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写作衔接手段使用的影响

2025-01-19 00:00:00李绍鹏

摘 要:基于功能充分性框架,以48名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写作中不同语言层面(局部、整体、篇章)衔接手段使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任务复杂度对局部衔接的词汇重叠有显著影响,但对连接词和语义相似性影响不显著;在整体衔接层面,任务复杂度显著影响词汇重叠和同义重叠,复杂度提高时词汇重叠减少,同义重叠增加;在篇章层面,任务复杂度显著降低时序性衔接、代词衔接和语义相似性。结果表明,任务复杂度通过影响衔接与连贯维度制约功能充分性的发展,支持“竞争假设”。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二语写作课堂教学任务,帮助学习者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任务复杂度;二语写作;功能充分性;衔接手段

中图分类号: 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5X(2025)01-0127-09

DOI:10.16497/j.cnki.1672-335X.202501011

一、引言

任务类型对学习者语言产出的影响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议题,但大部分研究主要关注口语领域,针对书面语的探讨相对较少。1近年来,任务复杂度和二语写作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多从语言复杂度、准确度和流利度(Complexity, Accuracy, Fluency, CAF)三个维度评估写作表现,较少涉及语篇层面和功能维度的指标,例如衔接手段的使用。2][3][4][5][6

Ortega指出,仅依赖CAF维度无法全面反映语言发展的复杂过程,应将语篇层面和功能维度纳入评估体系。7Kuiken amp; Vedder进一步提出,功能充分性(Functional Adequacy)作为一个和任务相关的构念,能够全面评估学习者在完成任务时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其中衔接与连贯是实现功能充分性的关键条件之一。衔接手段作为语篇连贯的重要实现方式,在写作质量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学习者二语写作语篇层面和功能维度的发展情况与任务类型的关系,本研究从局部(local)、整体(global)以及篇章(text)等衔接的三个层面入手,考察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写作衔接手段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写作的连贯性评价以及二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任务复杂度与二语写作

任务复杂度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紧密相关,体现为任务完成过程中对注意力、记忆、推理及其他信息处理需求的大小。9写作任务的复杂度主要通过写作任务设计实现,如控制话题背景信息量和信息类型。10这些因素会影响学习者在语言输出过程中对认知资源的调用,从而调节任务的复杂度。“竞争假设”认为,由于学习者认知资源有限,复杂任务会引发不同语言层面间的资源竞争。11在复杂任务中,学习者难以均衡分配注意力资源,无法同时实现对语言产出复杂度、流利度和准确度的有效加工。例如,Ong amp; Zhang的研究表明,高复杂度写作任务有助于提升语言的流利度和词汇广度,说明学习者在复杂任务中更倾向于关注词汇层面的加工。12相反,Frear amp; Bitchener发现,随着任务复杂度的提升,句法复杂度下降,而词汇复杂度有所增加,表明学习者可能在词汇加工和句法处理之间作出权衡。13这一发现与Tao amp; Wang的研究结果一致,后者同样发现增加任务元素数量会显著降低句法复杂度。14然而,任务复杂度对语言产出各维度的影响并非一致。例如,靳红玉和王同顺发现任务复杂度对句法复杂度、词汇复杂度和准确度均有显著影响,表明任务复杂度的增加对语言加工具有广泛影响。15但Xu等则认为,任务复杂度主要影响词汇和功能层面,对句法层面的作用不显著。4这一差异表明,任务设计对学习者语言表现的影响机制较为复杂,不同语言维度对复杂度的敏感性可能存在差异。5

尽管上述研究深入探讨了任务复杂度对词汇和句法的作用,但对语篇层面和功能维度的关注仍然不足。Kormos研究了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学习者记叙文语篇特征的影响,但仅考察了连接词(connectives)的使用这一局部衔接指标,未涉及更高层面的段落间衔接和篇章整体衔接。16根据Kuiken amp; Vedder的研究,写作任务类型不仅影响语言产出的词汇和句法层面,还对语篇层面和功能维度产生重要作用。8因此,进一步研究任务复杂度与学习者衔接手段使用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功能充分性、衔接与连贯

