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新质生产力与幼儿教师高质化发展性评价为切入点,在分析当前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依旧存在传统型幼儿教师评价占主导、个性化评价模式需求迫切以及高校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融合不深等现状的基础上,系统阐释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时代特征,从多角度探索新质生产力与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之间的内在深层逻辑,揭示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幼儿教师高质化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实践路径,以期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学前教育;教师发展性评价;路径研究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一个新概念——新质生产力,强调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要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可以看出,教育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而新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也离不开教育对培育未来产业、未来创新人才的动力支撑。
有研究已经回答了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发展之间如何相互促进与制约等一系列问题,但未具体回答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而教师职业发展又离不开系统性的教师评价体系。当前社会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前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与挑战,幼儿教师的职业定向与职业发展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而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已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教育与时代现状。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建立高质化发展性幼儿教师评价体系成为影响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现状分析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新样态,社会各界对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他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保教,更加强调科学探索式的育儿模式和科技化的教育手段,这些也导致幼儿教师评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传统型幼儿教师评价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传统型幼儿教师评价往往关注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基本的职业素养等静态教师素养能力,而新质生产力更多关注创新性、发展性、新技术手段运用等动态教师素养能力。当前,面对新的时代环境,大部分幼儿教师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理解不深、探究热情度不高,依旧采用传统的教育手段、教育内容,各园所教育资源库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其更新更为滞后。
(二)个性化、高质化的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需求迫切
幼儿教师高质化发展性评价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质量的高低,更是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质量,学前教育具有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及教育影响的深远性等特征,间接影响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明确指出要注重过程评估,重点关注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关注幼儿园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更多关注过程,突出体现“发展性”。发展性评价关注发展性、人本性、过程性和互动性。当前,越来越多的园所关注教师评价的个性化与发展性,渴望运用适合于自身园所发展的评价制度来提升教师工作热情与精神面貌,提升园所教育发展水平,但高级教师等领军教师与核心科研团队、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大、科研任务重等种种原因,导致这种渴望往往停留在表面的模仿或不切园所实际,忽略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求。
(三)高校幼儿教师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融合程度不深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高校与各园所更加紧密地结合,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与专业实际发展。当下,部分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与园所发展的人才需求及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一定脱节,影响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与发展。此外,还存在高校产教融合程度不深入、园校社沟通不畅、VR等科技手段实训室使用投入受限、教学局限于知识传授、人才培养质量相对滞后等问题。
二、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与时代特征
(一)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新质生产力的涵义是多元综合的,它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更是引领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背景下,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创新生产方式等手段,形成的一种具有高效、环保、智能化等特点的新型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知识和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这些新经济形态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和知识化的基础上,特点是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在提高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可持续的、高效的先进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意味着具有数字创新与环保意识的高质量人才需求,推动着高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
(二)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
1.三大核心驱动力:科技、人才与创新
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的一大核心驱动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和现代科技成果的应用来实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资源的合理配置。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高质量的人才资源是新质生产力得以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新质生产力要求劳动者的跃升,高质化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建设是高质量人才资源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培育适应市场新需求的新时代人才。
新质生产力需要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不仅是数字经济背景下经济业态的创新,也是科技人才的创新,还是教育的创新。高质化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有助于“老树发新芽”,实现当下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2.路径支持:智能化数字化
新质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的生产力形态,催生出了一系列智能化、数字化的行业新业态,对于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具有重要的路径支持。智能化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够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3.持续关注:市场需求
新质生产力催生未来行业的加速形成,要求持续关注市场需求,未来高精尖创新中心不只在高校里面,更应该在产业一线;行业领军人才不只在实验室,更在行业前线。加快产教研深度融合将有助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提升,教育应当关注未来,学前教育更是如此。
4.发展导向:高质可持续
新质生产力不是简单的“量的扩张”,而是“质的跃升”,其发展要求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标准,这意味着生产过程和产品不仅需要高效能和高质量,还需要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上达到更高的标准。科技和人才的跃升、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等,其最终指向的是世界的高质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新质生产力与高质化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内在逻辑
