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支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稳定,还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社会的整体进步,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探讨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路径,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意蕴
在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意蕴丰富而深远,不仅关乎农村经济的繁荣,更体现了对乡村文化、生态、社会的全面关怀,可以为乡村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一)乡村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首先,振兴乡村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经济保障。农村产业构成了农村经济的根基,通过发展强化乡村产业,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提升[1]。其次,乡村产业振兴能够带动乡村人才振兴。乡村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类人才的支持,因此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将会培育和吸引多元化人才,包括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等。这些人才的到来将会带来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乡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同时也将促进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再次,乡村产业振兴能够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供物质财富,还能够保护和传承乡村的文化遗产,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发展。例如,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带动当地的民俗文化发展,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此外,乡村产业振兴还能够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乡村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因此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将会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乡村生态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够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最后,乡村产业振兴能够促进乡村组织振兴。乡村产业的发展需要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因此在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将会加强乡村组织建设,提高乡村组织的管理和运营能力,有助于提高乡村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总之,必须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乡村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二)乡村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之策
首先,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推动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成长,可以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使农民在家乡实现稳定就业,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减少外出打工的必要性,进而减少重新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其次,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技能和素质。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活动,可以帮助农民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素质,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农民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还能够为乡村地区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再次,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推动乡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通过发展具有地方特色产业,构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不仅可以提高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增收途径。总之,乡村产业振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之策[2]。
(三)乡村产业振兴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
首先,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农业生产的科技化、规模化、市场化。乡村产业振兴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推动农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其次,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人才进入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乡村产业振兴还可以促进农村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再次,乡村产业振兴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使命。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均能借此实现全面提升。最后,乡村产业振兴有利于推动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乡村产业振兴可以促进城乡产业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城乡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总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是加速构建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通过振兴乡村产业,促进农业高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全方位增长,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能够为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现实挑战
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任,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现实挑战。
(一)乡村产业振兴缺乏内生动力
首先,乡村人才流失严重。由于乡村条件相对落后,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匮乏,很多年轻人和高素质人才倾向于流向城市,导致乡村产业发展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持。人才流失使得乡村产业难以形成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进而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乡村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模式雷同。很多乡村产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和低端的农产品加工阶段,缺乏特色和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乡村产业缺乏内生增长的动力,难以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再次,乡村产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支持体系仍需不断完善。融资渠道不畅通限制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导致其在技术改造、扩大生产和市场推广方面遇到困难,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提升和加强对乡村产业的资金支持,以推动其健康发展[3]。此外,乡村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销售渠道不畅。乡村产业的产品往往面临销售难题,无法进入更广阔的市场,使得乡村产业的发展缺乏动力。市场化不足限制了乡村产业的竞争力,使得乡村产业缺乏内生的增长动力。最后,乡村产业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由于教育、科技资源不足,乡村产业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进一步影响乡村产业的内生发展。总之,乡村产业振兴缺乏内生动力,需要从人才引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市场化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乡村产业的内生增长动力,才能推进乡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乡村产业特色不明显
首先,乡村产业特色不明显会导致乡村经济的同质化竞争。在我国,许多乡村产业的布局较为分散,产业特色不明显,导致各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与此同时,乡村之间缺乏明显的产业分工和协作,难以形成产业链、价值链的优化配置,从而降低了乡村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其次,乡村产业特色不明显会影响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产业多为传统产业,如种植业、养殖业等,这些产业往往面临资源约束和市场风险。如果乡村产业不能凸显特色,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进一步发展壮大。此外,乡村产业特色不明显还容易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进一步加剧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再次,乡村产业特色不明显会影响乡村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乡村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然而,由于产业特色不明显,乡村产业在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不仅限制了乡村产业的市场拓展,也影响了乡村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声誉[4]。总之,乡村产业特色不明显的问题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推进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针对乡村产业特色不明显的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以期激发乡村产业的发展活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乡村产业规划,发挥地方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三)乡村产业融合水平不高
当前,乡村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其产业融合水平却普遍不高,不仅制约了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首先,乡村产业融合水平不高,往往导致产业链条不完整,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缺乏有效衔接。例如,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环节发展不充分,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农民增收困难。其次,由于乡村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乡村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难以在产业间自由流动,无法实现优化配置,影响了乡村经济的整体效益。再次,乡村产业融合水平不高,使得产业协同发展不足。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无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限制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乡村产业融合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乡村产业多为传统产业,缺乏技术革新和模式创新,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最后,由于乡村产业融合水平不高,导致乡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乡村产业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无法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总之,要提高乡村产业融合水平,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5]。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制定有利于乡村产业融合的政策措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等,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实现乡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路径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乡村产业振兴面的诸多挑战,如何找到突破路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活乡村产业振兴内生动力
首先,明确乡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乡村产业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因此,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打造独特的乡村品牌。其次,要加强乡村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应加大对乡村产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此外,要完善乡村产业的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市场体系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应加强乡村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最后,要发挥政府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激发乡村产业的发展活力。同时,要加大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确保政策真正惠及广大农民和乡村企业。总之,激活乡村产业振兴的内生动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乡村产业的自身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完善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以及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乡村产业的活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首先,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这些都是发展特色产业的宝贵财富。要对乡村资源进行全面地调查与评估,找出具有潜力的产业方向。例如,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业,借助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结合独特的民俗文化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等。再次,每个乡村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产业传统等,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通过品牌化运作,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拓展市场。同时,要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使乡村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6]。再次,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注重产业链的整合与优化。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例如,将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相结合,发展观光农业、农家乐等新型业态,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手工艺相结合,开发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等。最后,政府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加大对乡村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降低创业门槛。总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振兴乡村经济的关键之路,要充分挖掘乡村资源,发挥地域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加强政策支持,激发民间活力,坚持绿色发展,共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三)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布局,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转变生产模式,缩短供求双方之间的距离,同时模糊农业与二三产业间的边界,促进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其次,要加强乡村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特色产业的培育,延伸农业产业链。要以农业为中心,向产前和产后延伸链条,将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与农业生产紧密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再次,推动乡村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通过开发、拓展和提升,使农业具备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多种功能,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交叉融合,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实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乡村地区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加强乡村人才培养,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总之,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乡村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措施,可以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同时,要立足当地实际,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形成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结语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课题。要充分认识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所在,积极应对挑战,探索突破路径,推动乡村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乡村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和谐以及文化的传承,让乡村地区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乡村产业振兴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产业的振兴与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引用
[1]刘佳琦.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路径探究[J].黑龙江粮食,2023(12):
106-108.
[2]刘明辉,乔露.农业强国目标下乡村产业振兴的三重逻辑、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J].当代经济研究,2023(09):74-84.
[3]钱家慧,王凤志.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乡村产业振兴的现实困境和对策探析[J].安徽乡村振兴研究,2023(04):19-26.
[4]梁燕.乡村产业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学习月刊,2023(03):37-39.
[5]陈耿宣,周小茜.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衔接:逻辑框架、挑战与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37(05):79-89.
[6]邱跃华,郭丹.乡村产业振兴的时代价值、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4(04):73-77.
作者单位: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颖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