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白内障术后临床效果和相关因子的对比研究

2024-12-31 00:00:00赵玉新王昭霞高美丽丰慧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0期
关键词:植入术晶状体乳化

【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不同类型白内障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威海市中心

医院2021年8月—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疾病类型进行分组,41例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单纯组,49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糖尿病组,并将糖尿病组按照是否合并出现视网膜病变分为31例合并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合并组以及18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无合并组。对比单纯组、合并组、无合并组3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前后房水中TGF-β1、IGF-1、bFGF和IL-6水平、视力恢复情况、眼压变化及前房反应。结果 与合并组、无合并组相比,单纯组视力恢复情况更好(P<0.05);与合并组相比,无合并组视力恢复情况更好(P<0.05)。与手术前相比,3组手术后眼内压较低,房水中TGF-β1、IGF-1、bFGF和IL-6水平均较低(P<0.05);手术后,与合并组、无合并组相比,单纯组眼内压较低,房水中TGF-β1、IGF-1、bFGF和IL-6水平均较低(P<0.05);手术后,与合并组相比,无合并组眼内压较低,房水中TGF-β1、IGF-1、bFGF和IL-6水平均较低(P<0.05)。手术后1 d、手术后7 d,与合并组、无合并组相比,单纯组前房反应为Ⅰ级的患者比例较高,前房反应为Ⅲ级、Ⅳ级的患者比例较低(P<0.05);手术后1 d、手术后7 d,与合并组相比,无合并组前房反应为Ⅰ级的患者比例较高,前房反应为Ⅲ级、Ⅳ级的患者比例较低(P<0.05)。结论 TGF-β1、IGF-1、bFGF和IL-6在

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中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在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糖尿病患者经过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均可改善视力,调节上述因子含量,但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视力及眼压恢复情况相对较差,前房反应更大,术后应给予严密的关注。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0-0044-04 " " 文献标志码:A " " 中国图书分类号:R779.66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以及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以及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可能与血糖浓度异常升高所致的晶状体内渗透压升高并诱发纤维吸水肿胀、变性及浑浊相关。白内障一旦发病,对老年患者的视健康及生活质量均会造成较大影响[1]。当前治疗白内障以手术为主,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较为常见。既往临床资料显示,该手术可快速促进视力恢复[2]。有报道指出,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相比,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接受相同手术治疗预后更差,这可能与糖尿病患者体内某些因子导致更加严重晶状体上皮细胞过度凋亡相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3]。本研究结合既往研究报道,就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TGF-β1、IGF-1、bFGF和IL-6水平进行对比研究,为不同类型白内障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21年8月—2022年5月收治的90例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疾病类型将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单纯组(41例)及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糖尿病组(49例),将糖尿病组按照是否合并出现视网膜病变分为合并组(合并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1例)和无合并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8例)。单纯组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61~78岁,平均(65.78±2.44)岁;病程1~8年,平均(4.56±1.22)年。合并组男性

19例,女性12例;年龄60~74岁,平均(65.23±2.51)岁;病程2~7年,平均(4.74±1.05)年。无合并组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60~75岁,平均(65.66±2.06)岁,病程1~7年,平均(4.50±

1.08)年。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符合《2016 AAO临床指南:成人白内障》中有关标准;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符合《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4]中诊断标准;单眼患病;初次患病;符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适应证。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心脑血管疾病者;使用过非甾体抗感染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合并眼睑闭合不全或者眼睑内翻等疾病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3组患者均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1)术前准备。患者评估,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等。术前宣教,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可能的风险和术后注意事项。药物准备,使用抗生素和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和炎症。(2)麻醉。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采用表面麻醉,减少患者的不适感。(3)手术步骤。由同一医生使用同一台超声乳化仪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术前2.0%托品酰胺(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充分散瞳、爱尔卡因(美国爱尔康有限公司)局部表面麻醉,作3.0 mm透明角膜自闭切口,注入透明质酸钠(奇胜),连续环行撕囊,撕囊口均小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水分离,囊袋内行超声乳化碎核并清除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吸除透明质酸钠,调整人工晶状体位置,注入平衡盐溶液使切口自然闭合。术后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滴眼,单眼包扎。(4)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应避免用力揉眼睛或做剧烈运动。遵医嘱按时点药,定期复查,有任何不适或视力变化需及时报告。