根据Kuiken amp; Vedder的研究,功能充分性是构成第二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17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框架下,功能充分性被视为一个和任务相关的构念,具体指学习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有效性。8该构念以Grice的会话原则理论为基础,认为写作者所传递信息的充分性由读者的判断决定,而判断依据包括信息传递的数量、关系、方式和质量。18功能充分性主要包含四个维度:内容、任务需求、可理解性和衔接与连贯。其中,衔接与连贯维度关注文本中衔接手段的使用、上下文的语义和逻辑关系的构建等方面。近年来,基于这一构念,学者们对二语写作的功能充分性展开广泛研究。例如,Nuzzo amp; Bove发现功能充分性的各维度与学习者的二语水平显著正相关,同时任务类型对功能充分性有重要影响;19Xu等进一步探讨了任务复杂度对中国学习者二语写作功能充分性的影响,发现二者呈负相关关系;4Strobl amp; Baten在留学背景下研究二语记叙文写作,揭示了语言能力和功能充分性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并指出两者呈协同发展趋势;20李绍鹏则以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为框架,考察了二语写作功能充分性的历时发展。18上述研究表明,语言和功能是二语能力的两个独立维度,而功能维度对于全面揭示学习者二语写作发展全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聚焦于二语写作发展的功能维度,尤其是探讨衔接和连贯在其中的核心作用。18

从语篇的视角看,连贯性是语篇各部分之间的纽带,通过明示或隐含的逻辑关系,使语篇在意义上保持连续性和延展性。连贯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衔接手段是实现语篇意义连接的重要线索,例如,连接词的使用、词汇和概念的重叠是常见的衔接方式,21可帮助读者建立句子间的联系。然而,这类衔接主要体现为局部性的(local)衔接,即句子之间的衔接,而非更高层面的段落间或篇章衔接。更高层面的衔接手段,如段落之间的衔接或贯穿篇章的衔接是构成篇章连贯的关键。例如,段落间的语义相似性或贯穿全篇的语义因果链条,能够在更大范围内维持语篇的整体连贯性。因此,对学习者书面语衔接手段的研究,应综合局部、整体和篇章三个层面,涵盖显性和隐性衔接的多种类型。基于这一视角,Crossley等提出了衔接手段的三个层面(局部、整体、篇章)及相应的测量指标,并开发了自动化测量工具TAACO(The tool for the automatic analysis of text cohesion)。22研究表明,学习者衔接手段的使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二语水平和任务类型尤为重要。例如,Yang amp; Sun发现,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使用更多的衔接手段;23Zhang amp; Zhang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揭示了学习者在词汇衔接发展中的异质性特征;24张建华和Zhang amp; Zhang关注整体衔接发展的变异性特征,以及整体衔接和语篇评价的动态交互关系。21][25上述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衔接手段的使用密切相关,但在不同任务条件下学习者对衔接手段的使用差异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以Skehan的“竞争假设”为主要理论框架,采用不同复杂度的写作任务为实验材料,从局部、整体和篇章三个层面对衔接手段进行测量分析,探讨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写作衔接手段使用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不同复杂度的写作任务对二语写作中三个语言层面的衔接手段使用整体影响有何不同?

(2)不同复杂度的写作任务对二语写作中各语言层面具体衔接手段的使用有何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被试

本研究选取我国东部某高校英语专业48名二年级本科生为被试,剔除无效数据,有效被试43名,其中女生35名,男生8名,年龄区间为18~21岁,平均年龄为19.3岁,所有被试均无海外学习经历。

(二)写作任务

本研究设计了两项写作任务,以区分不同的认知复杂度。任务材料改编自Frear amp; Bitchener的实验任务,保留其注意资源导向和任务完成条件等特征,并结合我国文化背景调整了相关信息(人名、地名等)。13写作任务的复杂度通过控制写作指令实现,从而调节对学习者注意力需求的不同。任务一(低复杂度)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封250词左右的书信写作任务,向即将到访上海的一位英语国家朋友介绍上海。任务指令简单明了,未对介绍内容做具体要求,被试可根据个人兴趣自由发挥。任务二(高复杂度)要求被试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另一封250词左右的书信写作任务,向朋友推荐两个餐馆中的一个。任务指令中提供了两个餐馆的相关信息和朋友的偏好,被试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判断和推理,最终作出合理推荐。由于该任务增加了推理需求,对注意力资源分配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显著提高了任务复杂度。两项任务间隔一周依次进行。

(三)测量指标

为有效评估不同语言层面(局部、整体、篇章)的衔接手段,本研究采用两种计算机自动化语篇分析工具:Coh-Metrix和TAACO。Coh-Metrix主要通过潜伏语义分析来考察语篇上下文的语义重叠性,而相对Coh-Metrix来说,TAACO在分析段落间衔接和同义重叠方面有明显优势。两个工具均可提供大量的测量指标用以选择。依据Crossley等人的方法,本研究从局部、整体和篇章三个层面筛选了与研究目标密切相关的核心指标进行分析,22详见表1。

