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影响

2025-01-16 00:00:00张秋实
西部学刊 2025年2期
关键词:价值认同社会发展身份认同

基金项目:本文系阜新市社会科学课题一般项目“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研究”(编号:2024FsLLx20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共青团与青年工作研究项目“青年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研究”(编号:LNGDGQT202405)的研究成果

摘要: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归属感的理解和感受,而价值认同则是个体对某种价值观念或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通过对个人、社会群体和文化三个层面的身份认同分析和价值认同在社会规范形成、个体行为引导、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作用分析,确认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在社会发展中有促进个体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的四大功能。中国和美国的实际案例,也进一步验证了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身份认同;价值认同;社会发展;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5)02-0063-04

The Function and Influence of Identity

and Value Identification in Social Development

Zhang Qiushi

(School of Marxism,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Huludao 125105)

Abstract: Identity refers to individuals’ understanding and perception of their position and sense of belonging in society, while value identification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individuals accept and internalize certain value concepts or social norm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identity at the individual, social group, and cultural levels, and the examination of the role of value identifica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social norms, guidance of individual behavior,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it is confirmed that identity and value identification play four major functions in social development: promoting individual development, enhancing social cohesion, advancing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security. Moreover, real-case studie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further confirm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identity and value identification in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identity; value identific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cultural heritage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背景下,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身份认同关乎个体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归属感,而价值认同则涉及个体对某种价值观念或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揭示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如何作用于社会发展,并总结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以期为促进社会和谐、文化传承与个体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影响

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作为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化研究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探索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机制具有深远意义。在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中,其不仅关乎个体的自我认知与行为选择,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稳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身份认同是个体在社会中构建自我认知的过程,它涉及个体对自己所属群体、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和感受。一个稳定的身份认同能够为个体提供自我价值和归属感的来源,进而促进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而价值认同则是个体对某种价值观念或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它是个体行为选择的重要指导,也是社会共识和凝聚力的基础。在社会发展中,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的功能与影响不容忽视。它们共同作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从个体行为到社会结构,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1]。因此,深入探讨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还能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社会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二、身份认同的定义与多层次分析

(一)定义阐述

身份认同,简而言之,是个体对自我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归属感的理解和感受。它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与他人互动、比较和反思,逐渐形成的对自己所属群体、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和感受。身份认同不仅关乎个体的自我认知,还涉及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是个体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多层次分析

身份认同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它可以从多个层次进行分析。以下是从个人、社会群体和文化三个层面对身份认同的分析。

1.个人身份认同

个人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内在特征、价值观和人生目标的理解和感受。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与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互动,逐渐形成的对自己独特性和价值的认识。个人身份认同对个体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一个稳定的个人身份认同能够使个体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积极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2.社会群体身份认同

社会群体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认识和感受。它涉及个体对群体特征、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认同,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社会群体身份认同对于个体建立社会联系、共享价值观以及形成社会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强烈的社会群体身份认同能够使个体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为群体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3.文化身份认同

文化身份认同是个体对特定文化背景、语言、艺术和传统的认识和感受。它是个体在文化传承和创新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己所属文化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文化身份认同对于文化传承、多元共存以及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一个坚定的文化身份认同能够使个体更加珍视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同时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的独特性。

三、价值认同的内涵与作用

(一)内涵阐述

价值认同,作为个体对某种价值观念或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过程,是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文化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认知过程,更是一个涉及情感、态度和行为选择的深层次心理过程。价值认同的内涵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价值认同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比较,逐渐形成的对某种价值观念或社会规范的认同。这种认同可能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社会环境,也可能来自个体自身的思考和体验[2]。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会对不同的价值观念或社会规范进行评估和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的价值认同。其次,价值认同是个体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和追求。当个体认同某种价值观念或社会规范时,他会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人生目标。这种内化过程不仅使个体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也为其提供了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的来源。最后,价值认同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它使个体能够将社会的价值观念或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同时,个体的价值认同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推动社会的价值观念或规范的演变和发展。

(二)作用分析

1.社会规范形成

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它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价值认同正是个体对社会规范接受和内化的过程,它使个体能够将社会的价值观念或规范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当个体对某种社会规范产生价值认同时,他会更加积极地遵守和维护这种规范。这种积极的遵守和维护行为不仅有助于个体在社会中的立足和发展,也会对社会其他成员产生示范和引领作用。

