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技能人才供给支撑强国建设

2024-12-31 00:00:00马陆亭
职业技术教育 2024年33期
关键词:高技能强国高质量

我国将于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国、于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国家规划设计体现了教育的先导和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9日至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2024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为此,现就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服务强国建设议题谈学习体会。

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全党的中心任务,而“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需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这充分说明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属于战略性安排,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内涵和重要基础。教育既要为国家全局性高质量发展服务,也要努力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直观而言就是各类产品的高质量供给,其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百姓使用不到高质量的产品,就会影响对美好生活的体验;企业使用不到高质量的前序原料,就很难进一步生产出后续的高质量产品。当然,这是最朴素的理解,往深处看高质量发展作为一种思想理念更深刻影响着我们整个社会体系的前行和运转。

产品是由人或机器生产制造出来的。对于简单产品来说,人的制作加工水平越高,责任心越强,产品的质量就越高;对于复杂产品而言,机器的性能越好,人的操作水平越高,产品的质量也就越高。所以,社会产品离不开人的制作和操作,制作或操作能力即为技能。从产品生产的角度看,机器质量水平的高低和职工操作熟练的程度是影响产品质量高低的基本因素。如果说创新可不断向社会提供新的产品以及提高机器的先进程度,技能则决定着具体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的完成实现。

技能人才负责直接向社会提供产品,产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生产者的熟练程度。没有广泛多样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丰富的物资供应,更谈不上全局性的高质量发展。这就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特别是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下。

二、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或高等教育,是青年一代进入就业市场的“双车道”。过去,仅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毕业生也大量进入到了劳动力市场,这种情况已不符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为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打基础的,其毕业生尚不具备社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或专业能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创新发展,需要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健康科学全面成长,之后进入职业教育培养以技能为核心的职业能力、或进入高等教育形成以思维为重点的专业能力,这也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职业教育基本的社会功能是向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级各类、多种多样的经济生产和社会服务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其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也在于技能人才供给。技能指经验熟练或技术熟练,早期的技能人才培养是经验熟练,如木匠、泥瓦匠、服务员;之后技术的因素加进来了,如电工、车工、机动车驾驶员;再后来技术更为复杂还有人文精神融入,如高端设备维修、大国工匠、工艺美术大师等。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因技术复杂性提升而不得不提高层次,从职前培训、技校、中职到高职等受教育者的受教育年限越来越长。

但是,不管怎么变,技能人才培养一直都是职业教育的实质内涵。社会的运行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而对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功能。技术是职业教育的变量,因为高水平大学如清华大学也在开展技术研发,但显然其不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技术的发展会影响职业教育但不会影响职业教育的本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60%。可无论怎么发展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基础教育毕业生全部接受普通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中还有半壁江山是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强国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人的个性特征差异也显示有些人更擅长实践操作而非理论推演。所以,技能才是职业教育之根,也是职业教育之本,还应该是职业教育之魂。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能人才,而职业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功能就是培养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发展切不可“耕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三、从经验走向科学是产业和职业教育升级发展的关键

经由以蒸汽机、电气化、计算机、人工智能为牵引性技术的科技革命,人类逐步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智能社会。在世界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升维”转变中,我们“落后了、挨打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经验上升为科学,这才有了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对“赛先生(Science)”的呼唤。

科技革命的不断爆发,使得传统产业不断产生现代性变革,甚至引发颠覆性的产业变革。其中的逻辑就是:新的科学原理的出现,开始催生新的技术;高新技术的应用就有了新的产业;市场的力量又推动着高新技术的扩散而使之成为通用的普通技术。由此,经济产业完成了一个轮回的技术升级或迭代。

现代社会架构建立于现代科技之上,现代产业发展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不同技能对科技的依赖程度不同,大量现代技能需要懂得科学原理和技术构成而后形成。因此,技能人才培养就越来越多地与知识学习、思维思考结合在一起,不仅需要动手而且需要动脑。

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和以技术为支撑的技能,既推动了现代产业的发展,也构建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即传统职业教育是以经验传授为基础形成技能,现代职业教育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形成技能。但是,技能仍然是本质性的内涵。虽然在学习阶段需要学理论、原理和技术,但最终必须形成技能。

四、加强以科学为基础和以技术为支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

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的重要区别在于产业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在产业技术升级、新产业涌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职业教育不变的是技能,变化的是科技融入。我们的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需要体现生产力的先进性,而面向现代化的新型产业工人特别是面向数字时代的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应该承担起的职责。其中,高技能人才培养发挥着牵引作用,其对科技创新实现也有助力作用。

所谓高技能就是建立在科学原理基础之上、以现代技术为依托的复杂或复合技能。学生学习高技能,既需要理论知识,也需要思维思考,更需要实践实训,但最终是要通过训练而形成高阶熟练。高技能的需求反映着企业技术水平的先进性,体现着产品的附加值含量和生产质量。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层次化或高学历化的自然现象,应答着由社会产品科技含量增高、生产复杂性增强而带来的学习年限增长的诉求。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也是职业教育,其高等性体现在科学知识、技术原理的学习上,其职业性体现在复合技能的习得上。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在保证“类型”本质不变的基础上,适应科学技术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特别是数字时代到来所带来的系列变化,支撑住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最终全面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要。

猜你喜欢
高技能强国高质量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 08:29:08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2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心声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2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02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0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