰赵达君肖彤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5年1期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

摘要:

农业智能化技术是一种能够实现高效集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考察农户智能化技术行为采纳规律及行为效应,以植保无人机技术为例,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对新疆五个棉花主产区401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考察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影响因素,并在反事实框架下估计农户采纳行为的产出效应和成本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农户植保无人机技术采用率为71.1%,植保无人机技术采纳比例较高;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主要受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人数、植棉面积、是否参加棉花保险、对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认知以及是否认识农技服务人员等因素的影响;植保无人机技术的采纳可以促进节本增效,在反事实假设下表现为:实际采纳技术若未采纳,其棉花每公顷产量下降1.970%、棉花每公顷植保成本上涨1.452%;实际未采纳技术若采纳,其棉花产量上涨2.514%、棉花植保成本下降1.393%;进一步分析表明: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行为效应具有群组差异,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越低,其技术采纳行为的产出效应和成本效应越好。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推广宣传,建立完善技术培训体系;发挥技术示范带动作用,显化技术效益。

关键词:植保无人机技术;智能化技术;技术采纳;行为效应;内生转换回归

中图分类号:S252+.3; F3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53 (2025) 01-0314-09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doption on cost-saving and efficiency-increasing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aking the application of UAV in Xinjiang cotton field as an example

Sun Xu, Chen Yulan, Zhao Dajun, Xiao T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China)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s a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to achieve more efficient, intensiv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adoption rules and behavioral effects of farmers,"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havior, this paper takes the plant protection UAV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nd uses the endogenous transformation 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survey data of 401 farmers in five main cotton producing areas in Xinjia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s,"adop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UAV technology are investigated, and the output effect and cost effect of farmers,"adoption behavior are estimated under the counterfactual frame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option rate of plant protection UAV technology by farmers in the survey area is 71.1%, and the adoption rate of plant protection UAV technology is higher. Farmers,"adop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UAV technology is mainly affected by farmers,"education level, number of migrant workers, cotton planting area, whether to participate in cotton insurance, cogni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UAV technology and whether to know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personnel. The adop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UAV technology can promote cost saving and efficiency increase. Under the counterfactual hypothesis, if the actual adoption technology is not adopted, the cotton yield per hectare will decrease by 1.970% and the cotton plant protection cost per hectare will increase by 1.452%. If the actual unadopted technology was adopted, the cotton yield increased by 2.514% and the cotton plant protection cost decreased by 1.393%. 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are group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 of farmers,"adoption of plant protection UAV technology. The lower the education level of decision makers, the better the output effect and cost effect of their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and the output effect of farmers adopting technology in the group with low labor force is better.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policy guidance and capital investment, strengthen technology promotion and publicity,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technical training system,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manifesting technical benefits.

Keywords:

plant protection UAV technolog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effect; endogenous transformation regression

0"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发展绿色、高效、安全的中国式现代化农业是重中之重,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人口向城镇流动,城镇化加速推进,耕地面积不断减小,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1],其发展要求农业产业与科技相融合,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传感器网络等各种智能化技术来实现信息的收集、运算和决策,将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链接,智能的控制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向农业数字化方向转型[2, 3]。智能化技术是智慧农业的实际应用,其提高了物质资料投入利用率,减少人工成本和物化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收益[4]。而现阶段农户由于缺乏相关技术认知、对智能化技术的效益感知水平较低、缺乏采纳条件、对智能化技术的风险预期高,采纳智能化技术比例较低。因此,从农户视角出发,分析农户采纳智能化技术的影响因素,探究智能化技术是否促进农业生产的节本增效,可以更合理的指导农户选择智能化技术,为政府出台补贴政策和信息扶持提供了现实依据,对智能化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学者对农户行为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户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的决策行为主要受到农户自身内部特征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内部特征因素主要包括农户个体特征[5]、家庭特征[6]、经营规模[7]以及认知态度[8],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府政策[9]、技术指导[10]、市场经济环境[11]等。现有研究较少地关注到农户采纳技术决策行为所带来的行为效应,少部分学者研究了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技术[12]、绿色防控技术[13]、节水灌溉技术[14]等绿色可持续生产技术对农户增产增收和生态优化的影响效益,认为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收益,而缺乏农户采纳农业智能化技术的行为研究和采纳智能化技术的行为效应研究。新疆作为我国棉花主产区,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首位,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物质资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现阶段新疆棉花生产成本高昂,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新疆逐步开始推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虽然智能化技术利用程度广泛提高,但农户对智能化技术的采纳所带来的行为效应尚未有清楚的认知。

