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5-01-11 00:00:00朱天芬张巧珍
科技风 2025年1期

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高等数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特色,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双主线、三阶段、六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然后,以定积分的概念为例进行探讨,从中国工程“深中通道”出发,引出定积分的定义,利用Geogebra软件进行可视化教学,并将定积分的概念拓展到专业领域,着力启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充分发挥“高等数学”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数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定积分的概念

一、概述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能力[1]。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积极响应,大力推动“互联网+”“智能+”等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改革了教学模式与方法,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23]。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然而,“高等数学”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使不少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且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结构比较复杂,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抵触心理进一步加剧。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情境、设置动画等可视化教学手段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生动化,让学生在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数学原理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价值。

为此,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高等数学”学科特色进行探索,构建“双主线、三阶段、六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定积分的概念为例进行展开,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发挥“高等数学”的育人功能。

二、“双主线、三阶段、六环节”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为深入践行个性化教学理念,并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性及其培养需求,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依托超星学习平台,构建“双主线、三阶段、六环节”混合式教学模式。“双主线”即“思政元素”和“数学思想”,“三阶段”即“思在课前”“悟在课中”以及“行在课中”,“六环节”指课中的“导、探、晰、用、深、练”,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课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教学资源,建立思政资源库和习题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针对学生能力的不同,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精准推送定制化的教学微视频及学习任务,有效引导学生预习新知识;学生则查阅资料并结合在线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通讨论区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通过学生课前学习效果的反馈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课中,设计问题情境,融入数学史、时事热点、古典文化和生活实例等思政元素,通过启发式教学导入新课,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此外,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内容直观化,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双导师制”,即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的紧密协作,实现“高等数学”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让数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后,设置“三阶式”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如下:(1)夯实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加强,通过线上基础测试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我检测,及时查漏补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2)拓展提升:布置应用拓展题,旨在提升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挑战中不断成长。(3)链接专转本:为满足学生学历提升的需求,布置与各知识点紧密相关的专转本真题,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考试节奏,掌握考试技巧。最后,鼓励学生参与“高等数学”竞赛或数学建模活动,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施案例——定积分的概念

(一)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职大一学生,其生源构成具有多样性,涵盖了普通高中生、中职生等,因此,学生的数学基础有所差异。虽然部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信息素养较为突出,动手实践能力较强。同时,他们对专业领域的问题有一定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会利用定积分的定义求和式的极限;同时,会利用数学软件Geogebra计算定积分。

能力目标:通过解决曲边梯形面积问题,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定积分概念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

素质目标:介绍“深中通道”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培养其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定积分概念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理解对立与统一、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培养其辩证思维与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思在课前

教师依托学习通平台,发布学习任务:(1)学生观看积分学发展史微视频,体会到定积分概念的形成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搜集资料——德国数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的简介及其求圆面积的方法,感受开普勒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

2.悟在课中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深中通道”的视频,简要介绍深中通道背后隐藏的超级智慧,让学生在领略中国基建魅力的过程中,学习科研工作者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5]。

基于此背景,提出问题:如何求悬索与桥面、桥塔围成的面积?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以桥面为x轴,悬索为曲线,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2)数形结合,探究新知。学生基于课前搜集的资料,讲述开普勒求圆的面积的无限分割办法,其核心思想是化曲为直,无限求和。

悬索与桥面、桥塔围成的面积(即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计算,直接用矩形的面积来代替显然不行,因为f(x)上各点的高是变化的。类比开普勒求圆面积的方法,可得到曲边梯形面积计算的步骤(由表1所示)。

将曲边梯形面积计算的脚本文件发放给学生,学生可以打开Geogebra文件,在指令栏任意改变函数解析式,然后通过拖动滑动条n,观察曲边梯形面积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深化学生对“化曲为直”和“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的理解。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和哲学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的发展为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可见数学与哲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数学的发展中也蕴含着唯物辩证的哲学思想。

在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过程中,第一步,“分割”体现了“化整为零”的数学思想,更蕴含了深刻的哲学启示:面对棘手难题时,可以将其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逐个击破;第二步,“近似”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曲与直看似是对立的两方面,实则蕴含着对立统一的哲学道理,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内动力;第三步,“求和”体现了“积零为整”的数学思想,启发学生联想到蕴含这一思想的古诗词,提醒学生要重视每一份微小的积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第四步,取极限体现了“无限逼近”的数学思想,是哲学思想“量变产生质变”的精妙解读,它使学生深刻领悟到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唯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勇于进取,方能稳步前行,获得成功。

