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号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它巧妙地融合了铜管乐器的强烈爆发力和木管乐器温柔抒情的音色,在管乐团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圆号起源于欧洲,其音色丰富多变,表现力强,要求演奏者必须精通各种演奏技巧与方法,方能充分展现其独特的音色魅力。自圆号被引入中国以来,其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对于圆号演奏者而言,日常的演奏技巧训练至关重要,同时,还应注重圆号与管乐团中其他乐器的协调配合,以达到更加和谐、统一的演奏效果。本文旨在探讨管乐团中圆号的演奏技巧与训练内容,通过总结经验,为圆号初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圆号及其音色概述
圆号亦被称作法国号,属于铜管乐器系列,整体为铜制。其中号嘴呈漏斗形;管身设计独特,呈螺旋状展开;喇叭口宽而大。圆号通常有4个精巧的按键,其中特别设置了1个键用来转换指法调性,这一设计使演奏者在吹奏圆号时能够实现对音高的灵活控制,轻松适应并满足不同类型乐曲的演奏需求。圆号的管体包含多处曲折设计,机械部分则巧妙地采用了回旋式活塞结构,当演奏者按下活塞键时,活塞会旋转,进而连通旁路管,此机制起到了扩展号管长度、丰富音色表现的效果。[1]
圆号既能发出铜管乐器特有的嘹亮音色,又蕴含着木管乐器般的柔和与温润。这种融合铜管与木管音质的独特性,使其在交响乐团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能够与其他乐器完美配合,共同编织出和谐丰富的音乐织体。标准的管乐团通常配备4支圆号,而一些规模更为宏大的乐团则会增至6支乃至8支,以增强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在圆号的演奏实践中,降B调和F调是最为常用的两种调性,它们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音乐魅力。降B调圆号以其明亮而有力的音色,特别适合演绎充满力量与动感的进行曲,为音乐注入生机与活动。相比之下,F调圆号则以其浑厚而温柔的音质见长,更适合演奏那些细腻情感的乐曲,为听众带来温暖而深沉的听觉享受。[2]
二、管乐团中圆号的演奏特性
(一)合作性强
在管乐团中,圆号常常扮演着和声与旋律的双重角色,与其他乐器协同合作,共同营造出和谐而富有层次的音乐氛围。圆号的音色温暖而圆润,音量适中,既不会显得突兀,也不会轻易被其他乐器的声音所掩盖,这种特性使它在乐团中展现出极佳的合作性,能够与其他乐器相互呼应,彼此补充,共同演绎出感人至深的音乐作品。[3]以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在管乐演奏的呈示部中,圆号与巴松的齐奏成为主题内容的亮点,它们共同呈现出深沉而庄重的旋律线条;随后,单簧管与巴松又进一步引出后续的旋律发展。在这一乐段中,圆号与巴松的音色相互交织,彼此映衬,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还营造出一种更加庄严的演奏氛围。这种富有表现力的合作,充分展现了圆号在管乐团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二)技巧多样
在管乐团中,圆号以技巧多样而著称,这不仅体现在演奏者要掌握复杂的按键操作和灵活的指法转换上,还展现在对气息控制的精准把握上。圆号的演奏技巧要求演奏者具备高度的专业素养和长期的练习积累。从简单的单音演奏到复杂的旋律线条呈现,圆号都能以丰富的技巧展现其独特的音乐魅力。演奏者通过精准的按键操作,能实现对音高的精确控制,无论是高亢激昂的高音还是深沉浑厚的低音,都能游刃有余地表现出来。同时,圆号的演奏还讲究指法的灵活转换,以适应不同调性和乐曲风格的需求。此外,气息控制也是圆号演奏中的一大难点。演奏者通过长期训练,能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气息分配,确保演奏过程中音量和音色的稳定性。这种技巧多样的特点不仅能为圆号演奏者提供广阔的表演空间,也能为管乐团的音乐创作和演绎增添无限可能。[4]
三、管乐团中圆号的演奏技巧与训练策略
(一)演奏姿势与训练
1.站立式演奏姿势
通常情况下,圆号采用站立式演奏姿势,多见于军乐演奏或音乐会独奏表演场合。此种演奏姿势对演奏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演奏者不仅要具备足够的臂力以稳固地支撑乐器,还需在保持乐器稳定的同时保证演奏流畅进行。站立式演奏时,演奏者应保持双脚平稳站立,双脚间距与双肩同宽,以确保身体重心稳定。双手则需将圆号托举至胸前位置,号嘴与地面之间形成大约30º的倾斜角,这样的角度既便于演奏者吹奏,又能确保乐器在演奏过程中的稳定性。演奏者双眼应保持平视前方,避免颈部过度弯曲,以确保气息顺畅无阻。演奏者右臂需适当打开,寻找到双臂之间的平衡点,以便分散乐器的重量,减轻身体负担,避免长时间演奏导致身体过于疲惫。[5]
