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2018—2022年发表的271篇SSCI和269篇CSSCI文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Space对发文量、作者合作、机构合作、关键词聚类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2018—2022年,国外发文量呈总体上升趋势,而国内总体下滑;国内外发文作者多以小型研究团队为主,国外发文机构合作规模大、关系紧密,而国内发文机构合作较为有限;国内外研究热点与趋势“同中存异”,均高度关注跨国并购的前因后果、整合与治理问题,国内研究更重视案例研究、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并购以及数字化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国外研究更关注家族企业和新兴市场企业的跨国并购、高管团队特征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跨国并购;研究热点;研究趋势;CiteSpace;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1(a)--06
1引言
跨国并购能使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核心技术、管理经验、资本,并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交易费用,是企业实现技术赶超、提升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跨国并购是国际商务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研究议题,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基础、动因、过程及结果等多方面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吴小节等,2022)[1],并提出较为成熟的综合知识框架(Graebneretal.,2017;王琳君等,2022)[2-3]。然而,现有综述类研究成果不涵盖近五年研究成果,且缺乏国内外的比较分析。近五年,随着全球环境发生改变,如新兴技术高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塑世界、地缘政治紧张、供应链危机、新冠疫情等,跨国并购领域涌现出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呈现新进展与新走向。因此,本文研究近五年国内外跨国并购的研究现状并识别前沿热点,提出未来研究趋势。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检索并筛选跨国并购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第二,进行文献外部特征分析,包括整体发文趋势分析、作者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第三,通过关键词共现和时线图分析,识别跨国并购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第四,得出研究结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2研究样本与方法
2.1研究样本
国内外研究样本分别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ofScience(WOS)数据库。外文的检索限定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SSCI)索引期刊来源,时间跨度设置为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检索式为((((TS=(“foreignMamp;A”)orTS=(“cross-borderMamp;A”)orTS=(“overseasMamp;A”)orTS=(“cross-bordermergersandacquisitions”)orTS=(“overseasmergerandacquisition”)orTS=(“foreignmergerandacquisition”)orTS=(“cross-borderacquisitions”)orTS=(“foreignacquisitions”)orTS=(“overseasacquisitions”)))ANDLA=(English))ANDDT=(Article)),初步检索得到422条文献。然后,将研究领域聚焦于商业(Business)、管理(management)、经济(economics)、企业财务(businessfinance)4个方面,筛选获得377篇文献,剔除研究样本为国家和行业层面的106篇文献。最终,获得271篇有效外文文献。中文的检索选取CSSCI核心期刊,时间跨度与外文文献一致,以“海外并购”“跨国并购”“跨国收购”“海外收购”“海外兼并”“跨国兼并”为主题检索词,初步搜索获得405篇文献。然后,剔除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法、国际法、中国政治和国际政治、文化、出版、体育等学科类别的文献,保留企业经济、工业经济、投资、贸易经济、服务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等学科类别中的364条文献。最后,剔除国家、行业层面的相关文献95篇,最终得到269篇有效中文文献。
2.2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2018—2022年WOS数据库中的SSCI及CNKI数据库中的CSSCI文献为样本,从文献外部特征、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跨国并购领域的中外文研究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3文献的外部特征分析
3.1发文趋势分析
图1展示了跨国并购领域2018—2022年内SSCI、CSSCI发文趋势。特征如下:第一,SSCI、CSSCI呈相反趋势:SSCI呈整体上升趋势,CSSCI则呈下降趋势。具体而言,2020年国内外发文量几乎持平;2020年前,国内发文量高于国外;2020年后,则相反。这可能是近两年国内学者投稿SSCI期刊的意愿和动机增强。第二,国内发文量2019年后持续下降,国外发文量2021年也开始下降,这可能与近年逆全球化现象明显、地缘政治紧张和国际贸易紧张局势有关。
3.2作者及合作网络分析