(3)抽象概括,明晰概念。对于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采用“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步骤。此外,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如:天舟七号发射升空克服地球引力所做的功、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非均匀物体的质量、带电体产生的场强等都可以用上述方法解决。抛开实际问题的意义,抓住它们的本质特征,抽象出定积分的概念,即∫baf(x)dx=limλ→0∑ni=1f(ξi)Δxi,同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请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定积分是否为一个数?②“λ→0”能否换成“n→∞”?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Geogebra进行辅助分析,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补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请学生分享“定积分的发展史”,印证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浅入深、充满质疑与创新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伟大的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漫长的探索、质疑与创新的过程。正是这种持之以恒追求卓越、勇于挑战未知的精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4)理实结合,学以致用。

①利用定义计算定积分∫10x2dx。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利用“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等分法和特殊点取法的技巧。

②limn→∞1n3+1+22n3+23+…+n2n3+n3

解:1n3+1+22n3+23+…+n2n3+n3=∑ni=1i2n3+i3=1n∑ni=1i2n2+i3n

=1n∑ni=1in21+in3

原式=limn→∞1n∑ni=1in21+in3=∫10x21+x3dx

=13∫1011+x3d1+x3

=ln23。

设计意图:定积分定义最主要的应用就是求和式的极限,这也是数学竞赛和专转本考试的必考点。常用的定积分的等价定义为∫10f(x)dx=limn→∞∑ni=1fin·1n。

③悬索与桥面、桥塔围成的面积,实质上就是求定积分。引导学生利用Geogebra中的integral(f,a,b)指令,可直接求得面积为25884.84m2。

教师将定积分的概念应用到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领域,培养学生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数学为专业服务、协同育人的目标。案例1为汽车专业的应用,案例2为医药专业的应用。

案例1:若已知一辆汽车速度函数关系为v(t)=5t+2(m/s),求汽车在0,10秒内行驶的路程s。

解:汽车在0,10秒内行驶的路程:s=∫100(5t+2)dt=52t2+2t100=270m。

案例2:若已知某药物的吸收率函数为:r(t)=0.01t(t-8)20≤t≤8,求该药物吸收的总量Q[6]。

解:药物吸收的总量Q=∫800.01t(t-8)2dt=0.01∫80(t3-16t2+64t)dt=10.24。

(5)合作共研,深化概念。通过前面的探究,可以看出当f(x)>0(即图像位于x轴上方)时,定积分表示图形的面积。接着引出问题,当f(x)<0、f(x)有正有负时,定积分表示的是什么呢?教师利用Geogebra绘制曲线f(x)=x-sin2x,当拖动滑动条a、b时,积分区间发生变化,积分值也随之改变。通过这种动态演示,深化学生对定积分几何意义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定积9/1YxyT9l583g5aLOovL1Zkqp0ZppBpTuCCvnUr9hOQ=分的几何意义计算定积分的值,并通过Geogebra进行实际操作,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接着,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被积函数为奇(偶)函数时定积分的性质。这一教学过程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定积分几何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6)课堂练习,巩固新知。教师在学习通平台发布练习题,采取抢答的方式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与此同时,其他学生需要认真完成作业,并将其上传至学习通平台。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提供及时的反馈,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3.行在课后

课后作业对于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数字化的时代,学生们能够轻松借助在线工具获取答案,这一现象严重干扰了他们的学习进程,削弱了学习的实效性。为有效应对这一挑战,教师们在布置作业时需采取创新的策略,对习题进行精心改编,同时利用技术手段加以防范,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结语

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挖掘“数学”与“思政”的内在关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了“双主线、三阶段、六环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为培养有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190227].https://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2]刘斌.以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J].教育与职业,2019(09):59.

[3]陆霄虹.互联网思维下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模式变革[J].江苏高教,2016(05):7274.

[4]赵士元.“互联网+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25(15):191193.

[5]范传斌,李冕,田浩.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猫道计算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23,40(02):121126.

[6]张选群.医用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朱天芬(1997—),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运筹学与控制论、高等数学教育;张巧珍(1997—),女,汉族,江苏宿迁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高等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