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动天开高教科创园西青园高质量发展

2025-01-15 00:00:00李颍
求知 2025年1期
关键词:园区服务企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202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指出:“天津作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要发挥科教资源丰富等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天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扎实实施“十项行动”,高标准规划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作为“一核两翼多点”中的西翼拓展区,天开高教科创园西青园(以下简称“天开西青园”)主动承接核心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落地,成为西青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本文通过分析天开西青园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对大力推动天开西青园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天开西青园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难点问题

1.企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一是传统制造业转型压力大。园区现有制造业企业约380家,传统加工制造业企业占比近60%,技术附加值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产业研发投入不足。企业研发面临资金困难、技术人才短缺等难题。调研发现,除天开西青园开园当年引进的项目外,2024年以来仅有30余家企业进行了设备和技术升级改造,大部分企业对加大科研投入持观望态度。三是产业协同效应不明显。天开西青园15个“园中园”之间横向联动不充分,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园区间产业协同效应不明显。

2.创新能力提升效果不佳。一是科技创新动力不强。调研发现,多数存量企业习惯于依赖传统生产模式和市场渠道,主动创新意愿不强,虽然近两年天开西青园强化了对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但是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创新平台作用发挥有限。天开西青园已引进医工所、超非凡等创新平台,但平台服务内容和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不能满足企业多样化的创新需求。三是创新资源整合难度大。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尚不健全,“握手通道”不畅,企业诉求和高校创新资源在有效整合方面还有欠缺。

3.产业发展支撑动力不足。一是天开西青园政策支持范围与企业呼声还有差距。天开西青园推出的政策更多以支持新注册企业和科技类企业为导向,对存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较低,导致存量企业在扩大政策享受范围等方面呼声较高。二是高端人才供应不足。天开西青园周边有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但由于区域周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足、交通商业娱乐等生活配套相对不完善,对高端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虹吸效应”尚未形成。三是存量载体盘活压力较大。园区低效或空置载体较多,除云立方数据中心、学府商务大厦项目进展较为顺利外,蓝辰科技产业园、正威新材料产业园、大梁国际文化产业园等载体盘活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成效。

4.园区配套服务水平不高。一是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园区内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不足,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金融机构在园区内活跃度不高,“西翼金种子计划”对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投资帮扶力度不够,不能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受限于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政策,近两年园区打通“断头路”、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等计划暂时搁浅,园区高压电缆入地、自来水增压、管网配套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进展缓慢,与高标准建设天开园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产业配套不足。园区内商业氛围不浓,生活服务、商业服务、信息服务、市场服务等生产配套水平不高,存在“职住分离”“假日空园”等现象。

二、推动天开西青园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1.坚持高起点谋划,核翼联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是高标准定位建设方向。充分借鉴深圳、苏州、上海等发展前沿地区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把天开西青园及周边第三高教区定位为青年科创城,规划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城研融合发展为导向,坚持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并重,打造宜居宜业宜学的智能园区。二是高水平谋划发展目标。在天开西青园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强化与“一核一翼多点”对接联动、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在核翼联动的基础上实现各园区细分化定位、差异化发展。三是高规格搭建管理体系。用好“两级政府+规划建设办公室+平台公司”高效运行机制,加大政策、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保障力度,不断提高天开西青园市场化运作水平。构建“1+4+9”园区招商网络体系,在用好现有三支招商队伍的基础上,面向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区等定向高薪选聘运营总监、招商总监,建立“园中园”考核激励机制,持续提升专业化运营能力。

2.建设“三个主题园区”,精准导入新质生产力。一是围绕产业链布局三个主题园区。借助西青区五条产业链资源优势,增强要素支撑,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培育路径,在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市场发展趋势、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打造以智能测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题的产业园区。二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招引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在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个方面加力,科学编制《天开西青园产业招商指引目录》,明确重点产业细分门类和优质企业目录,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按图索骥、有的放矢,提高招商精准性。三是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载体布局。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统筹区域开发进程、土地出让策略和节奏、重点地块包装策划等,对园区土地、厂房、楼宇和各类产业设施进行精细化管理,为产业发展“留白”“留绿”。

3.搭建“三大服务平台”,做强科技服务体系支撑。一是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发挥南开大学应化所等六大平台成果转化优势,打造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公共研发平台,布局小试中试等设施,加速科技成果实用化商业化,深度赋能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二是搭建资本合作平台。以科技金融服务为核心,发挥好海河产业基金、天大九安海棠等基金群作用,设立天开海棠西青园专项投资基金等8支产业基金,鼓励金融机构与园区科技企业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质效,助力企业加速成长壮大。推动天开西青园全面开放合作,加强与北京中关村及国内其他先进科创园的合作,积极探索与国际科技服务企业的合作。三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突出“全周期”“前置化”服务理念,大力引育技术和商业验证、检验检测、知识服务等市场化的科技服务业,加深与天津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合作,将服务贯穿于企业筹建、管理、经营、发展全过程,加快培育“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生态。

4.实施“四项基础工程”,招才引智促进结构优化。一是实施筑巢引才工程。用好创新创业英才“113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工程,加大政策惠才、产业引才、平台育才、服务暖才力度,以促进各类人才在西青安心、安身、安居、安业,聚焦做好“关键小事”和“发展大事”,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生态,推动各类人才资源向天开西青园聚集。二是实施传统企业升级工程。紧紧抓住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支持领域等中央政策机遇,鼓励企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努力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分一杯羹”。三是实施政务服务优化工程。建立“天开西青园企业赋能中心”,打造“1中心5平台”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结,提高企业办事效率。落实好“亲商八条”政策措施,持续深化“桩基先行”“事前承诺”“服务上门”等工作机制,深化落实“标准地”改革等措施,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全过程享受最大便利。四是实施基础提升改造工程。着眼于服务好陈军院士团队新能源电池材料、中科纳美生物材料、东鹏饮料北方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一期、二期工程,多方筹资打通园区“断头路”,实施好电力增容、高压电缆入地、自来水增压等工程。

5.营造“三个发展环境”,全面提升园区服务质效。一是营造“公平、亲商、惠企”的政策环境。加快落地天开西青园政策“2.0版”,用足用好2亿政策资金,更好引育创新成果、引聚创新人才。持续推进“天开西翼”品牌活动,鼓励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行业协会等在天开西青园举办大赛、论坛、路演等创新创业活动,厚植科技创新沃土。二是营造“公正、规范、诚信”的法治环境。推行公、检、法、司等公共法律服务进驻园区,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商事调解等“一站式”便捷法律服务。全面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强社会信用监管,规范涉企行政行为,更好体现执法温度。三是营造“便利、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搭建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健全天开西青园人才公寓服务功能,完善园区交通网络和公交线路,提升大学城商圈品质,加快与南站商圈、中北商圈联动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空间。

作者系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朱健

猜你喜欢
园区服务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3:1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园区的开放样本
商周刊(2018年24期)2019-01-08 03:30:36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