3.2.1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通常在该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且一定程度上推动着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参考王琳君(2022)[3]的做法,本文采用普莱斯定律确定核心作者,即以大于等于核心作者最低论文发表量M来判定,M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Nmax表示所有作者论文发表最大值。
基于CSSCI文献数据,Nmax=6,则M为1.83,因此发表论文数量大于等于2篇的作者即为中文核心作者。基于此,识别出66位核心作者,共发表157篇文献。同样的方法,基于SSCI文献数据,识别出54位核心作者,共发表120篇文献(Nmax=4,M=1.498)。其中,CSSCI发文量排名第一的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孟凡臣(6篇),其次是北京邮电大学的陈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杨波(5篇),然后是高厚宾、叶广宇、吴航、吴小节和万筱雯(4篇)。以上核心作者单篇最高被引文献是高厚宾等(2018)的论文(177次),其次是陈岩和郭文博(2018)的论文(102次),孟凡臣和刘博文(2019)的论文(65次),李洪、叶广宇和赵文丽(2019)的论文(57次)、吴航和陈劲(2020)的论文(40次)。SSCI发文量排名第一的核心作者是V.Chen、F.Chen、R.Andreu和D.Quer(4篇),其次是R.Rao-Nicholson、J.Clougherty、M.Fuad、A.Sinha(3篇)。这些核心作者单篇最高被引次数的文献是R.Rao-nicholson等(2020)的论文(24次),其次是V.Chen等(2019)的论文(19次)和F.Chen等(2018)的论文(16次)。
3.2.2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图有利于识别核心作者及团队的合作研究现状。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跨国并购领域CSSCI、SSCI作者合作网络,如图2、图3所示。
结果表明,近五年国内外作者合作研究均处于“部分集中,整体分散”状态,存在大量独立研究作者,仅有一些合作以小型研究团队为主,各研究团队之间的互引关系较弱。相较而言,SSCI作者合作网络规模大且密集。首先,CSSCI作者合作网络共154个节点、64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54。以2~3人小型合作团队为主,且广泛分布着单独节点。有7个闭环3人合作团队,其中,北京大学的韦东明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况丽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韩永辉和暨南大学的王贤彬为核心组成了4人合作网络,一起合作发文1篇;韩永辉、王贤彬和韦东明三人合作发文1篇;广东工业大学的吴小节、陈小梅及华南理工大学的汪秀琼相互合作发文2篇;华南理工大学的叶广宇与同单位的李洪、赵文丽合作发文2篇。
其次,SSCI作者合作网络图共150个节点、8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72,以3~4人合作团队为主。其中,Ahammad、Rao-nicholson、Tarba等多位作者以肯特大学的Khan和赫尔大学的Akhtar为核心合作形成了一个研究群体,Khan与Ahammad、Arslan三人合作发文1篇,以Akhtar为中心与Khan及Rao-nicholson三人合作发文2篇,此外,Akhtar与Tarba及Liu在2020年合作发文1篇。浙江大学的F.Chen与Wang、Zhu在2022年合作紧密发文2篇。核心作者阿利坎特大学的Andreu和Quer、Rienda三者相互合作形成了一个研究群体,节点间的连线较紧密,表明该群体内的作者有较强的合作研究关系。印度管理学院不同分校的Fuad、Sinha、Thakur和Ahsan也形成了较强的合作关系。
3.3机构及合作网络分析
3.3.1发文机构分析
分析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有助于清晰了解该领域国内外研究实力分布。结果表明,CSSCI发文最多的机构是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其次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高发文量机构主要集中在中国华中地区,说明该领域国内研究实力地区分布不均,其他地区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强。SSCI发文最多的机构来自中国的ZhejiangUniversity,其次是IndianInstituteofManagement和StateUniversitySystemofFlorida。除浙江大学外,高发文量机构主要集中在英美两国高校。
3.3.2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发文机构的合作网络分析能够清晰反映各机构对跨国并购研究的贡献度和引领性。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跨国并购领域国内外机构合作网络,如图4、图5所示。
整体上,SSCI发文中机构合作较为常见,合作规模较大、关系紧密,但CSSCI发文中机构合作较为有限。CSSCI机构合作网络包括138个节点、7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84,仅有以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机构为中心的合作网络。其中,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具有较强中介中心性,其与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及云南财经大学等机构形成最大合作网络。SSCI机构合作网络共164个节点,150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12,以ZhejiangUniversity、IndianInstituteofManagement、StateUniversitySystemofFlorida、UniversityofBirmingham、UDICE-FrenchResearchUniversities等机构为中心形成了多个大规模且关系稳固的合作网络。其中,发文量最高的ZhejiangUniversity和ChineseAcademyofSciences、Zhe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存在紧密合作关系。