1.局部衔接指标

连接词:根据Halliday amp; Hasan的研究,连接词是句子间的重要衔接手段。26Coh-Metrix将连接词分成五大类进行统计:因果(如because和so等)、对比(although和whereas等)、附加(moreover和and等)、逻辑(or和unless等)和时序(first和until等),并能计算出一个总值(all connectives incidence)。

词汇重叠(句子间):Coh-Metrix可以计算句子间的四类词汇重叠:名词重叠、论元重叠、词干重叠和实词重叠。

语义相似性(句子间):句子间的语义相似性是Coh-Metrix通过潜伏语义分析计算相邻句子之间的LSA(Latent Semantic Analysis)余弦值。句子间的LSA余弦值越接近1,说明两句的语义相似性越大,表明两个句子是对同一话题的讨论,因而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连贯性。

2.整体衔接指标

语义相似性(段落间):该变量计算同一文本内相邻段落之间的语义相似性,同样以余弦值来表示。该变量测量文本的潜伏特征,揭示相邻段落间的衔接性。

词汇重叠(段落间):和计算句子间词汇重叠类似,TAACO可以计算相邻段落间特定词汇表征(lemma)的重叠性特征,以评估段落间词汇重叠性特征。

同义重叠(段落间):以WordNet数据库为基础,TAACO可以计算相邻段落间动词和名词的词汇同义重叠情况。和词汇重叠计算方法不同,同义重叠以同义词集合为基础,(比如jump的同义词集合包括相关词leap, bound和spring等),计算相邻段落间同义词或近义词的使用情况。

3.篇章衔接指标

语义相似性(篇章):Coh-Metrix通过潜伏语义分析,以篇章为单位来计算所有句子间和所有段落间的整体LSA余弦值,以此评估篇章前后的语义相似性和连贯性,数值越大表明相似性越强。

时序性衔接:文本对时序的表征主要通过时(过去、现在和将来)和体(进行体和完成体)来实现,Coh-Metrix通过统计篇章中动词时和体的一致性来计算篇章前后的时序性衔接程度,数值越大说明前后时体一致性越强。

代词衔接:根据Halliday amp; Hasan的研究,代词表示照应关系,是实现篇章衔接的重要手段。23代词用于对已知信息进行表述,表明和已知内容相关。TAACO通过统计篇章中代词和名词的比率来计算篇章的代词衔接情况。

(四)数据分析

本研究将学习者完成的86篇写作文本导入Coh-Metrix和TAACO进行分析,提取了9项衔接指标,分别代表局部、整体和篇章层面的衔接特征。随后,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我们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计算每项测量指标的均值、均差、t值、自由度和p值,以评估任务复杂度对各项指标的影响,同时,采用Cohen's d计算效应量,并根据效应量值设定其低、中、高效应量标准为0.2、0.5和0.8;27其次,我们将所有测量指标分成局部、整体和篇章三组,并将每组中的各项测量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后相加得出一个整体指标,再次进行检验,以考察任务复杂度分别对小组整体指标的影响。

四、结果和讨论

(一)任务复杂度对不同语言层面衔接手段的影响

不同复杂度的写作任务对不同语言层面的衔接手段影响程度和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表2)。总体来看,衔接的层级越高影响越大,即任务复杂度对句子层面的衔接手段使用影响不显著(t(84)=0.80,p=0.73)(d=0.55),而对段落间(t(84)=0.34,p=0.02)(d=0.63)和篇章衔接(t(84)=0.46,p=0.00)(d=0.42)有显著影响。这一发现符合Skehan的“竞争假设”,即在任务复杂度增加时,学习者会在不同语言层面之间进行资源分配。当任务复杂度和语言层级提升时,高层次衔接所需要的注意力资源也相应增加,因此学习者在高任务复杂度和高语言层级条件下,写作时表现出在段落和篇章层面的衔接不足。这表明,在任务复杂度较高的情境下,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更加集中于语言编码层面(如词汇和句法处理),而篇章组织等高层次衔接则因缺乏足够的注意力资源而受到影响。该结果也证实了Rahimi的研究结论,他认为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写作中的篇章组织产生重要影响。3在限时写作任务条件下,篇章组织需要较多的工作记忆资源,而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无法有效支撑高复杂度任务中的篇章衔接,从而导致篇章衔接的缺失。

