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2025-01-15 00:00:00孙玉斌
求知 2025年1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中国式党中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决定》在总结经验、阐明意义、提出原则、部署措施上,明确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党的领导是中国改革取得巨大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必须坚持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深刻理解党的全面领导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改革各项事业之中,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稳步前行。

1.坚持党领导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鲜明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党的领导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起核心作用。《决定》将党的全面领导置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位置,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的必要性,确保改革始终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多领域多部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难性、各方矛盾的尖锐性、国内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只有充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大政治优势,才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历史经验表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党领导改革不仅是在实践中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表现,也深刻彰显了我们党为改革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

2.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认为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关键因素。40余年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创造,就是因为始终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经过连续40多年的中高速增长,现在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经济发展重要引擎,这也足以证明我们的道路是成功的,体制是有效的,党的坚强领导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从历史维度也不难发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既避免了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规避了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焕发出强大生机。新时代之所以有如此伟大的发展动力,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民族复兴之所以能跑出“加速度”、进入“快车道”,根本原因就是有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坚实保障。新时代,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针对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制定实施了一大批改革措施,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注入了强大动力。过去十年间,在经济建设领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2012年至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1.9万亿元增至126.1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深入推进;2023年全国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达到1.84亿户,企业活跃度同比提高0.69%,市场发展活力充分涌流。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加速推进,中欧班列持续发挥国际铁路联运强劲优势,22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开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我国经济发展协调性、平衡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跃上新台阶。

3.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曾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大浪淘沙”的本色,淘去了浮沫,留下了真金,进而锻造了一支精锐的共产党员队伍。今天所进行的自我革命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从而使得党具有了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确保了长期执政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文化自信自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阐发了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深刻说明了党的领导是各项事业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新征程上,我们靠什么来进一步凝心聚力?就是要靠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党的领导下开辟广阔前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决定》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确保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的放矢。党的领导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彰显的显著优势、巨大功能和卓著成就,都深刻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一根本保证。

二、坚持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路径

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就要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在重大决策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落实落地上更加高效。

1.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为实现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完善相应保障制度至关重要。《决定》进一步强调,要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一是建立一套协调一致、运转高效的领导体制。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等主动担负起落实中央改革部署的主体责任,专注于关键部署和主要任务,努力推动所属体系内改革的实际成效。地方党委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确保党中央的改革指令得到有效实施,特别是在关乎地方重大改革的实施方面要有所作为。各级地方和部门还需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党中央请示报告的制度,定期向党中央反馈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展情况。对于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事项,党中央将直接负责研究和决策,各地方和各部门不得自行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党中央审批的全局性重大改革事项,各地方和各部门必须在党中央批准后方可执行;对于各地方和各部门可以自主决定的改革事项,也要增强全局意识,保证其行动符合党中央的改革方向,坚决杜绝和克服本位主义的倾向。二是提高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各地区和各部门要深刻理解《决定》中规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按照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执行计划。改革措施要精准有效,确保可执行性和实际成效,避免形式化和一刀切的做法。重点围绕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优化设置改革议题和关键改革方案生成机制,其中每项关键改革方案的制定均需经过充分论证,以使改革议题的提出更具方向性、科学性、针对性。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推进党的群众路线的宝贵资源,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新期待,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将群众的建议、专家意见和基层经验充分融入改革方案的设计之中,关注人民群众的紧迫需求,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找到着力点和突破口。对改革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鼓励探索与创新,用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的开拓精神应对新领域面临的新挑战,支持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实践,并对有益做法和经验作出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同时,在整个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要强调敢于坚持真理、敢于碰硬较真,进一步加强对改革方案落实情况的评估和监督,确保改革成果落到实处。

2.提高各级党委(党组)谋划和推进改革能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仅体现在明确的政治立场上,也体现在实际的执行能力上。随着新一轮改革的不断推进,改革已触及更深层次的领域,面对的挑战也更为艰巨,对各级党委(党组)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要具备科学的思维方法。各级党委(党组)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决定》精神贯彻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始终。进一步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的宏观思维、全局意识,推动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及“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坚持运用系统观念和辩证方法来推动改革,培养党员、干部在守正创新中敏锐洞察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能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清改革进程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握改革规律、抓住改革关键。同时,要注重党员、干部间的经验交流,建立干部派出机制,组织干部到改革先行地、示范地考察学习,拓宽视野、提高本领、转变观念。二要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干部的培训与选拔管理至关重要。《决定》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首先,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拔政治立场坚定、勇于担当作为、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重视通过系统培训加强干部的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确保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其次,通过建立领导干部退出机制、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激励约束机制、干部交流机制、优秀干部成长助力机制等,有效激发领导干部积极性,发挥领导干部创新精神。同时,推动干部选拔的透明化和规范化,实现领导岗位的合理流动,确保职位与个人能力、德行相匹配。最后,在年轻干部“选、育、用、管、储”上下真功夫,始终把储备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工程,着力在提质扩量上深耕厚植。要坚持事业为上“选”,选贤任能,严把政治首关,深入一线发现识别年轻干部,考准考实政治表现;要紧贴需求“育”,强化实践历练,多岗位锻炼推动年轻干部素质提升;要放手大胆“用”,树立鲜明用人导向,一线攻坚增强实干本领,专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要严爱相济“管”,激励年轻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坚持重实干凭实绩管人用人,高度重视干部梯队建设,进一步优化干部干事创业环境;要敞开大门“储”,富集源头活水,突出正向激励,从严监督管理,强化督查问责。

3.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决定》指出:“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必须立足党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全方位、多维度保障。须知,一名党员的党性并不是随着党龄增长而自然提高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与锤炼的,少数党员干部从先进逐步走向落后,甚至落入腐败分子行列,从根本上讲就是丢掉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丧失了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伟大变革,需要全党弘扬自我革命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党的自我革命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只有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纠治“四风”到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决定》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提出要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使党的自我革命制度体系得到健全完善。近年来,全党上下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深化整治资金密集、权力集中、资源富集领域腐败,充分彰显了党在反腐败斗争中正视问题的巨大勇气和刀刃向内的坚定决心。同时,《决定》提出了“全党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时间表、优先序,明确各项改革实施主体和责任”的要求,其指向的不仅是目标,更是行动方案。这就要求全党上下要着力在政治上立根强基、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在制度上守正创新、在作风上激浊扬清、在反腐败上久久为功,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强化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引领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数字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23JDSZK128)、2024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红色文化研究专项)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龙江精神传承创新的路径研究”(245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侯坤系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玉斌系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欣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中国式党中央
坚持党的领导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中国式民主
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 14:53:36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 02:30:28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3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廉政瞭望(2016年15期)2016-09-10 01:59:14
中国式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