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转型与教学改革

2025-01-11 00:00:00张莉朱文武黄金霖伍永健汪志红
科技风 2025年1期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目前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目标盲目、学习过程评价体系缺失等问题,教师面临教学模式和教学关系变革的巨大挑战。本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校企共同确定“知岗位、熟设备、明原理、析工艺”的三维教学目标。创新理虚实一体化的PTCA教学策略,探索混合式教学在探索实践中完成了“三转”教学改革。探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工作创新发展路径,以实现人才培养工作满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

关键词:PTCA教学策略;虚实结合;智慧课堂;立体化云教材

Abstract:Atpresent,thereareproblemsinthetalentcultivationworkofvocationalcolleges,suchasasingleteachingmode,blindlearninggoalsforstudents,lackoflearningprocessevaluationsystem,andthehugechallengesfacedbyteachersintermsofteachingmodeandteachingrelationshiptransformation.Vocationalcollegesneedtoestablishscientificprinciples,adoptrelevantcountermeasuresthattakeintoaccountinternalandexternalreasonsandinfluencingfactors,exploreinnovativedevelopmentpathsforthetrainingofappliedelectronictechnologymajors,andachievethegoalofmeetingtheneedsof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intheeraoftalenttraining.

Keywords:PTCAteachingstrategy;Thecombinationofvirtualandreal;Smartclassroom;Stereoscopiccloudteachingmaterials

一、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线上教学凭借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迅速得到推广,但也存在学生缺乏有效监管、不适用于实践课程等问题。[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模式,能够优势互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知岗位熟设备,明原理析工艺

依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岗位目标、课程目标,对接“1+X”等级标准和IPC电子组装标准,结合学生学情,校企共同确定“知岗位、熟设备、明原理、析工艺”[2]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学策略——创新理虚实一体化的PTCA教学策略,探索混合式教学

通过“项目驱动(P)—岗前培训(T)—技能比武(C)—任务巩固(A)”PTCA教学策略,让学生“五动”,实现“五个合一”,即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和员工合一、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合一、实训场所和工作场所合一、作品和产品合一,[3]使学生自然转换为企业员工。

采用“双师三线四堂”混合式教学,“双师”即校企双导师;“三线”即职业技能、创新意识、人文素质三条主线;“四堂”即理实课堂、虚拟课堂、线上课堂、企业课堂。“理实课堂”从学生学习特点出发,将“教、学、做、拓”融为一体,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拓”;[4]“虚拟课堂”利用虚拟空间培养学生实训操作规范技能及创新设计思维;“线上课堂”建立了开放的课程资源,注重教学活动设计,优化教学流程,智能数据监控学生成长,满足自主探究学习的需要;“企业课堂”融入新技术、新方法,通过企业工程师的实践案例,与某电子公司进行深度融合,探索“1+X”证书课证融通的有效方式。四种课堂,各有特色又相互结合,提供多种学习形式,满足个性化学习。

(三)教学方式——着力推进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

1.虚实结合,建设共享型数字项目资源

通过校企共同构建数字课程体系和数字实践平台,建设具有活页化、模块化、场景化、云化等特色的虚拟仿真资源库,为学生构建从产线到工位、从单项技能到综合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5]对接产业企业服务实现校企共享、建立区域职教基地完成师资培养,实现校际共享、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校内共享。

2.充分应用信息化资源,开发立体化云教材

开发与电子专业教学资源库相互融合、在线开放课程等互为补充的立体化云教材。一是将企业现场视频和模拟动画类资源作为数字化教材资源;二是将电子技术紧密结合仿真技术,通过仿真场景展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实训内容的数字化资源,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训练、闯关晋级、渐进提升”的学习方式完成教学任务。[6]学生通过扫一扫二维码,教材立马变立体,相关教学资源立即呈现,满足学生使用手机就能达到随时随地学习的目的。

3.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

依托5G智慧教室、共享型教学资源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等立体化教学资源,通过“云、网、端”的应用,将传统讲授课堂和现代职业现场联通,无缝连接教室内多种终端设备并实现智能化运用,建立全新的智慧课堂教学环境,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设计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拓展应用,具体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图3所示。

4.“情景化、五环节”推进教学实施

以企业订单真实任务驱动,采取“虚物虚景”“实物虚景”“实物实景”等情景化方式模拟电路主板生产现场的真实工作场景,教学过程对接企业电路主板生产工艺流程,将“学、讲、做、评、拓”五环节串接课前、课中、课后,培养电子工程师所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自主自学:通过国家资源库、课前学习课程网站、企业课堂、电子SMT虚拟制造系统等平台资源实现自主探学。