(一)二者的共同关注:高质可持续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关注“质的跃升”,幼儿教师群体无疑也是实现这一跃升的关键因素。教师发展性评价可以不断实现教师个体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一个良好有益的评价方式对于教师个体高质化发展来说极为迫切。
新质生产力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它旨在提升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师发展性评价关注发展性、人本性、过程性和互动性,使得评价不再一味关注相同的结果,而是关注个体差异性,强调教师群体的可持续发展,即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修正问题,以此循环往复地获得专业进步与成长。
(二)新质生产力催生着高质化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方式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这需要大量运用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教学。这使得对于幼儿教师的发展评价也应对标新质生产力对于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不断优化、调整与提升。
(三)高质化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推动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在高质化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推动下,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在不断提升,这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与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需要注意对于教师的发展评价应当加入新质生产力的使用,但不应一味关注于此。
总之,新质生产力与高质化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依赖。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催生着高质化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方式,高质化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推动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因此,在学前教育领域,需要把握好新质生产力与教师评价之间的关系,推动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四、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幼儿教师高质化发展性评价的路径
(一)评价基础:打通职前职后幼儿教师培养模式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打通职前职后幼儿教师培养模式是建立良好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基础。新质生产力要求人才培养与岗位对接的精准性,当前学前教育职前职后培养面临着较大的差异,打通职前职后幼儿教师培养模式,可以帮助减少人才培养的成本与效率,为高质化教师评价做铺垫。首先,优化职前教育。高校应结合新时代对于幼儿教师的新要求,不断优化、调整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除了具备与岗位对接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外,还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与创新意识。其次,加强职后培训。职后培训可以帮助教师更快适应工作环境与要求,培训内容应在职前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学习探索运用新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例如,利用AI技术开发智能育儿顾问系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评价侧重:关注幼儿教师不同阶段的内在需求和个性需要
明确任何时期,幼儿教师评价的目的都不是一味地甄别、筛选,而是促进与提升,要将评价结果作为发展的动力,持续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评价的过程中要明确幼儿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内在需求和个性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评价,而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模式进行,明确评价的主体是幼儿教师本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的成长与进步。
(三)评价实施:引进新技术、新方法
新质生产力对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提出要求,强调新技术、新方法使用对于当前教育教学与教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在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可以有效减轻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评价效率。例如,清华大学启动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试点课程工作方案”,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开发大语言模型的垂直应用,打造智能助教,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另外,引进人工智能技术或使用大数据,围绕幼儿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科学合理地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丰富评价标准,为每位教师提供个性化专业成长发展性评价,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与意义。
(四)环境支持:加强校园合作与产学研深度融合
高质化幼儿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建构不是幼儿园或高校某一方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当前,学前教育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与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谋而合,这就更需要加强校园合作,深化产学研交流互通。一是政府支持引领,加强区域内园所、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加大区域政策制度性支持力度,促进合作双方积极主动地交流,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支持引领交流的可持续性深入,而不只是阶段性交流。二是加强教学资源融合互通。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交流平台,优化虚拟仿真技术、远程互动等数字化教学技术的使用,搭建教学资源库建设,将高校的学术资源与园所的实践资源融合,实现校校、校园深度交流互通。三是强化实践基地培育。园所要大力支持与高校搭建实践基地,着眼于本园实际,孵化多项实践科研项目,探索数字化资源在幼儿教学中的适应性运用,不断用科研与创新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园所教师,营造良好氛围,为高质化幼儿教师培养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910(01).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EB/OL].(20240202)[20240308].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2/content_6929446.htm.
[3]陈凤英.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J].民族教育研究,2024,35(02):104111.
[4]张培,南旭光.伴生与耦合: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高校教育管理,2024,18(03):4452.
[5]吴娟,王景.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的多维审思[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14):14.
[6]励敏.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与融合路径[J].教育视界,2024(16):6064.
[7]徐政,张姣玉.新发展格局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价值旨向与路径方向[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1(04):7280+201202.
[8]申妍瑞,胡纵宇.新质生产力与产教深度融合双向赋能: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24(05):8993.
[9]李政,廖晓东.新质生产力理论的生成逻辑、原创价值与实践路径[J].江海学刊,2023(6):9198.
[10]周文,许凌云.论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与重要着力点[J].改革,2023(10):12.
市级软课题:本文系2024年度连云港市科协软课题研究项目一般课题“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幼儿教师高质化发展性评价的路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kxyb24096)
作者简介:杨瑞(1997—),女,汉族,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