(二)任务复杂度对局部衔接的影响

如表3所示,任务复杂度对学习者句子间词汇重叠具有显著影响(t(84)=0.17,p=0.02)(d=0.17),而对连接词使用和语义相似性无显著影响,尤其是句子间的语义相似性几乎没有受到任务复杂度的影响,两次任务的均值均为0.20。研究结果表明,在局部衔接层面,任务复杂度对三个测量指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仅对词汇重叠产生了显著作用,而连接词和语义相似性则相对稳定。

任务复杂度对词汇重叠的影响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复杂任务能提高学习者语言产出的词汇多样性。2][13][28在低复杂度任务中,学习者倾向于重复使用熟悉的词汇,导致词汇重复率较高;而在高复杂度任务中,词汇多样性提升,词汇重复率随之降低。相较之下,连接词使用受任务复杂度影响较小,可能原因在于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使用的连词通常属于高频词,且表达较为简单,难以显现复杂任务对连接词使用的调节作用。句子间语义相似性的稳定性可能归因于写作任务主题明确且结构清晰。在本研究中,复杂任务给学习者提供了大量提示信息,并要求其围绕既定主题展开写作,这使得学习者不易偏离主题,无论任务复杂度如何,句子间语义始终保持较强的连贯性。另外,句子间的语义相似性通常建立在词汇语义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明确的段落主题和固定结构下,句子间语义相似性保持稳定也是预期之中的结果。例如,高复杂度任务中学习者需要撰写一段关于餐馆选择的说明及另一段解释选择原因,明确的写作框架使得句子间的语义连贯性得以保障。

(三)任务复杂度对整体衔接的影响

如表4所示,任务复杂度对段落层面的衔接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词汇的同义重叠随任务复杂度提高显著上升(t(84)=0.86,p=0.01)(d=0.51),词汇重叠显著下降(t(84)=-8.89,p=0.00)(d=0.80),而段落间语义相似性则随任务复杂度提高而下降(t(84)=0.78,p=0.04)(d=0.67)。

在段落间衔接方面,词汇重叠和同义重叠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任务复杂度越高,词汇重叠程度越低,而同义重叠程度越高。这与句子间衔接的变化模式一致,反映了任务复杂度对词汇多样性和词汇替换能力的促进作用。学习者在高复杂度任务中更倾向于使用同义词替换,从而提升语言多样性,同时减少词汇重复率。然而,段落间语义相似性的降低表明,在高复杂度任务下,学习者难以有效维持段落之间的语义连贯性。根据先前研究成果,任务复杂度会对语言准确性产生负面影响,即复杂度越高,学习者的语言准确度越低。28这是因为,在认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低任务复杂度能够减轻学习者在线信息处理的负担,使其将更多的认知资源投入对语言形式的选择,而高任务复杂度则相反。这和Skehan的“竞争假设”是一致的,如果学习者不能同时实现对语言产出复杂度和准确度的有效加工,复杂度可能比准确度得到更多的注意力资源,从而使语言形式的准确度降低。同时,语言准确度的下降导致词汇和句法方面的错误增加,如同义词替换错误。这将对段落间的语义相似性造成直接影响。另外,段落间意义相对独立,随着任务复杂度的提高,学习者将更多的注意力资源分配到语言形式上,较少关注段落间的意义过渡,比如过渡句的使用,最终导致段落间的语义相似性降低。

(四)任务复杂度对篇章衔接的影响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任务复杂度对篇章层面的三个衔接指标——时序性衔接、代词衔接和篇章语义相似性均具有显著影响,任务复杂度越高,衔接指标值越低(表5)。

在时序性衔接方面,高复杂度任务显著降低了学习者对动词时态和体态的一致性控制,表现为明显的前后不一致。原因在于,低复杂度任务对学习者的要求比较简单,提示信息较少,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表达,容易实现时和体的前后一致。而高复杂度任务要求学习者结合多条提示信息(如餐馆和朋友偏好)进行推理和判断,这增加了认知负荷并影响注意力资源的分配,导致语言表达中时态和体态的不一致。这一结果与“竞争假设”的预测一致,验证了任务复杂度增加对注意力分配的影响。