导入任务:通过案例、视频等方式导入学习任务。

合作研学:通过小组研讨、思维导图、案例分析等方法合作研学。

练习提升:利用电子SMT虚拟制造系统展开教学(虚物虚景)、电子车间分组练习(实物虚景)、真设备真场地企业生产车间实战演练(实物实景)。

分组拓学:通过开放实训室补缺漏、创客工作室拓技能。

三、特色创新

(一)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科学严谨规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流程与标准,成立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组”,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与设计、调研与分析、起草与制订,由“专业建设中心”审核后发布。关注行业产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充分调研,明确行业、产业以及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并结合学生全面发展及健康成长的需要、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校企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需求,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将企业真实项目作为课堂教学案例、课程设计与JrudgRpA6FWCD7GVo7YmrA==毕业设计课题,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企业岗位资源优势,建立校企协同共教机制

制订适应性教学计划:以完成岗位项目为目标,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结合“场景化、项目化、模块化”的教学方法,使用多元化的教学平台,通过企业工作过程的序化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将实践课程按照层次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岗位模块”课程、“强化专项技术”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针对学生特点和能力,确定课程数量,统筹安排课程顺序,制订课时和学分分配方案有利于学生掌握实践知识,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制订拓展学生素质的教学计划,指导理实融合课程实践教学,达到教学过程对接岗位适应性的要求。

实施项目化融合教学内容:以掌握岗位技术技能为目标,通过企业工作过程的序化与教学内容融合,将企业新规范、新标准融入专业基础课程,将企业典型生产案例融入岗位模块课程,将企业岗位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强化专项技术课程,将企业创新科技项目融入素质拓展课程,企业岗位证书和技能证书同步,将企业核心理念、企业优秀文化贯穿整体教学内容,打造项目化的实践课程,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对接岗位生产内容的要求。培养思想过硬、专业技术水平高、岗位工作能力强、组织管理水平高的适应性技术技能人才。

(三)重构实践性教学形式,搭建“岗位化”教学平台

实施“岗位化”教学场景:拓展教学组织手段。企业作为教学过程实施的主要承办者,学校作为引导者,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分阶段、分企业、分岗位进入企业强化技能训练,将教学场景由传统的课堂迁移至生产岗位,填补传统实践教学中虚拟生产现场教学缺陷,形成岗位与课堂相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组内轮转、组间微调”的岗位化调配制度,针对不同特征学生,学校主导安排生产性实践岗位。通过岗位场景与课堂场景相融合,开展理实融合实践教学方法,打破传统集中授课困境,依据学生优势特点,校企共同引导选岗定员,重点培育学生的优势技术技能,实现“因材施教”。

搭建“岗位化”教学平台:激活企业教学活动。通过挖掘校企双方资源,建立生产性实践基地平台、企业学徒岗位平台、企业生产岗位平台、校企人才直通平台。基于以上平台,搭建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多“岗位化”教学平台,增强实践教学交互性和体验性,驱动性地将学生由学习者转换为生产参与者,保障学生实践性教育质量。通过该平台提高学校实践教学质量,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企业用人的精准直接供应,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激活企业共建多“岗位化”教学平台活力。

(四)在探索实践中完成了“三转”教学改革

“一转”向培训师的转型。教师以“编剧”身份开发学习情境,以“导演”身份引导课堂,从讲授型向启发性培训师转型;“二转”是重构基于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和学习任务单;“三转”是教学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转型。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通信类专业三教改革研究与实践[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4):3941.

[2]信息技术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化教学实施策略[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2(08):254256.

[3]基于三教改革背景探索高职院校药事管理与法规教学[J].海峡药学,2023(01):9698.

[4]把握数字化契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5):511.

[5]单片机课程线上教学探索[J].电子质量,2021(05):8389.

[6]新时代构建高校立德树人共同体的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3(01):2128.

项目来源:安徽省职业与成人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Azcj2022104);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应用电子技术传统专业改造提升(2021zyyh015)”“埃夫特机器人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基地(2022cjrh013)”“‘五级联动、十进课堂’创新开展校企合作新模式(2023xqsj003)”

作者简介:张莉(1980—),女,汉族,安徽芜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