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了两项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即IFRS S1和IFRS S2;同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4年九方面重点任务中要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在此背景下,为了找寻一条“先立后破”“西为中用”的创新路径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探索和应对公共管理部门、企业、教育部门以及从业人员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2024年3月17—18日,海南大学会计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加拿大T.P.E.I教育基金会、海南新金帆教育培训有限公司和《会计之友》杂志社在海南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五届自贸港建设与国际会计人才培养研讨会”。会议得到了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及海南大学会计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会专家学者围绕“ESG报告与人才培养”的主题展开了研讨。
会议分开幕式、主题报告和论文研讨三个环节进行。开幕式由财政部“会计名家”、海南大学会计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理事长伍中信教授主持。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唐宁玉教授以及《会计之友》杂志社总编笑雪先后致辞。唐宁玉院长代表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向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表示最诚挚的问候和最深切的感谢,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笑雪总编在致辞中指出,新质生产力释放了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为创新发展进一步明晰了行动方向。劳伦森大学管理学院院长Michel Delorme教授、加拿大特许专业会计师协会研发总监Taryn Abate和可持续发展总监Jeanette Hill、伍中信教授、南开大学周晓苏教授、天津财经大学黄宏斌教授、安永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合伙人张彬女士、韩国国际跨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孙占芳教授分别以《The “G” of “ESG” Governance:The Case of University Board Governance》《An overview and Update to Current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in the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Profession》《“科创+财管”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关于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企业ESG表现与绿色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及披露趋势》《中外人文交流与国际人才培养》为题作了主旨演讲。湖南农业大学彭小珈教授和上海大学毛丽娟博士进行了论文分享。与会专家学者的观点为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海南大学国际会计人才培养贡献了智慧。笔者通过整理,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国际会计人才培养促进企业创新
随着我国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及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向“减贫之路”和“增长之路”转型,对能够适应国际会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响应这一需求,财政部发布了《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财会〔2022〕3号)和《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旨在实施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增强我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海南正在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这一进程中,企业涉及的业务更加趋于国际化,而国际会计人才的短缺将会成为阻碍国内企业发展和“走出去”的绊脚石。因此,培养以业财融合为导向、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具备高超实践能力和灵活双语沟通能力的创新型国际会计人才,可以更好地为海南自贸港企业开展相关项目提供优质服务。经过专家学者的深入研讨,分别提出了三项核心策略:因地制宜培养国际会计人才;跨学科融合人才培养;打造多元化实践平台。
(一)因地制宜的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南开大学周晓苏教授认为,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背景因地制宜。课程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教材与课程之间需要相互配套;教学方法上提倡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关键在于引入实际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分析;适当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图书馆藏书、学术资料、实验室设备以及实习机会等。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这一背景下,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专业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主要通过引进国际教学资源、加强与国外机构合作、建立与跨国企业的长期关系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实习机会。同时,开设ACCA国际特色班,与CPA Canada合办“自贸港国际会计人才班”,采用产教融合的方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此外,专业会计硕士增设自由贸易港专题、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国际税收理论与国际税收筹划、大数据分析与财务决策、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等课程,全面提升会计教育的国际化水平。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教育改革和实践,可以为自贸港经济建设输送一批既懂国际规则又能适应本土需求的高端会计人才。
(二)跨学科融合与国际人才培养
韩国国际跨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孙占芳教授指出,通过跨越传统学科界限,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交流与整合,可以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不仅丰富了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社会的背景下,会计行业正面临着国际趋同和职能多元化的挑战,数字技术的崛起更是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
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基于这一理念,与毕马威(中国)合作,共同建设了大数据审计等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延展性思维、国际视野、战略思维、数字化时代生存能力以及跨文化多语言交互协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会计人才。这一合作项目不仅体现了跨界融合人才培养的教育主旋律,而且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一个重要实践案例。进一步,海南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将以数字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数据分析等)融入教学为核心,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数字技术的基础和应用,为会计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多元化实践平台助力培养国际会计人才
会计专业强调实践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若教学方法单一,尤其是缺乏社会实践等关键环节的融入,将极大地限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设多元化的专业实践平台至关重要。海南大学会计学专业一直重视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在研讨会上特别举行了海南大学会计学专业实习实践基地签约及授牌仪式。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与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海南中翰红日诚税务师事务所、全球精品(海口)免税城有限公司、容诚会计师事务所、海南省注册税务师协会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国际会计实践、积累国际化经验的机会。此外,为了提升实践教学的实用性,海南大学国际商学院着力构建了由校内导师和实务界导师组成的“双导师”队伍,校内理论教学与校外实践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既有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拓展,也为他们职业素养的形成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二、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助力ESG报告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广为人知、深入人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体现了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追求,强调在经济发展中应考虑环境保护(E)、社会责任(S)及治理(G),这与我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不谋而合。国际会计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需要深刻理解和内化这一生态文明理念,将其融入会计实践中。特别是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时,要考虑企业的ESG表现和可持续性战略,从而推广和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帮助企业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集中讨论了三大核心议题,旨在推进ESG报告的发展:全球ESG发展趋势及监管措施;加拿大特许专业会计师协会的ESG证书;着重培养国际会计人才的治理能力。
(一)ESG的新要求:全球ESG发展趋势及监管措施
ESG发展已成不可逆趋势,主要国家经济体陆续出台相应要求,预计在未来五年内,ESG的推进将快速展开。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专家张彬指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外历经理念建立、深化监管、影响扩大三大过程,目前全球可持续发展体系趋向统一。在全球层面,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形成,而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则为其设定了明确的方向。在区域层面,欧盟、美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监管要求和信息披露准则。欧盟通过实施非财务信息披露报告法律(NFRD)和推出绿色协定政策包,对可持续发展监管实行严格规定,要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并实施碳关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发布了气候披露要求,标志着美国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重要进展。在亚太地区,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率先实施了强制性的ESG报告要求,中国自2008年起要求央企、国企和上市金融机构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1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首个境内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征求意见稿,计划于2025年实现境内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强制性要求。尽管全球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监管要求存在差异,但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的成立和IFRS S1和IFRS S2的发布体现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制定的统一进程。准则参考了现有的TCFD框架,扩展了气候披露范围,以应对其他可持续相关风险和挑战。