在代词衔接方面,高复杂度任务显著降低了代词的使用频率。这一现象可以通过中英文语言类型差异及母语负迁移解释。英语作为主语突出型语言,注重形式连接,代词在语篇衔接中起重要作用;而汉语作为话题突出型语言,更注重意义连接,常采用零回指形式。在高复杂度任务中,学习者可能将更多注意力分配于意义表达或其他语言形式,而无法成功调用深层的二语语法规则。这导致学习者倾向于依赖熟悉的母语框架,如采用零回指而非代词回指,最终导致代词衔接频率下降。这种现象反映了中介语语篇中的语篇迁移问题,即母语特征渗透到二语写作中,影响了目标语的衔接性。28

在篇章语义相似性方面,高复杂度任务同样表现出负面影响。这与段落间语义相似性结果一致,但与句子间语义相似性有所不同。篇章层面的语义连贯性往往是隐性的,反映的是文本前后的逻辑语义关系,这种关系并非靠文本中显性的连接语来实现,篇章中形式连接和语义关系往往不能完全对应,而是通过作者的逻辑推理实现的。语篇语义连贯是写作者把分散的事实、现象构成完整的图景,通过论据、印证和推理来实现篇章意合的过程。29这部分验证了Skehan的“竞争假设”,任务复杂度会影响学习者注意力资源的分配。当任务复杂度提高时,学习者将更多的注意力资源投向语言的复杂度方面,产出更为复杂的词汇或句子结构,但写作的思路和表达方式会偏离写作主题,导致产出支离破碎或形合而意不合的语言表达,进而影响了篇章的语义连贯性。同时,相对于句子来说,语篇语义加工是在语言的更高层面进行的,需要学习者调用更多的注意力资源来实现。另外,相对于代词或时序性衔接,语义相似性是一种更为隐性的衔接方式,对学习者来说更难习得。因此,随着任务复杂度的提高,篇章语义相似性降低。

五、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任务复杂度对二语写作中衔接手段使用的影响,尤其是在局部、整体和篇章三个语言层面的表现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任务复杂度对衔接手段的影响随着衔接层级的提升而增大。该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任务复杂度对写作过程的认知负荷影响,还进一步揭示了衔接与连贯在二语写作功能充分性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启示。第一,在突出衔接对写作重要性的基础上,使学习者意识到不同语言层面即局部衔接、整体衔接和篇章衔接之间的差异性,语篇中的衔接手段教学应分层次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任务的复杂度和语言层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加强高层次语篇组织和衔接手段的训练。例如,在较简单的任务中,可以侧重于训练局部层面(如句子间词汇重叠)的衔接手段,而在更复杂的任务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段落间的衔接(如同义重叠)及篇章整体的连贯性(如语义相似性和代词衔接),从而提升学生在高复杂度写作任务中的表现。第二,建议教师在设计复杂任务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减少认知负荷,优化注意力资源的分配。具体策略包括提供清晰的写作指引和结构框架,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分配注意力资源,确保他们在语言形式(如词汇和句法复杂度)与语篇组织(如篇章连贯性)之间实现平衡。第三,建议教师通过对比分析中英文衔接手段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中代词衔接和时序性衔接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对比中英文在衔接手段使用上的差异,特别是强调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较高的特点,帮助学生逐步摆脱汉语零形式回指的习惯,增强二语写作中的篇章连贯性。本研究丰富了“竞争假设”在书面语任务中的适用性,表明该假设能够有效解释书面任务中资源分配的动态过程。研究还细化了“竞争假设”中关于任务复杂度对不同语言层面的衔接手段使用的影响机制,拓展了对书面任务中认知资源分配的理解,并提供了实证支持。

限于篇幅,本研究只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衔接手段指标,还不够全面。衔接作为篇章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并非独立存在,衔接和其他要素比如词汇和句法之间的交互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另外,本研究也没有将学习者英语水平纳入考察范围,学习者英语水平和任务复杂度对衔接手段使用的交叉影响是未来研究应该关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Carless D.TBLT in EFL settings: looking back and moving forward[A].Shehadeh A, Coombe C A.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contexts: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C].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12:345-358.

[2] Cho M.The effects of prompts on L2 writing performance and engagement[J].Foreign Language Annals, 2019, 52: 576-594.

[3] Rahimi M.Effects of increasing the degree of reasoning and the number of elements on L2 argumentative writing[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19, 23: 633-654.

[4] Xu T S, Zhang L J, Gaffney J S.A multidimensional approach to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task complexity on L2 students′ argumentative writing[J].Assessing Writing, 2023, 55: 100690.