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农户智能化技术采纳的行为效应进行研究,以智能化技术中的植保无人机技术作为出发点,研究新疆棉花种植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利用反事实框架,用每公顷棉花产量和棉花植保成本的变动情况来评估智能化技术对农户棉花产出效益和成本减量的影响,以此来分析采纳行为的行为效应,分析植保无人机技术是否促进棉花生产过程中的节本增效,并考察不同受教育群组农户的影响效应差异。显化智能化技术的行为效应,更好地了解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可以为农业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推动智能化技术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进而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根据农户行为选择理论、技术接受模型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其目标是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农户带来更高的收益或者产出,那么农户就会选择该项技术来获取更高的利润。同时农户对于新技术的使用会受到技术的扩散程度和自我内在感知的影响,农户往往会依据自身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程度[15-17]进行决策,当智能化技术采纳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时,其技术的扩散程度会突然加快[18],农户会受到技术采纳者的带动进而选择使用技术,因此农户是否采纳智能化技术行为是依据农户自身的具体情况、收益预期和主观认知以及规模带动所做出的自选择。基于以往研究发现,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决策一方面会受到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资源禀赋等多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年龄越大的农户其思想受传统生产方式影响,对于新技术接受能力弱,技术采纳程度较低[19];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对于新技术的认知程度越高,进而影响农户采纳技术行为[20];劳动力数量越多,获取农业技术信息的渠道更广,更容易采纳新技术[21];同样家庭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参与农业生产的人数减少,农户就不得不通过使用新技术来降低人工成本[22];农户的行为决策还会受到耕地资源禀赋的影响,耕地面积越大的农户往往会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智能化机械化,来减少人力的使用,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增收增产。另一方面,农户的行为受其风险能力的影响,农户风险认知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对于新事物就会愿意接触尝试[13]。棉花保险可以保障棉农的基本收益,提高棉农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农户参加棉花保险就会更愿意采纳智能化技术。同时,农户对技术的了解越深也会影响到农户对技术的采纳。基于以上因素,本文提出研究假说1。H1:农户的年龄对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具有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外出务农人数、植棉面积、参与棉花保险、技术认知对于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行具有正向影响。

智能化技术是基于大数据体系结合机械设备来指导农业生产、预测,实现资源的节约和效率的提高。植保无人机作为智能化技术的重要机械设备,通过在高空中喷施脱叶剂、营养液、农药等试剂实现棉花生产中的脱叶、打顶、去虫等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相比传统的人工打药,无人机植保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最佳时节完成相应作业,大大节省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23]。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农药利用率较低,而无人机的喷洒比人工喷施具有更好的精准性和均匀性,减少了农药总成本和叶面残留,减少了环境污染并避免了人为误差。传统的拖拉机喷洒和人工喷洒在打药过程中会碾压棉花,从而造成棉株的损失,而植保无人机通过空中作业不轧棉株不伤棉桃,进而实现棉花产量的提高[24]。因此,植保无人机技术一方面在棉花生产过程中通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施药效率,减少农药总用量实现棉花生产成本的节约,另一方面植保无人机通过减少施药过程中的棉花损耗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说2和假说3。H2:植保无人机技术的采纳可以节约棉花生产的植保成本;H3:植保无人机技术的采纳可以实现棉花产量的提高。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在2022年7—9月对新疆5个地区(喀什、巴州、阿克苏、塔城、昌吉)的实地调研,所选调研区域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其棉花种植面积占新疆地方棉花种植面积的90.5%,棉花产量占新疆地方棉花产量的90.4%,棉花种植生产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农户种植生产棉花相对稳定,因此作为调研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研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样本点和样本农户,通过调查问卷和入户访谈的形式对农户进行调研。在每个主产区中随机选择3个棉花主产县,在每个县中随机选择3个村庄,在每个村庄随机邀请10~15位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剔除部分数据缺失和信息前后矛盾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为401份,问卷有效率为83.5%。

