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国内护理信息系统可用性及有效性相关评价工具与方法进行综述,并分析现存不足及对未来的启示,以期为推进我国护理信息系统的规范化建设与发展进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护理信息系统;可用性;有效性;评价;综述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5.01.029
基金项目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委会护理科研基金“护航”项目,编号:SACA⁃HH202204
作者简介 陆韡吾,护师,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 李云,E⁃mail:liyun_2003@sina.com
引用信息 陆韡吾,李云,裘佳佳,等.我国护理信息系统可用性及有效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5,39(1):171⁃176.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avail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s in China
LU Weiwu, LI Yun*, QIU Jiajia, MA Yan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ancer Center/Department of On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Yun, E⁃mail: liyun_2003@sina.com
Abstract"" "It reviews the evaluation tools and methods related to the us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s (NIS) in China,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The aim i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dvancing the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NIS in China.
Keywords"""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availability; effectiveness; evaluate; review
护理信息系统(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NIS)是具有快速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及管理临床护理信息功能的系统[1]。在大数据及精准化护理背景下,我国护理工作者积极构建了各类NIS,NIS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3]。NIS的开发与实施为护理工作带来诸多益处,但实际应用中NIS所产生的非预期后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 UC)可能对护理工作及病人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目前,相较于国外,国内医护人员对于NIS普遍持接受态度,往往忽视对其进行可用性及有效性的评价[4],很难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导致资源浪费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5],甚至阻碍我国护理信息化的发展。鉴于此,现通过介绍国内NIS可用性及有效性相关评价工具、方法,并分析现存不足与对未来的启示,以期为科学、客观地测量信息系统的实际效果与及时发现系统建设的相关问题提供借鉴。
1" 可用性评价
1.1 专家测评法
1.1.1 启发式评价法(heuristic evaluation, HE)
启发式评价法是一种由专家开展测评的经典可用性评价方法。由于具有一般的可用性知识和被评价的界面相关经验的评价者发现的问题最多,因此NIS的启发式评价法一般由3~5个软件工程及临床护理相关领域专家根据可用性原则与经验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测评,以发掘信息系统的潜在可用性问题[6]。进而根据Nielsen提炼的启发式评价清单对信息系统提出系统优化措施并尝试构建解决方案[7]。启发式评价法并无严格的操作程序,研究者在使用时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但其应具备界面评价、记录与整理结果、讨论、成果评价等基本过程[8]。
启发式评价法可应用于系统上线前、使用过程中或优化过程中。启发式评价法无需特殊设备及用户参与,适用于短时间快速找出并改进信息系统相关问题,以避免系统上线后非必要的改进所导致的成本浪费[7]。加之其成本相对较低,且使用便捷,被称为“简化的可用性工程方法”。与用户测试相比,启发式评价法所发现可用性相关问题的类型不同,且更容易发现次要问题,而且专家不能取代真正的信息系统用户[6]。方弘等[7]运用启发式评价法,即根据Nielsen提炼的启发式评价清单对NIS提出系统优化措施,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护士文书书写效率与对系统的满意度,并可提高病人健康教育知晓率。
1.1.2 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又称德尔菲法,是将表格形式呈现的信息系统相关问题发送至专家处以寻求专家的意见。专家需在软件工程领域或调查主题方面拥有资深经验或深入认识。信息系统相关问题需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与主题进行设定,并以匿名的形式将表格发放至专家处。需将所得的专家意见进行归整,并把分析结果发回至专家处,以辅助各个专家提出意见。如此反复,一般需经过3次或4次调查。专家调查法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所设计问题的全面性及受调查专家符合要求的程度[9]。周文娟等[10]运用德尔菲法评价膝骨关节炎病人行为分层管理系统的可用性。
