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鼓励以新学习方式打开学科的边界,最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基于劳动教材,遵循让儿童“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的理念,积极探索设计六年一体化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六师集市”,致力于促进学生从劳动跨出、从成长跨回。
教材延展
定位“劳”,确立学习主题
“六师集市”是浙江省编劳动教材的校本化实践,其内容分别取材于不同年段的六大劳动任务:“折纸活动乐趣多——好玩的纸飞机”“待客劳动促成长——招待客人”“生活自理我能行——自己做早餐”“专心致志出精品——制作小布袋”“精耕细作收获多——果蔬种植我在行”“设身处地真服务——社区娱乐设施设计”,定位小老师、小茶艺师、小厨师、小工艺师、小农艺师、小设计师的角色体验,开展劳动实践探索。
在实施中,学校基于学情进行教材的科学解读与校本化创意设计。以浙教版六年级下册《劳动》项目四“设身处地真服务——社区娱乐设施设计”为例,其中包含三个任务:社区娱乐设施“我调查”、社区娱乐设施“我设计”、社区娱乐设施“我分享”。学校通过调查,明确了“桌游设计”社区娱乐设施设计项目,进一步聚焦了主题。而后,通过“课间桌游大调查、课间桌游定规则、课间桌游我设计、课间桌游制作赛、课间桌游喜爱榜”五大活动进行过程延展,使教材的“脑中设计”物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玩得上的真实创造。
学科延展
设计“跨”,安排学习任务
跨学科主题学习不能仅着眼于要素之间外在的整体性关联,更要关注其内在的融通性关联。它是一种“认知流动”,也是一种“化学反应”,在达成学科目标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意义。
以一年级的“小老师”主题学习为例:首先,劳动教师设计“折纸图示我会看”学习任务,带领学生学做纸飞机;其次,让学生观看“飞行的秘密”实验,完善自己的作品;再次,结合“折纸中的数学”,让学生了解立体折纸的空间思维,并通过与艺术融合的“创意折纸”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将纸飞机变成一件件艺术作品;最后,结合口语交际“折纸解说”,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介绍折纸过程。由此形成的结构化跨学科学习任务链,有机整合了劳动、科学、数学、艺术、语文等学科要素,前后连贯、纵向衔接、逐步深入,通过提供各种学习脚手架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家校延展
指向“真”,展开学习过程
如果说常规的课堂教学以学校为主场、家长为后盾,那么,“六师集市”项目则实现了家庭和学校并驾齐驱。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家长在劳动周这一持续性劳动项目中承担辅导员、合作者、评价师、投资者等多重角色。
五年级小农艺师根据教材编排,要通过“果树种植、养护、加工鲜果”三项任务了解果树生长过程和养护方法。学生们通过集体投票,决定开展铁皮石斛的种植研究。项目中,他们通过“药博士”环节,了解铁皮石斛种植养护的基本要求;通过“小药农”环节,在种植园亲手种植石斛;通过“小科学家”环节,研究种植秘诀;最后,通过“美食家”环节,探究铁皮石斛的食用方法。
学校为每个班级在“白鹭园”和教室开辟了专属的种植场所,并配置了种植工具。在“药博士”和“小科学家”环节中,教师开展专题指导,引导学生科学进行信息搜索与观察记录。在家长们的支持下,很多学生在家里也开展了铁皮石斛的种植,同步进行对比研究。个别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进校开展专业讲座和现场指导,解决了教师对科学种植与养护经验不足的问题。在“美食探究”环节,很多家庭尝试将铁皮石斛泡茶、榨汁,或当作做菜调料,为学生的劳动体验提供全方位支撑。
成果延展
尊重“小”,推动学习评价
学生,不仅是来学习的,也是来生活的。为让更多的“劳动者”站在舞台中央,学校每年五月下旬都会开展劳动周成果展,分班级、年段、学校三个层面推进。各个班级根据劳动过程,开展“锐气少年”评选,孩子们人人上台,讲述劳动故事,分享劳动收获。各个年段根据劳动实施方案,分类评选优秀劳动作品,布置年段集市,选拔集市工作人员。学校的展示则是一场儿童嘉年华,从成果布展、成果分享、成果延展三个环节展开:成果布展统一规划“展示区”和“体验区”场地,摊主、顾客、教师、家长各就各位;成果分享以学生为中心,借助物化的作品和现场的操作展示劳动收获;成果延展注重劳动习惯养成,通过个人反思、同伴合作、教师辅导等不同渠道推动劳动教育纵深发展。
一年级小老师的集市上,琳琅满目的折纸作品挂满展厅,一群小老师端坐成一排,每人面前放着至少8种折纸作品,如果你想体验,只要送上体验卡,选择好体验作品,他们就会手把手地指导你;三年级的早餐摊生意火爆,目之所及都是孩子们的劳动成果,有黏土自制早餐套餐,有中西早餐对比研究报告,有早餐营养调查分析,还有一群小厨师准备了饺子的12种包法,正在迎接“客户”上门学习……所有的成果展示以“点赞贴”为评价手段,各个收银台的“点赞贴”可以根据数量和学校兑换相应的成长气质卡,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