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H学院2023届学生为例,首先,分析应用型本科学生考研数学备考现状,以及学生在备战考研过程出现的问题。其次,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H学院分析并探索出三条服务策略: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根据学生学习差异特点,制定适合各类学生的复习规划;督促公共数学课教师课余时间不断“充电”,完善个人教学能力,力争做学生的坚实后盾。最后,将2023届考研数学成绩与2022届考研数学成绩进行对比,得出新策略有助于考研学生备考,并且考研数学高分人数略有增加。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考研数学;考研服务
AStudyontheServiceStrategiesforthePostgraduateEntranceExamination
ofPublicMathematicsTeachersin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
—TakingHCollegeasanExample
ZhangZhaochi
HebiInstituteofEngineeringandTechnology,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HenanHebi458030
Abstract:Thisarticletakesthe2023studentsofHCollegeasanexampletoanalyzetheproblemsexistinginthe zpfU2r4IKKxGD5OqmYZWgjfJdv1AHqeed0lxtGmh+8g=;mathematicspreparationoftheApplicationorientedUndergraduateforthePostgraduateEntranceExamination.Inresponsetothecurrentproblems,guidingtheteacherteamtodevelopcorrespondingpostgraduateentranceexaminationservicestrategiesandimplementthem.Itisconcludedthatthenewstrategyishelpfulforthepostgraduateentranceexaminationstudentstopreparefortheexamination,andthenumberofstudentswithhighmarksinmathematicsincreasedslightlybycomparingthedataofmathematicsscoresfromthe2022postgraduateentranceexamination.
Keywords:Appliedundergraduateprogram;Mathematicsforpostgraduateentranceexamination;Postgraduateentranceexaminationservices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应用型本科学生选择考研[1]。对工科各专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考研数学作为统考业务课程之一,是难度最大、最重要的一科[23]。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考生考研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考研数学成绩未达到国家线或学院分数线[45],因此提高考研数学的成绩对大部分考生来说至关重要[6]。
为探究高校考研指导策略,魏锦扬等[7]在改革“高等数学(一)”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强“高等数学(一)”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狠抓学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尝试。邵俊倩[8]等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考研数学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学生考研数学学习的工作策略。
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H学院为例,分析找出目前数学考研备考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公共课数学教师进行考研服务的具体策略。
一、H学院学生考研数学备考现状或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大三开始备战考研数学过程中,学生基础薄弱,对考研数学中知识点的定义定理缺乏必要的理解。大多数学生不能将大一、大二时各公共数学课堂所学知识沿袭到大三考研备考。
其次,学生对考研数学复习缺少必要的规划和温习。一方面,学生没有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的概念。另一方面,学生简单地认为“看懂=真懂”,不动手做题,且复习资料看过一遍后就不再看,结果复习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最后,对于正在备战考研的大三、大四学生的考研数学服务方面,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以“自学”的形式备考,当在复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不主动请教教师或其他“研友”,久而久之,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
二、H学院公共课数学教师考研数学服务策略
(一)为学生搭建交流平台,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
以H学院2023届考研学生为例,学生正式备战考研普遍从大三春季学期开始,即2022年3月开学起。初试时间为大四秋季学期期末,即2022年12月底。
2022年1—2月寒假期间,公共数学教师指导组录制“2023考研数学动员”视频。在视频里介绍考研数学各阶段复习规划及备考期间注意事项,如图1。在动员视频里介绍“研途助力团”群,教师指导组充分沟通联络大三各班辅导员,辅助宣传并组织全院各班考研学生入群。
组织学生及数学指导教师组所有教师入群后,学生可以在群内交流任何考研数学问题,包括“知识点、习题上的疑问”“咨询教师各阶段备考指点迷津”等,同时也方便学生加教师好友,进一步加强与指导教师沟通。
同时,考虑到有的学生不习惯在群里聊天咨询,数学指导教师组单独建立了“研途助力团教师交流”群,组织指导教师将与学生单独答疑的截图发群里,既可以实现指导教师组教师共同学习进步,又可以用于教师进行指导考研学生服务的依据。
(二)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差异特点,制定不同复习规划
针对大三考研学生备考数学过程中出现的盲目刷题、缺乏规划等现实情况,数学指导教师组在2022年寒假期间,根据学生学习差异,学生建议分“复习较快”和“复习较慢”两类规划,帮助学生度过暑假考研复习“高原反应期”。
考研复习一般分为基础复习、强化复习、冲刺复习三个阶段。
对于“复习较快”的学生,按部就班复习即可:3—6月春季学期进行“基础复习”,本阶段只需要碎片化积累,重在“能看懂”各知识点及各例题,无须持续不断做新题。