1.2 用户测评法
1.2.1 远程可用性测试
远程可用性测试需要受试者在可及时间下自行登录账号后自主访问信息系统内各模块,以体验各种功能。研究者则可通过调取后台数据来获取受试者的使用情况,包括登录次数、系统累积使用时间、系统各模块使用时间等。要求受试者在完成远程可用性测试后填写相应的标准化评价量表。远程可用性测试可获取用户的具体使用行为,对更广泛的潜在用户所遇到的可用性问题进行更了解,更能反映用户对系统的接受程度。远程可用性测试的缺点在于无法对可用性问题的性质及其背后的缘由作出进一步解释[11]。陈晓敏[11]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招募研究对象并运用远程可用性测试评价孕期尿失禁风险防控平台的可用性,测试过程中研究对象的配合度较高,并对平台的界面、内容、功能等方面的使用感受较佳。
1.2.2 经验用户测试
经验用户测试一般需遵照“以用户为中心的可用性检验”国际规范进行,并要求用户在真实情境或实验室完成测试[12]。开始测试前,研究者向受试者介绍研究目的、实施流程和实验任务,确保其对任务的正确理解,并让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测试过程中,研究者作为观察者参与任务全过程。研究者需详细记录测试相关客观指标,包括受试者完成任务的时间及失败人数,如未能独立完成任务、结果不准确或者自动放弃该任务等。经验用户测试的受试者应在预期使用用户群中招募具有代表性的对象,Nielsen法则提及有5人参加的用户测试即可发现75%的可用性问题[13]。陈瑜等[13]在使用用户群中招募研究对象参加经验用户测试,评估其能否有效、高效地完成任务,并了解他们对平台的使用感受,以评价该平台的可用性。
1.2.3 出声思维测试
出声思维测试是系统可用性评价较常用的一种方法[14]。出声思维测试环节大约持续30 min,由研究者与用户一对一进行。测试前,通过自制一般资料问卷收集用户基础信息。测试期间,研究者通常要求受试者根据测试清单使用系统,并说出他们对系统的想法。研究者作为观察者亲身体验受试者完成任务的全部过程,鼓励受试者提出疑问、意见和改进建议,并客观记录他们所说的每句话以及非语言行为,但不试图解释其行动和言辞,也不回答任何疑问,以免干扰测试进程。测试过程中需征得受试者同意后全程录音。测试完毕后,由2名研究者对录音内容进行转录,归纳所反馈的问题,并对转录的文本信息进行内容分析[11]。
在出声思维测试中,出声思维测试提供了相对深入地了解用户如何与信息系统进行交互的一种手段,以及发现他们遇到及可能遇到的关键可用性问题,并收集到系统更新阶段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出声思维能整体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的整体印象,掌握用户操作过程中的失误,了解用户与信息系统交互的有效性和效率[15]。陈晓敏[11]采用出声思维测试,制定测试任务清单,以评价孕期尿失禁风险防控平台的可用性,结果显示用户均能完成大部分测试任务,且测试过程中研究对象的配合度较高。
1.2.4 满意度测评
国内对于NIS的满意度测评均由不同学者自行编制的信息系统满意度量表作为研究工具,量表多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其得分越高则代表用户体验感越好,其维度主要涵盖可操作性、便捷性、准确性、全面性、时效性和整体满意度等,用以测评对人员管理信息化平台、术后并发症识别与防控管理信息系统、症状管理平台等的满意度[16⁃20]。其中,部分自行编制的信息系统满意度量表未见信效度检验结果[17⁃19]。
此外,部分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应模型的基础上编制NIS满意度量表。蒋思寒[21]采用基于Kano模型的医院信息系统服务问卷调查用户对医院信息系统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对信息系统服务项目进行“提供”和“不提供”2种设定,给予5种感受供选择:“我喜欢”“理应如此”“无所谓”“可以忍受”“我不喜欢”。根据Kano模型服务属性分类表,可对每项服务指标进行属性分类。Kano问卷的信效度检验正反向问卷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8和0.865。方弘等[22]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information systems success model, ISSM)编制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满意度量表。量表包括易用性(界面)、安全性(系统)、准确性(数据)、适用性(内容)、快捷性(速率)与有效性(操作),Cronbach's α系数为0.850,量表总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82。
1.3 自动化测评法
自动化测评法是通过借助一定的软件工具,对各种系统的可用性指标直接进行测评(如html规范、眼动测试、无障碍测试等),是可用测评方法的重要补充。如国内常用的WebMetrics套件和NetRaker是2个较为重要的可用性测评软件,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23]。还有一些网络在线的可用性测试工具,如Bobby、Achecker等,常作为可用性测评研究的辅助工具。此外,国内学者还利用Achecker、WAVE及Internet Supervision Url Check 等在线可用性测试工具测试政府网站的可用性[24⁃25]。
1.4 标准化评价量表与问卷
