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旨在探讨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的作用越发凸显,其不仅为老年生活提供保障,还可能影响家庭在风险资产配置决策中的偏好和策略。通过分析不同家庭的养老保险覆盖率与其风险资产投资比例之间的关系,发现,养老保险的充足程度与家庭倾向于投资更高风险金融产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家庭因为养老保险的存在感到经济上的安全感,可能更愿意承担较高的投资风险,从而增加投资股票或股权等风险较高的资产。研究结果对于理解养老保险在家庭资产配置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金融服务提供商在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方面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养老保险;风险资产;资产配置;家庭投资策略;人口老龄化
一、引言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养老保险作为社会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家庭的经济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金融资产配置方面,养老保险不仅减少了家庭对老年生活的经济担忧,还可能改变他们对于风险资产的投资偏好。本文通过分析不同保障水平的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揭示了养老保险在现代金融决策中的复杂作用。随着养老保险覆盖的扩大,家庭可能更加倾向于进行风险较高的投资,这一现象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家庭的福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宽了养老保险研究的边界,也对金融产品设计与家庭财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策略参考。
二、养老保险的基础架构与层次划分
(一)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核心,是法定的、强制性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主要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企业和参保者必须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参保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因其他原因退出劳动岗位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会向其发放养老金,以确保其基本生活保障。除此之外,政府为未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提供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制度是通过个人缴费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障。其目的在于覆盖全民,确保所有居民在退休后能够享有一定的基本生活保障。在实际操作中,基本养老保险体现了强制性、普惠性和基础保障功能,其养老金待遇一般较为稳定,但相对较低,主要用于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问题,难以满足较高水平的退休生活需求。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由国家财政予以支持,其基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由于老龄化加剧,基金的可持续性也受到挑战。
(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它是由企业在自愿基础上为员工提供的额外养老保障,主要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企业年金针对企业员工,职业年金则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和员工共同缴纳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保费,缴费比例可以由企业自行设定,但缴费进入员工的个人账户,专门用于未来的退休养老。这种模式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激励性较强:企业根据员工的贡献、工龄等因素决定缴费额度,员工通过年金账户积累额外的养老金,作为其退休后生活保障的重要补充。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压力,特别是在企业员工希望提高退休生活质量的情况下,企业年金成为必不可少的选择。它不仅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工作积极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因此,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一些大型企业和政府机关中得到了广泛推广。虽然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有限,但其资金积累和投资回报相对灵活,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实现增值,从而有效提高参保人的退休收入水平。
(三)商业养老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是由商业保险公司运营的一种市场化养老保障制度,旨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特别是高收入群体对未来生活品质的保障需求。与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相比,商业养老保险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居民可以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风险承受能力和退休后生活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养老保险产品。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传统养老保险、分红型养老保险、万能型养老保险和投资连接型养老保险等。商业养老保险的特点在于其风险和收益并存,其中分红型和投资连接型养老保险产品由于能够参与保险公司运营利润的分红,甚至直接与资本市场挂钩,具备一定的收益性,适合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人群。另一方面,商业养老保险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养老方案,同时它还能弥补基本和补充养老保险的不足,为参保人提供更为丰厚的养老资金保障。对于高收入者而言,商业养老保险不仅能够保障退休生活,还能通过不同产品的配置实现养老资金的增值,提升生活品质。商业养老保险的市场化属性使其面临一定的市场风险,但由于产品多样化,其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三、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直接影响
(一)增强风险承受能力
养老保险为家庭提供了一张基础的经济安全网,使家庭能够面对退休后可能出现的收入中断或减少的风险。这种保障减少了家庭成员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担忧,从而增强了他们的风险承受能力。具体来说,当家庭成员知道他们的基本生活费用在退休后可以通过养老金得到保障时,他们可能更愿意在职业生涯中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投资于股市或其他高收益的金融工具。这种增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仅促进了家庭资本的增长,也带动了家庭财富的积累速度,从而在长远中提高家庭的经济福祉。
(二)改变投资偏好与行为
