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普融通”的时代内涵和教育意蕴

2024-12-31 00:00:00姜朝晖
职业技术教育 2024年33期
关键词:融通职业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这很好理解。但为什么要突出强调“职普融通”?它具有怎样的时代内涵?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并将会产生怎样的作用?笔者以为,“职普融通”不仅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从大教育观来看,也是改造当前教育弊端、推动实现人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一、“职普融通”的时代内涵可以从关系论和系统论角度进行把握

“职普融通”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或政策术语,并不是一个新提法。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指出“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指示中强调“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2022年,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此再次作了强调。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教情,“职普融通”已成为教育政策顶层设计中的重要议题。可以从关系论和系统论两个不同视角来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

一是关系论的视角。“职普融通”指的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教育类型之间的相互融通。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教育系统内和普通教育分别处于两条不同的发展轨道。在我国,学生通常在义务教育之后首次实行分流,一部分学生接受普通高中教育,一部分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或直接就业。高中毕业后,一部分学生进入普通本科院校就读,一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高专学校就读或进入劳动力市场。总体上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职普融通”的提出,主要是解决职业教育发展受限、学生成长通道受阻的问题,旨在打破教育内部壁垒,实现两类教育资源共享、教育模式同携、教育成果互认,让学生拥有更加多元、更加顺畅的发展机会。

二是系统论的视角。“职普融通”指的是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普通教育,在普通教育中重视职业教育。关系论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一种沟通和联通,系统论主要立足于大教育观来看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要实现真正的融通。教育自诞生之初,原本不存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类型上的分割,主要是上一代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把已有的生活经验、生存技能传授给下一代,这本质上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现代教育是工业文明的产物,也是知识和学科专业化的结果。然而,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与职业的脱节越来越明显,我国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相对偏弱,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毕业后许多用人单位反映不好用,主要就在于教育培养中“职业”成分的缺失,许多毕业生“眼高手低”,重视理论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知识的掌握。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加完备、更加灵活的现代教育体系。

二、“职普融通”主要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横向渗透、职业教育内部纵向贯通两种形式

“职普融通”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横向渗透,指相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相互渗透;另一种是纵向贯通,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交错衔接。从横向渗透来看,主要是在不同学段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重点是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是在普通中小学阶段,针对提升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成效,特别是职业生涯教育严重缺失的问题,可以在普通中小学实施好劳动教育、职业启蒙教育,开设职业体验、技能类课程,从小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让中小学生能够从小拥有生活自理能力,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同时,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对将来就业有一定了解,拥有必要的职业启蒙和职业素养。例如在瑞士,普通中小学从小学2、3年级就开始开设各种手工课,培养学生最初的职业乐趣。在初中阶段,瑞士政府要求学校要配备专门的职业课程、专业教师及家长力量,加强对学生系统的职业指导。

二是在高中教育阶段,针对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的新期待新要求,在适当对普通高中教育学位扩容的同时,重点建设一批综合高中,明确新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综合性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必要时学籍可以互转。例如在英国,近年来政府取消中等教育分轨制,实施“综合学校”政策,以职业教育为重点大力发展中等特色学校,促进部分中学向技术特色学校转变。

三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针对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理论素养不高等问题,推动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的相互渗透,提升普通高校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同时增进职业高等院校学生的通识教育和理论素养,以职普深度融通推动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专业化的高层次人才。

从纵向贯通来看,主要是要解决职业教育学生发展通道“断头路”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可选择性的成长通道。一是职业教育内有机衔接,优化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职教本科、应用型本科学校的衔接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职教高考的内容与形式,打通学生成长的通道,让学生在接受完中职教育的基础上,有机会进一步到高职、职业本科深造,甚至接受职业类研究生教育。二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交错跃升,学生在接受完中等职业教育之后,成绩优异的有机会进入普通高校特别是应用型大学深造,同时普通高校毕业的大专或本科学生,也可继续攻读职业类研究生,真正打通彼此之间的通道,在各层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架设好“立交桥”。

三、“职普融通”的教育意蕴超越职业教育范畴,对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跳出单一的职业教育维度,从大教育观来审视“职普融通”,其不仅有助于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备完善,也是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更是推动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推动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备完善。现代教育体系,一定是育人与育才、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体系。今天教育的“内卷”,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过早分流和分离。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种教育模式,一味强调教育的“筛选”功能,直接导致了教育“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倾向,实际上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从1985年首次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到2022年我国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正式从法律层面定位“相互融通”,从“沟通”到“融通”,政策层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但客观来看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融通方面总体上还不够,仍有待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职普融通”的实现,有助于健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而推动整个现代教育体系的系统性重塑。

二是推动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人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破解当前中小学生学习负担重、心理负担重等现实问题,应从单纯、单一的知识学习中走出来,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比重,推动学生从应试教育的“解题者”,过渡到生活真实场景的“问题解决者”,在问题解决中掌握学科知识、锻炼能力。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卢梭在《爱弥儿——论教育》一书中猛烈抨击有产者不劳而获的现象,认为劳动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主张儿童从小就要参加劳动,包括农业劳动和手工业劳动。他不仅把劳动看成训练儿童的心智和双手、发展儿童智力的手段,而且视之为理解劳动过程中社会关系的手段。从未来看,不管哪个学段的学生,让职业学校的学生接受普通教育,让普通学校的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真正实现“职普融通”,将有助于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是推动教育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五对关系,其中就有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同时他提出的五大战略任务,第二条就是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都是推动教育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当前,教育与职业的脱节,造成了教育强国建设中“供需错位”的问题,结构性失业日趋严重,也有许多大学毕业生主动选择“缓就业”“不就业”,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人口红利并未能及时有效转化为人才红利。通过“职普融通”,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伦理,有助于推动大学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进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融通职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艺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我爱的职业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2:28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