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某三甲医院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调查研究

2024-12-31 00:00:00张丹丹杨旭东张慧玲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20期

【摘要】 目的 了解青海省某三甲医院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现状,为规范使用留置针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静脉留置针相关文献,结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静脉治疗实践标准》,自行设计《静脉留置针使用调查表》,采用现场调查法对青海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进行留置针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共调查住院患者642例,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243例,留置针使用率为37.85%;医院使用的留置针为密闭式防针刺伤型静脉留置针,使用型号为24G;穿刺部位以前臂掌侧/前臂背侧135例(55.56%)为主,其次是手背部78例(32.10%)、腕部16例(6.58%)、手指6例(2.47%)、肘窝3例(1.23%)、其他5例(2.06%);并发症或不良事件主要为回血60例(47.62%)、贴膜卷边39例(30.95%)、穿刺部位渗血渗液15例(11.9%)、穿刺部位局部红肿11例(8.73%)。结论 医院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安全意识明显增强,但仍存在穿刺部位不规范、回血发生率较高、贴膜卷边更换不及时等问题。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留置针的穿刺和固定,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加强巡视,及时评估留置针及周围皮肤的情况,防止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

【关键词】 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留置时间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0-0019-03 " " 文献标志码:A " "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2

外周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钢针的替代品,套管柔软,操作简单,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2]。据报道,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三甲医院的普及率达99%以上。在使用留置针的过程中发生导管脱出、静脉炎、堵管、外渗/渗出、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极大困扰[3-5]。本研究了解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现状,为医院临床规范使用留置针提供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1月选择医院静脉输液的9个科室、13个病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共选取6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具备基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意识清楚;沟通无障碍;自愿参与本研究并且主动配合。

排除标准:有严重躯体或者精神疾病影响交流者;不愿意参与本研究者。

1.2 调查工具

查阅静脉留置针相关文献,结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静脉治疗实践标准》,自行设计《静脉留置针使用调查表》。调查表由医院静脉治疗小组

6名专家共同审阅修改而成。经过预调查检验,本调查表信度为0.88,具备可信度。静脉留置针使用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及留置针使用情况。一般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住院号、年龄、性别、所在科室。留置针使用情况包括7个方面:外周静脉留置针类型和型号;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部位;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冲封管液类型;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留置针发生回血、堵管,穿刺部位发生液体外渗、渗血或局部红肿,贴膜发生卷边,针管发生外露等情况;拔除静脉留置针的原因。

1.3 调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医院静脉输液的9个科室、13个病区进行整群抽样调查。调查前先取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通过现场观察、与主管护士及患者沟通等方式填写调查问卷,确保问卷结果的有效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留置针使用情况

本次共调查住院患者642例,其中置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243例,男性152例(62.55%)、女性91例(37.45%),年龄4~90岁,留置针使用率为37.85%。

本次调查医院使用的留置针为密闭式防针刺伤型静脉留置针(Y形鲁尔接头带肝素帽及端帽),留置针的使用型号为24G。医院统一要求留置针的固定方法为采用透明敷料粘贴,延长管部分U形固定。医院统一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冲管。

2.2 留置针穿刺部位情况

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部位以前臂掌侧/前臂背侧最多,为135例(55.56%),其次是手背部78例(32.10%)、腕部16例(6.58%)、手指6例(2.47%)、肘窝3例(1.23%)、其他5例(2.06%),见表1。

2.3 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各科室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见表2。

2.4 留置针使用结局及拔除留置针原因

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共243例,发生并发症或不良事件126例(51.85%),其中回血60例(47.62%)、贴膜卷边39例(30.95%)、穿刺部位渗血渗液15例(11.90%)、穿刺部位局部红肿11例(8.73%)、针头部分外露1例(0.4%)。需要拔除留

置针患者共计46例(18.93%),其中因导管阻塞拔除

19例(41.30%)、因穿刺部位渗血渗液拔除15例(32.61%)、因皮肤局部肿痛拔除11例(23.91%)、因针管脱出拔除1例(2.17%)。

3 讨论

3.1 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安全意识增高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院使用的为密闭式防针刺伤型静脉留置针,符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的使用要求,说明医院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安全使用方面意识较强。究其原因,近年来随着静脉治疗技术快速发展,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安全性得到各家医院关注。密闭式防针刺伤型静脉留置针能够避免血液外溢,预防针刺伤,在临床上应用广

泛[6]。医院自2012年成立静脉治疗小组以来,运用科学方法培训和督导临床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正确实施静脉治疗工作,加强对静脉输液环节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效果显著。