2.2"模型构建

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行为决策,主要受到农户采纳技术和未采纳技术的潜在净收益影响。当农户认为采纳技术所获得的净收益更高,农户就会选择使用新技术,由于农户决定是否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是农户在分析预期收益后的自行选择问题,会受到农户自身的行为偏好、管理技能等不可观测因素共同影响,即存在样本的自选择问题[25]。为解决以上问题,使用Maddala[26]提出的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来分析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行为效应,解决农户决策的自选择问题和内生性问题,同时考虑可观测因素和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进行反事实分析[27]

ESR模型包含两个阶段的估计:第一阶段,估计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行为选择方程;第二阶段,建立农户行为效应方程。

是否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行为方程

Ai=ηZi+Wii

(1)

采纳农户的行为效应的结果方程Ⅰ

Yiy=βyXiy+εiy

(2)

未采纳农户的行为效应的结果方程Ⅱ

Yin=βnXin+εin

(3)

式中:

i——第i个农户;

n——农户未采纳植保无人机;

y——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

Ai——

农户是否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二元选择变量,1表示选择采纳,0表示不采纳;

Zi——

影响农户是否选择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各种因素;

Wi——

工具变量,用来保证ESR模型的可识别性;

Yiy、Yin——

采纳农户和未采纳农户两个样本组的行为效应水平;

Xiy、Xin——

影响农户行为效应的一系列因素;

εiy、εin——方程的随机误差项。

模型估计各种因素对采纳农户和未采纳农户行为效应的差别化影响,并进一步运用反事实分析框架,对真实情景与反事实假设情景下采纳农户与未采纳农户的行为效应期望值进行比较,估计农户采纳智能化技术的行为对农户效应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

实际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农户行为效应的平均处理效应,即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为

ATTi=E[Yiy|Ai=1]-E[Yin|Ai=1]

(4)

式中:

E[Yiy|Ai=1]——

采纳农户的行为效应期望值;

E[Yin|Ai=1]——

反事实假设下采纳农户若未采纳的行为效应期望值。

未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农户行为效应的平均处理效应,即控制组的平均处理效应(ATU)为

ATUi=E[Yiy|Ai=0]-E[Yin|Ai=0]

(5)

式中:

E[Yiy|Ai=0]——

反事实情境下未采纳农户若采纳的行为效应期望值;

E[Yin|Ai=0]——

未采纳农户的行为效应期望值。

用ATT和ATU的平均值来考察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行为效应的平均处理效应。为进一步验证植保无人机技术采纳对不同群组行为效应的差异,将农户按照受教育程度来进行分组,首先计算农户受教育程度的均值,然后将样本分为大于均值的样本组和低于均值的样本组,对不同受教育群组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技术对不同群组的行为效应差异情况。

2.3"变量设定

2.3.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回归分析中包含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决策,与农户采纳技术的产出效应和成本效应3个被解释变量。对于农户的行为决策,已有研究多使用虚拟变量量化决策行为进行分析[28],因此借鉴前人的研究将农户在棉花种植中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主要考察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行为是否会促进棉农的节本增效,即农户的行为决策是否会带来产出效应和成本效应,借鉴前人的研究[12, 29],选择使用棉花每公顷产量和每公顷植保成本2个指标来衡量,同时为减小异常值和异方差,本文将棉花产量和生产成本两个变量进行自然对数处理。表1是变量定义与赋值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2.3.2"解释变量

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行为会受到农户内在因素和环境外在因素的影响。选择受访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资源禀赋和风险能力4类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其中个人特征变量包括农户决策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特征变量包含植棉劳动力数量和外出务工人数;资源禀赋是农户的耕地资源特征用农户种植棉花面积衡量;风险能力则使用农户是否参加棉花保险和技术认知来衡量。

2.3.3"识别变量

为保证模型的可识别性,选取人际关系即“农户是否认识农机服务人员”作为模型的识别变量。根据不完全信息理论,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农户不可能得到完备的信息,其决策行为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的理性决策,因此,当农户认识农技服务人员,会更清楚容易的了解技术效果,扩大农户获得技术的信息渠道,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服务技术支持,会直接影响农户是否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行为决策,但却不会对棉花的植保成本和产量产生影响。为证明本文选择的识别变量的有效性分别进行不可识别检验、弱工具变量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不可识别检验结果表明,Kleibergen-Paap rk LM统计量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说明工具变量通过不可识别检验;在弱工具变量检验中,一阶段回归结果F值为29.58gt;10,说明拒绝存在弱工具变量的原假设;内生性检验的统计量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拒绝解释变量外生的原假设。