2.个体行为引导

当个体认同某种价值观念或社会规范时,他会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人生目标。这种内化过程使个体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也为其提供了行为选择的指导和动力。在日常生活中,个体的行为选择往往受到其价值认同的影响。例如,一个认同环保价值观念的个体会更加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一个认同公平正义价值观念的个体会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这种由价值认同所引导的行为选择不仅有助于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3.社会稳定与发展

价值认同对于社会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个稳定的社会需要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来维护秩序和促进发展。而价值认同正是形成这种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重要基础。当社会成员对某种价值观念或社会规范产生价值认同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遵守和维护这种价值观念或规范。这种积极的遵守和维护行为有助于减少社会冲突和分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四、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

(一)促进个体发展

身份认同是个体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个体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当个体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时,他们会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积极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这种自信心和追求目标的动力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个体认同某种价值观念时,他们会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人生目标。这种转化不仅使个体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还为他们提供了行为选择的指导和动力。在价值认同的引导下,个体会更加积极地学习、成长和进步,从而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3]。身份认同为个体提供了自我认知的基础,使个体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价值认同则为个体提供了行为选择的指导和动力,使个体能够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二)增强社会凝聚力

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在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凝聚力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归属感,它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当个体对自己的身份产生认同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这种积极的参与和共同努力的行为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当个体对某种价值观念或社会规范产生认同时,他们会更加积极地遵守和维护这种价值观念或规范。这种积极的遵守和维护行为不仅有助于个体在社会中的立足和发展,也会对社会其他成员产生示范和引领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由价值认同所推动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会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为准则,从而进一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三)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传承是指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文化创新则是指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使文化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身份认同有助于个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当个体对自己的文化身份产生认同时,他们会更加珍视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这种珍视和传承行为不仅有助于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能使个体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自己的文化传统。价值认同则有助于个体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当个体对某种新的价值观念或文化形式产生认同时,他们会积极地将其付诸实践,并尝试将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这种创新和发展行为不仅有助于使文化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还能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案例

(一)国内外案例分析

1.国内案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认同与身份构建

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在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以云南省为例,该地区聚居着众多少数民族,如彝族、傣族、苗族等,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习俗和信仰。面对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云南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少数民族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的构建。一方面,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支持,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节日和文化遗产,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政府还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中,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民族旅游等活动,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公众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这些措施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加深了少数民族成员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国外案例:美国的多元文化认同与“熔炉”政策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其文化多样性是其显著特征之一。在历史上,美国通过实施“熔炉”政策,试图将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移民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美国社会。这一政策强调移民对美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和融入,同时也尊重和保护移民的多元文化背景。在实践中,美国通过教育、媒体和法律等多种手段,推动移民对美国主流文化的认同和融入。学校成为传播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公民意识。媒体则通过报道和宣传,展示美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促进公众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法律则明确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障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还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案例启示

1.尊重和保护多元文化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尊重和保护多元文化对于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的构建至关重要。每个民族或群体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这些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是他们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多元文化,鼓励不同民族或群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4]。

2.强化教育与引导

教育在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向个体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公民意识。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引导,提高他们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尊重。

3.法律与政策支持

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与政策,我们可以为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的构建提供有力保障。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立法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传统节日和文化遗产;通过制定教育政策推动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通过制定就业政策促进不同民族或群体之间的平等就业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个体对自身身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促进交流与融合

促进不同民族或群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我们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消除误解和偏见,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不同民族或群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还应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我国的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建设体系。

六、结论

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在个体发展、社会凝聚力、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社会稳定与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影响。本研究不仅丰富了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的理论体系,还为促进社会和谐、文化传承与个体成长提供了实践指导。未来研究可进一步关注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在全球化、信息化等背景下的新变化与新挑战,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实现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的融合与共生。

参考文献:

[1]江涛,何治民,柴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演进、核心要义及文化进路[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24(2):51-66.

[2]周玉,廖小琴.中华文化认同的内涵、结构与实现路径:兼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23(4):55-63.

[3]马佳丽,刘淑英.基于民族认同的我国运动员归化现象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2(10):69-71.

[4]贾文山,冯凡.跨文化认同的流变与升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再释[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34-45.

作者简介:张秋实(1982—),男,汉族,辽宁沈阳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法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责任编辑:赵良)

猜你喜欢
价值认同社会发展身份认同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 17:21:29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4:58:19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 08:47:03
广告图景中的愿景塑造与趋大众化的价值认同
商(2016年31期)2016-11-22 21:34:31
布尔加科夫戏剧创作与身份认同
在性爱中找寻自我
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30期)2016-10-31 09:55:47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电影文学(2016年16期)2016-10-22 10:27:36
从后殖民主义解读《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身份认同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