1.3 观察指标

对比3组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前后房水中TGF-β1、IGF-1、bFGF和IL-6水平、视力恢复情况、眼压变化及前房反应。(1)白内障手术开始前及术后7 d,清洁患者眼睑皮肤及结膜囊,实施表面麻醉,将眼睑打开,前房进行穿刺,抽取0.1~0.3 m的房水放入EP管,以3 000 r/min离心5 min,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量房水中TGF-β1、IGF-1、bFGF和IL-6水平。(2)视力恢复情况。采用视力筛查仪测量患者视力恢复情况。(3)采用CT.8.0眼压计测量眼压,结果取3次平均值。(4)前房反应评价。Ⅰ级为患者未发现前房闪辉,或者前房闪辉症状较为微弱,房水当中并不存在炎症细胞因子;Ⅱ级为患者前房闪辉程度中等,15个细胞/视野左右,可清晰地观察到晶状体及虹膜;Ⅲ级为患者前房闪辉非常明显,30个细胞/视野左右,无法清晰地分辨出晶状体及虹膜;Ⅳ级为患者的前房闪辉程度较为严重,存在较多的纤维性渗出[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视力恢复情况对比

与合并组、无合并组相比,单纯组视力恢复情况更好(P<0.05);与合并组相比,无合并组视力恢复情况更好(P<0.05),见表1。

2.2 3组手术前后眼内压水平对比

手术后,3组眼内压水平与手术前相比均降低(P<0.05);手术后,与合并组、无合并组相比,单纯组眼内压水平较低(P<0.05);手术后,与合并组相比,无合并组眼内压水平较低(P<0.05),见表2。

2.3 3组手术前后房水中TGF-β1、IGF-1、bFGF和IL-6水平对比

手术后,3组房水中TGF-β1、IGF-1、bFGF和IL-6水平与手术前相比均降低(P<0.05);手术后,与合并组、无合并组相比,单纯组房水中TGF-β1、IGF-1、bFGF和IL-6水平均较低(P<0.05);手术后,与合并组相比,无合并组房水中TGF-β1、IGF-1、bFGF和IL-6水平均较低(P<0.05),见表3。

2.4 3组手术后前房反应对比

手术后1 d、手术后7 d,与合并组、无合并组相比,单纯组前房反应为Ⅰ级的患者比例较高,前房反应为Ⅲ级、Ⅳ级的患者比例较低(P<0.05);手术后1 d、手术后7 d,与合并组相比,无合并组前房反应为Ⅰ级的患者比例较高,前房反应为Ⅲ级、Ⅳ级的患者比例较低(P<0.05),见表4。

3 讨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因糖代谢紊乱所引起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分泌异常、血糖异常升高等表现,其中部分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造成患者失明。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受到越来越多眼科临床工作者的重视[6-7]。

当前,手术仍然是治疗各类白内障的主要方法,但有研究报道指出,部分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存在着眼内残留晶状体皮质的情况。这些晶状体缓慢释放到房水中,形成可溶性的抗原[8-9]。手术治疗本身为一种创伤性的操作,会加重破眼组织当中血-房水屏障结构,导致更多的抗体进入到眼内,与其中存在的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当这些复合物上升到一定的阈值后,会诱发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紊乱,促使炎症因子进一步释放,增加前葡萄膜炎的发生风险,预后表现相对较