7月初暑假开始到9月底“十一放假”前进行“强化复习”,本阶段一个重要任务要将基础阶段学习的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其中“高等数学(一)”按模块形成八个知识网络体系,“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各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以“线性代数”为例,其总体知识框架如图2所示,并指导学生将该框架进一步展开,展得越大,说明学得越扎实。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同时,总结各章节知识网络涉及的题型,能做到“看题目,明考点”。本阶段第二个任务是做习题集或习题册上的各类习题,暑假是黄金做题时间,一定要引导学生好好利用暑假备考。
10—12月为“冲刺复习”阶段,因考研初试数学各知识点和题型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本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研读真题,适应考研方式,让学生明确哪些知识点和题型是反复考查、重点考查的,哪些是低频考点。到11月底12月初临近初试时,建议学生根据当前学习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模拟题进行自测。
对于“复习较慢”的学生,指导其放宽心态、相信自己,并学会战术性放弃一些内容。首先,基础复习阶段,战线拉长至寒假结束,其中3—6月春季学习只进行“高等数学(一)”复习,7—8月暑期进行“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复习(拟考数学二的学生无须复习“概率统计”,此时也可在8月开始强化阶段复习)。其次,强化阶段放弃“持续不断做新题”,战线延长至10月底,本阶段只进行知识框架建立和题型总结。最后,11—12月的冲刺阶段,放弃模拟题练习,认真研读历年真题,相比复习较快的同学,可以只研读近10年真题,但一定要确保研读效果,并严格按照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练习。
(三)教师课余时间不断“自主提升考研辅导能力”,做学生坚实后盾
“考研服务,教师先行”,要想做好全院学生考研服务,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研读考研真题、调研各类考研数学教辅资料。这样做既可以与学生共同进步,又可以反哺教学和丰富教学,提升个人教学能力。
2023年暑假前,学生们基础复习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此时数学指导组教师通过问卷星收集学生“目前备考存在的问题及想要和教师交流的话”,并在暑期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给学生解答,及时引导学生适时调整复习规划。
此外,2022年5—6月,2022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工作完成,数学指导组教师通过“问卷星”调研2022届毕业生“复习资料选择及想和学弟学妹说的话”,为学生下一步考研备战指明方向。同时,指导教师组通过数据投票情况,不断提高自身考研数学服务能力。
视频答疑“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想要和教师交流的话”见图3。“问卷星”调研备考期间学生资料选择见图3,各阶段资料选用均调研,以“强化阶段”为例。
三、H学院学生考研数学备考效果
为研究H学院2023届考研数学服务效果,在学生初试成绩公布后,及时收集学生考研数学成绩,并与H学院2022届考研学生上报的考研数学初试成绩进行对比。收集方式为学生自愿上报,并同时提供网上成绩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对于未上报考试成绩的学生,直接让学生标注“准备就业”或“准备二次考研”。
对比2022年及2023年数学考研成绩:2023年考研学生初试数学成绩上报率与2022年基本持平,保持在约71%,两年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与2022年相比,2023年130分以上、120~129分、110~119分、90~99分比例略有上升,53~59分、60~69分、70~79分、100~109分比例有所下降。总体情况来看,2023年考研数学成绩与2022年相对持平,且高分略有增加。
由此可见,对2023届考研学生的考研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考研数学成绩,对平时数学基础一般或基础较差的考生成绩提升更加明显。
四、结论
总的来说,考研数学服务在学生考研备战过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对教师不断提升个人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督促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平时更加踏实备考,且更有信心度过“高原期”。
当然,在考研服务上,还有些不足的地方,比如部分考研学生只“闷头学”,缺乏复习规划且不向教师咨询任何问题,考研指导组教师无法了解这些学生。如何走进学生内心,如何让学生愿意与考研指导组教师分享知识层面或备课层面上的问题和感受,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处理。
此外,教师受日常授课影响,容易低估“高等数学(一)”在考研数学中的地位。
下一步,考研服务将考虑如何优化“精准服务”,与工科和专业和经济管理各专业辅导员紧密沟通,进一步拉近与考研学生距离,走进考研学生内心世界,尽全力帮助“性格内向”学生科学规划数学考研,做到考研数学服务全覆盖。另外,组织公共课数学教师进一步重视“高等数学(一)”授课,在学生大一时,教师要让学生,尤其是志在考研的学生意识到“高等数学(一)”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刘明颖,李文涛,刘大瑾.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数学课程考研策略探索与研究[J].高等数学研究,2016,19(05):5860.
[2]游云,张德银,徐文欣,等.大学生数学考研平台的研究[J].福建电脑,2022,38(05):6062.
[3]袁媛,范彦勤.基于考研视角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2023(12):5557.
[4]佟小华.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考研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内江科技,2021,42(09):2930.
[5]贾惠迪.应用型本科高校考研数学教学方法研究:以郑州商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23(05):3739.
[6]王有刚,兰瑞平,樊利利,等.大学生考研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以吕梁学院数学系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23,13(02):6567.
[7]魏锦扬,黄雷,衡转霞,等.需求视角下大学生考研精准化系统指导的模式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0):7880.
[8]邵俊倩,齐秀丽,张一敏.新建本科院校考研数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1):210211.
作者简介:张肇弛(1987—),男,汉族,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数学、高等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