全球ESG的迅猛发展对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以适应这一趋势对企业运营和财务报告的影响。一是增强ESG意识和知识。会计专业人才需要对ESG概念、原则和实践有深入的理解,包括可持续发展目标、社会责任和企业治理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掌握ESG报告和评估技能。随着ESG信息披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必然要求,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编制和分析ESG报告的能力。三是理解法规和政策变化。国际会计人才应关注全球范围内关于ESG的法规和政策动态,理解其对企业财务和运营的潜在影响,并能够为企业提供合规建议。四是国际视野和文化敏感性。在全球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应具备国际视野,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对ESG的不同要求与期望,并能够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工作。
(二)ESG证书课程:培养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
加拿大特许专业会计师协会研发总监Taryn Abate和可持续发展总监Jeanette Hill的主旨演讲——了解可持续披露准则IFRS S1和IFRS S2,详细介绍了加拿大特许专业会计师协会推出的ESG证书项目。该项目包含四门案例研究培训课程,旨在提供从零基础了解“环境(E)”“社会(S)”和“治理(G)”方面的知识,并指导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财务决策中。获得ESG证书的人才将具备评估与解读ESG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能力,能够从企业内部以及外部鉴证的视角分析企业绩效,亦能够解读各类ESG报告标准、指导原则和框架,并对ESG报告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有敏锐的感知。课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于可持续性与ESG的基础知识,包括可持续性信息需求的驱动因素和可持续性报告的演变;第二部分通过深入探讨可持续商业战略、环境和社会问题,提升参与者的可持续性分析和管理能力;第三部分为高级可持续性报告标准和框架,以及《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的应用;第四部分将可持续性风险和机遇整合到组织战略中,运用温室气体核算体系披露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合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战略,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方针,未来的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可以考虑与加拿大特许专业会计师协会的ESG证书项目合作,共同培养具备ESG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的人才,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三)ESG治理能力:培养目标与方向
劳伦森大学管理学院院长Michel Delorme教授强调了ESG中的治理在当前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董事会在财务与战略决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监督学校财务状况、确保资源合理配置的职责,并在学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提供支持,以维护学术自由和研究的严谨性。然而,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将导致一定的运营风险。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优化董事会成员的结构,吸纳具备信息技术专长的人才,同时建立一套全面的绩效评估体系。此外,通过合理的选拔机制和持续的培训计划,可确保组织高效运作。同样,在培养国际会计人才的过程中,应根据以下要素系统地构建治理能力培养策略:一是国际会计人才应具备战略规划能力,以随时根据全球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的变化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提供方案;二是掌握一定的编程技能,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三是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会计环境和法规要求。通过一系列治理能力的培养,国际会计人才能够有效地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国际会计人才培养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其核心要义是 “以新促质”,以创新驱动新经济变革,以新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财务管理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和资源配置。随着海南自贸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在进行跨境经营和国际合作时,需要会计人才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财务报告和税务筹划,帮助企业规避风险,把握国际市场机遇。
(一)高校人才培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会计之友》杂志社总编笑雪指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与供给。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要着重强调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对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性。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原始创新的主战场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与此同时,产学研三方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产学研三者的合作与融合,能够将高校的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社会生产力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实现三者深度融合的道路上,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而且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协同努力,以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育才方与用才方的对接上,要实现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促进人才培养与实际用人需求的有机结合。高校不仅要加强与企业、政府等用才方的沟通合作,而且需要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供需匹配提供有力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高校应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科创+财管”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新质生产力推进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世界一流财务管理建设又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形成新质财务管理。海南大学会计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伍中信教授认为,科技创新与财务管理深度融合是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财务管理通过提供资金链的支持,确保了科技创新活动的资金需求,是驱动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塑造人才链的关键要素。同时,财务管理的优化和数字化转型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效率,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规划、执行和监控研发项目,从而提升科技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率。反过来,科技创新也为财务管理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工具。通过科技创新,企业能够开发出更加智能化的财务管理工具,比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些工具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更精准的财务预测、风险控制和决策支持。“科创+财管”代表了一种创新的管理理念,通过构建“科业财”融合平台实现科技创新与财务管理的深度融合。“科业财”融合平台将研发活动与财务系统紧密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和研发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在“科业财”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与智慧税务平台对接,形成“科业财税”融合共享治理平台,体现了社会治理的大共享、大智慧。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企业科研管理效率,减少了纳税风险,而且提升了税务管理部门的效率,解决了税企之间长期困扰的“应纳尽纳”“应享尽享”两大痛点,确保企业通过合规经营提高管理效益,推动技术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ESG报告与人才培养”这一主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达成了重要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国际会计人才的培养将助推新质生产力向可持续化、数智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在可持续化方面,国际会计人才通过对ESG报告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推动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履行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在数智化方面,国际会计人才需要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高财务数据分析的精准性和预测性,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国际化方面,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的国际会计人才,能够促进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有效引导企业吸收和应用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从而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全球布局和扩展。研讨会汇集多方智慧,针对海南自贸港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将有助于海南大学培养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和领导才能的杰出会计人才,进而提升海南自贸港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综合竞争力和深远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