差[10-11]。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而言,若血糖未能在术后得到有效控制,预后不佳,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12]。研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对获得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临床对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可能是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或者半乳糖激酶活性抑制,体内血糖含量升高,晶状体渗透压升高,晶状体纤维因吸水过量而发生纤维肿胀、断裂、混浊等病理性改变所致[13]。既往有研究报道认为,此类改变会受到胰岛素抵抗、房水中炎症因子以及糖代谢指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房水具有多个功能因子参与房水功能的改变。其中,TGF-β1作为一种能够对各类细胞均产生增殖以及抑制效应的多功能细胞因子,与眼组织的生理代谢及诸多病理过程具有密切关系[14];IGF-1本身与胰岛素受体结构高度相似,与机体血糖平衡及蛋白质等重要物质调节具有密切的相关性[15];bFGF是一种具有体内外双重生物学效应的因子,对眼相关细胞的增殖及分裂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16];IL-6在房水中具有较强的抗感染以及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产生促进作用[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单纯老年白内障患者相比,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尤其是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经过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临床疗效较低,眼压及房水中有关因子降低不明显,前房反应相对较大,推测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TGF-β1、IGF-1、bFGF和IL-6水平较高。这不仅增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增加了治疗上的难度[19]。此类患者视力及眼压恢复情况相对较差,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TGF-β1、IGF-1、bFGF和IL-6在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中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在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尽管糖尿病患者经过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可改善视力,调节上述因子含量,但合并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视力及眼压恢复情况相对较差,前房反应也更大,术后应给予严密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吴雪梅,杨淑焕.rb-bFGF联合羟糖甘滴眼液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干眼症状及泪液IL-1β、TGF-β1水平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36(9):1434-1437.

[2] ALNAGDY A A,ABOUELKHEIR H Y,EL-KHOULY S E,et al.Impact of topic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in prevention of macular edema following cataract surgery in diabetic patients[J].Int J Ophthalmol,2018,11(4):616-622.

[3] HIKI N,NUNOBE S.Laparoscopic endoscopic cooperative surgery(LECS)for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updated indications[J].Ann Gastroenterol Surg,2019,3(3):239-246.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视网膜病变组.糖尿病相关眼病防治多学科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1):1026-1042.

[5] 张福香,辛晓蓉.传统小切口手术与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知觉及视力的影响对比[J].广西医学,2019,41(1):4-7.

[6] STARR M R,MAHR M A,SMITH W M,et al.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active diabetic macular edema at the time of cataract surgery managed with intravitreal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jections[J].Am J Ophthalmol,2021,229(1):194-199.

[7] 向小芳,何宁志.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眼干燥症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4):77-79.

[8] 李学武,字贤芳,王怀娟.2.2 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9,25(29):151-152.

[9] YANG J,LIU J,ZHAO S,et al.N6-Methyladenosine METTL3 modulates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lens epithelial cells in diabetic cataract[J].Mol Ther Nucleic Acids,2020,20(1):111-116.

[10] 楚艳玲,左雪灿.不同手术方式对糖尿病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6):971-974.

[11] YLINEN P,HOLMSTR?魻M E,LAINE I,et al.Anti-inflammatory medication following cataract surgery:a randomized trial between preservative-free dexamethasone,diclofenac and their combination[J].Acta Ophthalmol,2018,96(5):486-493.

[12] 张立友,杨立东,陈忠飞.运动视力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后的变化[J].临床眼科杂志,2019,27(1):34-36.

[13] 陶然,孙悦,詹磊磊,等.甘肃省和政县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3):454-458.

[14] FUJINO M,TAGAMI A,OJIMA M,et al.C-MAF deletion in adult C57BL/6J mice induces cataract formation and abnormal differentia

tion of lens fiber cells[J].Exp Anim,2020,69(2):242-249.

[15] 许荣,赵少贞.飞秒激光辅助与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眼表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9,37(11):907-913.

[16] 陈玉红,何莲,刘作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眼干燥症患者泪膜稳定性、泪液基础分泌量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1):162-165.

[17] 黄美娜,陈浙一.术眼是否优势眼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9,19(3):459-462.

[18] KUTSCHERAUER P,O'BOYLE D,BUSUTIL R.PMD4 secondary cataract procedures due to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in the czech republic:an analysis of health insurance data[J].Value in Health,2019,22(1):S669.

[19] 李俊杰,谢擎,孙志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卡波姆眼用凝胶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眼干燥症患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0,42(1):33-36,40.

(编辑:郭晓添)

猜你喜欢
植入术晶状体乳化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口腔医学(2021年10期)2021-12-02 02:08:06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石油沥青(2019年3期)2019-07-16 08:48:22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SBS改性沥青的乳化及应用
石油沥青(2018年3期)2018-07-14 02:19:20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中国公路(2017年17期)2017-11-09 02:25:4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5-08-29 01:54:42
有晶状体眼IC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