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细胞学快速现场评价(cytological ROSE,C-ROSE)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肺占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204例肺占位性疾病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细胞学检查联合纤维支气管镜,96例)和研究组(C-ROSE联合纤维支气管镜,108例)。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比较2种方法诊断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Kappa值,比较2组患者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出血情况及二次检查情况。结果 研究组C-ROSE检查诊断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5.92%,特异度为97.30%,准确度为89.81%,Kappa值为0.786。对照组常规细胞学检查诊断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66.22%,特异度为95.45%,准确度为72.92%,Kappa值为0.446。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穿刺次数及进行二次检查的患者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2组患者穿刺时间及发生穿刺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C-ROSE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是一种可行的肺占位性疾病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与病理活检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可减少穿刺次数及二次检查,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细胞学快速现场评价;纤维支气管镜;肺占位性疾病;肺恶性肿瘤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22-0054-04" " "文献标志码:A" " "中国图书分类号:R563
肺占位性疾病是指肿瘤、炎症和感染病变等疾病导致肺组织发生异常增生或损伤形成肺内的异常占位性病变,包括肺恶性肿瘤、肺结节、肺炎症病变、肺脓肿、肺结核、肺囊肿等[1]。在这些疾病中,肺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肺占位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因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体质量下降等,在早期阶段,症状、体征可能不明显。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2]。传统的肺占位性病变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C-ROSE技术的优势在于其即时性和实时性,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当观察到肺恶性肿瘤细胞时,医生可迅速决定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策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本研究主要探讨C-ROSE结合纤维支气管镜在肺占位性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204例肺占位性疾病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细胞学检查联合纤维支气管镜,96例)和研究组(C-ROSE联合纤维支气管镜,108例)。对照组男性74例,女性22例;年龄25~78岁,平均(62.83±13.95)岁,体质量指数16.6~28.1 kg/m2,平均(22.94±3.29)kg/m2;病灶大小15~32 mm,平均(22.63±5.51)mm;吸烟者68例,不吸烟者28例;病理活检阳性71例,阴性25例。研究组男性79例,女性29例;年龄26~79岁,平均(61.72±12.48)岁;体质量指数17.1~27.6 kg/m2,平均(22.58±3.17)kg/m2;病灶大小16~34 mm,平均(21.79±5.84)mm;吸烟者70例,不吸烟者38例;病理活检阳性73例,阴性35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充分了解并自愿参加,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通过胸部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肺内占位性病变;具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指征,如临床疑似肺恶性肿瘤、不明原因的肺结节或其他肺占位性病变等。
排除标准:具有严重的凝血功能异常、感染、肺功能差,无法行支气管镜检查;存在严重的心脏疾病、肝肾功能衰竭等;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的精神疾病等。
1.2 方法
患者接受局部麻醉,医生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逐步推进和调整镜头的位置,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患者肺部病变所在的支气管段、亚段中。当纤维支气管镜到达目标区域时,使用适当的器械在病变区域获取细胞样本。可以通过直接钳夹、刮取、刷取、灌洗或针吸的方式获取样本。将采集到的细胞样本制片,以进行染色处理,或者置于适当的液体载体中,如质量分数0.9%的氯化钠注射液或细胞保存液。
研究组在纤支镜检查过程中即把制备好的玻片标本自然干燥或吹风机吹干后进行迪夫快速染色,迪夫A液染色5~10 s,迪夫B液染色10~20 s,蒸馏水洗脱染液后,将玻片用吸水纸吸干,将染色后的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由至少2位高年资病理科医师进行细胞学分析和诊断,同时分析标本是否有效,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穿刺取材。
对照组在纤支镜检查结束后将标本制片行常规细胞学检查,由至少2位高年资病理科医师进行细胞学分析和诊断。
2组所有操作结束后,将剩余玻片标本和组织标本送病理科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由至少2位高年资病理科医师进行阅片,根据文献标准进行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
1.3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影像学检查病灶大小等基线资料。(2)统计支气管镜下取得标本的C-ROSE、常规细胞学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是否为肺恶性肿瘤)。(3)记录2组患者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出血并发症及是否进行二次检查等情况,其中纤支镜回吸到的出血量不少于20 mL视为穿刺出血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四格表分析C-ROSE及常规细胞学检查对肺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Kappa值。其中,Kappa值≤0.2表明诊断一致性差,Kappa值为0.2~0.4表示较差,Kappa值为0.4~0.6表示中等,Kappa值为0.6~0.8表示较好,Kappa值gt;0.8为非常好。
2 结果
2.1 诊断效能