因标准化评价量表与问卷具有应用灵活和操作简单的特点,故被广泛应用于NIS的可用性评价研究中[26]。上述满意度量表则仅开展小样本的检验或未进行检验,无法代表在大样本量下亦适用[16⁃20]。而标准化评价量表经过科学的设计,在创建之时就对其进行了测量的信度、效度和灵敏度检验,能够较高效、准确地评价NIS的可用性[26⁃27]。系统可用性量表(System Usability Scale, SUS)、研究后系统可用性问卷(Post⁃study System Usability Questionnaire,PSSUQ)是目前国内常用的标准化评价量表与问卷。
SUS由Brooke[28]编制而成,我国学者李永锋等[29]翻译并修订中文版。SUS共10题,奇数项为正面陈述,偶数项为反面陈述。其子量表涵盖易学性、可用性及满意度。SUS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奇数项问题=奇数项得分-1,偶数项问题=5-偶数项得分,最终将计算所得总分换算为百分制计分(百分制计分=奇偶项总分×2.5)。量表得分gt;60分代表NIS达到“可用”水平,gt;70分代表NIS达到“好”的水平,gt;80分为“良好”,gt;90分为“优”。SUS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30]。SUS的优点在于实施便捷、操作简单,仅需被试者进行打分,便能快速、有效地区分信息系统的可用与否;SUS在样本量有限时,仍可得出真实且可靠的结果,其信度系数高[11]。莫兰等[30]对专科护理组长与专科护士采用SUS以评价专科护士等级评测管理系统的可用性,有效发现系统的可用性问题。陈晓敏[11]采用SUS对11名用户开展了孕期尿失禁风险防控平台的可用性评价,在该研究中,SUS的Cronbach's α系数安息为 0.713。
PSSUQ经过多个版本的迭代,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第3版。共包含16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分数更低表示更高的满意度。PSSUQ可评价NIS的整体、系统质量、信息质量和界面质量。PSSUQ被认为是SUS的替代品[31]。陆海燕等[32]通过PSSUQ 评价血管通路管理系统的可用性。
1.5 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法常用于信息系统开发之前对系统的经济可用性进行评估,以确定系统开发成本及系统投入运行后可能给组织或机构带来的预期经济效益。若预期经济效益大于开发成本,则代表从经济角度而言,系统已具备开发可行性,进而决定是否进行项目的后续实施[9]。目前,国内尚未检索到护理领域学者发表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护理系统可用性的相关研究。
2" 有效性评价
2.1 评价指标
2.1.1 文书指标
NIS具有自动获取数据、实现相关记录自动关联等功能,并可提供标准化评估表单供护士选择,因而逐渐取代传统纸质护理文书,在缩短文书书写时间、减少因人为失误造成的信息缺失或错误的同时规范护理信息表述方式[33]。本研究涉及的文书指标主要包括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率与护理文件书写耗时。
在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率方面,孙新等[34⁃36]分别通过护理文件书写规范率、信息登记遗漏率、护理记录书写缺陷情况评价各NIS的有效性。在护理文件书写耗时方面,赵玲等[37⁃39]通过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日均生命体征采集与录入时间、会诊申请单填写时间、信息登记耗时评价NIS的有效性。
2.1.2 安全指标
NIS集成了不良事件填报、医嘱处理、药品管理等功能,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准确度[33]。本研究涉及的安全指标主要包括不良事件观察率、发生率、处理及时率、漏报率。在不良事件观察率方面,许来雨等[18⁃19,40]分别选择镇痛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率、血管危象发现率、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率作为的有效性评价指标。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许来雨等[18,41⁃42]通过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药品基数不足、药品过期、药品放置错误、药品无标识等)、血管危象发生率、药物外渗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评价NIS的有效性。在不良事件处理及时率方面,张丽平等[19,36,43]分别通过疼痛相关医嘱处理及时性、双J管按时处置率、配送错误检出率评价预警管理系统与质量追溯系统等NIS的有效性。在不良事件漏报率方面,熊亮等[44]通过计算不良事件漏报率分析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
2.1.3 效益指标
基于临床实践开发的NIS有利于优化工作流程,将护士从繁杂的记录、反复的核对工作中解脱出来,并为护士提供最佳护理决策及护理思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节省人力资源成本[33]。本研究涉及的效益指标主要包括工时测定、人力成本、办公成本。
在工时测定方面,孙新等[34,39,45]分别通过护士完成分管病人治疗与记录的耗时、交接班时间、手术物品清点时间、手术周转时间、从申请到会诊专家前往科室进行会诊平均历时评价NIS的有效性。在人力成本方面,谢红珍等[46⁃47]通过计算所节省的人力成本评价NIS的有效性,其中人力成本主要指取得人力的经费支出,包括基本工资、职工福利和社会保障费等。在办公成本方面,万代红等[41]通过统计办公耗材支出情况分析NIS的效果,如纸张及硒鼓等办公耗材支出;庞丽等[47]通过计算办公成本评价院内NIS的有效性;谢红珍[38]通过计算NIS替代纸质病历可节省的办公成本评价其有效性。
2.2 标准化评价量表