3"结果与分析

3.1"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行为差异

表2是不同采纳行为农户的主要变量差异分析。在全部调查样本中,选择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农户有285户,未采纳技术的有116户,农户选择采纳技术占总样本的71.1%,说明所选调研区域植保无人机采纳程度较高,可以更好地估计出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行为效应。从棉花产量来看,采纳和未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农户的棉花产量均值分别为5.667 t/hm2和5.255 t/hm2,在植保成本方面采纳和未采纳技术农户的植保成本分别是1 145元/hm2和1 437元/hm2,且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通过t检验,初步说明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在棉花生产中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降低了植保成本。此外,农户是否选择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采纳农户受教育程度、植棉面积明显高于未采纳农户,参与棉花保险、技术认知、人际关系等变量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说明农户选择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行为并不是随机产生的,而是存在自选择问题,因此需要使用内生转换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3.2"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

将农户采纳决策方程分别与产出效应方程和成本效应方程进行联立得到模型估计结果。表3是农户是否选择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影响因素估计结果。其中模型1和模型2分别是决策方程与产出效应方程和成本效应方程联立。由表3可知,农户是否选择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会受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人数、植棉面积、是否参加棉花保险、对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认知以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农户个人特征层面,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对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对于智能化技术的了解程度越高,越能够高效的运用植保无人机技术,而受教育程度相对低的农户内心比较排斥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更依赖与传统的种植方式,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程度较低。家庭特征方面,外出务工人数会显著提高植保无人机技术的使用,原因在于外出务工人员因为在外工作对信息的获取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及时了解智能化技术的相关信息,同时务工人员的增加造成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员减少,迫使农户采用植保无人机技术来进行生产作业。植棉面积的增加会显著促进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不难理解,当农户的种植规模越大,农户会更希望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来降低农药投入和人工成本,以此实现棉花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增加棉花产出。风险能力中,参加棉花保险和对技术了解越深的农户会更倾向于选择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棉花保险增加了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使农户有胆量有能力去尝试使用新技术来进行棉花生产,同时农户对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认知程度越清晰,对现有的生产方式满意度就会越低,对于新技术所产生的好奇心就会越强,农户就会选择对自己生产有益的生产技术。在识别变量中农户是否认识农技服务人员对农户采纳决策行为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农户认识农技服务人员可以更容易联系并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同时更容易与农技服务人员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更容易采纳智能化技术。通过分析,研究假说1得到部分验证。

3.3"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不同行为效应分析

表4是农户在不同采纳情境下其产出效应模型和成本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相关系数ρuy和ρun在模型中至少有一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农户选择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并不是随机选择的,而是农户根据采纳前后效益的变化做出的自我选择,即样本中存在自选择问题,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有效。

在产出效应模型中,农户外出务工人数在采纳组和未采纳组中都对棉花产量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未采纳组的降低水平显著高于采纳组,原因可能在于农户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导致家中植棉劳动力短缺,对棉花的种植管理经营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棉花产量的下降,但智能化技术的采纳可以有效抑制棉花产量的下降程度。采纳农户中植棉面积对棉花产量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农户自身精力有限,无法对大规模的棉田做到精细管理,从而导致棉花产量的下降。而未采纳组的棉花产量不受面积变化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未采纳组的种植面积偏小,平均仅是采纳组的一半,因此,面积的变化对产出和成本的影响作用变化可能不大。从成本效应上看,植棉面积的增加显著降低了采纳组农户的植保成本,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规模效应逐渐显现,采用植保无人机可以提高棉花种植生产的效率,替代人工成本,进而实现植保成本的降低。此外,农户对技术的认知越深入,更有可能在技术采用的过程中实现不减少单产水平的同时实现节本节约效果。

