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成渝经济圈凭借其地理和资源优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广元作为四川的重要农业基地,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对于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广元农产品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聚焦成渝经济圈与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互动,分析成渝经济圈发展及广元农产品特色优势,强调市场拓展、资源共享与品牌共创的重要性。构建“智慧绿链·共创未来”模式,实施策略涵盖政策支持、产业协同、品牌共创、市场拓展与生态环保。研究显示,该模式在多方面成效显著,预示其将为我国农业品牌建设提供启示,推动品牌化与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成渝经济圈;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区域经济合作;共创共赢
中图分类号:F061.5;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1(a)--04
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合作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成渝经济圈作为西部地区的璀璨明珠,其崛起不仅仅契合了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远布局,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该经济圈依托成都与重庆的双核驱动,通过基础设施的紧密联结、产业的协同创新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效能的显著提升,为区域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广元地处四川北隅,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农产品种类繁多且品质上乘,承载着浓厚的地域特色与品牌潜力。然而,在品牌建设之路上,广元农产品仍面临品牌意识薄弱、投入不足、标准化程度较低等挑战,限制了其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释放。在此背景下,将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融入成渝经济圈的发展大局中,显得尤为迫切且意义深远。成渝经济圈为广元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舞台与合作机遇,有助于其借势而上,实现品牌化、标准化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广元农产品的崛起将为成渝经济圈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农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丰富区域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圈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成渝经济圈与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共创共赢模式,不仅可为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还将为我国农业品牌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助力农业品牌化、现代化进程加速推进,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文献综述
1.1成渝经济圈相关研究
1.1.1成渝经济圈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成渝经济圈作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第四个被赋予国家战略地位的区域,其发展历程与现状备受关注。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成渝经济圈已迎来三周年发展[1]。这一区域承担着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重任,其经济总量和增速均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12月底,成渝经济圈在重大项目上取得了显著进展,248个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138.4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0.1%[2]。此外,交通、产业、民生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成渝中线高铁等标志性项目正在快速推进。成渝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升,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1.1.2成渝经济圈的产业结构与协同发展
成渝经济圈的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涵盖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等多个领域。两地通过产业集群间的跨省协作,实现“1+1gt;2”的效应。例如,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成渝两地致力于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向世界级集群提升。通过联合制定实施方案和协作方案,两地企业汇聚于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实现高效的配套合作。目前,成渝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和中国柔性显示产业的重要集聚地[3]。同时,成渝经济圈的农产品产业结构与协同发展体现在丰富农业资源、产业链构建、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科技创新和绿色农业发展等方面[4]。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还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的现代化。
1.2广元农产品产业发展研究
1.2.1广元农产品产业的特色与优势
广元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众多优质特色农产品,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5]。广元市在茶叶、猕猴桃、核桃、土鸡、肉牛羊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例如,苍溪县是世界红心猕猴桃的原产地,猕猴桃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品质优,被誉为“水果之王”“维C之冠”。此外,广元还是中国黄茶的重要产区,黄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广元市的农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享有盛誉,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例如,“曾家山蔬菜”等优质农产品已实现直供港澳,进一步提升了广元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1.2.2广元农产品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广元农产品产业具有显著优势,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不足,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然而,广元农产品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成渝经济圈的深入发展,广元市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协同发展的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升广元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
1.3成渝经济圈与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共创共赢意义
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成渝经济圈的发展紧密结合,具有深远的共创共赢意义。首先,成渝经济圈为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平台。通过融入成渝经济圈,广元可以充分利用其市场渠道、品牌资源和产业优势,推动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生产,提升市场竞争力。其次,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成功也将为成渝经济圈注入新的活力,丰富其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最后,成渝经济圈与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共创共赢模式将为我国农业品牌建设提供有益探索和借鉴,推动农业品牌化、现代化进程,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成渝经济圈与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2.1成渝经济圈发展概况
