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化疗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宁德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恶性肿瘤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采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self-regulatory fatigue scale,SRFS)、癌症体验和效能量表(cancer experience and efficacy scale,CEES)调查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癌症体验和效能水平。结果 72例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SRFS量表的认知控制维度得分(19.26±3.71)分、情绪控制维度得分(16.70±3.16)分、行为控制维度得分为(15.95±3.44)分,总分(51.91±
6.84)分,自我调节疲劳程度处于中等偏高水平;CEES量表的个人体验维度得分(13.88±2.95)分、社会经济维度得分(20.64±3.68)分、情绪体验维度得分(20.34±3.51)分,癌症体验总分(54.86±7.23)分,癌症体验处于较高水平;CEES量表的个人效能维度得分(10.60±2.17)分、集体效能维度得分(9.65±1.82)分、医护效能维度得分(5.64±1.16)分,癌症控制效能总分(25.89±5.23)分,癌症控制效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的SRFS总分与癌症体验总分呈正相关性(r>0,P<0.05),与癌症控制效能呈负相关性(r<0,P<0.0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RFS总分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状态、置管方式、置管状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病程、疾病状态、置管状态、癌症控制效能是影响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重要因素。结论 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自我调节疲劳,病程、疾病状态、置管状态、癌症控制效能是其中
自我调节疲劳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水平,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以改善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状态。
【关键词】 恶性肿瘤;化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自我调节疲劳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0-0030-04 " " 文献标志码:A "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73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PICC是化疗患者重要的静脉给药方式,能够减轻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伤,但会产生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诱导患者出现心理及生理症状,在化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及症状困扰[1-2]。自我调节疲劳是个体面对挑战及应激压力时会消耗自我调节资源,出现错误认知、情绪失控、行为失调等疲劳反应的状态[3]。有研究表明[4],恶性肿瘤患者长期处于自我调节疲劳状态,导致患者以消极心态面对疾病与化疗,疲于对自身疾病进行管理,严重影响化疗效果,降低生命质量。本研究对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进行调查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1—12月宁德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9例,女性33例;年龄18~74岁,平均(54.72±10.64)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例,初中13例,高中或中专23例,大专及以上29例;婚姻状况,已婚53例,未婚及其他19例;家庭月收入<3 000元7例,3 000~5 000元27例,>5 000元38例;居住地,城镇48例,农村24例;病程<6个月14例,6~12个月31例,>12个月27例;临床分期,Ⅰ期9例,Ⅱ期14例,Ⅲ期22例,Ⅳ期27例;疾病状态,缓解51例,稳定12例,进展9例;置管方式,B超引导68例,非B超引导4例;置管状态,置管前22例,带管期间26例,拔管后24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符合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年龄≥18岁;符合化疗指征,患者留置PICC导管;具有基本的认知及沟通能力;预计生存时间≥1年;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存在PICC禁忌证者;既往有精神障碍性疾病者;伴严重器质性病变者;伴免疫系统缺陷者;伴血液系统疾病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调查方法
(1)一般资料。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居住地、临床分期、疾病状态、置管方式、置管状态等。共发放7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2份,有效回收率96.00%。(2)自我调节疲劳程度。用SRFS测评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程度。该量表由Nes等编制,由王利刚等翻译,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1,有认知控制(6个条目)、情绪控制(5个条目)、行为控制(5个条目)3个维度(16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分1~5分,总分16~80分,评分越高自我调节疲劳程度越高[5]。(3)癌症体验和效能。采用CEES测评患者的癌症体验和效能。该量表由Hou等编制,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92,分为癌症体验、癌症控制2个分量表。其中,癌症体验分量表包括个人体验(4个条目)、社会经济(6个条目)、情绪体验(6个条目)3个维度(16个条目),癌症控制分量表包括个人效能(5个条目)、集体效能(5个条目)、医护效能(3个条目)
3个维度(13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级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分1~5分,评分高表示癌症负性体验高或者癌症控制效能感高[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2组行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采用Pearson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因素。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恶性肿瘤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癌症体验和效能水平