研究组C-ROSE检查诊断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5.92%,特异度为97.30%,准确度为89.81%,Kappa值为0.786,见表1。对照组常规细胞学检查诊断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66.22%,特异度为95.45%,准确度为72.92%,Kappa值为0.446,见表2。
2.2 穿刺相关指标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穿刺次数及进行二次检查的患者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2组患者穿刺时间及发生穿刺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见表3。
3 讨论
肺恶性肿瘤是肺占位性疾病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和遗传因素等被认为是肺恶性肿瘤主要危险因素[4]。根据全球恶性肿瘤统计数据,肺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全球范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肺恶性肿瘤通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肺癌患者被诊断时已进入晚期,治疗效果较差,生存率低[5]。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至关重要。肺恶性肿瘤可以通过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如胸壁、气管、心脏等,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肺恶性肿瘤还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进行远处转移到骨骼、肝脏、脑等部位,加重病情[6]。肺恶性肿瘤的症状和治疗过程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肺占位性疾病早期发现和诊断是关键,因此定期体检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对于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1)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胸片、CT扫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PET-CT等。这些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的异常阴影或肿块,提供关于其位置、大小和形态的信息。(2)组织活检。通过肺组织的取样来进行病理学检查,确定肿块的性质。常用的方法包括经皮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和手术切除等。(3)细胞学检查。通过细胞学评价,如细针穿刺吸吮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或刷片细胞学检查,对可疑病变进行细胞学分析,确定是否为恶性肿瘤。(4)分子生物学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蛋白质表达分析等,可以帮助确定肺恶性肿瘤的类型和治疗方案[7]。
传统的肺病变诊断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像学检查虽然可以提供有关病变的形态学特征和位置信息,但无法直接确定病变的性质。组织活检是较为可靠的确诊方法,但对于某些病变,如深部病变或小病灶等,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细胞学检查通过采集细胞样本进行病变诊断,但传统的细胞学检查需要进行细胞制片、染色和显微镜观察,时间较长[8]。目前,C-ROSE技术结合纤维支气管镜的应用为肺占位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种技术允许医生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即时获取细胞样本,通过快速评价方法进行细胞学分析。相较于传统细胞学检查,这种技术大大缩短了诊断时间,提供了即时的诊断结果[9-10]。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研究组(C-ROSE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和对照组(常规细胞学检查联合纤维支气管镜)的肺占位性疾病患者,评估2种方法在诊断肺恶性肿瘤方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比较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出血情况及二次检查情况等指标,探究C-ROSE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肺占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C-ROSE检查诊断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5.92%,特异度为97.30%,准确度为89.81%,Kappa值为0.786;常规细胞学检查诊断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66.22%,特异度为95.45%,准确度为72.92%,Kappa值为0.446。上述结果提示C-ROSE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在肺占位性疾病诊断中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与病理活检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表明C-ROSE技术能够提供准确的细胞学信息,对肺恶性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可靠性,特别是早期病变[11]。早期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因此早期诊断对于肺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C-ROSE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技术能够在检查过程中即时获取细胞学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及时、准确的诊断参考,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决策[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细胞学检查比较,进行C-ROSE检查时穿刺次数明显更少,较少需要进行二次检查,表明C-ROSE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能够减少不必要的穿刺和二次检查的需求。这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和不适,还能提高诊断效率及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14-15]。本研究还发现,2组患者穿刺时间及发生穿刺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可能是因为2组在研究中使用的穿刺技术和操作水平相似。这表明C-ROSE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在操作上与常规细胞学检查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相当,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C-ROSE联合纤维支气管镜作为一种可行的肺占位性疾病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与病理活检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并且能够减少穿刺次数及二次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