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发展阶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具体指向。基于开放平台、资源禀赋、产业园区、民营企业等条件,德宏州科技创新与产业整合发展空间和潜力大。立足实际,聚焦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德宏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人力资源引培,推进高水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推动德宏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基础条件;实践启示;路径探索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2024年4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指出着力扩增量、优存量、促变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德宏地处云南省西部,与缅甸接壤,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多年来,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德宏州持续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园区服务,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产业集聚发展。新发展阶段,围绕云南省委“3815”发展战略目标,德宏州委坚持“三支柱一标杆”主攻方向,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扶持培育民营企业为着力点,发展壮大园区经济,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探索德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德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
(一)开放平台
德宏州具有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沿边区位优势,自2012年以来,国家及相关部委给予德宏州一系列的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政策倾斜,先后设立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实施“境内关外”海关特殊监管的姐告边境贸易区、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中国(德宏)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
(二)资源禀赋
德宏州具有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生物制造等独特资源。依托光热水土优势,德宏形成以香软米、糖料蔗、咖啡、坚果、茶叶、核桃、鲜笋、蔬果为代表的一批特色农业资源。依托自然人文优势,德宏打响以瑞丽江—大盈江流域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孔雀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及瑞丽一寨两国和芒市傣族古镇夜间经济等一批文旅资源,拥有独具特色的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五种世居民族的民俗饮食节庆文化。依托独特立体气候和地貌组合,德宏州拥有丰富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获得中国“亚马逊”“物种基因库”美誉,可利用药用植物资源1248种,中国鸟类资源第一县的盈江可观测鸟类达720种,占我国鸟类总数50%以上。
(三)产业园区
德宏现有国务院批准的瑞丽沿边产业园1个。依托畹町、瑞丽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规划建设30平方公里的沿边产业园。园内以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纺织服装、通信电子、装备制造等为重点产业,配套发展保税、跨境、物流等服务,构建“4+3”产业体系。目前,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园区软实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发展规划、配套设施、精准招商等内容明确,推动入园企业项目的落地见效,初步形成“纺织服务、电子信息、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的产业聚集态势。
(四)民营企业
统计显示,德宏州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2%,民营企业构成德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底,德宏州产业园区入驻民营企业达215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4户,占总数的48.37%,主要涵盖食品加工、坚果加工、制糖、制药、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水养殖产品加工、木材(红木)加工、珠宝首饰加工、橡胶生产、纺织服装、燃气供应、电子电器、电子元件加工、矿采选、硅冶炼、混凝土、水泥制造、建材、医疗器械、水力发电、电力、摩托车组装、摩托车零配件生产、光伏、光伏设备制造等多领域宽范围。
二、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德宏实践启示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运用“守”与“创”的辩证思维,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等维度的全面深化改革。
(一)传统产业巩固提升
甘蔗种植是德宏州传统农业产业之一,不仅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成为山区居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作为国家滇西南甘蔗优势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德宏州有49个乡镇(农场管委)种植甘蔗,覆盖3.84万户家庭17.84万蔗农;共有德宏英茂、农垦芒市康丰糖业、农垦陇川糖业、中粮梁河糖业4家糖业公司10座糖厂11条生产线,日处理甘蔗能力3.95万吨。根据传统初加工流程,一根甘蔗进入生产环节,经初加工制作、包装成白糖进入市场销售;甘蔗渣(废料)作为糖厂锅炉车间生产燃料直接焚烧;剩下的糖蜜(废料提取物)加工制作成工业酒精。德宏州传统加工制造的蔗糖产业链条短,延伸产品类型较单一,整体的经济效益偏低。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蔗糖产业转型升级,德宏州探索产业链条延链补链。
1. 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引入优质工商资本
作为国家甘蔗生产保护区之一,德宏硬指标为60万亩。陇川县是云南省甘蔗示范特色县,甘蔗种植保有面积50万亩。同时,将甘蔗综合实用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的专业机构——德宏州甘科所下沉到陇川县景罕镇,更好地服务乡镇一线广大蔗农。糖蜜是制作干酵母的重要原料,吸引“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安琪酵母有限公司落户陇川景罕建厂。2011年11月经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英茂糖业共同出资组建安琪酵母(德宏)有限公司(股份制合作),公司占地约118.5亩,注册资本1.87亿元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依托甘蔗糖蜜这一主要原料,生产高活性酵母、生物有机肥等核心产品。
2. 聚焦产品创新开发,延长蔗糖产业链条