成渝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中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渝经济圈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中国西部的重要经济引擎。同时,成渝经济圈还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等多个领域的协同发展,努力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2.2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
广元市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广元市积极推动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围绕地理标志布局产业发展,按照“培育一个地标,打响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6],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深化商标服务和联系企业制度,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农业发展、文旅发展相融合。目前,广元市已有多个农产品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如“朝天核桃”“苍溪猕猴桃”“米仓山茶”等。广元市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如下:
2.2.1品牌数量与质量
广元市已培育出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如“广元七绝”“剑门关土鸡”“广元黄茶”等。据统计,全市累计培育苍溪红心猕猴桃、朝天核桃、米仓山茶、青川黑木耳等地理标志71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2件,农产品地理标志5件[6]。近年来,广元市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推动品牌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2.2.2政策支持与引导
广元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品牌发展。这些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品牌建设资金扶持等,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广元市还加强了对农产品品牌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品牌质量和信誉。通过建立健全品牌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广元市有效维护了农产品品牌的良好形象和声誉。同时,加大与渝北两地优质农产品的营销合作,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7]。
2.2.3市场认可与经济效益
广元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这些品牌农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据统计,近年来广元市农产品品牌销售额持续增长,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品牌农产品还带动了农产品加工、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
2.2.4品牌建设模式现状
广元市在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如“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品牌+电商”的营销模式等。这些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例如,广元市供销社依托社有企业广元供销农产品集团,联合整合县(区)优秀企业、市场营销、网络电商等市场主体,针对成都市场中高端消费群体,聚焦供应链建设和品质管控,加快构建线上线下多元融合的销售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这一案例为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示范效应。
2.3成渝经济圈与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相互关系
成渝经济圈为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营销渠道。广元农产品可以通过成渝经济圈的市场网络和营销平台快速进入更广阔的市场领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广元农产品与成渝经济圈内的农产品在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具有互补性。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可以实现双方农产品的协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和附加值。广元农产品可以借助成渝经济圈的品牌资源和影响力提升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通过品牌共创和联合营销等方式,可以共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集群,提升区域农产品的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3构建成渝经济圈与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共创共赢模式
“智慧绿链·共创未来”模式通过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的手段,将成渝经济圈的政策、资源、技术与广元农产品的独特优势深度融合,打造一条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品牌发展路径。该模式将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更强调生态环保和社会责任的履行,实现多方共赢。
3.1政策支持与引导:精准施策,加速落地
开发政策智能匹配系统,根据广元农产品品牌企业的具体情况,自动推送最符合其需求的政策信息,提高政策落地的精准度和效率。建立政策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已实施政策进行效果评估,及时调整优化,确保政策红利最大化。
3.2产业协同发展:跨界融合,创新驱动
构建“绿链+”创新平台,邀请成渝经济圈内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共同参与,围绕广元农产品品牌,开展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开拓等全方位合作。推动广元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从种植、加工、包装到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实施绿色管理,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3品牌共创与推广:情感共鸣,文化赋能
“农旅融合”品牌体验,结合广元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农旅融合”品牌体验项目,让消费者在品尝广元农产品的同时,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增强品牌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连接。数字化品牌展示,利用VR/AR等先进技术打造数字化品牌展示中心,让消费者在线上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广元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和生产过程,提升品牌的科技感和现代感。
3.4市场拓展与营销:全渠道覆盖,精准营销
社区团购+社群营销,依托社区团购平台和社群营销网络,开展精准营销活动,将广元农产品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降低流通成本,提高销售效率。国际化市场拓展,利用成渝经济圈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广元农产品品牌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农产品展览、交流会等活动,拓展海外市场。
4成渝经济圈与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共创共赢实施策略
4.1制定专项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宣传
