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情境,表达生动之写人记事

2025-01-16 00:00:00黄艳铃
关键词:小满阿婆节气

写作攻略

高考作文涉及的文学类作文主要为记叙文与散文。

一、记叙文

记叙文是一种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考生要写好记叙文需做到“三会”:

1.“会选”:选典型事件,叙写详略得当。

写人叙事类记叙文需要围绕典型事件来展开,无需面面俱到,给予我们强烈感触的地方、能充分表达主旨的地方要详写。写人主要选择典型细节,要能凸显人物形象或者有助于传达人物带给我们的感受。如莫怀戚《散步》写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的事,他重点写了散步过程中发生分歧,最后“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故事,展现出了家庭伦理道德之美。

2.“会用”: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

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需要运用丰富的写作手法。叙事可以考虑多视角、人称的转换;写人可使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也可结合使用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来突出人物。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送他去车站并为他买橘子,就综合运用了白描、细节描写、侧面烘托等手法,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慈爱的父亲形象。

3.“会感染”:以真情实感引起读者共鸣。

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都不能仅仅是单纯叙述,而要将自己真实的情绪融入文字中。如写别离,就要将自己的不舍与悲伤引起的内心波澜与外在表现都通过笔端尽情展现出来。融入真情,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或体验,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二、散文

散文是一种形式上自由灵活、内容上以抒写自己见闻和感受为主的抒情性文学体裁,其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叙事散文侧重于写人记事,有具体的事件和人物形象;抒情散文侧重于抒发情感;哲理散文注重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散文的写作,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提高中心凝聚力。散文选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行文结构灵活,但形散神聚的特点不能忽略,中心绝不能散。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抒写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感悟,围绕这个中心,作者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写了“我”与母亲的相处,其思考与感悟在这些故事的细节中缓缓流淌,文章看似“散漫”实际上十分严谨。

2.注重情感宣泄力。散文写作中,写人叙事绘景只是途径,抒发自己的感悟才是最终目的。作者要将情感尽情、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如史铁生在《合欢树》中写了十岁那年自己作文获奖引发的事、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作,以及三十岁以后失去母亲后的愧疚与思念,这些细微的事件都饱含着对母亲浓浓的思念之情,深深牵动着读者的心。

3.增强语言表现力。散文的语言需诗情画意,无论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抒写哲思,都可以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比如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景物描写,就会更加生动形象。《荷塘月色》中,作者把荷花若有若无的清香形象地比喻为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运用通感的手法令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荷花清幽淡远的香气。

文题呈现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总有些人、物等来到我们的生命中,演绎万千故事,留下深刻记忆。或欢笑或悲伤,或怀念或遗忘……他们来过,教会我们成长;他们来过,成就我们人生。

请根据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抓住文题的关键词句往往是审题的关键。材料第二句明确了写作的对象:生命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人或物等。这里的对象,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物件。“或欢笑或悲伤,或怀念或遗忘”,这一句限定了写作内容,即这些特别的人或物带给我们的别样回忆,可以是欢笑快乐的,可以是悲伤痛苦的,还可以是深情怀念的……都可以倾注笔下。材料最后一句阐明了记忆中的人、物与“我”演绎的故事,给“我”留下的独特价值。这一句才是这道文题的“题眼”,决定了作文立意的高低。因此,阐释记忆中的那些故事对个体的激励、警戒、启发等作用是本次的写作核心。

本题立意较为广泛,写作时应充分拓展思维空间,采撷点滴、感悟生命,也可由眼前的人、物等联想人类命运、历史发展等,从而写出个体在成长中的独特的生命感悟。

习作展示

携诗意,度四季

吴鑫菲

“摇摇洁白的树枝,花雨漫天飞扬……”这首歌谣回荡在耳畔之时,即使身处他乡,即使身在“草木摇落露为霜”之季,思绪仍旧会被拉回与阿婆共赏春花秋月的时光。

阿婆谈起我的出生,总会眼泪婆娑。她说,我在产房跟母亲“僵持”了近五小时,母亲几度晕厥。终于,我在那年第一场春雨落下之际呱呱坠地。小时候阿婆常同我念叨“相见时难别亦难,囡囡和阿婆永远都会在一起”。只是年幼的我还并不知道“分别”二字意味着什么。

我儿时一直跟随阿婆生活,她是我最好的启蒙老师。她说我来到世上那年的春雨是真正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所以我的小名唤作“知时”;当她在细雨蒙蒙中用竹蒌背着我下山回家,站在山坡时,她也道得出秦观的“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在她的句句诗词之中,我长大了。