4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分析
4.1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是分析一对关键词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次数,并以此为基础揭示关键词间的亲疏关系,进而识别跨国并购领域研究热点。本文应用CiteSpace软件绘制CSSCI、SSCI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6、图7所示。
CSSCI关键词共现图谱共171个节点,232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6。图6表明,CSSCI的研究热点依次为:(1)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包括创新绩效、创新质量、创新投入、双元创新、绿色创新等,该主题下的研究同时会关注知识转移、吸收能力、社会资本、数字经济、融资约束等关键因素;(2)跨国并购中的文化距离和制度复杂性,包括制度距离、制度差异、制度质量、制度适应等;(3)跨国并购的动因和区位选择问题;(4)跨国并购的整合和区位选择问题;(5)跨国并购中的价值创造和并购绩效问题,该主题下同时会关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关键要素;(6)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国并购是重要研究对象。
国外关键词共现图谱共245个节点,82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277。图7表明,SSCI的研究热点依次为:(1)绩效问题,包括并购绩效、创新绩效、生产率,该主题下的研究会同时关注知识转移、吸收能力等关键因素;(2)OFDI进入模式选择(含跨国并购)、跨国并购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3)距离因素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包括文化距离(或差异)、制度距离;(4)跨国并购中的治理问题,同时关注所有权结构、机构投资者、国际多样性等因素;(5)目标企业的并购整合问题,同时关注价值创造、文化差异等具体主题;(6)新兴经济体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是重要研究对象,其中所有权特征被视为关键因素之一;(7)企业社会责任(CSR)对跨国并购的影响。
综上,国内外研究热点“同中存异”。都高度关注跨国并购相关决策的前因后果、跨国并购整合和治理问题。不同的是,国内和国外研究还分别关注了数字经济和企业社会责任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
4.2研究主题及其演化:关键词聚类时线图分析
为更准确地识别国内外研究主题和研究重点,本文采用LLR算法做关键词聚类分析。为进一步识别研究主题的演化情况,本文将每个聚类按时间顺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生成关键词时线视图(见图8、图9)。
图8显示,虽然学术界对跨国并购的研究热度在降低,逐渐进入衰退期,但该阶段涌现了一批新的研究主题和方法。除“一带一路(#9)”外,CSSCI文献的其他9个聚类在2018年甚至以前已经被广泛关注。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跨国并购的前因后果被广泛关注,聚类“一带一路(#9)”出现于2019年,但相关文献数量较少。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作为企业国际化的两种途径,进入模式的选择决策问题、跨国并购与否及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以及效果如何等问题被普遍关注,聚类0(跨国并购)、2(创新绩效)、3(并购绩效)、5(绿地投资)的研究持续开展。研究发现,历史和行业绩效落差、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海外上市、关税壁垒、内部控制等因素作用于企业的跨国并购倾向、时机、模式、成功率和并购绩效;跨国并购有助于企业创新投入、质量和数量以及企业价值的提升,但受企业内部控制、知识距离、技术相似性、组织冗余以及所属地区、所有权和资本密集度等因素的调节。
聚类1(案例研究)、聚类4(合法性)中以案例研究方法为主要抓手,探讨跨国并购的整合共赢机制,以及在跨国并购中遇到的合法性问题。如周英超和李东红(2019)[4]以潍柴并购凯傲集团为例,探讨并购方、被并购方及并购标的企业之间长期合作共赢的协同效应。魏江等(2020)[5]以案例研究方法为新兴经济体企业提供了一套根据不同类型来源国劣势选择合法化策略的理论模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跨国并购的二元边际,即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或深度和广度,以及新的研究方法,开始被关注。从聚类7(二元边际)、聚类8(三重差分)呈现出来。关于跨国并购的二元边际,胡杰武和吴晖(2022)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优势可以拓展企业跨国并购的二元边际,产业集聚可以加强全要素生产率与跨国并购二元边际间的积极效应[6]。关于新研究方法,双重、三重差分方法被用于证实企业跨国并购能够提升产业对资本的吸引力而有利于治理经济“脱实向虚”问题(胡洁等,2022)[7]。
图9显示,近五年SSCI跨国并购研究热点的演变较为均衡,在9个聚类上均稳定发展。家族企业和新兴市场是受该领域学者较为重视的两类研究对象,聚类1(家族企业)和7(新兴市场)的相关研究得到发展。家族企业的相关研究表明,家族企业的跨国收购行为受外国机构所有权、企业年龄和收购相关性的影响(Fuadetal.,2021)[8];就新兴市场跨国并购而言,现有研究更关注经济距离、制度距离和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的影响(Depperuetal.,2022)[9]以及跨国并购对新兴市场的影响(Liouamp;Rekha,2019)[10]。
聚类3(动态整合)和聚类4(知识转移)聚焦跨国并购中的整合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聚类0(公司治理)和聚类5(性别)聚焦探索海归管理者、管理层结构等因素对跨国并购的影响。例如,分布式领导与EMNEs跨国并购成功的可能性呈正向关系(Khanetal.,2021)[11];董事会中女性的比例同跨国并购的倾向及跨国并购中的持股比例呈负相关性(Bazel-shohametal.,2020;Askarzadehetal.,2022)[12-13]。