制定专项政策支持成渝经济圈与广元农品品牌建设,加强政策宣传与引导,提高品牌建设意识。政府应联合企业和社会资本,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广元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包括品牌设计、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等关键环节。为参与品牌建设的企业提供税收减免、补贴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激励其积极参与。明确“智慧绿链·共创未来”模式的政策导向和支持措施,为模式实施提供政策保障。定期组织政策宣讲会,邀请专家解读政策内容,提高企业和公众对“智慧绿链·共创未来”模式的认识和参与度。分享成功案例,展示“智慧绿链·共创未来”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激发企业和公众热情。
4.2推动产业链整合,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
推动成渝经济圈农业产业链与广元农品产业链整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广元农品品质。成立成渝经济圈农业产业联盟,广元农品企业作为重要成员参与,通过联盟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发展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与广元农产品企业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发,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通过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提升广元农产品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完善冷链物流体系,采用环保包装材料,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和污染[8]。
4.3建立共创平台,开展推广活动
建立成渝经济圈与广元农产品品牌共创平台,开展品牌推广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构建品牌共创机制,邀请成渝经济圈内的知名品牌、设计师等参与广元农品品牌的策划和设计,建立品牌资源库,包括品牌名称、标志、口号、VI系统等元素,为广元农品企业提供统一的品牌形象支持,定期组织品牌交流活动,促进广元农品企业与成渝经济圈内的品牌企业交流学习,共同提升品牌影响力。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资源,对广元农品品牌进行广泛宣传报道,组织广元农品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展示产品优势,拓展市场渠道,结合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店铺,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品牌推广活动,提升品牌曝光度和销售量。
4.4拓展市场渠道,创新营销模式
拓展成渝经济圈市场渠道,提高广元农品市场份额,创新营销模式,提升广元农品品牌形象[9]。深入了解成渝经济圈的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为广元农品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与成渝经济圈内的超市、餐厅、电商平台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针对成渝经济圈内的不同消费群体,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与成渝经济圈内的知名品牌进行跨界合作,推出联名产品,借助双方品牌影响力提升广元农品品牌形象,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有趣、有料的内容吸引用户关注,提升品牌亲和力和用户黏性,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目标消费群体进行精准画像和定位,实施精准营销策略提高转化率和用户满意度。
4.5建立智慧化管理系统,推动数字化转型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10]。通过数据分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鼓励和支持广元农产品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管理能力。推广数字化营销手段,如社交媒体营销、内容营销等,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5结语
本文探讨了成渝经济圈与广元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互动关系,强调了市场拓展、资源共享与品牌共创的重要性。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构建“智慧绿链·共创未来”模式,实施策略包括政策支持、产业协同、品牌共创、市场拓展与生态环保等,该模式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为我国农业品牌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推动了品牌化、现代化进程,还助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体而言,成渝经济圈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表明,该区域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其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涵盖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消费品等多个领域。两地通过产业集群间的跨省协作,实现“1+1gt;2”的效应,推动经济圈的整体竞争力。广元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农业基地,其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对于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广元农品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品牌意识薄弱、投入不足、标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限制了其市场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释放。因此,本文提出“智慧绿链·共创未来”模式,通过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化的手段,促进成渝经济圈与广元农品品牌建设的互动与合作,实现双方共赢的发展,将推动广元农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实现智慧化、绿色化、品牌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国务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1-10/21/content_5643875.htm,2021-10-20.
王进.川渝近邻“拥抱共生”:我们本就是一家人[N].中国改革报,2024-07-08.
胡敏,苏俊.成渝地区已建成全球最大OLED生产基地[N].四川经济日报,2023-08-23.
李婷,刘明皓,陈春,等.基于分区FA-MLP-CA模型的城市扩张模拟: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2(5):16-17.
徐颖,高淑青,唐友海.四川广元:推进“三品一标”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3(9):45-46.
广元市3品牌强势入围“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100强![EB/O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ODU1NTkxMg==amp;mid=2247596867amp;idx=1amp;sn=91c56a8dd52e13d8f4bf42270e6524efamp;chksm=e88d6ffe74961b45e8f8121d16e3fda1f1dadd9913a48f7a8165ff842998d3e569483d63840aamp;scene=27amp;poc_token=HAxgo2ajhiErXxPaLF5v_AXwtgIk2qUsERzlxAfo,广元市场监管.2024-05-13.
广元市与渝北牵手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发展[EB/OL].http://www.ybq.gov.cn/bm/qnyncw/bmdt/202006/t20200609_7556056.html.重庆市渝北地区人民政府网,2020-06-09.
李嘉凌.乡村振兴背景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甘肃农业,2024(6):21-22.
赵蓓.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探究[J].农业经济,2022(7):131-133.
陆众志,聂宇涵,赵子豪.数字乡村战略下龙普村彝族竹编品牌建设研究[J].包装工程,2023,44(22):43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