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合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诊断中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胆红素及空腹血糖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于2018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4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冠心病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各150例,分别记为A组、B组、C组,另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入组者均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并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A组及B组比较,C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C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A1,APO-A1)水平更低(P<0.05);A组、B组的LDL-C、APO-B、TG及TC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DL-C、APO-A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A组、C组FPG水平更高(P<0.05);与B组比较,A组、C组FPG水平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及C组TBIL水平更低(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TBIL水平更低(P<0.05)。结论 在DM合并CHD患者检验中,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指标、空腹血糖及胆红素水平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判断病情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糖尿病;冠心病;血糖;血脂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0-0057-03 " " 文献标志码:A " " 中国图书分类号:R587.1;R541.4
DM是临床多发代谢性疾病之一,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微血管、大血管等受损,可引起肾、脑、心脏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据统计资料显示,DM在我国的患病率为2%~4%[1]。糖基化终产物可对炎症细胞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分泌产生促进作用,加速炎症细胞浸润,启动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2]。CHD是DM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DM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3-4]。DM合并CHD主要与脂质代谢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及高血糖等密切相关。DM合并CHD患者机体长期处于代谢紊乱状态,可能导致多系统功能改变,并发肾、心脏、脑等组织器官功能衰退。研究发现,80%~85%的DM患者由于心血管并发症而死亡,其中70%~90%死于CHD[5-6]。需及早诊断病情,以挽救患者生命。血脂异常是DM合并CHD致病性的危险因素。由于血脂异常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隐匿性,早期阶段定期检测血脂是临床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及时进行降脂治疗、监测疗效。TBIL具有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降低CHD发生风险。现有研究发现,TBIL、FPG与DM合并CHD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实现对上述指标的准确检测,指导临床诊治。本研究选取450例患者,分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胆红素及空腹血糖在DM合并CHD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昌市新建区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
5月收治的45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冠心病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各150例,分别记为A组、B组、C组。
纳入标准:经临床确诊为糖尿病或(和)冠心病;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者;合并交流、意识障碍患者;中途退出患者;合并严重感染疾病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检验依从性不佳者。
另选取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男性54名,女性46名;年龄28~68岁,平均(45.26±2.18)岁。A组男性81例,女性69例;年龄27~68岁,平均(45.35±2.24)岁。B组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龄28~67岁,平均(45.25±2.42)岁。C组男性82例,女性68例;年龄26~68岁,平均(45.17±2.31)岁。4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入组者均行常规血脂检测。检查前12~14 h指导患者禁食,可少量饮水,24 h内不可饮酒。抽取入组者5 mL清晨空腹静脉血,静置30 min后离心处理,取上层清液保存待检。应用SUNOAB-1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于2 h内测定血清HDL-C、LDL-C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浊度法测定APO-B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APO-A1水平,采用氧化酶法测定TG及总TC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PG、TBIL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4组血脂指标(LDL-C、HDL-C、APO-B、APO-A1、TG及TC)、FPG、TBIL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脂指标水平
与对照组、A组及B组比较,C组LDL-C、APO-B、TG及TC水平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C组HDL-C、APO-A1水平更低(P<0.05);A组、B组LDL-C、APO-B、TG及TC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DL-C、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组及B组血脂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HDL-C、APO-A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FPG、TBIL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A组、C组FPG水平更高(P<0.05);与B组比较,A组、C组FPG水平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及C组TBIL水平更低(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TBIL水平更低(P<0.05),见表2。
3 讨论