昔日的孩童在她的万般呵护下长大后,便远赴他乡追寻心中所谓的诗和远方。可她却同凋零的花朵一样,葬在了秋天。那一年,是我心中的“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明明耳畔仍回响着她温柔的言语、动人的诗句,可若想再见一见,却只能在零碎的回忆中、易碎的睡梦里。那时,我早已知道“分别”意味着什么,也明白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含义,可阿婆却食言了,她带着童年的我悄悄地离开了。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在我这里,相思处是雪落山头时。我想我是怨阿婆食言的,怨她从未托梦与我,怨她说好的永不分别却独自长眠山头。但我更想她,我都快忘记她的容貌,忘记她念诗的嗓音,忘记她拥抱的温度……

每年过年时,我才能在阿婆长眠之地与她谈谈心事。她听得见的,因为思念是有声音的。那时,她的墓碑前常常会被白雪覆盖,许是阿婆喜爱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致。这“梨花”是有生命的,阿婆墓碑上的照片也是,阿婆也是。父亲说我是长不大的,每年都会把墓碑前的积雪,用泪珠“烫”出数不清的小窟窿。我怎么能释怀呢?毕竟学会爱人是阿婆教会我的第一课,而学会告别是阿婆能教给我的最后一课。泪花许是她不愿看到的,她想看到的是我成为一朵傲然的挺立之花。阿婆,明年冬天,我不会再泪落山头了。

花开花落终有时,天若有情,来世我还愿同阿婆一起携诗意,度四季……

【湖北通山县第一中学】

点评

作者将成长、外婆和诗歌紧紧结合起来,截取了“我”出生、外婆“离开”、思念外婆等场景,以时间为线索展开,结构严谨,脉络清晰。通过叙述“我”与外婆相处的故事,传达出外婆教“我”领悟到的人生哲理,突出如何珍惜生命中的美好、如何学会爱人等主题。作文语言优美,以诗入文,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文题呈现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

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道题目的关键词是“节气”“景物”“活动”,这是浅层次的写作要求。深层次的要求是让考生回忆与节气相关的故事,思考节气及活动中蕴含的哲理等。考生首先需要对节气中的人的活动和自然界的景物有一定的观察和了解,如“惊蛰”时的万物复苏。有了细致的观察,才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作时,考生要选定一个自己有深度了解的节气,以此展开行文。在凸显景物的基础上,考生更要体现出自己的思考,也就是要写出从节气的物候变化、生活的更替中领略、感悟到的道理。

习作展示

拥抱小满

钱昱臻

小满,意为“小得盈满”。小满时节,麦风轻,新蝉鸣,万物见长。小满,是初夏林间自由穿梭的风轻轻拂起湖边柳树枝条的惬意;小满,也是一种“刚刚好”的生活态度,映射着生活的意趣。

小满,即山河渐满,百花争妍。小满时,连续几天的降水,充盈了山间的小溪,水轻轻地流淌着,奔向等待充实的江河。这,便是江河渐满。此时起,娇嫩的春天便满载而去,丰盈的夏天悄然来临。枝头上的幼果已跃跃欲试,初露丰腴,只待接下来夏风的吹拂。

南方的小满,是一年中雨水最为频繁的时刻,天空,因雨的洗涤变得格外洁净,道边的合欢树,不时地飘落几片羽扇般似的花儿,有如来自天空的信件。希望与温暖在空气中漫延,就像是夏风送给小满的礼物。竹绿压过了青苔,直到屋檐的尽头。

小满,也正是插秧的好时节。“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此时的稻田,稻秧亭亭玉立,生机勃勃。和暖的夏风吹高了新插的秧苗,田中的农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他们挽起裤脚,脖子上挂一条毛巾,头戴一顶草帽,在青碧的稻田中弯腰插秧,辛勤劳作。小满小满,满足于安逸宁静的生活,是农民伯伯们积沉下来的哲思。

在北方,小满正是小麦的灌浆期,麦粒渐渐饱满起来。此时,北方的温度也一天天地升高,唤醒了路边的各种植物。毛茛开出小黄花,如同蓬开了一朵朵的小太阳;水芹的花开得最可爱,模样安静内敛,别在青嫩嫩的薄叶间,十几株连着一个茎尖,仿佛开出了一把把小花伞。处在青春期的桃子们,有的仍青涩地躲在叶间,等待着人们发现它的美丽;有的已羞红了脸颊,为碧绿的枝叶中增添了一抹亮色。北方这场花儿的争奇斗艳,这场水果的狂欢,马上就将揭开序幕。

小满来时,万物见长,路边的每一朵花都在用色彩荡气回肠地呐喊着;每一个叶片,都有着生命的大江大河,水汽在叶间每一条脉络中游走着,生生不息。人生,不用张弛到极致,也可以深刻有力,就像小满,“小得盈满”。

