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深度、联动”多维视角下的专业思政建设研究

2025-01-09 00:00:00刘丽萍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5年1期
关键词:思政建设数字媒体艺术联动机制

[摘 "要]本文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实证对象,深入探究在“全程、深度、联动”多维度视角下,如何有效开展并强化专业思政教育建设。首先,分析了目前专业思政建设研究的现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以专业思政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关系研究为基础,分析德育内涵、元素和实现路径,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育人“全程、深度、联动”的体系构架;最后,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提出了“全程、深度、联动”多维视角下课程思政协同化的专业思政建设方案,形成了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联动机制,推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思政教育走向立体化、实效化。

[关键词]全程育人 "深度融入 "联动机制 "数字媒体艺术 "思政建设

课题:2023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立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与研究》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0720223507177)。

引 "言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始终紧扣教育的核心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不断推动立德树人在理论、实践、制度及文化层面的全方位创新。它强调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将价值观教育巧妙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过程,对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以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等院校应当深度领悟并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铭记教育对于国家和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要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理解课程思政所蕴含的人才培养逻辑及其在专业建设中的内在联系,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明确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之间的相互支撑与融合的关系。进一步推动思政育人与专业建设的有机融合,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之中,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高校应进一步深化对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认识,基于专业深化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思想认识、认知和实践。

本文提出并凝练课程思政育人的“全程、深度、联动”路径,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探析“全程、深度、联动”多维视角下课程思政协同化的专业思政建设方案实践,为解决专业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两张皮”的问题提供一条可供参考的实现路径。

专业思政建设研究现状及要解决的问题

专业思政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项关键任务,它强调在各个学科专业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塑造与提升。因此,高校在各专业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环节,都应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学生既能够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树立坚定、正确而全面的世界观。强化创新意识培养是专业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力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求,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1.“全程、深度、联动”视角下的研究现状

(1)全程视角

专业思政建设一直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近年来,高校加大了对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的思政教育力度,将思政要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全面育人格局,让学生在专业素养培养中也能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获得时代精神的熏陶。

(2)深度视角

专业思政建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高校通过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科研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思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社会热点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3)联动视角

专业思政建设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联动。在高校中,各学科之间需要相互协作,形成良好的教学和研究环境。同时,高校也要积极与政府、企业等社会资源进行联动,开展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使专业思政建设更贴近社会需求。

2.研究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第一,解决专业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两张皮”的现状,专业知识的教学侧重于知识的“求真”,而思想政治教育则要求“真善美”的统一。

第二,找到用思政理念分析学科专业特征的方法,在价值特征、内涵特征、培养特征三方面对专业进行画像。

第三,打破思政教师“单兵作战”的局面,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机制和格局。

专业思政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关系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思政建设以“目标同行—课程融合—课堂践行”为思路展开,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扣“课程”这一中心,以专业为视域、以专业教育为载体、以思政为灵魂,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专业思政建设并不是课程思政的简单相加,从“课程思政”到“专业思政”,是个不断升华和深化的过程。“课程思政”是“专业思政”的基石,“专业思政”是“课程思政”的专业化。

1.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两者关系研究

专业思政是深化课程思政、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形成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客观要求。课程思政离不开专业思政的方向引领,专业思政也离不开课程思政的基础支撑,二者之间存在天然的耦合基础;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上,二者存在相同的耦合目标。两者关系如图1所示,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合在一起,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用专业思政体现“价值引领”。在专业建设的顶层规划中,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结构体系的设定与实施,均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贯彻。这三个核心要素共同构成了专业建设的战略布局,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路径和内容,旨在构建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系统性的专业教育模式。课程思政体现了“知识引领”,在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是专业建设的基石。而三位一体实践体系则凸显了能力培养,在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和反哺中得到体现,是专业建设的核心。

2.德育内涵、元素和实现路径

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应以德育元素为核心,寻找并运用“立德树人”的德育元素,将“立德树人”理念深度融入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中,系统挖掘并精准提炼各门课程所隐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德育价值内涵,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协同并进,将“五德”精神通过课程体系融入专业教育。

从图2可以看出,德育主要是以“德”引领的“立德树人”为驱动,以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人文雅德五大模块为核心内容,深刻揭示了个人在与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及他人关系互动中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全方位展现了个体在多元关系网络中的道德责任与人文关怀。

各类课堂是德育元素实现深入融入的路径。各类课堂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一课堂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课堂,即在课程教学中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第二课堂包括各类思政主题活动或讲座、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社会调查研究、公益服务、公益劳动等)、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活动(各级组织开展的文化、体育、艺术、心理健康等活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活动(各级组织举办的学术报告、科技论坛、创业沙龙、科技创新大赛、专利申请、科研项目、创业实践等)。

“全程、深度、联动”的专业育人体系路径研究

本研究提炼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所要求的核心价值,探索了专业内的思政课程、各科课程思政建设,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育人逻辑主线,形成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育人圈层效应。