3.2 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部位需要进一步规范

第8版《静脉治疗实践标准》中要求[7],外周静脉短导管宜选择上肢静脉为穿刺部位;最合适的位置为前臂,该位置可增加留置时间,减少留置期间的疼痛,防止意外脱落;不要使用下肢静脉。本研究调查显示,医院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部位仍以前臂掌侧/前臂背侧(55.56%)为主,其次是手背部(32.10%),未发现选择下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说明医院在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方面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规范。建议医院静脉治疗质控小组成员做好各科室病区的穿刺部位的规范管理,加强病区护理人员培训,使护理

人员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最大限度发挥留置针的

作用。

3.3 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国家卫健委颁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指出[7],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96 h更换1次。本次调查发现,医院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基本在4 d以内(85.60%),符合操作规范的相关要求。有研究发现,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存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达到96 h,留置针仍使用良好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却需要拔除重新更换的情况。此种情况不仅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浪费医疗资源,也增加了患者被反复穿刺的风险和痛苦。邱亚敏等[8]关于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时机的Meta分析表明,依据临床指征拔除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且不增加静脉炎、穿刺局部感染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美国输液护理学会最新颁布的《静脉治疗实践标准》也推荐外周静脉留置针应根据临床指征进行更换。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受穿刺部位、血管的选择、固定技巧、封管方法、患者配合程度、医护人员操作能力以及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9-11]。建议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不仅要遵循国家规范,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皮肤状况来综合判定。

3.4 固定方式及封管手法的不正确可能是引起留置针回血的主要原因

本次调查中,外周静脉留置针主要的并发症或不良事件有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穿刺处发生渗血、贴膜发生卷边以及留置针出现回血,其中回血所占比例较高(47.62%),需要引起医院重视。研究表明[12-14],固定方式和封管的手法与留置针回血密切相关。在固定留置针方面,固定留置针的标准为使用透明敷料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延长管与穿刺血管呈U形固定,输液接头应高于穿刺点,Y形接头端帽应朝外侧,带肝素帽的输液接头与血管平行。医院大部分科室采用

U形固定,部分科室采用胶带固定延长管部分,也有科室使用弹性较好的袜子保护整个留置针及周围部

分[15-16],说明在固定方面医院仍缺乏统一标准。在封管方法方面,医院统一采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预充式导管冲洗器是专为医护人员安全设计的无针连接,可防止针刺伤,可与各类输液导管连接,在临床使用广泛[17-18]。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有利于将管内的局部残留药物通过综合正压与脉冲冲干净,有效防止和减轻药物在局部的滞留时长,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药物对血管及周围组织的刺激作用。本次调查发现,部分护士封管手法欠缺,未按照脉冲式方法进行封管。这可能是造成留置针回血的重要原因。

4 小结

临床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留置针的穿刺和固定,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加强巡视,及时评估留置针及周围皮肤的情况,防止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旭英,孙红,魏涛,等.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同拔管时机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2):272-277.

[2] 刘俊兰,李贞.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11):1489-1491.

[3] MARSH N,WEBSTER J,LARSON E,et al.Observational study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outcomes in adult hospitalized patients:a multivariable analysis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failure[J].J Hosp Med,2018,13(2):83-89.

[4] 魏涛,谭艳,谌永毅,等.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8,33(17):6-9.

[5] SATO A,NAKAMURA I,FUJITA H,et al.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omplications and potential death: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BMC Infect Dis,2017,17:434.

[6] 程荣.近五年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86-187.

[7] 顾婕,钱火红,任凭,等.2021年美国输液护理学会《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血管通路装置的置入与维护解读[J].护理研究,2023,37(3):377-381.

[8] 邱亚敏,赫丽琼,唐棠.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时机的Meta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12):61-64,69.

[9] 张佟,寇京莉,王伟华,等.根据临床指征更换外周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8):829-832.

[10] WEBSTER J,OSBORNE S,RICKARD C M,et al.Clinically-indicated replacement versus routine replacement of 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9(1):CD007798.

[11] 张悦,张子贤,骆文慧,等.成人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与康复,2022,21(3):31-35,39.

[12] 王立静.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4):114-115.

[13] 张哲.外周动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因素及护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30):188-190.

[14] 郭金玉,杨洁,周颖,等.留置针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0):1240-1244.

[15] 方璐,王霞,顾春怡.医用弹力网套应用于产妇分娩时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8,16(9):1071-1073.

[16] 林倩,陈鑫,魏改艳,等.改良n型贴膜在预防头皮静脉留置针针柄处压疮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104-105.

[17] 章洁苓,黄芬.改良封管方法预防肿瘤科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堵管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2):191-194.

[18] 刘丽欣.福徕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与生理盐水在留置针封管中的效果评价[J].人人健康,2020(8):28.

(编辑:许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