2.平坐式演奏姿势
平坐式是圆号演奏中另一种常见的姿势,它有助于演奏者身体更加放松,有效缓解双臂平举带来的酸涩感,使演奏者能够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演奏本身。采用平坐式姿势演奏时,演奏者需选择一个无扶手的椅子平稳落座,椅子的高度应根据个人体型和演奏需求进行调整。演奏者要保持双脚张开至与双肩同宽,身体可适当前倾,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前倾导致身体失去平衡。为了避免因完全落座而导致的腹部松弛、气息流动不畅等问题,演奏者腰部和腹部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维持良好的呼吸状态。演奏者在坐稳后,左脚可适当前移,右脚适当后移,与臀部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关系,这样的坐姿有助于演奏者身体最大限度地放松,同时保持演奏时姿势的稳定性。在手持乐器方面,左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应分别放在圆号的对应按键上,大拇指则放在变音键上,以便随时调整音高;右手则应放在喇叭口内部,五指保持并拢回缩的状态,大拇指与食指贴紧圆号口内壁,以确保圆号能够稳定地放置在演奏者的右腿上。[6]
(二)口型技巧与训练
1.口型调整
演奏者应精准控制唇部肌肉的变化,因为即便是细微的口型变动,若嘴唇肌肉控制不当,都会直接影响乐器的音准与音色,进而使演奏效果产生偏差。鉴于此,加强圆号演奏技巧的日常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持续的训练,演奏者能够不断提升演奏技巧的运用能力,确保在演奏时能够维持正确的口型与稳定的肌肉状态,从而演绎出充满表现力的音乐。
在圆号演奏中,口型的调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气流的顺畅流通以及在不同音域中音色的变化。在日常训练中,演奏者应不断探索和尝试不同的口型,以找到最适合自己演奏的口型。为了找到理想的口型,演奏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练习。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用唇部轻轻接触手背,在准备发出“么”的声音之前,保持嘴唇的紧绷状态,并想象自己正在吹响圆号。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演奏者感受嘴唇的紧张度和气流的集中程度。另一种练习方法是模拟用吸管喝饮料的情景。演奏者可以将上下嘴唇与牙床紧贴在一起,形成一个狭窄的通道。通过这种方法,演奏者可以逐渐找到适合圆号演奏的口型,使气流更加集中,音色更加饱满。在调整口型的过程中,演奏者要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如,嘴角不应过分向两侧拉开,否则会导致发出的音过于分散,不够饱满;同时,嘴巴两侧也不应过分向内集中,这种口型会使声音闷在乐器内部,无法充分展现圆号明亮的音色。[7]
2.号嘴放置
演奏者还需掌握正确的号嘴放置位置,并注重舌头与气息的有效运用,同时充分发挥嘴唇的振动作用,以呈现出理想的音色效果。具体而言,在吹奏圆号时,演唱者应将号嘴放置在上下唇的中央区域,或是稍微向上或向下调整至唇部的三分之一位置。此时,吹奏者的口型应模拟发出“乌”音时的形状,即嘴唇略微向前突出并收紧,形成一个自然的圆形,避免过于松弛而导致漏气。同时,下巴应保持平坦,避免过度突出或鼓起,以确保吹奏的稳定性和音色的纯正。值得注意的是,圆号的号嘴相较于其他铜管乐器而言更为小巧,这就要求演奏者根据演奏的实际需要动态地调整口型,并精准地控制气息的流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演奏者要在反复的训练中不断锻炼对唇部肌肉变化的控制能力。通过长期的练习,演奏者将能够更加娴熟地运用舌头与气息,从而吹奏出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色。
(三)呼吸技巧与训练
在圆号技巧训练中,呼吸技巧的训练至关重要,是演奏者需要掌握的一项基础性演奏技巧。圆号演奏时的呼吸技巧有别于日常呼吸,主要呼吸方法有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及胸腹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诞生于18世纪,备受当时音乐家的推崇和喜爱,这种呼吸方法的大范围推广和应用与意大利学派新花腔风格的繁荣发展密切相关。胸式呼吸法类似于日常呼吸,鼻子充分吸气,抬高胸腔,胸部扩张使空气进入体内。[8]但是此种呼吸方法会导致肩膀出现明显的抖动,容易导致演奏者紧张,影响圆号的演奏效果。腹式呼吸法诞生于19世纪,当时音乐向戏剧化发展,有力且抒情化的男声歌唱方式衍生出了很多新的音乐风格。受其影响,呼吸方法也朝着腹式呼吸法转变。腹式呼吸法避免了胸部的呼吸阻力,使气息下沉到横膈膜下部位置,腹部肌肉群成为控制呼吸的主要力量。使用腹式呼吸法,吸气时横膈膜下沉,胸部肌肉扩张;呼气时横膈膜上提,使腹部肌肉随之收缩。此种呼吸方式可以让气体流入得更顺畅。胸腹式呼吸法则兼具前两种呼吸法的优势和特点,以横膈膜下沉呼吸法为根基,带动胸腔同步扩张,使气息变得更长,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乐曲演奏需要。此种呼吸法充分调动了胸部和腹部肌肉群,在演奏一些长乐句或是抒情乐句时能够更好地传情达意,但是对于一些快速的乐曲段落,则会由于呼吸速度较慢,使演奏不够流畅。