目前,国内NIS有效性评价所使用的标准化评价量表主要包括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量表与中文版护理信息系统使用行为量表。赵永信等[48]所研制的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量表共23个条目,包括服务质量、净收益、用户满意、系统质量和信息质量5个维度。该量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不同意计1分,完全同意计5分。该量表总分为23~115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护士对系统的使用体验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8,重测信度总相关系数为0.849,内容效度指数为0.975。文信等[2]采用由Saga等[49⁃50]研发译制并根据中文语境进行适当调整,最终形成中文版信息系统使用行为量表进行调查。该量表共计7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不同意计1分,非常同意计5分。中文版护理信息系统使用行为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8,总量表的折半系数为0.798。
3" 不足与启示
3.1 现存评估工具与方法的不足
3.1.1 科学性与规范性有待加强
目前,国内对NIS的评价处于初始阶段。现阶段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可供参考的标准化、规范化NIS评价工具,即量表或问卷大多由各学者自行编制[2, 16⁃20, 51],在编制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回顾且并无理论模型的支持[16,20],而评价内容则较为笼统或局限,统计学方面存在信效度检验仅限于小范围内的不足[51],甚至部分研究工具未进行信效度检验[17⁃19],可能会导致NIS评价结果存在偏差。此外,目前针对NIS的评价缺乏规范的指南、高质量的证据,导致各研究对NIS的评价流程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可用性评价是评价NIS的关键步骤,但部分研究直接越过可用性评价直奔有效性评价[18, 34, 36],未考虑界面设计、用户可操作性与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可用性指标,致使用户对NIS的使用存在体验感差、使用黏度差低重要问题。
3.1.2 评价工具及方法各不相同
现存的NIS评价工具与方法较分散,且评价内容存在重叠或评价维度有所重复,导致受试者应答负担重。同时,不同的评价工具与方法各有利弊,而多数研究并未从NIS的特征出发将不同的评价工具与方法结合运用,导致对NIS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阻碍NIS评价的标准化及高质量发展。
3.1.3 评价广度与宽度有待拓展
目前,国内对NIS的评价在广度与宽度上有所欠缺,即评价时长、方法、内容、对象、地点方面有待拓展。在评价时长方面,对于NIS的评价均关注于横向、单一的效果评价指标,缺乏长期追踪的纵向评价与报道。在评价方法方面,暂未有学者关注到护理信息系统开发前对系统的经济可用性的评估。在评价内容方面,大多学者仅通过测定工时或护理文件书写耗时来评价NIS,并对NIS缩短护理工作耗时的作用均持有正向评价,但护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不应仅关注于此,而更应该关注NIS是否能真正增加护士与病人之间有效相处与沟通的时间,目前国内尚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此外,国内很少有学者聚焦于使用NIS前后护理临床实践模式改变的对比。在评价对象方面,目前尚未检索到有研究将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纳入NIS的评价。医生或其他医务工作者的负性评价或不予授权会破坏护士使用NIS的信心,并会给NIS的管理带来困难,他们的行为、想法或评价与NIS的使用密不可分[52]。在评价地点方面,可用性评价应在包括测验室、观察室、记录室的专业实验室中开展,其须具备录音、录像及分析等专业设备[53]。在实验室中测试具有易控制且结果准确的优点[54],但目前国内对NIS的可用性评价较少在规范的可用性实验室中开展。
3.1.4 风险评价与分析有待完善
现有文献中,对NIS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作用均有较为积极的评价,而鲜有研究评价甚至谈及NIS使用过程中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潜在风险并对其原因进行探究与分析。一项针对50名护士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即便使用NIS,护士在错误或遗漏执行医嘱、病人核对与识别、药物剂量错误等方面的风险依旧位于较高水平[55]。类似研究的缺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NIS的构建者并未对NIS开展完善的评价,护理管理者缺乏对NIS可能带来新风险的认知,可能导致在临床实践中过度依赖NIS。
3.2 对未来研究与实践的启示
3.2.1 科学构建评价工具与指南
参考国外已有的成熟理论模型,结合我国NIS的现实情况与临床需求,运用规范方法科学构建国内NIS评价工具,通过多中心调查对评价工具开展大样本的信效度检验以规避误差,并验证评价工具的可推广性及在多系统中的适用性,以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NIS,发现并改进NIS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此外,今后研究可致力于构建NIS的评价规范指南,确保关于NIS的检验可做到有据可依。
3.2.2 不同评价工具与方法相结合
各种评价方法与工具各具特色、各有利弊。倘若要解决单一工具与方法在应用范围上的局限性及评价准确率方面的有限性,必然要将不同评价工具与方法灵活、有机地相结合,将其融为一体,做到通盘考虑、扬长避短、统筹兼顾,才能提高对NIS评价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3.2.3 构建有效的特色化评价机制
