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不少人都被问过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那时候,孩子们的回答可能是医生、教师、科学家、飞行员……如今,对10后、15后抛出同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也在发生变化。时下,有的小学生像模像样地经营着自己的博主“事业”,对做数据、引流量等颇有心得,一些小学生梦想着成为大网红。
作为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原住民”,如今的10后、15后自小接触网络。对他们来说,线上社交、线上娱乐、线上展示司空见惯,网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字化生活是本能般的事情。
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精彩纷呈的自媒体,塑造着孩子们认知的世界。那么,当孩子们开始当博主、梦想成为网红,我们应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首先,应思考:网络是洪水猛兽吗?网红是贬义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今,无网络的“真空”环境几乎不存在,网络的价值毫无疑义。2024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19个新职业,网络主播“榜上有名”。
但家长乃至社会的担忧,多余吗?恐怕也并不。毕竟,网络世界鱼龙混杂,网络陷阱、网络暴力等,不会避开孩子们,歪风邪气也不会避开孩子们。流量驱动下,装疯卖傻、哗众取宠无下限的,违法违规博眼球、博出位的,无奇不有。尤其是一些博主,引导孩子们做出与年龄不符的行为,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对屏幕前的孩子们形成误导。
有人提出,孩子们的体貌特征等隐私在网上传播,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让孩子们面临网络欺凌乃至人身安全威胁;有人忧虑,小网红被贴上各种标签,容貌焦虑、性别偏见等内容出现在视频“弹幕”之中,孩子们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不良影响;更多人担心,小网红易产生功利化和浮躁化心态,走上不学无术、偷奸耍滑的道路,丧失勤学苦练、踏实奋进的精神。
的确,网络上有不少有害内容,网络环境的净化、自媒体行业的整顿是一个长期工程。但要打造一个完美的网络世界也并不现实。了解孩子们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理性认识网络世界,认识博主这一职业,防范网络侵害,至关重要。这也正在成为孩子们的一堂时代必修课。
孩子们的想法大都是单纯的。出于好奇、为了跟风、希望展示自我,低龄人群接触网络并不新鲜。一些孩子在网上记录心情、分享爱好,受到陌生人认可,也交到新朋友。有的孩子试水内容赛道,由此储备的知识,积累的表达能力、镜头意识、内容意识都是财富。对青少年来说,学习是主业,课余娱乐、发展爱好无可厚非,但若占用过多时间,则需要警惕。
一些孩子艳羡网红的生活,可能还认为许多网红通过晒照片、拍视频、“带货”,就能人气、名气、金钱多丰收……而这,才是大多数人最为担忧的。就此而言,不妨以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打破做博主、搞直播就能财富自由的认知。统计显示,我国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主播账号累计开通超1.8亿个,但年收入低于5000元的账号占比高达90%。高收入的网红只是凤毛麟角。
也要扭转做博主门槛低的认知。尽管拥有一部手机就能做博主,但想把其作为持续发展的职业,做得风生水起,绝非动动手指、动动嘴那么简单。大浪淘沙,网络行业正在并将继续回归理性。从“非遗”传承人直播间大火,到高校老师法律课线上“出圈”,再到“带货”主播出口成章、金句频出……如今,许多网红各有所长,有着较高的综合素养。归根结底,值得警惕的,是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风气,是哗众取宠、流量至上的价值观。
(选自2024年11月1日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