3.4"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产出效应和成本效应分析

表5是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所带来的产出效应和成本效应影响的处理效应,总体来看,农户对植保无人机技术的采纳对农户种植棉花每公顷产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处理效应,对棉花植保成本具有显著的负向处理效应,说明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行为具有良好的产出效应和成本效应,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采用可以促进棉农棉花生产的节本增效。具体来看,在产出效应层面,ATT的结果表明,对于已经实际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农户而言,倘若他们不采纳技术,其棉花每公顷产量会下降1.970%;ATU的估计结果显示,倘若未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农户采纳该项技术,其棉花每公顷产量会上涨2.514%。在成本效应层面,ATT的估计结果说明,若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农户不采纳技术其棉花植保成本会上涨1.452%;ATU的估计结果显示,对于未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农户若其采纳的话,棉花植保成本会下降1.393%。传统人工农药喷洒或机械喷洒,都需要进入棉田,很容易造成对棉株的踩踏,进而造成棉花产量的损失,而植保无人机通过低空微量喷洒,远离种植作物,不会对作物造成损坏,且与传统方式相比,通过无人机喷洒药物会更加均匀,达到更好的施药效果。植保无人机至少可以实现2.67 hm2/h的作业,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农药与人分离不会对人造成伤害。采用植保无人机技术能有效避免棉株的损耗,在保障喷施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在植保成本上,调查发现所选调查区域的人工和机器施药成本在110~120元/hm2,而植保无人机的使用成本则在60~70元/hm2,显著低于人工施药成本。综上所述,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能够对农户带来生产效应和成本效应,提高棉花产量并降低植保成本,实现棉花种植的节本增效,研究假说2和假说3得到验证。虽然植保无人机的采用被证实可以带来显著的产出效应和成本效应,但是农户的采纳仍然存在障碍因素,实地调研中发现,农户对植保无人机技术的施药效果持有怀疑态度,更倾向于自身的种植经验,对植保无人机技术的了解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认知层面,认为植保无人机的植保效果差,不如传统的人工喷施更加精准。此外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农户往往集中于规模面积更大的农户中,其在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同时会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智能化技术来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行为效应可能偏高。

3.5"不同群组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行为效应差异性分析

不同受教育群组的植保无人机技术行为效应结果如表6所示。

估计结果显示,低教育组和高教育组其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都可以实现产量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即农户使用植保无人机技术可以实现节本增效。同时低教育组的农户在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获得的产出效应和成本效应高于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高教育组的农户每公顷棉花产量高于低教育组农户,且高教育组农户的每公顷植保成本都低于低教育组的农户,这说明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对于技术的认知和使用、政策的解读以及信息的获取都更加的准确,在棉花种植过程中会选择使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合理控制种植成本投入,进而提高棉花产量且降低植保成本投入。但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高教育组农户早已具备高效完备的生产技术方式,新技术的采纳会带来行为效应,但行为效应的增幅并不明显。而低教育组的农户因其种植方式和技术的陈旧,新技术的采用可以很好地提升农户的产出效应和成本效应。

4"结论与启示

4.1"结论

基于内生转换回归模型构建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行为决策和行为效应理论模型,分析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并在反事实框架下分析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行为效应。

1) 调研区域农户植保无人机技术的采纳率为71.1%,农户是否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行为主要受到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外出务工人数、植棉面积、是否参加棉花保险、对植保无人机技术的认知以及是否认识农技服务人员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外出务工人数越多、植棉面积越大、农户参与棉花保险、越了解植保无人机技术以及认识农技服务人员就更可能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因此,加大农户技术培训,强化农民技术认知,对于提高农户人力资本,科学技术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继续加大土地流转,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规模化、机械化种植,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户种植生产,不仅有利于智能化技术的普及,更提高了种植效率。

2) 植保无人机技术的采纳有助于棉农生产实现节本增效。实际采纳技术的农户若未采纳,棉花每公顷产量下降1.970%、每公顷植保成本上涨1.452%,实际未采纳技术的农户若采纳,其棉花产量上涨2.514%、棉花植保成本下降1.393%,结论说明植保无人机技术切实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种植成本,应进一步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推广技术的应用,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的产出效应和成本效应存在禀赋差异,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户采纳植保无人机技术带来的行为效应更高,信息闭塞的偏远地区对于技术的认知程度偏低,在种植生产中仍然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于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其采纳技术的边际效用更大,因此,加大对偏远地区、信息闭塞地区的农户的技术培训,推广使用智能化技术,在缩小农户差距的同时,可以实现技术的效用最大化,获得更高的收益。

4.2"启示

1) 加强政策引导力度和资金投入。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和激励智能化技术的采纳,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的资金投入,给予一定的财政优惠、补贴等,降低技术应用的成本负担;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到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

2) 强化技术推广宣传,建立完善技术培训体系。政府应充分利用多元化渠道,积极推广宣传智能化技术,培养智能化技术推广员、无人机飞手等技术服务型人才,向农户宣传智能化技术,提高农户对智能化技术的认知水平;通过开展课堂培训、现场实训以及线上学习等多种方式,搭建系统化的技术培训体系,确保农户能够全面掌握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3) 发挥技术示范带动作用,显化技术效益。应加强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集中展示智能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定期组织农户、农业企业等相关人员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直观了解技术优势和效益;培育示范主体,选拔和培育一批具有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技术应用示范户开展技术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采纳智能化技术。

参"考"文"献

[1]

郑文钟. 国内外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发展现状[J]. 现代农机, 2015(6): 4-8.