小满,是谦卑、亲和的;小满,是留有空间、仍有余地的;小满,是仍奋发向前的。小满小满,愿你我皆能够怀揣着一颗知足常乐的心,去感知宁静淡泊的生活。人生小满,即是圆满。

【湖北通山县第一中学】

点评

作者以小满这一节气的物候变化为线索展开行文,从南方的小满写到北方的小满,思路清晰。在描述景物时,多样化手法的运用,让作文语言具有诗意美。在作者的笔下,小满“是一种‘刚刚好’的生活态度,映射着生活的意趣”,作文通过对小满节气气候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农事的繁忙等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祥和宁静的画面,凸显出了小满的“哲思”:不用张弛到极致,也可以深刻有力。

文题呈现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人郭小川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在似乎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忽略熟悉的地方、熟悉的风景、熟悉的人……其实,在你未曾留意的地方,或许正绽放着生活的美好。

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本题材料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的美好,从文体上来说,可以选择议论文,围绕材料关键句“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展开思考;也可以写散文,写熟悉的景物或人,但注意要写出之前未曾留意的部分。考生如果选择写景,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可使用各种表现方法,以做到融情于景、细腻动人,同时要写出平时所忽视的、“新”的发现。但景物的“新”是表,感悟的“新”才是内核。考生要写出“新”的发现引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悟,这才是作文升华的关键。

习作展示

平凡的日子也会闪光

朱梦婷

大多数日子都如涓涓细流,平淡而安静地淌过。但仔细观察,寻常的风景也有着别样的美丽。蓦然回首,才发现琐碎的细节也会在平凡的日子里闪出动人的光芒。

我自以为,校园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一草一木、一花一叶,自己皆有涉足,皆有领略。可阳光有它照不到的地方,校园也有我不知道的、忽略的惊喜。

初秋,我信步于校园小径,小路两侧是郁郁葱葱的香樟树。香樟树高耸而立,两侧的枝叶彼此相连,因此遮蔽了一方天空,只有星点阳光,从层层叠叠的树叶缝隙间洒落。微风过处,枝叶散落在地面上的影子合拢又散开,像是孩童在相互追逐嬉闹。树影晃动,带来阵阵清凉。

此时一缕清香随风飘了过来,悄悄地钻进了我的鼻子。那气味极淡,却似乎有着魔力,吸引着我靠近。我顺着花香追寻,走近了,走近了,那香味也渐渐地变得浓烈起来。我想,这一定是校园里的桂花开了。校园中有一棵桂花树,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又是什么时候谢的,我从前竟不曾留意。兴许是平时桂花树太过于沉默,被满校园挺立的香樟树夺去了风头。

我站在桂花树下,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每一次呼吸都是一次享受。桂花的香气如同一杯清茗散发出的香味,充满层次和深度。花坛中还弥漫着其他的花香,层层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如同大自然的交响乐,让人陶醉其中。近看桂花树,只见如翡翠般的叶子中间,碎金般的花朵隐藏其间。小巧的花瓣紧密地排列着,花瓣中央,微小而精致的花蕊如粒粒金珠,微微闪烁。

晚上,我再次来追寻桂花香。桂花树在月光的笼罩下,更显得清新脱俗了。我慢慢走近,月光中,桂花的枝枝叶叶渐渐地清晰起来,只是那羞涩的小小的花朵,趁着夜色躲了起来,像是害羞的姑娘。虽然此刻看不清她的模样,但我依然可以沐浴在她的花香中。

桂花的馥郁芬芳,在这样一个寂静的秋天,给予了我极大的震撼。回望那段曾经走过无数次的小路,我不由得自责起来,如此美丽的桂花,我从前竟无觉察。这平凡生活缝隙间细碎的美好,怎么能被忽视呢?

生活中,细细品味,用心发现,有的路才算真的走过,有的景才算真的赏过。平凡的日子里,每一个瞬间都有它独特的光彩,静下心,去看一棵树、去听一阵风、去嗅一朵花吧……

【湖北通山县第一中学】

点评

习作先从校园里的香樟树写起,通过“一缕清香”引出真正要写的对象“桂花”,构思精巧。行文中,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艺术化的描写,展现出桂花的美好。“害羞的姑娘”“躲了起来”等描写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使作文读起来有滋有味。“细细品味,用心发现,有的路才算真的走过,有的景才算真的赏过”,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抒写了人生感悟,意蕴悠长。

猜你喜欢
小满阿婆节气
小满
小镇阿婆茶
阿婆
歌海(2019年6期)2019-02-22 12:23:31
小满
二十四节气之立夏·小满
重阳糕送阿婆
小满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