由于圆号号嘴较小,入气管狭窄、细长,因此演奏者要根据演奏需要,灵活选择适宜的呼吸技巧,使气息流入乐器内实现充分振动,从而产生理想的音响效果。[9]
(四)特殊技巧与训练
1.吐音技巧
吐音是圆号演奏中的一种特殊技巧,要求演奏者在变换舌头动作时须平稳且敏捷,使演奏出的音头较为圆润且有颗粒感,深刻影响着乐器整体的表现力和节奏感。吐音时,演奏者要轻轻地将舌尖抵住门牙后侧,依据个体口型和演奏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同时避免舌头露在嘴唇外面。吹奏前演奏者要做好准备,气息流入时舌头要迅速离开上牙后侧,使气流流入号嘴,从而产生较为清晰的音头。为了保证吐音技巧的有效运用,演奏者还要控制好气息,避免舌头两侧漏气,否则将会导致演奏过程中气息不足、音头不直等情况,还会导致连续吐音时音头发生变化,致使演奏效果大打折扣。日常训练吐音技巧时,演奏者可尝试将一个小纸团放在舌尖上,利用“吐”字来发音,借助气流的力量将小纸团吹出去。通过反复的训练,演奏者能够更熟练地掌握吐音技巧,使舌头动作与气息更加协调。此外,长期的吐音技巧训练还能增强舌头的耐力与灵活性,为演奏者日后掌握快速吐音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要注意的是,演奏者在吐音技巧训练中,要始终保持口型稳定,避免随意改变吹奏口型,并且要合理控制演奏过程中音色、音量的变化,使吐音更为清晰、有力。吐音技巧的训练要量力而行,强度适中,长期训练会导致舌头过于僵硬,导致演奏不够自然,使演奏效果大打折扣。
2.长音技巧
长音技巧作为圆号演奏的一项基础性技能,对演奏的连贯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在管乐团演奏中,它直接关系到团队整体音响效果的和谐与统一。长音技巧的关键在于实现气息的连贯、平稳与深度。演奏者在实际训练中可尝试使用腹式呼吸法进行反复的深呼吸练习,仔细感受吸气的过程,时刻保持腹部肌肉绷紧,使气息更加平稳、连贯。[10]演奏者还可以反复进行音阶与琶音练习,以提高演奏的音准,使演奏出的音色更饱满。长音演奏中,演奏者要选择合适的换气技巧,并寻找到合适的换气点。这需要更具针对性的长音练习,帮助演奏者掌握最佳的呼吸节奏以及换气点,稳步提高演奏者的呼吸技巧水平。具体而言,演奏者可将长音段落划分为若干个小段落,围绕每个段落选择特定音色或音高训练,逐渐能够完整地演奏整个乐句。在此过程中,演奏者可以录制自己的演奏,并反复聆听与调整,以便发现气息控制、音色表现、音准把握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同时,尝试与小提琴、钢琴、木管乐器等不同类型的乐器进行合奏,能够让圆号演奏者更深刻地体会音乐的节奏感与和声效果,进而促进长音技巧运用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圆号在管乐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与其他乐器和谐共奏。因此,演奏者应当重视圆号技巧训练,紧密结合圆号乐器的结构与特性,并基于个人实际情况,开展系统化的技巧训练,以夯实演奏基础,从而更有效地提升自身圆号演奏水平,在管乐团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姜峰.圆号在交响乐中的重要作用和演奏风格[J].艺术品鉴,2024(24):163-166.
[2]王晓弟.管乐团中圆号的演奏技巧及训练方法[J].艺术大观,2024(12):79-81.
[3]易凯.圆号演奏及教学中的基本问题分析[J].大众文艺,2023(20):172-174.
[4]周雅文.圆号音乐作品创作及演奏技巧分析[J].黄河之声,2023(10):62-65.
[5][6]刘思旸.圆号演奏中音准的有效把握问题分析[J].参花(上),2023(02):71-73.
[7]张良.圆号音乐作品的创作及演奏技巧分析[J].黄河之声,2021(22):152-154.
[8]满燚.交响乐中的圆号作用和演奏技巧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0(20):129-131.
[9]田雯.集所有力量为一点——论圆号演奏中音准的控制[J].黄河之声,2020(18):140-141.
[10]张榕.圆号初学者教学之我见——拓展阶段练习[J].黄河之声,2020(13):32.
(作者简介:王鑫,女,本科,兰州大剧院,中级,研究方向:圆号演奏)
(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