[2]

赵春江. 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2(6): 1-7.

Zhao Chunjiang. Current situations and prospects of smart agriculture [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1, 42(6): 1-7.

[3]

罗锡文, 廖娟, 臧英, 等. 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从机械化到智慧化[J]. 中国工程科学, 2022, 24(1): 46-54.

Luo Xiwen, Liao Juan, Zang Ying, et al. Developing from mechanized to smar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J]. Strategic Study of CAE, 2022, 24(1): 46-54

[4]

杜岳峰, 傅生辉, 毛恩荣, 等. 农业机械智能化设计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 农业机械学报, 2019, 50(9): 1-17.

Du Yuefeng, Fu Shenghui, Mao Enrong, et 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intelligent design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2019, 50(9): 1-17.

[5]

田云, 张俊飚, 何可, 等. 农户农业低碳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化肥施用和农药使用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15(4): 61-70.

[6]

高昕.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内在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经济经纬, 2019, 36(3): 41-48.

Gao Xin. Empirical study on in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rmer households,"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J]. Economic Survey, 2019, 36(3): 41-48.

[7]

Williams T O. Factors influencing manure application by farmers in semi-arid west Africa [J].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1999, 55(1): 15-22.

[8]

Daxini A, O,Donoghue C, Ryan M,et al. Which factors influence farmers,"intentions to adopt nutrient management planning?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8, 224: 350-360.

[9]

崔民, 夏显力. 感知价值、政策激励对农户退耕成果维护意愿与行为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2, 36(8): 28-37.

Cui Min, Xia Xianli. Influence of perceived value and policy incentive on farmers,"willingness and behavior to maintain the achievemen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conservation [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2, 36(8): 28-37.

[10]

应瑞瑶, 朱勇. 农业技术培训方式对农户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行为的影响——源自实验经济学的证据[J]. 中国农村观察, 2015(1): 50-58, 83, 95.

Ying Ruiyao, Zhu Yong.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technical training on farmers,"agrochemical use behavior: Evidence from experimental economics [J]. China Rural Survey, 2015(1): 50-58, 83, 95.

[11]

张连华, 尤亮, 霍学喜. 市场激励、农地确权与农户农地质量保护行为[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4): 99-110, 120.

Zhang Lianhua, You Liang, Huo Xuexi. Marketincentives, farmland and confirmation and farmland quality conservation behavior [J]. Journal of Northwest A amp; F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0, 20(4): 99-110, 120.

[12]

邝佛缘, 金建君, 邱欣. 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及其效应——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2, 27(10): 226-235.

Kuang Foyuan, Jin Jianjun, Qiu Xin. Farmers,"adoption behavior of gre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its effects: A case study of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J].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2, 27(10): 226-235.

[13]

耿宇宁, 郑少锋, 刘婧. 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评价——基于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的调查[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 38(2): 245-251.

Geng Yuning, Zheng Shaofeng, Liu Jing. Theevaluation of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farmers,"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technology adoption behavior: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in kiwi fruit main production areas of Shaanxi province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8, 38(2): 245-251.

[14]

黄腾, 赵佳佳, 魏娟, 等. 节水灌溉技术认知、采用强度与收入效应——基于甘肃省微观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J]. 资源科学, 2018, 40(2): 347-358.

Huang Teng, Zhao Jiajia, Wei Juan, et al. Cognition of irrigation water-saving techniques, adoption intensity and income effects in Gansu, China [J]. Resources Science, 2018, 40(2): 347-358.

[15]

王欣, 陈玉兰, 赵达君. 基于SEM的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研究——来自新疆352个样本农户的证据[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 43(4): 67-74.

Wang Xin, Chen Yulan, Zhao Dajun. Research on green agriculture production behaviors of farmers based on SEM: Evidence of 352 sample farmers from Xinjiang [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22, 43(4): 67-74.