养老保险的存在调整了家庭的投资偏好,尤其是在高风险投资和长期投资决策上。家庭因为有了养老保险这一稳定的退休收入来源,可能更倾向于投资于那些长期回报更高,但短期内波动较大的资产类别,例如,股票或房地产。这种投资行为的改变基于对未来的信心以及对风险的重新评估。此外,养老保险通过提供退休金,为家庭成员提供了实验和调整投资策略的时间窗口,这对于那些要通过积极管理投资组合来优化回报的家庭尤为重要。
(三)资产配置的优化
养老保险促使家庭在资产配置上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决策。由于养老保险提供的是长期的、相对稳定的收入,家庭可以将更多的短期流动资金用于其他需要,比如,教育、健康或突发事件的应对。这种资金的重新分配使得家庭在保持流动性和灵活性的同时,也能够确保长期的财务安全。在具体操作中,家庭可能会减少持有现金或短期存款的比例,增加对中长期金融产品如定期存款、债券或者混合型基金的投资。这样的资产配置不仅能够带来更高的预期收益,还能够通过分散投资减少风险。此外,随着家庭年龄结构的变化和养老保险收益的稳定积累,家庭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其资产组合,以适应不同生命周期的财务需求和目标。
四、家庭人口统计特征与风险资产配置
(一)家庭人口年龄结构与风险资产配置
家庭人口的年龄结构是影响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成员对风险资产的接受度、理解能力,以及参与金融市场的意愿各不相同。根据CFPS 2018年的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了年龄结构在家庭风险资产配置中的作用。60岁以上的群体因为已经进入退休阶段,经济收入较为固定,养老金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明显降低。本文剔除了60岁以上户主的样本,以确保数据的研究价值。通过数据分析发现,30~50岁之间的家庭户主在风险类金融资产的配置上具有显著优势。这一年龄段的家庭户主大多处于工作高峰期,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对金融产品有较强的接受度。30~50岁户主家庭持有风险类金融资产的比例达到15.8%,远高于其他年龄段。而50岁以上的家庭户主,尤其是接近退休阶段的家庭,风险资产配置比例则显著下降,仅为5.2%。
从表1可以看出,30~50岁家庭户主的风险资产配置比例和金额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30岁以下的家庭由于收入较低,风险承受能力有限,因此风险类资产的持有率和占比相对较小。60岁以上的家庭则因收入来源固定,对风险类资产的持有偏向保守。
(二)家庭受教育程度与风险资产配置
家庭成员的教育水平在风险资产配置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家庭,对金融产品的了解和接受度越高,更愿意进行风险投资。CFPS 2018年的数据表明,高学历家庭在风险资产配置上有着显著优势,尤其是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家庭,其风险资产配置比例远高于其他群体。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家庭中,风险资产的持有率高达20.6%,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家庭持有率仅为5.4%。这一差异主要归因于高学历家庭的金融知识储备更为丰富,风险承受能力也较强。此外,高学历家庭往往有更好的收入水平和投资渠道,能够更好地参与金融市场。教育水平在风险资产配置中的影响表现在各个层次,研究发现,风险资产的配置与教育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
如表2所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家庭户主持有风险类金融资产的比例与金额均显著高于其他群体。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如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与金额均处于较低水平,这表明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家庭在金融市场中的参与深度和广度。
(三)家庭收入水平与风险资产配置
家庭收入是决定家庭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之一。收入较高的家庭通常具备更高的投资能力和更强的风险承受力,因而在金融市场中的参与度较高。CFPS 2018年的数据分析表明,高收入家庭在风险类资产配置上的表现显著优于低收入家庭。在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中,风险类资产的持有率高达28.9%,而收入最低的10%家庭中,这一比例仅为2.6%。高收入家庭的风险资产平均持有金额为196354.7元,占家庭总金融资产的15.4%,远高于中低收入家庭。这说明,收入的提高不仅增强了家庭的经济基础,也增加了其对金融产品的接受度与参与度。
表3清楚地展示了家庭收入水平与风险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收入越高的家庭,风险类资产的持有率和金额占比越高。这也表明,高收入家庭更有能力分配更多资金用于风险投资,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四)家庭人口规模与风险资产配置
家庭人口规模对家庭的财务决策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风险资产配置方面。家庭规模越大,通常伴随着更高的生活成本和负担,进而影响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决策。根据CFPS 2018年的数据,家庭人口规模与风险资产的配置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三口之家和四口之家在风险类资产的配置上具有相对较高的比例,分别为9.7%和8.3%,而五口以上的大家庭由于生活开支较大,其风险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下降至4.1%。这反映了大家庭在面对较大经济压力时,更倾向于保守的资产配置策略,减少对高风险资产的投资。
表4显示了不同人口规模家庭的风险资产配置情况。随着家庭人口规模的增加,风险资产的持有率和占比均出现了下降趋势,尤其是五口及以上的大家庭,在风险资产配置上的比例显著低于三口或四口之家。
五、生命周期与风险资产配置的交互影响
(一)生命周期理论与资产配置
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个人在其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的财务阶段,每一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都不同,因此,资产配置策略应随之调整。在早期阶段,即工作初期,个体通常承担较高风险,选择增值潜力大的风险资产,如股票或股权投资。中期,随着家庭责任的增加,如子女教育和房屋购置,个体可能将更多资金转向相对稳定的投资,如债券或混合基金。进入晚期,即接近退休,风险承受能力降低,更多偏向于保本和固定收益类产品,如国债或高信用等级企业债,以确保退休后的稳定现金流。家庭在35~50岁期间的风险资产配置比重平均为47%,而在50岁以上则降至30%以下。
(二)养老保险与风险资产调整
养老保险作为生命周期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投资者提供了在不同生命阶段中对冲风险的手段。基本养老保险提供基础保障,使得个体即使在资产总量较少时也能对抗长寿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可能会增购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或商业养老保险,以获得更高的保障水平。这样的保障使得个体能够在中老年减少对风险资产的依赖,转而增加债券和定期存款的配置比例,从而实现资产的稳定增长和风险的合理分配。在接受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家庭中,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由退休前的45%降至退休后的25%。
(三)生命周期阶段的资产配置策略优化