随着国内对NIS关注程度的提高,NIS的评价过程逐渐复杂化,如何构建科学的NIS评价机制已成为下一步研究重点。日后应设计更为严谨的研究,选择更合理的评价要素,扩大纳入评价的对象范围,规范评价场所及评价时长等,确保对NIS评价的广度与宽度。此外,评价机制的构建既要参考、借鉴国外评价方法,又要突出我国信息化的特色,还要与信息化发展阶段相契合。目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逐渐兴起,如何将数以万计的护理数据通过分析与预测实现对病人的精准护理或实现护理信息的共享将成为NIS评价的重要内容。
3.2.4 加强潜在风险测评与原因分析
我国NIS评价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关于NIS的风险测评与原因分析暂缺乏相关实证研究。日后应关注NIS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长期使用后可能会暴露的弊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风险测评后的原因探究与分析亦至关重要,应根据分析所得的根本原因及时改进与完善NIS。只有对NIS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才能实现NIS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护理管理效率、改善护理质量的最终目标。
4" 小结
客观、系统、科学地评价NIS是避免非预期后果的重要措施,亦是推动护理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举措。目前,国内信息系统评价存在内容相对局限、缺乏科学与规范的评价工具、评价工具及方法各自为政等不足[4],难以及时发现系统存在的问题,因而导致用户黏度低、用户体验或实际临床效果得不到可靠保障等现实问题,甚至会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5]。今后应在充分考量国内信息化发展战略、技术、效益、人员等各方面的基础上,改进或开发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NIS评价工具,综合选用与NIS最适配的评价工具及方法开展测评,构建特色化长期评价体系,以保证用户体验与实际效果,并促进护理信息化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世华,章笠中,许美芳.护理信息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
[2]" 文信,冯先琼,郑娥.中文版护理信息系统使用行为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护理研究,2017,31(7):810-812.
[3]" 郑西林,陶子荣,彭伶丽,等.护理信息平台构建的理论依据及类别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22,29(21):23-26.
[4] "张奕,陈香萍,高卿卿,等.护理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及相关理论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1):1736-1740.
[5]" 王玉坦.临床护理信息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兰州:兰州大学,2022.
[6]" 葛燕,周荣刚,张侃.界面可用性评价之启发式评价法[J].人类工效学,2005,11(4):64-66.
[7]" 方弘,聂伟琳,刘化侠.启发式评价法在临床护理信息系统优化中的应用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7):624-628.
[8]" 曹恒魁,沈丽宁,朱志超,等.武汉市三甲医院只能导诊系统的可用性调查[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9,28(7):58-62.
[9]" 高晨光,马宝英,高照艳,等.医院信息系统评价分类及方法[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4):52-54.
[10]" 周文娟,张隽雅,胡梅园.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行为分层管理系统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23,38(17):35-39.
[11]" 陈晓敏.基于APP的孕期尿失禁风险防控平台的开发及可用性评价[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20.
[12]" DUMAS J,SALZMAN M.Us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s[J].Rev Hum Factors Ergon,2006,2(1):109-140.
[13]" 陈瑜,袁长蓉,林岑,等.基于用户体验的 “综合为老服务平台” 可用性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3):14-17.
[14]" 刘名卓,赵娜,吴永和.可用性测试技术在软件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智能教育出版平台管理系统的开发案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50-59.
[15]" 周荣刚,张侃.可用性测试中的出声思维法[J].人类工效学,2005,11(3):55-57.
[16]"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
[17]" 王小飞,何文霞,严婷,等.医院信息化平台住院陪护人员管理功能的开发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2,37(22):94-97.
