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5-01-05 00:00:00孟娟刘洪存
现代商贸工业 2025年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要:为提高少数民族预科教育质量,面对普通化学课程的新挑战,我们需实施教学改革。面对学生基础不同、教学时短、内容重复、方法单一及思政教育缺失等问题,提出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采取灵活互动的手段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整合教材以突出关键知识,减少信息过载;丰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和小组讨论等活跃课堂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强化课程思政,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学生的责任感与时代感四条策略。以期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普通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5.01.066

为提升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的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构建一个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教育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预科教育不仅复习强化高中知识,更为大学学习作铺垫,同时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少数民族人才培育至关重要。

本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预科班为例,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普通化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目标是探索一种融合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全面素质教育新途径,以培养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1"教学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

1.1"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差异性

我校少数民族预科理科和医科类学生均需完成普通化学课程。但由于学生高中阶段化学科目的选修差异,他们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医科类文科班的学生,他们仅需满足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标准,因此对化学的理解并不深入。另外,由于部分学校硬件设施限制而未开设实验课,导致学生的实验技能不足。这些因素都使得学生难以适应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对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强化的综合训练需求。

1.2"教材内容广泛性与专业性不足

普通化学课程配套的《普通化学实验》是专为少数民族预科班设计的教材,基于高中课程进行适度拓展,并融入大学阶段的化学知识。这些教材涵盖了热力学、动力学、电化学、结构化学、配位化合物以及元素周期律等多个领域。然而,在编排这些内容时,虽有重视化学领域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忽视了其作为一年制公共基础课程的特殊属性,未能充分考虑不同院校和专业学生的具体需求。因此,教学活动常显得缺乏针对性、层次感和创新性,难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时甚至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

1.3"教学方法多样性缺乏

普通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以其理论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而著称,特点包括内容丰富、跨度宽、知识范围广泛且深奥。在预科阶段,学生仅有一年的时间来学习这门课程,面对有限的课时和繁重的学习任务,许多教师倾向于采用快速讲授的方式,重点关注对教材的详尽讲解和系统性知识的传授,却往往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通常以被动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难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4"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缺失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目标。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立德树人的核心使命。然而,在普通化学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可能过于关注于专业知识的讲授,如概念解释、公式推导和化学反应机理的分析,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此外,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对思政内容的掌握程度有限,难以有效地将思政教育与化学知识教学相结合,无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与学生建立情感共鸣,不能完全发挥“传道、受业、解惑”的教育效果。

2"实施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学习素质

2.1"革新预科教育理念以适应多元学习需求

教师的教学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至关重要。工科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交流、分析、决策评估、实践及创新能力。为此,教师需更新观念,深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普通化学的兴趣。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质疑、探索的精神,并提供思考、发言和练习的机会。通过适时的鼓励和表扬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化学平衡时,高中的核心概念应简要回顾,而大学知识的扩展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教师提前布置问题,学生小组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并补充知识点。这种以学生为中心、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升能力和教学质量。

2.2"精选与重组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

民族预科学生的化学学习背景因学校而异,因此教师需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和优化。教学组织应考虑院校和专业差异,突出重点,构建符合需求的课程体系,并实施以专业为导向的选教和选学模式,让学生在1年内学习最有价值的知识。

普通化学作为预科理科和医科生的公共基础课,内容广泛,涉及物理化学至生物化学等多个领域。医学类学生应关注与医学紧密相关的化学知识,如溶液性质、酸碱平衡、缓冲溶液等,这些是他们未来课程的基础。理科生则应侧重学习与理工科相关的化学化工原理,如气体定律、化学反应规律、元素周期律等,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并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加强高中知识、巩固当前知识或提高知识水平。

2.3"多样化教学方式以增强学习体验

普通化学课程的“普通性”体现在它全面展现了化学学科的概貌和跨学科的特性,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注科研的最新进展和社会关切的话题。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巩固化学基础,扩展知识视野,以及促进个性发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重点在于掌握化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科学前沿,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状况和兴趣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教学还应注重指导学生理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的联系,使繁杂的化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进而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2.3.1"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专业知识,采用提问、讲解、引导、启发及举例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深化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课程内容更清晰、生动,帮助学生及时掌握重点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探讨难以理解的杂化轨道理论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基于已学的共价键理论,如何预测氨分子的结构和键角?学生可能推断氨中氮原子发生sp3杂化,结构为四面体,键角109°28′。然后,教师指出实际为三角锥形且键角较小,引导学生探究理论与实际的差异,引入不等性杂化概念。另外,在“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速率”及“电化学应用”章节,通过问题导向和情境教学促进学生思维拓展和积极互动,增加交流与学习机会。

2.3.2"提升师生互动质量以促进学习效果

通过“学习通”平台的在线功能,我们建立了一个师生互动模式,允许学生实时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让教师能持续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展,确保了有效的全员参与。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的局限性,我们积极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此外,我们还上传了各类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和音频到学习软件中,打破了课堂学习的局限,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复习,实现了课内外的互动学习。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吸收化学知识,在一个灵活可选的学习环境中自主拓宽知识面。

2.3.3"加强实验技能训练以夯实实践能力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理论的发展依赖于提问、观察、假设、推理和验证的过程。预科教育既要补充高中课程,也要为大学化学专业作准备,因此实验内容应覆盖高中的不足并介绍大学水平的实验。

在实验课中,重视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则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通过认真执行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和总结实验结论来提高实验技能。利用大学的资源,如教师专长、科研设施和实验室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学习吸量管和移液管的使用时,引入移液枪的操作;以及在使用托盘天平和分析天平时,展示高精度天平的使用方法。化学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为未来的科研和职场问题解决奠定了基础。当前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革。新时代要求我们培养一批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中,化学复合人才通过创新化工技术,帮助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整体的竞争力。同时,他们在纳米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引领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2.4"强化课程思政元素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传递价值观念。这种策略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挖掘和融入相关的思政元素,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实施课程思政时,教师应选择恰当的路径,确保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相得益彰。在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可以介绍该领域的历史发展、科学进步中的作用以及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例如,讲述屠呦呦女士青蒿素研究的诺贝尔奖成就,展现中国科学家的贡献和国家荣誉。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理论知识,还应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展示我国在化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和国际地位,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科技发展的快速进步。同时,通过分享化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案例,如新型电池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是预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方向,能够提升育人效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高校课程思政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化学复合人才,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智文,冯远航,朱勇.“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22,49(6):23782387.

[2]马丽荣.信息化视角下少数民族预科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生与伴侣,2022,(27):4244.

[3]胡陆军,徐腾,叶阳.基于食品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云南化工,2023(11):172175.

[4]王荣芳,韦星明,王金龙,等.新工科背景下化学化工专业《化学工艺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化工,2023,50(22):198199.

[5]陈慧平.预科普通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151153.

[6]蔺何,张禹,刘晨帆.高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创新——以化学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23,50(21):178179.

[7]万华方,梁颖,张贺翠,等.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2.

[8]黄启章,沈静丽,丁姣.高校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的探讨与实践[J].科教文汇,2023,(24):143147.

[9]刘红霞,刘先利,王永奎,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新生学习素养培养的“普通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3,39(5):6063.

[10]马丽荣.少数民族预科班化学原理课程教法改革讨论[J].才智,2020,(21):110111.

[11]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9.

[12]李树全,夏咸松,高慧等.卓越教学理念下药学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24,10(02):173176.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8:04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11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7:08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3:49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5:54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4:29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