聚类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关注不确定性对跨国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规模,对企业短期并购绩效的影响呈U型,对企业中期并购绩效有负面影响(Lietal.,2022)[14]。聚类8(企业社会责任)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以及跨国并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媒体对CSR的报道会降低跨国并购完成的可能性,并增加持续时间(Hawn,2021)[15];跨国并购后,并购方的企业社会责任支出和绩效显著增加(Chenetal.,2022)[16],这一关系还取决于投资者对成本效益的关注(Yenetal.,2019)[17]。
比较CSSCI和SSCI的关键词聚类和共现时线图,发现近五年国内外研究焦点和趋势呈现以下特点。(1)国内研究:一是“案例研究”备受关注,以深度挖掘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应对整合困境、合法性等问题时的战略选择;二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并购实践被着重探讨;三是跨国并购绩效、跨国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等研究热度持续不减;四是随着研究深入,跨国并购的二元边际及三重差分等新研究方法开始被纳入该领域。(2)国外研究:一是“家族企业”和“新兴市场”跨国并购是重要研究对象;二是“公司治理”和高管团队特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跨国并购的重要前因变量;三是企业社会责任对跨国并购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跨国并购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成为研究新风向。
5结论与研究贡献
5.1结论与未来展望
本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WOS和CNKI数据库中2018—2022年跨国并购的SSCI、CSSCI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发文量上,CSSCI文献数量总体下滑,SSCI则总体上升。第二,国内外研究存在大量的独立作者,合作多以小型研究团队为主,各研究团队之间的互引关系较弱;国外机构合作规模大、关系紧密,而国内发文机构合作较为有限。第三,国内外研究热点“同中存异”,都高度关注跨国并购的前因后果、跨国并购整合与治理问题。不同的是,国内研究更重视案例研究方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并购实践以及数字化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国外研究更关注家族企业和新兴市场企业的跨国并购、高管团队特征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在跨国并购中的作用。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方向:
(1)立足中国当下的政策背景,拓展研究主题。例如,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索跨国并购与数字化、企业技术突破、管理优化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的关系,旨在为企业实践提供前沿理论借鉴。
(2)强化合作关系,构筑深层合作网络。不断加强区域间研究人员的合作,突破地理界限,扩大合作范围;扩大高校与其他各类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研究机构影响力。
(3)引入新方法,深入探索复杂的研究问题。例如,基于组态视角,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跨国并购中的多元因果路径;引入倾向匹配得分法和双重、三重差分法,剖析脱钩断链、新冠疫情等事件对跨国并购的影响等。
(4)系统梳理相关案例研究文献,总结“how”问题的研究重点与贡献。更深入地探索组织学习、制度等理论与“how”问题之间的交叉研究,推动相关理论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5)拓展跨国并购中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从不同理论视角,深入探究CSR对跨国并购的作用机制,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将ESG理念同企业投资战略相结合,探索更多结论,创新方法和理论,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
5.2研究贡献
第一,整合并对比分析国内外跨国并购的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跨国并购活动日益成为各学科研究的焦点,但不同学科的发现难以通过理论整合,其呈现出支离破碎和难以兼容的现象。此外,现有研究仅对国外或国内的企业跨国并购研究进行单方面分析,较少有学者综合国内外企业跨国并购文献,采用科学计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通过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助于全面掌握国内外研究全貌,理解差异,为未来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第二,系统梳理近五年新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研究更具参考性和时效性。近五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地缘政治的快速演化,企业社会责任被日益重视,以及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跨国并购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因此,系统梳理近五年国内外研究文献,有助于及时识别研究趋势、快速更新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吴小节,钟文玉,谭晓霞,等.跨国并购研究的知识结构与述评[J].管理评论,2022(10):92-107.