安琪酵母(德宏)公司建立严格的品质控制体系和认证机制,实现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突出产品差异化的竞争力。通过食品生产许可认证(SC)、清真食品认证、食品质量安全及职业健康(ISO22000、ISO9001、ISO45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认证,提升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消费者信任度。2017年以来,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资质,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绿色食品20佳创新企业”等荣誉。同时,公司拥有自主研发团队,重视科技创新与产品研发。持续投入研发资金,引入高新技术人才,成功申报22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技术专利。现拥有一条年产3万吨活性干酵母生产线(运用西门子集成控制的全自动生产线)和一条年产6万吨生物有机肥生产线。利用甘蔗糖蜜为原料生产高活性干酵母,酵母工艺废水生产生物有机肥,实现蔗糖产业链纵向延伸。
3. 培育“链主”企业,强化社会责任担当
依托“链主”安琪酵母(德宏)公司通过订单基地采购原料方式直接带动德宏州近6000户蔗农发展甘蔗种植,户均增收9000元以上,采取“公司+基地+技术+农户”发展模式,构建紧密型联农带农机制。2021-2023年公司累计上缴地方税收7588.59万元,公司吸纳当地雇员约300名,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标准法规,公司自觉践行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努力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引用世界一流酵母工艺废水处理设备——蒸发浓缩MVR,年均投入环保费用5000万元,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设备、改进传统工艺,持续提高原料、能源利用效率,坚持品牌化、绿色化、标准化发展道路。调查显示,公司外排水实现云南省环保厅24小时在线监测,固体废弃物、气体、液体、噪声由德宏州环保部门定期检测,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担当。
实践启示:从“农户甘蔗种植—糖厂机制白糖—企业工业酒精”传统模式,转变为“甘蔗科研所—甘蔗种植—糖厂精品白糖—糖蜜一变酵母、二变有机肥—公司销售”等升级模式,德宏州通过扶持培育安琪酵母(德宏)有限公司为链主企业,强化产业补链延链,促进蔗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二)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按照云南省“十四五”规划要求,德宏州依托瑞丽沿边产业园,实施芒市瑞丽陇川“三城联动”发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承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紧扣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契机,德宏州加大招商引资,吸引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入驻产业园区,推动产业创新制造基地建设。
1.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水风光领域储能项目
依托自然资源和光热优势,德宏州加快以水风光领域储能项目为主的新兴产业发展,摆脱区域能源发展不平衡困境。2023年底瑞丽天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入瑞丽沿边产业园(环山片区),通过租赁标准化厂房,持续推进瑞丽落地共享储能电站项目。天德科技重点研发液冷储能集成系统的主要产品,公司面向大型地面电站、科研医疗机构、轨道交通和高精尖技术企业开展主要业务。作为德宏州第一家新能源生产企业,天德科技成为全州践行新质生产力的示范标杆,为瑞丽沿边产业园持续注入绿色新动能。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要求,瑞丽市持续推动构建德宏特色“风光水储”新型电力系统。依托中电建瑞丽新能源有限公司和瑞丽市宁升新能源有限公司,针对城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国有资产及部分工商业、农村用户、部分公房实施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扎实推动绿色环保项目落地。
2. 发展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材料产业
尚宝电子是以生产高频变压器为主,以及开展电子元器件、变压器、电感等电子元件的组装企业,产品主要应用在手机充电器、电源适配器、液晶电视、电脑主机等消费电子类、3C类和电脑周边,作为华为、小米、OPPO手机和亚马逊、索尼、三星、苹果等品牌的国内外终端供应商。2017年引入瑞丽沿边产业园(环山片区),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厂房面积5000平方米,2018年投入生产,招聘缅籍劳力300余人。面对国内人工成本增高、外籍便宜劳工招聘难以持续等瓶颈,从2019年开始瑞丽尚宝电子元件有限公司逐步推动生产机器全自动化更新,运用自动化绿色生产方式扩大生产能力,切实保障企业出口订单生产需求。2023年底尚宝电子投入160台自动化设备生产,替代1000名传统手工作业员工,有效减少人工使用,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实践启示:德宏州发挥区位和比较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同类产品和同类产业集聚,有效发挥产业向外转移的拦水坝、蓄水池。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园区建设,吸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材料产业入园设厂,推动水风光储能项目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雏形初步形成。
(三)未来产业布局谋划
近年来,严格按照《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要求,贯彻落实《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德宏州聚焦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2021年以来,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芒市遮放小毕朗米业有限公司、云南傣药有限公司、瑞丽鹏和农业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安琪酵母(德宏)有限公司、盈江县华康高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德宏小匡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云南德凤茶业有限公司、梁河县益坤粮油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民营企业先后获得云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荣誉。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德宏开展未来产业布局谋划。
1. 立足生物资源优势,研发民族医药产品
德宏少数民族医药具有悠久历史,尤其是傣、景颇民间偏方、验方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开发利用空间潜力大。傣药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傣、藏、蒙、维被中国列为四大民族药。云南傣药有限公司(注册地:瑞丽),公司前身瑞丽民族制药厂,成立于1995年3月,注册资金2100万元,是一家主要经营药品生产、研发型的企业。自公司创建以来,利用德宏生物资源,开发含傣族元素的药品、保健食品及医疗器械类产品20余项,着力打造“云南傣药”品牌。挂牌成立胡海燕博士工作站,投入科技研发经费,持续增强科技创新与产品研发。2018年12月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2023年获云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质。2018年云南傣药研发的熊胆滴眼液荣获云南省药学会、新华网颁发的“云南极具传承性民族药”奖项。依托洁净厂房、无菌灌装生产线、质检中心等基础项目投资建设,公司构建起产品质量安全规范体系。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国GMP),云南傣药公司制定滴眼液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实现生产区空气按照不同区域洁净度要求,进行净化处理,确保生产操作空间符合洁净规定。拳头产品滴眼液,实现生产过程无菌控制,灌装药品核心部分达到A/B级洁净级别要求,所有出厂产品均赋予二维条形码,消费者对购买产品可追溯。目前,云南傣药形成以滴眼液为核心产品,饮用水罐装生产和消杀产品销售为辅的经营格局。
