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高等教育系统性公平的全球实践图景

2025-01-03 00:00:00宋佳李程琳
留学 2025年1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公平资源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教育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其公平性和质量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实现全纳与公平的优质高等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与成就,更是国家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然而,全球范围内,高等教育的资源分配、机会获取和成果产出在不同地区、国家和群体间存在显著的不平衡。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和财政投入不足,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难以接受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而在发达国家,尽管教育资源丰富,却仍然存在着因社会阶层、种族和性别而导致的机会不均。这些问题,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的全球竞争力。面对日益严峻的教育公平挑战,全球亟须建立一个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机制。政府、国际组织、高等教育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创新、技术赋能、财政支持等手段,实现高等教育的系统性公平。

政策规划:奠定高等教育系统性公平的基础

政策制定是实现高等教育系统性公平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从顶层设计上改变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各国政府应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教育政策,确保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首先,构建具有包容性的高等教育政策框架,确保教育公平被纳入国家教育战略。这一政策框架不仅需要在顶层设计中明确教育公平的优先级,还应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为了保障弱势群体学生的受教育权,进入21世纪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出台了《2003年高等教育支持法》,此后每一年都会根据社会情况的变化对其加以修订。

其次,制定均衡分配政策,确保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合理分配。这包括统一的教育标准、教育资源配置原则,以及具体的实施细则。例如,美国联邦教育部于2023年9月发布《增加高等教育多样性和机会的策略》,其中强调高等教育机构及政府利用相关资源扩大所有人的教育机会,尤其增强大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以及种族的多样性。

最后,建立完善的监控与评估体系,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政府须引入定期评估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社会反馈,动态调整政策,及时解决公平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如经合组织教育和技能部长级会议于2022年12月开发了教育公平数据监测平台(OECDEducationEquityDashboard),便于政策制定者和公众监督各国促进教育公平和包容的努力。

财政保障: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财政支持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核心手段之一,直接关系到弱势群体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各国政府应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首先,通过财政支持降低经济壁垒对高等教育机会的限制。例如,提供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政策,使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能够完成学业。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发布《从2023学年开始,更多帮,更好帮》(Aiderplus,aidermieux,dèslarentrée2023)文件,表示从2023学年起将投资超5亿欧元用于奖学金的相关改革,确保经济困难的学生拥有与其他群体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采取区域性财政支持与资源倾斜政策。在地区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专项拨款成为缩小区域差距的重要手段。政府通常会向偏远和贫困地区提供额外资金,用于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吸引优质师资和增加教学资源。例如,澳大利亚每年都会发布《农村和地区企业奖学金计划》(RuralandRegionalEnterpriseScholarshipsProgram)和《土著、地区和低社会收入群体达标基金》(Indigenous,RegionalandLowSocio-economicStatusAttainmentFund)等相关计划,为弱势群体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学费资助。

最后,设立专门针对特殊群体的资助项目,例如为残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或女性学生提供教育支持。这些政策不仅能够提升高等教育的包容性,而且可以帮助更多群体融入社会,推动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例如,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2020年1月颁布了《高等教育残障支援计划》(HigherEducationDisabilitySupportProgram),旨在保障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该计划将资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直接发放给残疾学生;另一部分发放到高等教育提供者手中,以保证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

技术赋能:打破时空限制,促进教育公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数字资源的可及性与公平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技术赋能,教育不仅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为偏远地区和特殊群体提供优质资源,还能推动个性化学习与教育资源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首先,立法推动数字公平,缩小数字鸿沟。利用立法工具推动数字领域的公平,确保每位公民均能无差别地获取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亟待正视并解决的重大课题。2021年,美国制定了《数字公平法案》(DigitalEquityAct)。此法案投入约6000万美元的国家规划补助金,确定促进数字素养的可衡量目标以及评估这些可衡量目标如何影响教育;对于那些没有接受服务或者服务不足的人群实施数字包容活动,以低成本或免费向他们提供数字服务。

其次,普及在线教育平台,拓宽学习渠道。在线教育平台是技术赋能教育公平的核心工具之一,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例如,印度的慕课平台SWAYAM(StudyWebsofActive-LearningforYoungAspiringMinds)作为“数字印度”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促进公民获得优质教育,支持终身学习,并提高印度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技术的引入,使得地处偏远的学生不再因资源匮乏而无法享受高质量的教育,真正实现了“无边界课堂”。

最后,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个性化学习。人工智能技术在学生的自适应学习体验中发挥了巨大的潜力,可以通过量身定制满足个别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包容性。以美国Knewton公司的学习平台为例。该平台基于AI技术,通过收集学生的多项学习数据,如作业的完成速度、正确率等,构建一个全面的学生画像。基于这些数据,Knewton平台能为学生推荐最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协同提质:推动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在当今全球化的教育环境中,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促进高等教育的系统性公平,我们需要推动高等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加强不同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

首先,建立区域性大学联盟,优化资源分配。区域性大学联盟能够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协调学术活动以及共同开展跨校项目,优化区域内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欧盟委员会近年来积极推动“欧洲大学战略计划”,旨在通过建立大学联盟加强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

其次,推动全球大学网络的建立,实现资源无国界共享,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在国际流动。例如,全球大学网络联盟(WorldwideUniversitiesNetwork,简称WUN)通过跨国合作,为资源匮乏国家的学生和学者提供学习和研究机会。

最后,利用技术手段,实现跨校教育资源共享。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大学间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例如,通过云平台和虚拟学习环境,大学之间可以共享课程、科研数据和教学资源,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选择。

性别平等:提升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参与度与代表性

弥合性别差距,特别是提升女性在高等教育,尤其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参与度与代表性,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权威机构不断强调提升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重要性,并特别呼吁关注STEM领域的女性发展。2024年8月6日,欧盟发布了新报告《聚焦不同教育层级中STEM教育的性别差距》,综合分析了当前的研究成果、政策导向及最佳实践案例,其核心目标是解决系统性障碍,营造一个性别包容的教育环境,并持续提升女性在STEM领域的参与度。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以具体行动提升女性在高等教育中的参与度。一方面,设立专项基金和奖学金,减轻女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各国积极推广性别平等教育理念,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为女性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职业发展路径,以拓宽她们的学术视野和未来发展机会。在STEM领域,各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也日益加强,共同推动女性在该领域的参与度。一些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女性STEM奖学金项目,资助有志于从事STEM领域研究的女性学生。

(作者单位:宋佳,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李程琳,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公平资源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公平比较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