DM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一旦发生可引起机体蛋白质、脂肪及糖代谢等紊乱情况。患者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胰岛素严重缺乏,易受到心肌糖原水平降低等因素影响,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其中,CHD是最为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可提高病死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8]。既往研究发现,DM患者机体血脂水平存在明显波动情况,若血脂代谢异常,可增加CHD发病风险[9-10]。DM作为代谢性疾病,发病风险较高。CHD是DM发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导致DM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DM患者若无法得到及时治疗,机体出现蛋白质、脂肪及糖类等代谢障碍,以微循环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成为导致各类疾病的病理基础,与CHD关系密切。DM合并CHD患者诊断难度较大。单一检测血糖可判断患者DM病情,但难以发现合并症,可能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不利于改善预后。既往研究证实,血脂异常是DM合并CHD的重要危险因素。定期检测血脂异常可了解疾病发展情况,指导临床开展降脂治疗。规范化的血脂检测是评估DM合并CHD相关疾病危险的主要途径之一。早期、定期测定目标人群的血脂水平,了解患者疾病状态,对及时启动降脂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A组及B组比较,C组LDL-C、APO-B、TG及TC水平更高;与对照组比较,C组HDL-C、APO-A1水平更低;A组、B组LDL-C、APO-B、TG及TC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DL-C、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空腹血糖及胆红素等指标,可为临床诊治DM合并CHD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比较,A组、C组FPG水平更高;与B组比较,A组、C组FPG水平更高;与对照组比较,A组、B组及C组TBIL水平更低;与A组比较,B组、C组TBIL水平更低。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空腹血糖及胆红素水平,可指导临床诊治。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光点比色原理作为依据,对体液中某种化学成分进行准确测量,具有测量速度快、消耗试剂少及准确性高等优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于血脂指标检验,不仅能提高检验效率,还能提高准确率。DM合并CHD的临床特点在于DM可对机体神经功能造成侵害,表现为心肌梗死、心绞痛等;DM合并CH患者病变位置普遍存在多支冠状动脉受损情况,开展支架治疗后存在再狭窄发生风险;DM合并CH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DM诊断较为简单,仅通过检测血糖指标即可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但DM患者多存在神经末梢损伤、神经受累等情况,且心肌损伤症状存在隐匿性,增加了DM合并CHD的诊断难度。血脂检验是生化检验的核心部分。血脂异常是CHD发生的危险因素。TC是一项关键血脂指标,与机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已有研究发现,DM合并CHD患者普遍存在TC水平升高情况。LDL-C是CHD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也是临床降脂治疗的重要靶点。TG水平异常升高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APO-A1则与CHD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机体存在血脂异常情况,可导致T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APO-A1是HDL载脂蛋白的组成部分,可体现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水平高低与病灶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APO-B是LDL载脂蛋白的组成部分,与DM合并CHD有着直接关系。大量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高水平TC;LDL-C不仅是降脂治疗的核心靶点,还是CHD发病与死亡的有效预测因子之一;高水平TG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APO-A1与HDL-C均与CHD发展呈负相关关系。TBIL是一种抗氧化剂,可消除自由基,抑制过氧化脂质,发挥出抗再灌注损伤作用,确保体内LDL-C不被氧化,避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达到保护心脏目的。既往研究表明,CHD发作期间可对TBIL表达产生影响,决定着DM是否发生CHD,而TBIL水平偏低可能引起CHD。由此,上述指标均可用于临床评价DM患者CHD患病危险性。
综上所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指标、空腹血糖及胆红素水平在DM合并CHD诊断中有着较高应用价值,可为疾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虹宏,张冬花,程宇彤,等.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脂质水平及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5):478-484.
[2] 王冲,李月红,王贵松.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流能力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21,29(5):417-422.
[3] 韩要强.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6):87-88.
[4] 冯仕勇,许勇,陈晓玲,等.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致血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与SYNTAX评分相关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38(12):1209-1212.
[5] 郭剑平,匡林华,彭丹萍,等.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及血清Gal-3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23):90-96.
[6] 段肖丽,林雯.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PCI术后CI-AKI的预测价值[J].微循环学杂志,2023,33(1):79-83.
[7] 盛福梅,祁安宁,范甜甜.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中的价值[J].系统医学,2022,7(22):92-95.
[8] 彭瑟,庄家玲,黄小亭,等.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血脂水平对肠道菌群环境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2,33(6):94-97.
[9] 刘小玲,胡旗帜,文诗勇.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指标联合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分析[J].大医生,2022,7
(20):47-49.
[10] 耿旭,周开恩,李倩,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MDA及SOD的相关性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9):1214-1216.
(编辑:郭晓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