2. 聚焦医药产品创新,区域比较优势凸显
红云制药(梁河)有限公司是德宏州药品种类、生产规模最大的制药企业。2015年由云南鸿翔一心堂收购重组。2017年公司重组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公司获得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及美国FSVP认证。通过国家药品GMP认证,拥有片剂、散剂、胶囊剂、酊剂、口服溶液剂等9个剂型30个品种。公司具有完善管理制度,重视科技创新,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建立杨生超博士为首的科技研发团队。依托云南省高等院校为科技支撑,持续深入研究绞股蓝皂苷组织、选育良种、栽培规模等关键技术,不断增强绞股蓝系列产品市场竞争力。2021年绞股蓝总苷按中药新药“同名同方药”注册申报临床前研究项目被列入云南省科技厅项目库,为公司绞股蓝产业链发展提供技术支持。2023年公司销售额达1.55亿元,其中绞股蓝总苷胶囊单品销售达1.16亿元、占经营总收入75%。目前,红云制药公司生产出品羚翘解毒片、绞股蓝总苷胶囊、藿香正气水、回春酒、仙茸壮阳口服液等系列产品。近年来,公司坚持以绞股蓝产业链为重点,深度研发系列保健产品,2024年1月红云绞股蓝牙膏进入市场销售。同年在乌镇召开的健康大会暨第三届中国OTC大会上,凭借慢病管理领域的产品优势和创新的营销方式,红云制药公司“红云绞股蓝品牌IP”获得“西湖奖”创新营销案例。
实践启示:围绕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等领域,推进未来产业布局谋划。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加快制药企业改制重组,德宏州生物医药雏形初现。
三、德宏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探索
新发展阶段,围绕塑强创新“牛鼻子”、厚植发展“绿底色”、培育人才“强引擎”、下好改革“先手棋”等关键和重点,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模式,转换发展动能,持续推动德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立足实际,德宏州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坚持企业主体的创新地位,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赋予企业自主创新制度支撑。全面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针对优势领域产业链不完整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依托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形成同种产品和同类产业集群,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以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不断开辟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夯实德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扶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融通带动作用,推进关联企业间融通发展。紧跟云南省低空经济总体布局,探索德宏“文旅+”低空飞行新业态。
(二)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德宏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作用。打好瑞丽沿边产业园这一张牌,推动“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协同发展,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构建德宏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契机,聚焦纺织服装、电子元件组装、进口农产品加工落地等领域,纵深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紧扣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加快推进以咖啡、茶叶、石斛、蔬果为代表的拣选包装加工自动化车间建设,严把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关,探索农超对接、驻村帮扶等渠道,提供让广大群众放心的农副产品。同时,引导鼓励企业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与产业研发,推动创新要素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各级政府在财政、税收、信贷、出口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优惠。紧扣安琪酵母(德宏)公司二期工程年产1.5万吨酵母抽提物生产线建成投产,鼓励拓展食品调味领域产品、生物化工领域产品、营养健康及化妆品领域产品,进一步提升蔗糖产业附加值。加快创建创新型产业联合体。
(三)加快人力资源引进培育
坚持以人为中心,厚植人才资源,为德宏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可靠动力。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的融会贯通,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充分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立足实际,坚持人本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跃升,努力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制定实施校院企三方人才合作协议,持续深化德宏高校、职业院校和园区企业之间的广泛合作交流,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同时,结合德宏现实,紧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化民族地区人才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更好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
(四)推进高水平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不仅需要持续对外开放,同时也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德宏州在沿边区位、特色农业、文旅资源、生物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大。紧紧依托开放平台,加强制度型开放探索,为加快形成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支撑。
四、结语
总之,德宏州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和质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参考文献:
[1]余东华,马路萌.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理论阐释和互动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23(06):90-102.
[2]王珏.新质生产力:一个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4(01):35-44.
[3]王舒萱.新发展理念视角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多维探析[J].当代县域经济,2024(08):64-67.
[4]徐绮蔚.马克思生产力主体性视角下的新质生产力[J].决策与信息,2024(08):23-30.
*基金项目:2024年德宏州委党校校级课题“德宏州新质生产力实践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Z2024-2-03);2024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社会智库项目“云南德宏沿边产业园区建设调查研究”(编号:202429)。
(作者单位:中共德宏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