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应考虑到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养老保险的引入为家庭资产配置提供了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退休规划的早期阶段应重视资本增值,积极配置股票等风险资产;中期应逐渐增加债券比重,以应对未来收入减少的风险;晚期则应聚焦于资本保值和稳定收益,优先考虑养老金的稳定输出,确保退休生活的质量。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的变化,家庭应定期重新评估并调整其资产配置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个人需求。通过分析,65岁以上人群的稳健投资比例高达70%,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六、养老保险与家庭投资行为的心理影响
(一)基础养老保险的心理安全感与投资行为
基础养老保险提供的心理安全感使家庭能够在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前提下,更加积极地考虑投资风险资产。这种保障减轻了家庭成员因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财务压力,使其更愿意承担短期内的投资波动。在心理学领域,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安全感的提升能显著降低风险规避行为,推动个体从保守的存款和债券投资转向可能带来更高回报的股票或其他权益类资产。由于养老金的存在,即使面对市场的不利波动,家庭成员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生活水平,从而在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投资高波动性资产的决策。
(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投资行为的变化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作NbaJg70adVR1UtJCStc3xw==为一种高级保障手段,为员工提供额外的退休金。这类保险通常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和公司利润挂钩,提供了比基本养老保险更丰厚的福利。心理上,这不仅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对未来的信心,而且显著改善了他们对投资风险资产的态度。具体来说,当员工感知到自己在退休后仍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时,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期可能更倾向于投资于潜在回报高但风险相对较大的资产。此外,这种保险机制还可能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忠诚度,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关联到他们未来的收益和生活质量。
(三)商业养老保险的激励作用与投资选择
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是一种定制化的退休保障方案,不仅包括基本的生活保障,还可能包括投资回报,如链接股市的投资型保险产品。这类保险产品的存在,实际上引导家庭成员学习和理解更复杂的金融产品,从而影响其对各类投资资产的选择和配置。具体来讲,拥有商业养老保险的家庭成员,心理上可能对投资市场的波动和风险具有更高的容忍度,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市场表现不佳,保险产品的一部分收益仍可为其提供保障。这种心理预期不仅促进了对股票、基金等变现快速的资产的投资,还会增强个体对新兴市场或高科技行业的投资兴趣,这些领域通常被视为高风险但高回报的投资选择。
七、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养老保险的实际效应
(一)家庭资产在不同区域配置情况
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家庭资产的配置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的家庭通常拥有更多的资产配置,其中房产资产占比最高,表明了东部地区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在东部地区,家庭总房产的占比达到了86.4%,显著高于中部的79.3%和西部的83.6%。此外,东部地区家庭在金融资产的配置上也显示出较高的多样性,尤其是风险类金融资产的持有率为1.5%,明显高于中部的1.3%和西部的0.6%。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东部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该地区居民对于高风险投资的接受度较高。
(二)养老保险在不同地区配置情况
在养老保险的地区配置上,东部地区同样展现出较高的覆盖率及多样性。东部地区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为88.89%,而同时持有基本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户数为138户,持有基本和商业养老保险的户数为147户。这一数据远超中西部地区的对应数字,表明东部地区在经济更加发达的背景下,居民对养老保障的需求更为复杂,也能够承担更高层次的保险产品。相比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居民虽然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广泛,但在更高层次的保险产品配置上则相对较少。
八、结语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养老保险的完善程度显著影响了家庭的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在样本中,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的家庭,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普遍高于仅依赖基本养老保险的家庭。尤其在城镇区域,参与高级养老保险的家庭,其风险资产投资的比例高达21.7%,而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仅为0.3%。此外,家庭收入水平与教育程度的提高也显著提升了风险资产的投资意愿与能力,显示出养老保险结构、家庭特性与区域经济环境对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具有深刻的综合影响。
参考文献:
[1]郭淑锦.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对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21.
[2]林靖,周铭山,董志勇.社会保险与家庭金融风险资产投资[J].管理科学学 报,2017,20(02):94-107.
[3]刘进军.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异质性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J].经济问题,2015(03):51-55+60.
[4]龙江波.养老保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3.
[5]张明,柯占莲,李罗的,张腾.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网络与风险金融资产配置[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4(09):83-98.
*基金项目: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24年省高水平智慧康养专业群“揭榜挂帅”专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以需求为导向的智慧康养专业群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zky2024cx-01;主持人:于莉)。
(作者单位:宋方超,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于莉,枣庄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