72例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的SRFS总分为(51.91±6.84)分,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程度处于中等偏高水平;CEES量表癌症体验分量表总分为(54.86±7.23)分,癌症控制分量表总分为(25.89±5.23)分,患者癌症体验处于较高水平,癌症控制效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见表1。
2.2 恶性肿瘤患者自我调节疲劳与癌症体验和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的SRFS总分与癌症体验总分呈正相关(r>0,P<0.05),与癌症控制效能呈负相关(r<0,P<0.05),见表2。
2.3 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RFS总分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状态、置管方式、置管状态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多因素分析
以SRFS总分为因变量,将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状态、置管方式、置管状态)纳入COX回归分析方程,结果发现,病程、疾病状态、置管状态、癌症控制效能是影响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重要因素,见表4、表5。
3 讨论
PICC化疗是恶性肿瘤次常规治疗手段,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承受自身疾病与化疗的双重困扰,易产生负性情绪,造成自我调节失衡,导致患者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临床结局[7]。有研究指出[8],自我调节疲劳对患者后续治疗至关重要,疲劳水平越高则心理负担越严重,对患者疾病治疗配合度及积极性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72例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的SRFS总分(51.91±6.84)分,说明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程度处于中等偏高水平。PICC化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长期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忍受疾病与化疗造成的生理症状困扰,长期疾病适应会损耗患者的自我调节及控制资源,从而导致患者处于自我调节疲劳状态。本研究发现PICC化疗患者的癌症体验处于较高水平,癌症控制效能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疾病本身及PICC、化疗过程均会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失控感,引起各种并发症,而且患者癌症体验感较高,导致癌症控制效能降低。临床医护人员亟需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缓解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状态,提高患者疾病感知控制能力。
本研究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病程、疾病状态、置管状态、癌症控制效能是影响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重要因素,与张妍欣等[9]研究结果相似。自我调节疲劳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心理过程。随着病程不断延长,患者在化疗周期出现各种并发症,不断消耗自我调节资源,加重自我调节疲劳程度[10]。患者疾病处于进展期时,机体状况不稳定,常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式,如放疗等,易产生生理不适症状。而且患者会对疾病预后过度担心,心理压力加大,自我调节疲劳程度提高[11]。PICC能够为患者提供长期、安全的静脉治疗通道,但患者历经置管前、带管、拔管3个时期,在置管期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造成躯体伤害,加重自我调节疲劳。癌症患者感知及控制能力越高,负性体验越低,疾病应对及管理能力越高,可改善自我调节疲劳现状。
综上所述,PICC化疗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自我调节疲劳,病程、疾病状态、置管状态、癌症控制效能是其中自我调节疲劳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水平,采取针对性措施干预以改善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状态。
参考文献
[1] 钱程,石静.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在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7):1606-1608.
[2] 冯利,许文俊.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模式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20,44(6):854-856.
[3] 李永生,田宝文,李欣芮,等.围放疗期病人赋能与自我调节疲劳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22,20(14):1881-1883.
[4] 韩莹.自我调节疲劳与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术后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19,40(1):89-92.
[5] 王利刚,张静怡,王佳,等.自我调节疲劳量表中文版测评青年人的效度与信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4):290-294.
[6] HOU W K,WAN J H.Perceived control mediates the prospective impact of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the year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diagnosis[J].Ann Behav Med,2012,43(1):129-138.
[7] 陶琳,付岚,张晓霞.国内外PICC置管和应用现状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21,42(1):93-96.
[8] 周蕊,宋新灵,郄淑文,等.腹膜透析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22,36(23):4259-4262.
[9] 张妍欣,杨丽,李家燕,等.鼻咽癌放化疗患者自我调节疲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4):17-20.
[10] 马倩倩,任美玲,马海红.首次确诊肾癌病人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3,21(1):141-144.
[11] 陶玉秀,黄美,李萍,等.慢性病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2,21(11):863-867.
(编辑:许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