[16]

何悦, 漆雁斌.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的实证研究——基于川渝地区860户柑橘种植户施肥行为的调查[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 30(2): 493-506.

He Yue, Qi Yanbin.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armers,"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fertilization behavior of 860 citrus growers in Sichuan and Chongqing [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21, 30(2): 493-506.

[17]

程琳琳, 张俊飚, 何可. 网络嵌入与风险感知对农户绿色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湖北省61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7): 1736-1746.

Cheng Linlin, Zhang Junbiao, He Ke. Analysis on theinfluence of network embeddedness and risk perception on farmers,"adoption behavior of green agricultural tillage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615 farmers in Hubei province [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19, 28(7): 1736-1746.

[18]

蔡丽茹, 吴昕晖, 杜志威. 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时空演化与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网络视角[J]. 地理研究, 2022, 41(1): 63-78.

Cai Liru, Wu Xinhui, Du Zhiwei.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the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 [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22, 41(1): 63-78.

[19]

杨志海. 老龄化、社会网络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来自长江流域六省农户数据的验证[J]. 中国农村观察, 2018(4): 44-58.

Yang Zhihai. Ageing, social network and the adoption of green production technology: Evidence from farm households in six province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J]. China Rural Survey, 2018(4): 44-58.

[20]

姚科艳, 陈利根, 刘珍珍. 农户禀赋、政策因素及作物类型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决策的影响[J]. 农业技术经济, 2018(12): 64-75.

Yao Keyan, Chen Ligen, Liu Zhenzhen. The influence of farmer,s endowment, policy factors and crop types on the adoption decision of straw returning technology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8(12): 64-75.

[21]

高杨, 牛子恒. 风险厌恶、信息获取能力与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8): 109-127.

Gao Yang, Niu Ziheng. Risk aversion,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bility and farmers,"adoption behavior of green control techniques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9(8): 109-127.

[22]

黄炎忠, 罗小锋, 刘迪, 等. 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对高意愿低行为的现象解释[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3): 632-641.

Huang Yanzhong, Luo Xiaofeng, Liu Di, et al.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adop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instead of chemical fertilizer: Explaining the phenomenon of farmers,"little behavior with strong willingness [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19, 28(3): 632-641.

[23]

张波, 巫莉莉, 何斌斌, 等. 植保无人机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 农业展望, 2018, 14(5): 72-75, 101.

Zhang Bo, Wu Lili, He Binbin, et al. Development status quo and prospect of plant protecti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J]. Agricultural Outlook, 2018, 14(5): 72-75, 101.

[24]

郑适, 陈茜苗, 王志刚. 土地规模、合作社加入与植保无人机技术认知及采纳——以吉林省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 2018(6): 92-105.

Zheng Shi, Chen Ximiao, Wang Zhigang. Scale of land, enrollment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and adoption ofunmannered aerial vehicle: Evidence from Jilin Province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18(6): 92-105.

[25]

Fernandez-Cornejo J, Klotz-Ingram C, Jans S. Farm-level effects of adopting herbicide-tolerant soybeans in the U.S.A [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mp; Applied Economics, 2002, 34(1): 149-163.

[26]

Maddala G S. Limited-dependent and qualitative variables in econometrics: Some applications [J].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27]

王学婷, 张俊飚, 童庆蒙. 参与农业技术培训能否促进农户实施绿色生产行为?——基于家庭禀赋视角的ESR模型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1, 30(1): 202-211.

Wang Xueting, Zhang Junbiao, Tong Qingmeng. Can participating i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ining promote farmers to implement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amily endowment and ESR model [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21, 30(1): 202-211.

[28]

王扬光, 叶宗照, 孙宜田, 等. 农业机械先进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2, 43(5): 204-210.

Wang Yangguang, Ye Zongzhao, Sun Yitian, et al. Research on factors influencing adoption behavior of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2, 43(5): 204-210.

[29]

王若男, 韩旭东, 崔梦怡, 等. 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增收效应: 基于质量经济学视角[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1, 42(3): 462-473.

Wang Ruonan, Han Xudong, Cui Mengyi, et al. The income-increasing effect of adopting green technologies by farm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economics [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21, 42(3): 462-473.

猜你喜欢
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在烟草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化技术
浅谈智能化技术在电力企业抄表核算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其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与智能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试析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智能变电站中二次设备的状态检修技术分析
探析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