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归属感。有人说,归属感来源于家庭、工作、爱好等;也有人说,我们很难找到真正的归属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旨在通过对归属感的探讨,引导考生思考人生价值。
材料仅两句话,“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归属感”,强调“归属感”对于个体生命的重要性;“有人说,归属感来源于家庭、工作、爱好等;也有人说,我们很难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列举了不同人对于“归属感”来源的看法。综合来看,“寻找归属感”是材料中的关键词。
考生首先需要明确:何为归属感?归属感,是个体因在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得到集体的接受或认同,而产生的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归属感,是个体为了自己所感兴趣、所追求的事物或目标而甘心冒风险、甘心付出的愉悦;归属感,是个体心灵的寄托。
然后思考:为什么要寻找归属感?从个体来看,寻找归属感是在寻找个体向上奋发的力量,是在寻找精神的支撑,是在寻求生命的价值……简而言之,就是在寻找自己的价值和前行的动力。从家庭来看,只有家庭成员都拥有归属感,家才有温度。从社会(国家)层面来看,只有个体都寻找到归属感,才能激发集体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获得归属感,国家才能得到认同和理解,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最后需要思考:我们应如何得到“归属感”?归属感更多的是一种“个体”的内在感受,因此寻找归属感应该从自身出发,从内心深处去感受,如增强感受爱与被爱的能力,找到自己的爱好和目标,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喜欢的集体并融入,找到自己对家国的认同等。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寻找归属感是一个向内的过程,是一种主动寻觅、追求的姿态,是一个不断接纳和融入的过程。
参考立意:心安之处,皆是归途;探寻自我内心,寻找归属感;以热爱之心,通达归属之境,等等。
习作展示
胸怀理想有担当,心灵自有归属处
陶泊一
仰观宇宙,俯察人生。我们为什么穷极一生都在渴望拥有归属感?因为拥有归属感才能心情舒畅,才愿负重前行。追求理想,担当责任,青年应以此来寻得归属感,寻得心灵的栖息地。
世态浮沉风飘絮,心有追求慰风尘。社会风云变幻,个体好似路边的沙土,风一吹便四处飘散。我们渴望风停,渴望寻得一处安宁,渴望归属,却忘了心有追求便是已有归属。外卖小哥王计兵,用诗歌记录生活百态,诗歌就是他每日穿梭在这座城市的归属。育儿嫂范雨素,在生活的苟且中追求诗和远方,寻得心灵的归属。花甲之年“重启人生”的杨本芬,在大半生的挣扎中,通过写作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属……他们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却有着共同的生命轨迹——在漂泊无定的生活中,循着追求的星光,找到心灵的归属。追求的意义就在于此,它能给你一个可供栖息的精神家园,让你在无边黑夜里能感受到远方那颗孤星的指引,让漂泊无依的心有所归属。
身担世上千斤责,无私之人心有归。回望过去,孙中山先生振臂高呼“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是振兴中国之责任,让无数仁人志士终寻得民族归属。当下,社区干部孟二梅,勇担公仆之责,救受困旅客于暴雨中。担起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责任,这是孟二梅寻得的归属。特教老师刘伶俐身担“春风拨清音”之责任,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为他们打开充满“新声音”的世界,这是刘伶俐寻得的归属。正是这一份饱含家国大爱的责任与担当,为他们的心灵寻得归属。
今生不悔入华夏,目光所及皆归属。我们身处新时代,目光所及,皆为所属,皆为所依。当被困于异国他乡多时的孟晚舟得以回到祖国的怀抱时,那种莫名的归属感让她不禁感慨:“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当一群中国留学生于异国他乡街头共唱《义勇军进行曲》时,激昂的歌声里饱含着难以言表的归属感。
归属感来自于理想追求,归属感源自于责任担当,归属感依托于这片华夏大地。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奋力去追求理想,实现人生价值,挺膺担当,为国家做贡献,以此寻得归属感,让自己的心真正有所依托!
【湖北黄冈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8)班】
点评
作文开篇直接指明寻找归属感的原因,然后开门见山亮出自己的观点“追求理想,担当责任,青年应以此来寻得归属感,寻得心灵的栖息地”,中心明确。作文主体部分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展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结尾部分重申中心论点,对新时代青年提出倡议。作文选用各行各业典型事例论证观点,论据翔实,论证有力;语言情感丰富,言简义丰。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干净”一词于人而言,可以指外在形象整洁得体,也可以指心灵澄澈犹如明镜,还可以指人际交往时的纯净坦诚……“干净”,是一个去繁存简的过程,也是一种选择的智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是一则材料+话题的作文。材料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解释“干净”于人而言指的是什么,第二部分揭示“干净”的本质。材料用“可以……也可以……还可以……”对“干净”作了说明,这是一个由表入里的解释,深层含义是:对干净的理解不应拘泥于外在形象整洁得体,而应指向人的内在,包括心态、品质、价值观等,即人心灵的澄澈、人与人交往的纯净坦诚,追求灵魂的独立、高尚等。
材料的关键句是“‘干净’,是一个去繁存简的过程,也是一种选择的智慧”。由此可知,如果仅局限于“干净”的表层含义并不切题,作文的立意应指向深层含义。
由话题“干净”我们展开思考:什么是深层含义的“干净”?为什么要追求“干净”?如何达到“干净”的境界?其实作文题目的材料已经有所暗示。考生可以先根据材料的引导写对“干净”的认识,写为什么要追求“干净”,如何达到“干净”等。接下来从对内(自己)和对外(与人交往)两方面展开思考,如从自己的角度看:可以写自己对此的认识;写自己不断去繁存简,追求简单干净的生活理念;写自己不断选择净化自己,成为一个纯粹的人等。还可以从与人交往的层面看:可以写自己对人际交往中“干净”的理解,也可以写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何干净相处,等等。
写作过程中,应该体现人对“干净”选择的主观能动性,即这一个体去繁存简、追求干净的过程是自主选择。同时,还要注意无论从哪个角度写,都必须回归关键词“干净”。从文体上看,无论写记叙文讲述故事,还是写议论文均可。
参考立意:追求一份干净,寻觅一份简单;舍弃复杂,拒绝喧嚣,做一个干净的人;干净心灵,魅力灵魂;与人坦诚交往,做回干净自我;怀干净赤诚之心,为国振兴奋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