[5] 王丽萍, 吴红云, Zhang J L.外语写作中任务复杂度对语言复杂度的影响[J].现代外语, 2020, (4): 503-515.

[6] 杨颖莉, 靳光洒.任务复杂度、构思方式及语言学能对二语写作产出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4): 110-118.

[7] Ortega L.Syntactic complexity measur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L2 proficiency: a research synthesis of college-level L2 writing[J].Applied Linguistics, 2003, 24: 492-518.

[8] Kuiken F, Vedder I.Assessing functional adequacy of L2 performance in a task-based approach[A].Taguchi N, Kim Y.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C].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18:265-286.

[9] Robison P.Task complexity, task difficulty, and task production: exploring interactions in a componential framework[J].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2(1): 27-57.

[10] Johnson M D.Cognitive task complexity and L2 written syntactic complexity, accuracy, lexical complexity, and fluency: a research synthesis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17, 37: 13-38.

[11] Skehan P.Limited attentional capacity, second language performance, and task-based pedagogy[A].Skehan P.Processing Perspectives on Task Performance[C].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14:211-260.

[12] Ong J, Zhang L J.Effects of task complexity on the fluency and lexical complexity in EFL students′ argumentative writing[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10, 19: 218-233.

[13] Frear M W, Bitchener J.The effects of cognitive task complexity on writing complexity[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15, 30: 45-57.

[14] Tao N, Wang, Y.Effects of prior knowledge and reasoning demands on Chinese EFL writing performance[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22, Online First.https://doi.org/10.1177/13621688221089879.

[15] 靳红玉,王同顺.任务复杂度、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写作表现——学习者能动性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 (3): 102-113.

[16] Kormos J.Task complexity and linguistic and discourse features of narrative writing performance[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11, 20: 148-161.

[17] Kuiken F, Vedder I.Functional adequacy in L2 writing: towards a new rating scale[J].Language Testing, 2017, 34: 321-336.

[18] 李绍鹏.中国学习者二语写作功能充分性发展研究 [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24, (4): 91-103.

[19] Nuzzo E, Bove G.Assessing functional adequacy across tasks: a comparison of learners′ and native speakers′ written texts[J].EuroAmeric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s, 2020, 7: 9-27.

[20] Strobl C, Baten K.Assessing writing development during study abroad: the role of task and measures of linguistic and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J].Journal on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2022, 2: 60-84.

[21] 张建华.DST视域下的EFL学习者作文语篇连贯发展个案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 2016, (3): 47-55.

[22] Crossley S A, Kyle K, McNamara D S.The tool for the automatic analysis of text cohesion (TAACO): automatic assessment of local, global, and text cohesion[J].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2016, 48: 1227-1237.

[23] Yang W, Sun Y.The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argumentative writing by Chinese EFL learners at different proficiency levels[J].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2012, 23: 31-48.

[24] Zhang J, Zhang L J.Lexical cohesion development in L2 argumentative writing: a latent class growth model approach[J].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 2023, 78: 1-9.

[25] Zhang J, Zhang L J.Variability in EFL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global cohesion in written discours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2024, Online First, https://doi.org/10.1515/iral-2023-0069.

[26] Halliday M A K,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 Longman, 1976.

[27] Cohen J.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M].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88.

[28] 李绍鹏, 杨连瑞.语篇视角的汉英中介语话题突出现象研究[J].外国语, 2013, (6): 63-71.

[29] 赵梦雪.语篇整合过程探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6, (6): 69-76.

The Effects of Task Complexity on the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in L2 Writing

Li Shaop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grounded in the framework of functional adequac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task complexity on the use of cohesive devices across different linguistic levels (local, global, and textual) in L2 writing. The participants were 48 second-year English major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ask complexity significantly affects lexical overlap in local cohesion, with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use of connectives or semantic similarity. At the global level, task complexity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lexical overlap and synonym overlap, with increased complexity reducing lexical overlap while enhancing synonym overlap. At the textual level, higher task complexity leads to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temporal cohesion, pronominal cohesion, and semantic similarit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ask complexity constrains the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adequacy by affecting the dimension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supporting the \"Trade-off Hypothesis\". The findings offer valuable insights for teachers in designing classroom tasks to enhance L2 writing instruction and help learners improve their writing skills.

Key words: task complexity; L2 writing; functional adequacy; cohesive devices

责任编辑:王 晓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停顿行为分析的二语写作过程研究”(20YJC740023)

作者简介:李绍鹏(1979- ),男,山东金乡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二语习得、二语写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