“全程”:在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中,专业建设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深深植根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力求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的深度融合。在大学一年级阶段,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素养培育,开设了专门的思政课程和人文素养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更在显性教育层面引导他们全面发展。随着学生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后,各科教师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拓展和社会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实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无缝对接,确保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德育主线始终清晰有力。

“深度”: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上,专业建设致力于深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与能力,通过系统性的理论课程学习,激发并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为其铸就高尚的职业道德基石;通过创新性的实践课程和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使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此外,专业建设还特别强调劳动品质和工匠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和技能精益求精过程中,深刻理解并践行敬业乐群、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

“联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推动高校与企业的紧密联动,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同时,高校内部也实现了跨学科、跨院系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打破壁垒,形成育人合力。这样的联动机制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和发展平台,切实提升了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能。

“全程、深度、联动”的专业育人体系路径如图3所示,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本质、协同育人的理念、立体多元的结构、显隐结合的方法,以及科学创新的思维和两性一度的形式。

“全程、深度、联动”多维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协同化专业思政建设方案

通过对专业思政、课程思政、德育实现路径的深入研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立了“全程、深度、联动”的专业育人体系,明确思政教育在艺术类专业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全程、深度、联动”多维视角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协同化的专业思政建设方案,立足“大思政课”视域,用课程思政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有效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课程窄化的困境,推动了“大思政课”建设。

价值引领:坚持德艺并举与知行合一相统一,专业建设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大目标进行细化,具体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12条毕业要求中,分别为专业知识、问题分析、设计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这12条要求充分凸显了专业建设中“五德并育”的教育理念,展示了专业思政目标,即“全程、深度、联动”中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创新创业思维、劳动品质和工匠精神。

设计先行:立足“大思政课”高度,做好专业顶层设计,横向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确定专业培养育人目标;制订切合专业实际的毕业要求,围绕毕业要求构建从理论到实践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以专业知识点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紧紧围绕毕业要求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确定培养方案的思政目标。

空间融合:主要体现在促进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大融合,全面贯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如志愿者活动、文化交流活动等)。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认知社会、领悟文化内涵,进而有效提升社会责任意识与民族自尊心。学校致力于无缝衔接的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全面贯穿各类教学要素,达成课内外结合、校园内外互补、线上线下交融的教学新模式,有力推动一体化教学新形态的形成。

队伍保障: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与交流互鉴同推进。推进课程思政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交流互鉴,学校层面通过多种形式引导专业课教师肩负起育人职责、落实德育使命,打造一个以教辅部门、专业教师、课程、课堂为支点的全程协同育人大格局,提高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艺术类专业思政建设方案是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加强实践活动和宣传工作,以更好地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政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的艺术类专业人才。

实践应用初见成效

1.成果具有应用价值

2022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均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从理论课程到实践应用践行“目标同行—课程融合—课堂践行”的“全程、深度、联动”专业育人体系路径,从教学大纲到课堂教学设计再到实践应用设计都将价值引领融入其中。在实践中,教师进行了多次的培养方案通识解读,不断深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协同化理念,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引领作用。学校鼓励教师坚持OBE教学理念,以“两性一度”标准进行课堂创新,并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前沿设计理念和技术,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2.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快速提高

“全程、深度、联动”育人理念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这就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实施能力,学会在不同阶段、不同类型课程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全程育人的精细化和系统化。项目组成员取得多项全国数字教学创意技能大赛(国赛)等级奖,同时多项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在学校获奖,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持续进步。

研究结论

深入研究专业思政建设一体化体系,有利于打造融合课堂,共筑育人“同心圆”,高校应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融合,坚持思政课程建设的统一性、实施的规范性、实践性、融通性,以“大视野”“大格局”做好“大思政课”建设,实现育人方式转变。“全程、深度、联动”多维视角下,课程组实践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协同化专业思政建设方案,有助于探索艺术与技术的多学科交叉融合。

参考文献:

[1]韩宪洲.“专业思政:深化课程思政的逻辑遵循与实践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2023(5):33-36.

[2]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50-58.

[3]李春旺,范宝祥,田沛哲.“专业思政”的内涵、体系构建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6.

[4]闫长斌,郭院成.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认识、策略与着力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10):35-41.

[5]张琦,孟俊焕,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J].汽车实用技术,2020(22):192-193.

[6]李文,黄丽韶,黄文.应用型“六维驱动”课程体系建设及评价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8(11):109-112.

[7]丁晓东.专业思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20(18):26-28.

(刘丽萍:西安欧亚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建设数字媒体艺术联动机制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
“多规合一”联动机制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
智能城市(2018年7期)2018-07-10 08:30:16
煤矿生产区队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魅力中国(2017年37期)2017-09-25 00:04:17
省际路网联动机制的锦囊妙计
中国公路(2017年11期)2017-07-31 17:56:30
对农村商业银行职工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及提升策略的探讨
党校教育要发挥好主阵地的作用
人间(2016年33期)2017-03-04 08:26:21
数字媒体艺术在金华古建筑保护中的运用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1:20:59
试论数字媒体艺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潜在问题和对策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1:14
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