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齿不忘煎饼香

2025-01-16 00:00:00文悦
家庭百事通 2025年1期
关键词:故乡人篦子鏊子

煎饼,是我们沂蒙山区最传统的家常主食。

家乡的煎饼据说是诸葛亮发明的。相传,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一次被围在沂河、湅河之间,锅灶尽失,将士饥饿困乏,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面粉为浆,将铜锣置火上,用竹篦子将面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做食,从此煎饼在沂蒙大地流传。清代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写道“煎头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圆如银月,大如铜缸,薄如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无论是传说,还是古人诗赋,足见沂蒙煎饼历史悠久。

从我记事起,吃得最多的主食就是煎饼,记忆最深刻的是母亲的“烙煎饼”。母亲选用红薯粉、玉米粉或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将它们按照一定比例倒入面盆中,用温热的水搅拌成细腻的黏糊状。这样,食材的准备工作就完成。然后就是把鏊子支好,鏊子是烙煎饼的关键工具。农村每家每户都有个鏊子,是铸铁制成的圆形铁板,由三个短腿支撑着,鏊面平整光滑、乌黑油亮。鏊子一般支在厨房门口,或者靠窗户旁边,便于通风排烟;有的家庭直接在地面用砖堆砌个灶台,为了烙煎饼的时候方便坐着。鏊子支好以后,先要烧两三分钟,再用“油搭子”擦涂几下鏊面,打磨好了才好在上面抹糊。当鏊子烧热后,母亲用勺子舀一勺米糊浇到鏊面上,然后手持细长的篦子均匀地在鏊子上抹平,直至鏊子把煎饼烘干,这时用小木铲沿鏊子边把煎饼揭下,这一张煎饼就算烙成了。

刚烙出的煎饼特别香脆,尤其是边沿带点煎糊的部分,格外酥脆香甜。煎饼卷上大葱、酱料、小豆腐,一口下去味道真是美极了。除了卷大葱之外,也可以卷香椿芽、肉丝等,甚至可以卷你喜欢吃的所有东西。

在家乡,煎饼还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之际,家家户户都会烙煎饼,以示庆祝和祈福。小时候,每年春节前夕,母亲都会烙很多煎饼,一张张叠放起来,用棉纱布密封保存,常温下保存一个多月也不变质,可以吃完整个正月。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人,回到家乡后,一定要品尝煎饼,以解乡愁。

对我来说,煎饼不仅把我养大,给了我强壮的身体,更是承载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高中时,我一日三餐都吃它,一个个煎饼供我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少年时代,煎饼给我的饮食记忆是清苦单一的,那时候我更喜欢吃的是大米、白面,只是家里实在是少,煎饼是我不得不选择的主食。如今,在大城市生活,家里也不再烙煎饼,可我时常眷恋这舌尖上的记忆。父母经常给我邮寄一些家乡的食品,每次都不缺少的是一包机器做的煎饼,可是这种煎饼远没有母亲烙的手工煎饼香甜。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煎饼是家乡人得以生存的食品;而在生活富裕的今天,无论是日常居家吃饭,还是在饭店,餐桌上都要摆一摞煎饼,很多人宁愿吃煎饼,也不吃多种多样的面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煎饼的制作原料越来越丰富多样,出现了以杂粮、蔬菜、水果等为原料的品种。这些新型煎饼不仅口感更加丰富,营养价值也更高。一些商家还开发了包装精美的礼品装煎饼,将它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煎饼,哺育了一代代故乡人,也成为故乡人身上一块永远抹不去的胎记。

编辑|孙梦

猜你喜欢
故乡人篦子鏊子
童年煎饼香
家庭百事通(2024年5期)2024-05-09 02:19:47
二月二的风
城市道路横截沟泄流效率试验研究
最美故乡人
文苑(2020年5期)2020-11-19 10:41:17
论汪曾祺小说《故乡人》中王淡人的人物形象
怀月
某城市高架桥雨水篦子的防盗设计
山西建筑(2019年10期)2019-04-01 10:55:38
故乡人
城市道路排水口不同体型设施的模型实验与选择
山西建筑(2017年36期)2018-01-11 00:44:02
梳子与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