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5-01-09 00:00:00刘硕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红色文化

[摘 "要]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的高等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对于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可行性、重要性展开分析,而后对其融入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展开探讨,最后提出相应的策略。通过研究发现,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当做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创新融入方式并积极推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多措并举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红色文化 "大学生思政教育 "路径研究

本文系2024年度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新时代陕西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24XKT116);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红色军工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SGH23Y3025)。

引 "言

红色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人文价值,更对于学生多维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仍面临一定的困境,导致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鉴于此,高校和思政课教师应当对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足够重视,采取措施,推动其融入思政教育,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重要工具。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1.可行性分析

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讲,红色文化具有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等重要作用,符合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两者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这使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具备可行性。此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教师对相关课题展开了研究,比如,张琪等作者指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发挥新媒体技术的重要作用,这些观点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重要性研究

首先,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合与渗透,为思政教育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充实了思政教育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以更为积极的状态参加思政教育,主动接触思政理论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与进步,进而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其次,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党的历史、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最后,促进思政教师的职业发展。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对于高校思政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为其继续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契机,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机会主动了解相关领域的事物,不断精进并提升教学能力水平。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分析

1.红色文化融入层次较浅

在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思政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红色文化的讲解与传授上,以此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但没有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进行深入剖析,导致学生只掌握了知识,而没有实现精神境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发展。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合与渗透层次较浅,并未深入到较深的层次,致使红色文化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2.红色文化融入方式单一

在当前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虽然一些学校及思政教师着手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但结合具体的情况来看,融入方式相对单一。比如,在思政课堂上,教师直接讲解红色文化知识,并没有引导学生自发地探究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导致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层次较浅,而且对思政知识、红色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与此同时,单一的融入方式导致学生感到枯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融入方式单一致使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思政理论知识和红色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教师也没有将这种关联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就导致思政理论知识的解释力、说服力不足,红色文化并没有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3.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情况是影响其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充沛的红色文化资源能更有效地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教师没有基于两者间的内在关联对红色文化进行开发利用。与此同时,教师只是通过相关领域的书籍、教材来开发红色文化,而没有将本地相关的红色文化进行开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此外,教师大多选择通过文字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红色文化内容,而这种方式相对单一,无法使学生深入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

4.思政教育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教学评价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构成,而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与思政教师也应当积极重构思政教育评价机制,以此满足红色文化的融入需求。但当前一些教师在对学生的思政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仍旧采取传统的评价标准,而相应的评价机制也没有得到改善,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对思政知识、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忽视学生在道德品质、精神价值取向等维度的发展情况,故而未能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与此同时,思政教育评价属于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而学生则无法对教师的教学成果、红色文化融入成果进行点评,无法帮助思政教师规划下一步的红色文化融入方案。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1.优化思政教育目标,推动红色文化深度融入

思政教育目标对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发挥着关键作用,科学合理的目标能让红色文化及相关内容在不同维度上融入思政教育,针对前文提及的问题,高校与思政教师需要主动优化思政教育目标,从知识、思维、情感价值等维度设置相应目标,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接触红色文化,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核。具体为:一是知识维度的教育目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红色文化知识、思政理论内容,使其能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学习提升人文修养。二是思维能力,通过红色文化的融入以及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意识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但对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应当辩证看待。三是情感价值取向,要通过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由外及里剖析红色文化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并使其在这一过程中厚植爱国情怀、提升思想境界并培养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道德品质。

2.创新融入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单一的讲授方法导致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高校与教师应当主动创新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具体方式,让学生以主体的身份接触红色文化,感受其中的精神内核。比如,教师可以在思政课堂上开展专研活动,为学生准备相应的红色文化学习内容,而后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使其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学习内容中的思政理论知识,并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观点,既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交互,将学生的个体观点凝结为集体智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凸显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专研活动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具体状态,避免出现部分学生“搭便车”的情况。再如,教师在授课结束以后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走出课堂搜集英雄先烈的事迹,而后整理出来写成人物故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也是创新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路径、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式。

3.多渠道、多形式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到位是影响其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键因素,鉴于此,高校与教师应当积极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一方面,高校要多渠道开发红色文化资源,除了为教师、学生准备相应的教材内容以外,还可以通过联系当地有关部门来获取红色文化资源,让学生能将本地红色革命历史与思政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同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通过网络渠道搜集红色文化资源并进行加工整合,而后应用于思政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应当积极推进多形式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要通过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还可以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通过音频、视频和图片等方式展现,比如,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红色教育资源,重点围绕“红色文化”内容,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开展特色党员教育课程,培育形成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富有实效的“红色实景课”,着力打造有特色内涵、有过硬品质、有推广价值的育人品牌,并通过微博、抖音、易班等新媒体技术广泛传播,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心的拳拳爱国之心。

