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我国预制菜产业区域分布格局,立足江苏实际,系统分析近年来江苏省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提升预制菜品牌知名度、建立预制菜产业联合研发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推进江苏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预制菜;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引言
作为食品工业化的产物,预制菜源于美国,2021年美、日预制菜的渗透率已达到60%以上,而我国仅为13%左右。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便利性要求的提高,预制菜作为一种便捷且具有一定营养价值的半成品或成品菜肴,正逐步成为消费者用餐的重要选择。然而,预制菜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集聚度不高、科技支撑力不强、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缺失等诸多挑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是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内容,江苏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和农业大省,近年来预制菜市场规模显著扩大,涌现出包括味知香等在内的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企业,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此,探究江苏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不仅有助于推动预制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亦能为其他地区乃至全国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国内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消费者餐桌,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等多个环节。根据《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相关内容,受冷链运输、物流成本、销售渠道和资金等限制,目前我国预制菜行业仍然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竞争格局尚未定型。从市场渗透率和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有望发展成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国内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如下:
一是优质头部企业集聚东南沿海省份。根据2024年3月胡润发布的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数据,安井食品位居榜首,百胜中国、双汇、绝味食品、味知香是最具实力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TOP5。从百强企业分布来看,广东和上海是上榜企业最多的地区,分别有17家和15家,其次是湖南,有11家。北京、福建、山东各有9家企业,浙江有8家企业,江苏有4家企业,分别是味知香、好得睐、雨润食品和荷香。
二是产业链条加速整合。预制菜产业涉及农、畜、禽、水产品等多个领域,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与协同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批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预制菜企业应运而生,如湛江国联水产、福建安井食品、青岛正大等,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产业链的整合也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当前,消费者对预制菜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推动了行业的不断创新。从口味、营养到健康,“低碳水、低脂肪、高蛋白”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饮食目标。预制菜企业需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因此,企业纷纷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预制菜产品。例如,低脂、低糖、高纤维的健康型预制菜,以及针对素食者和宗教信仰者的特殊食品等,这些创新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也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
四是消费渠道集中B端。近年来,我国消费渠道更加丰富而多元化,除传统餐饮店、农贸市场作为基础外,现代商超、生鲜电商、视频直播等新兴零售渠道发展势头强劲。目前B端仍是预制菜的主要渠道。随着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不断加快,对菜品的标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在各类成本压力和疫情的冲击下,餐饮企业也需要控制经营成本。根据《2024年中国餐饮产业生态白皮书》,2023年中国连锁化率约为21%,出于口味一致性与降本增效需求,连锁餐饮催化出企业自建中央厨房或寻求预制菜供应商合作需求。团餐的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1.5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2.1万亿元,预制菜可满足团餐提前采购、按时出餐的制作需求,缩减餐饮的人力成本,也能够保证口味的一致性,团餐企业对预制菜的需求不断增长。
五是预制菜开始延伸至C端。自受疫情防控影响,家庭小型化趋势及工作时长增加等因素催化预制菜行业直接触及终端消费者的生活。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户均人口2.62人,已跌破“三口之家”。做饭的成本也随着家庭人数的减少而提高,家庭越小做饭就越难。根据《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报告》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自己难以胜任烹饪任务,这一问题在年轻一代中尤为明显。现代工作节奏变快,消费者倾向于简易化烹饪,通过外卖或购买预制菜来满足快捷操作、单人用餐及美味营养等需求。
六是社交平台驱动品牌成长。由于预制菜企业多以互联网营销为主,线下营销为辅,通过线上直播、达人种草等方式营销传播预制菜产品及品牌信息,消费者通过网络快速了解预制菜产品信息。新兴的小红书、抖音和微信商城,正成为预制菜品牌快速发展的新引擎,这些平台利用社交网络的力量,让用户通过分享和推荐参与到预制菜的购买决策中,极大增加了品牌的可见度和信任度,这种“互联网+食品”的模式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便捷的网购体验,也为预制菜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三、江苏预制菜行业发展现状
(一)现状分析
总体来看,江苏省现有预制菜企业超过5800家、数量居全国第三。主要包括生产企业、经销企业和团餐企业三类。与此同时,江苏拥有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而且2022年预制菜数字消费指数全国第一,江苏预制菜生产及消费市场均已步入成熟阶段。
一是产业链上游资源丰富。江苏省农产品资源丰富,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粳稻生产省份、全国优质弱筋小麦生产优势区。省内盛产多种特色粮食及经济作物,众多的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势区,为预制菜加工提供了食材基础。对于2022年省内预制菜原料主要涉及的农产品品类,农业生产以蔬菜产量最高,产量达到5974.67万吨。林业生产中,板栗产量最高,达到1.34万吨。牧业生产中,肉类产量最高,达到318.06万吨。渔业生产中,淡水产品产量最高,达到369.63万吨。
二是科技创新基础雄厚。江苏省高等院校众多,农产品加工科技力量雄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预制菜技术储备与产品创新方面研创了50多项重要技术,开发了六大类50余款新产品,技术创新和产业推动能力良好。江南大学拥有食品领域唯一的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平台,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及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和湖南农业大学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浏阳农科园共建湖南省湘菜预制菜技术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微生物与生物技术研究水平国内领先,主要从事食品微生物源发酵产物、发酵技术及调控等研究,已获得授权专利超30项。
三是企业实力不断提升。江苏省好得睐、味知香、老翁蟹业、益客食品、雨润食品等预制菜企业在全国均具有一定知名度。根据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发布《2023年年度中国各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排行榜》,2023年年度中国各省预制菜产业发展水平排行榜前10名有广东、山东、河南、上海、安徽、江苏、四川、福建、湖北、浙江,江苏位列第六。
四是生产消费能力强劲。作为经济大省,江苏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呈不断上升趋势,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674元,居全国第四。同时,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491元,比上年增长8%,带动食品消费支出不断上涨。随着居民消费质量显著提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不断增长,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推动预制菜行业发展水涨船高。
(二)当前存在问题
江苏省预制菜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主要的问题在于:
一是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问题。根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消费者反映预制菜存在菜品变质腐败、食材不新鲜及过期现象,这对消费者健康和行业信誉都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预制菜是提前加工制作完成的,其食材的搭配、新鲜度和卫生状况难以保证;部分预制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变质和腐败现象,严重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品质,甚至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此外,部分商家为了延长保质期,可能会添加过量的防腐剂和添加剂,进一步加剧了食品安全问题。
二是标准体系与市场规范不统一。目前,预制菜产业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市场规范不统一。这导致江苏省预制菜产品的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难以判断产品的优劣。同时,预制菜产品的标识标签信息不全,如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方式等重要信息缺失,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三是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有待提升。预制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大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作为支撑。然而,目前江苏省预制菜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仍存在不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限制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因此,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建设,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成为江苏省预制菜产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是品牌建设亟须强化。随着预制菜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江苏省虽然有一些知名品牌,但预制菜企业仍然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众多品牌的竞争压力。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品牌,是江苏省预制菜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因此,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成为江苏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五是产业链条不完善与协同发展不足。一方面,江苏省预制菜产业的产业链条存在脱节现象,需求端预制菜企业采购到品质稳定的优质食材相对困难,另一方面,供给端大量优质农产品存在销售难问题。与此同时,冷链物流配套不足也是产业链条不完善的重要表现之一,这导致预制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无法有效衔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效率。此外,省内预制菜产业的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也制约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高质量提升。
四、推进江苏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进江苏省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加大对预制菜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方面,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从省级层面统筹布局,出台促进预制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地市制定出台配套政策,为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加强行业规划和指导,推动预制菜产业与农业、食品工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联动和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
二是提升江苏预制菜品牌知名度。由政府牵头,联系行业内重点企业、科研单位等成立产业联盟,联合协作发展,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推进预制菜品牌培育,发挥头部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利用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宣传推广江苏预制菜企业,吸引新消费者,提升老消费者的复购率。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引导,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预制菜龙头企业。支持这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带动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升江苏省预制菜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建立预制菜产业联合研发服务平台。与国内外有关预制菜产业机构和专家进行多样化合作,依托地方绿色健康食品特色,联系院校、企业等团餐消费单位,形成产、学、研、销合作模式。支持食品加工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组建预制菜联合研发平台和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探索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预制菜产业联合研发平台,开展预制菜成品、半成品加工与贮存技术研究,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是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引进一批预制菜研发、制作专业高端人才,培育一批预制菜专业高层次人才,评选奖励一批在预制菜产业贡献卓越的典型先锋人物,促进预制菜产业的高端化发展。重视预制菜人才培养,进一步引导江苏预制菜重点企业同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合作力度,开设预制菜相关课程,鼓励企业、高等院所、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联合建设预制菜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层次,实现人才培养发展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拓宽职业晋升通道,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与高层次人才同步推进的局面,打通人才上升的途径,提升人才归属感和获得感。
五是优化供应链管理协同。推动预制菜产业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建立稳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和物流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同时,加快推动智改数转网联,推动重点企业实施软硬件一体化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推动设备和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供应链的精准管理和高效运作。积极拓展预制菜产品的市场渠道,包括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餐饮企业等多个渠道。建立多样化的销售渠道,加强营销方式的创新,运用新型营销策略等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注重消费者体验和服务质量,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六是构建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预制菜产业的相关标准,包括产品质量、生产流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标准,确保市场上有统一、可执行的规范。发布预制菜地方标准目录,对主导制定并获批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的进行重点支持。建立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体系,加强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落实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措施,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从卫生许可、产品质量等方面,制定市场准入标准,构建“政府+企业”两个维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结合预制菜标准化生产要求,细化明确预制菜全产业链中的关键质量安全把控点,建立食品原料溯源制,使生产企业从源头上有规可循,有标可对,有法可依。加强本地和出口预制菜的食品安全监管,完善产业监管方式,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大生产资质审核,建立考核评估制度,防范行业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
五、结语
综上所述,预制菜作为新兴行业,正在蓬勃发展。江苏在预制菜生产及消费市场均已步入成熟阶段的同时,还存在食品安全影响消费者健康、标准体系与市场规范不统一、技术创新支撑能力需要提升等问题,需要在发挥政策引导和支持、提升品牌知名度、联合多方构建研发服务平台、做好人才引育留用、优化供应链管理、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等方面发力,加快打造舌尖上的新质生产力。
参考文献:
[1]安俊文,方梓蓥,高希西,等.我国预制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J].食品与发酵工业,2024,50(05):388-394.
[2]张婷,徐平.黑龙江省预制菜产业特色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13):41-43.
[3]王静田,王谦.广东预制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24(09):46-50.
[4]云南预制菜产业发展基础与对策研究[J].中国果菜,2024,44(08):65-69.
(作者单位: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