GraebnerM.E.,HeimeriksK.H,HuyQ.N.,etal.TheProcessofPostmergerIntegration:AReviewandAgendaforFutureResearch[J].AcademyofManagementAnnals,2017,11(1):1-32.
王琳君,白云,孙少龙,等.海外并购研究的知识结构与热点演化:基于1995—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J].管理评论,2023(9):1-13.
周英超,李东红.在合作共赢中实现跨国并购整合:以潍柴并购凯傲集团为例[J].国际经济合作,2019(4):108-114.
魏江,王丁,刘洋.来源国劣势与合法化战略:新兴经济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0(3):101-120.
胡杰武,吴晖.全要素生产率、产业集聚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110-123.
胡洁,韩一鸣,钟咏.企业并购能否抑制经济“脱实向虚”:基于产业优化发展的视角[J].技术经济,2022(12):144-156.
FUADM,THAKURV,SINHAAK.Familyfirmsandtheirparticipationincross-borderacquisitionwaves:evidencefromIndia[J].CrossCulturalamp;StrategicManagement,2021,28(4):791-814.
DEPPERUD,GALAVOTTII,BARALDIF.Institutionaldistanceandcross-borderacquisitionsintoemergingmarkets:themoderatingeffectofcontextexperience[J].InternationalJournalofEmergingMarkets,2022.
LIOUR-S,RAO-NICHOLSONR.AgeMatters:TheContingencyofEconomicDistanceandEconomicFreedominEmergingMarketFirm’sCross-BorderMamp;APerformance[J].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2019,59(3):355-86.
KHANZ,RAO-NICHOLSONR,AKHTARP,etal.Cross-bordermergersandacquisitionsofemergingeconomies’multinationalenterprises-Themediatingroleofsocializationintegrationmechanismsforsuccessfulintegration[J].HumanResourceManagementReview,2021,31(3).
BAZEL-SHOHAMO,LEESM,RIVERAMJ,etal.Impactofthefemaleboardmembersandgapsinlinguisticgendermarkingoncross-borderMamp;A[J].JournalofWorldBusiness,2020,55(2).
ASKARZADEHF,LEWELLYNK,ISLAMH,etal.Theeffectoffemaleboardrepresentationonthelevelofownershipinforeignacquisitions[J].CorporateGovernance-anInternationalReview,2022,30(5):608-26.
LIWL,SUYY,WANGKX.Howdoeseconomicpolicyuncertaintyaffectcross-borderMamp;A:EvidencefromChinesefirms[J].EmergingMarketsReview,2022,52.
HAWNO.Howmediacoverage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irresponsibilityinfluencescross-borderacquisition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21,42(1):58-83.
CHENFQ,WANGWJ,ZHUJR.Howdofirmsupgradeinnovationcapabilitiesthroughthecoevolutionofpost-mergerintegrationandnetworkreconstruction?Amultiple-casestudyofChinesecompanies[J].JournalofOrganizationalChangeManagement,2022,35(3):630-50.
YENT-Y,ANDREP.Marketreactiontotheeffect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onmergersandacquisitions:Evidenceonemergingmarkets[J].QuarterlyReviewofEconomicsandFinance,2019,71:1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