此外,高校、思政教师等主体应当结合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实需求构建资源库,将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的红色文化资源收入其中,也可以让学生上传自己了解的红色文化内容,从而为未来的思政教育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

4.注重红色文化的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从创建之初,就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指导,将红色文化纳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实现品牌化、系列化建设。第一,要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在传统思政教育过程中,部分高校过于重视政治课的讲授,忽视了其他课程的协同作用。高校应该在原有教育体系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将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主要载体,将其他课程作为辅助。第二,要打造品牌红色文化宣传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宣传是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应该将其融入思政课程体系中进行宣传,通过红色文化传播平台来让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使大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第三,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是必要的。在课堂上可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不畏牺牲的精神。同时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红色文化的基本知识、内涵和精神等。第四,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协同作用。红色文化内容不仅仅是单纯地呈现给学生看,还应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5.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校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红色文化的相关内容,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一是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教师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相关红色文化内容,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了解红色文化。二是利用微博、QQ等社交软件进行宣传。高校可以通过这些短视频软件将红色文化相关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并将其发布到社交平台上,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通过这些方式进行宣传,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内容和相关背景,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自媒体平台对红色文化进行宣传。在自媒体平台上发布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小知识和小视频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在闲暇时间观看这些内容。例如: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从长征出发》一课的相关教学内容,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以《从长征出发》一课的相关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其他历史资料、影像资料和图片等,对该课程进行了详细讲述。学生通过观看该视频不仅了解到长征精神的相关背景和内容,还通过视频掌握到很多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知识点。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内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纪念意义的设施和场所,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精神寄托,满足其审美需求;精神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带有学校特色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包括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校训等;制度文化是学校为了管理和发展而制定的有关制度及规则,对大学生进行规范和约束。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环境中所蕴含的红色资源,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比如,可以通过设立红色名人馆、革命烈士纪念地等设施,让大学生感受红色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活动,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7.创建大学生红色文化实践基地

在开展红色文化传承活动的过程中,高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实践基地。通过建立实践基地,让大学生在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同时,对红色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实践基地建立之后,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相关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平台。一方面,高校可以在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开展相关讲座、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关于红色文化的相关知识,对红色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地了解。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实地参观来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大学生可以在参观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老师也可以对大学生进行一些革命教育方面的指导。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相关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对红色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入地了解。通过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同时,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进行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大学生前往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8.重构评价机制,提升思政教育评价的有效性

针对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应当构建全面化的评价体系,结合调整后的课程教学目标来看,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思政知识、红色文化内容的掌握程度,重视学生人文修养发展情况,这是评价体系中最为基础性的指标,在此基础之上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如学生的思维是否辩证、全面、灵活、独特,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学生的情感价值、文化自信、道德品质、精神境界发展状况,从而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出发展性、指导性的评价,比如学生在接触红色文化的过程中缺乏足够思考,没能有效地把握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核,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行深度思考,与他人交流观点,从而对红色文化形成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见解。此外,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开展交互评价,尤其是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让学生对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效果进行点评,指出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向教师提出相应的改正建议,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以此为下一步的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指明方向、规划好方案。

结 "语

通过研究发现,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可行的,而且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促进大学生综合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结合现阶段的融入状况来看,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层次较浅,而且面临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足、融入方式单一等问题。对此,高校与思政教师应当提高重视程度,推动红色文化的深层次开发与利用,主动创新并丰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同时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红色文化的融合与渗透赋能,提升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琪.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11):147-149.

[2]彭艳.解析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传承的价值与途径[J].陕西教育(高教),2019(8):14-15.

[3]田谢军.解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的方式方法[J].陕西教育(高教),2019(9):14-15.

[4]郝万喜.延安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9(7):40-41.

[5]董莉利.新时代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12):43-44.

[6]王晓丽.试论在全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教育,2023(29):24-26.

[7]史成君,谢雅儒,杨茂芽.基于红色军工文化的高职院校思政育人路径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3(7):73-75.

[8]吴月.军工文化在军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24.

[9]吴月,刘艳华.军工文化资源在军工院校思政课中的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S1):181-185.

[10]段聪影,高翊凯,王玉辉.地方红色军工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研究——以西安市鄠邑区为例[J].绿色科技,2021,23(9):258-259.

(刘硕: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研究红色文化
善用社交网络媒体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
文教资料(2016年30期)2017-02-23 09:10:5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5:26:02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2:12:12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55:10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