[18]" 许来雨,彭伶丽,黄伟红,等.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识别与防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1):1291-1296.
[19]" 张丽平,朱国强,苏丹.以临床决策支持技术为基础构建的疼痛管理系统在儿科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3,37(10):1853-1856.
[20]" 庞雪滢,胡少华,李慧,等.直肠癌患者低位前切除综合征症状管理平台的开发及可用性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3):445-449.
[21]" 蒋思寒.基于Kano模型的医院信息系统服务评价及改进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1.
[22]" 方弘,聂伟琳,刘化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的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满意度量表编制[J].全科护理,2023,21(7):881-884.
[23]" STEVEN T.The HEP test for grading web site usability[J].Computers in Libraries,2002,22(10):37-39.
[24]" 李广建,王巍巍,杨林,等.基于WCAG2.0政府网站可访问性评价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6):27-36.
[25]" 雷银枝.政府网站可用性研究——以\"首都之窗\" 门户网站为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4(12):112-116.
[26]" MILLER E.Quantifying the user experience:practical statistics for user research[J].Technical Communication,2013,60(2):161-162.
[27]" Robert F.量表编制:理论与应用[M].3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1.
[28]" BROOKE E.SUS:a 'quick and dirty' usability scale[M].Usability Evaluation in Industry:CRC Press,1996:207-212.
[29]" 李永锋,李慧芬,朱丽萍.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车载信息系统界面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36(12):65-68.
[30]" 莫兰,朱晓丹,毛雷音,等.基于Benner理论的专科护士等级评测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可用性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21):1966-1970.
[31]" LEWIS J R.IBM computer usability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s:Psychometric evaluation and instructions for u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1995,7(1):57-78.
[32]" 陆海燕,薛嵋,陆箴琦,等.基于信息平台的血管通路全程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8,33(21):50-53.
[33]" 潘红英,王佳楠.党的十八大以来智慧护理的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10):1441-1445.
[34]" 孙新,徐玉兰,张雁.血液净化护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22):64-67.
[35]" 覃健英,高丽,覃斌,等.信息化预警管理在泌尿外科术后双J管留置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上海护理,2023,23(4):52-55.
[36]" 薛瑾,王清,蒋玲,等.ICU患者谵妄管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9):1037-1042.
[37]" 赵玲,李丽.专科医院ICU重症监护信息系统护理文书的优化与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4):1908-1909.
[38]" 谢红珍.信息系统对生命体征数据采集录入流程的优化及效果[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7):61-63.
[39]" 郭月,汪晖,王颖,等.护理会诊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23,23(7):1065-1068.
[40]" 彭德清,司菲,吕梅叶,等.防治医院获得性静脉血栓栓塞症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4):1719-1725.
[41]" 万代红,汪晓玲.基于HIMSS EMRAM 7标准的医院信息系统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9):1165-1168.
[42]" 刘立捷,李莼,严静冬.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8(9):49-50.
[43]" 车凤莲,钱黎明,陈维维,等.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拓展模块在外来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23,38(21):1985-1988.
[44]" 熊亮,朱丽辉,谢鑑辉,等.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1,28(2):54-56.
[45]" 云计算下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临床应用评价[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46]" 谢红珍,何丹丹.医院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建设效益评估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82-85.
[47]" 庞丽,肖淑宁,陈广兰.院内网络信息系统在护理台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6):641-642.
[48]" 赵永信,顾莺,张晓波,等.住院患儿疼痛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8):1147-1153.
[49]" SAGA V,ZMUD R.The nature and determinants of IT acceptance,routinization and infusion[D].Pittsburgh: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1994.
[50]" 罗裕梅,凌鸿.信息系统的创新性使用行为与绩效研究——基于双元性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5):155-160.
[51]" 赵永信,顾莺,张晓波,等.基于新Damp;M模型的«临床护理信息系统有效性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7):544-550.
[52]" 李森,王泠,吴晓英,等.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2,27(22):90-93.
[53]" 张颖婷,袁长蓉,陈静.乳腺癌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可用性评价的文献研究[J].上海护理,2019,19(9):18-22.
[54]" 张颖婷,耿朝辉,王婧婷,等.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可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25-29.
[55]" 付京,程秀华,裴胜利,等.医院信息系统下给药护理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3,28(10):70-72.
(收稿日期:2024-02-11;修回日期:2024-12-13)
(本文编辑 崔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