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辨明题目类型,把握核心概念

2025-01-18 00:00:00周启群
中学生阅读·高中·高考 2025年1期
关键词:外延陈述作文题

一、辨明题目类型,确定立意方向

审题时,首先应该找出作文题中的关键内容。所谓关键内容,指的是作文题材料陈述的主要观点、现象、问题等。这些关键内容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提示了立意方向。根据关键内容,作文题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封闭性作文题和开放性作文题。

封闭性作文题,材料陈述某种观点,同时表明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使立意空间相对封闭。如:202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作文题中的“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全国甲卷作文题中的“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北京卷作文题(1)中的“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天津卷作文题中的“认真对待‘被定义’”“勇于通过‘自定义’”,这些关键内容都对所陈述的观点表达了肯定的态度。考生在立意时,也需要站在与作文题中的观点相同的立场上,表明肯定的态度。反之,如果材料对某种观点持否定的态度,考生就需要从否定的角度立意。

开放性作文题,材料陈述某种现象、问题等,但并不表明观点和态度,使立意空间相对开放。如202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中的“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陈述了一种现象,但作文题并未表明观点和态度。考生在立意时,需要辩证看待该现象,指出其合理性与存在的问题,有所肯定,有所质疑,体现出自己的思考。

还有兼具封闭性和开放性的作文题。如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题,材料在陈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的观点后,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也是这道作文题的开放性所在,所提的问题化封闭为开放。考生在立意时,除了要肯定“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的观点,还要对“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做出回答。问题的“多”与“少”提示了回答的范围,答“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或“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则指向不同的立意方向。

二、把握核心概念,细化立意

辨明作文题类型,确定立意方向后,应从关键内容中找出核心概念,界定核心概念,梳理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细化立意。

首先,要从关键内容中找出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关键内容中的话题中心,可能不止一个,彼此之间关联紧密。如:202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的关键内容“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中的“认可度”“事物”“高下”,新课标Ⅱ卷作文题的关键内容“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中的“每个人”“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考生在立意时,应考虑到所有核心概念,不可顾此失彼,否则立意可能偏题、离题。

其次,要界定核心概念。可以从厘清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人手。内涵,即核心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即核心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如“人”这个概念的外延是指古今中外一切的人。以2024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的核心概念“认可度”为例,其内涵是一个事物在生活中获得接受、认同、支持的程度,外延则涉及生活中的种种事物获得接受、认同、支持的不同程度的现象。考生在立意时,应通过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找准话题的中心,避免偏题、离题;通过界定核心概念的外延,确定立意的边界,并展开联想,找到合适的议论对象作为例证,来佐证自己的观点。

最后,还要梳理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核心概念可能是同一概念衍生出的概念,如2024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题的“被定义”“自定义”,都是从“定义”中衍生出来的,它们之间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核心概念之间可能存在条件关系、对立关系、因果关系、呼应关系等。如2024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的关键内容“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中,“坦诚交流”是前提,“真正的相遇”是结果,“才有可能”阐明了“坦诚交流”是“真正的相遇”的必要条件。考生在立意时,需要弄清楚核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写作时,围绕这种逻辑关系合理安排分论点。

猜你喜欢
外延陈述作文题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虚假陈述重大性
陈述刘
心声歌刊(2018年4期)2018-09-26 06:54:14
《苏东坡·和陈述古拒霜花》
中华诗词(2017年9期)2017-04-18 14:04:38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金色年华(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13
关于工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再认识
入坑
意林(2016年13期)2016-08-18 22:38:36
爱情的内涵和外延(短篇小说)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49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撞衫”说明了什么?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