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细节

2024-12-31 00:00:00王俊良
清风 2024年9期
关键词:门客赵王廉颇

唐代名臣吕元膺,任洛阳留守时,与门客弈棋间,属下送来急件,需马上处理。趁吕元膺批文,门客偷换一子,逆转了棋局败势。因这一细节,吕元膺将门客清除,并告诫众人,“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在吕元膺看来,“易一着棋子”这一细节,蕴含“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今日为赢一盘棋,便出卖诚信,欺骗对手;明天为了钱权,必贪赃枉法,殃民祸国。出身士林的阮大铖,由东林党人,入《明史·奸臣传》,亦有一个细节,颇让后人玩味。

《明史》载,天启四年(1621),吏科都给事中出缺。东林党领袖左光斗,决定让阮大铖递补。东林党内其他人,却将吏科都给事中一职许给了魏大中。一职许二人的细节,激发了阮大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于是,阮大铖阴结魏忠贤,终于得到吏科都给事中一职。正是这一细节,让阮大铖名列逆案。

而最能见证“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的例子,莫过于东汉人陈蕃。《后汉书》记载,陈蕃十五岁时,曾在家里空闲的一重院落里读书。一天,父亲好友薛勤来串门,看到陈蕃读书的屋子满是尘土,凌乱不堪,忍不住批评他:“有客人来,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打扫房间来迎接呢?”

陈蕃毫不羞愧,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多年的话:“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觉得陈蕃志向高远,因而“甚奇之”。这一细节,为陈蕃赢得一世英名的同时,也引发众多志士仁人反思,有学者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事实证明,十五岁“一屋不扫”的陈蕃,到七十一岁那年,终以“何以扫天下”谢世!《世说新语》说,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东汉末年,在外戚与宦官轮流执政的夹缝中,走上权力巅峰的陈蕃,本可以实现为国除害的理想,却因不善“扫一屋”的细节安排而痛失良机。

永康元年(167年),汉桓帝去世,窦太后下诏任陈蕃为“太傅,录尚书事”,陈蕃自此进入权力中心。本来,陈蕃执掌朝政,窦武手握兵权,两人协谋诛奸易如反掌。但是,夙怀大志的陈蕃,手握一把王炸好牌,最终却打得稀烂。可见,空有扫天下之志,却无从一屋扫起的细节,也是白搭。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陈蕃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赵国老将廉颇,本想为赵国再次披挂上阵,面对赵王使者,“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王使者跟赵王汇报:“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结果,“赵王以为老,遂不召”,而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让赵国走上了不归路。

这里边有一个细节:饭桌上廉颇“三遗矢”,就是上了三次厕所。这个细节,因“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是金钱让赵王使者起了反作用。潜台词是,廉颇都老成这样了,赵王你还敢用吗?到了战场上,漫山遍野地找厕所,仗还怎么打?

你看看,就是这么普通的细节,一旦与历史节点结合,便化普通为神奇。绳门客易子,东林无信,陈蕃扫屋,廉颇三矢诸细节,无不一一应验。鲁迅说,历史的细节,其“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然而,回望历史,细节确实决定了成败。

猜你喜欢
门客赵王廉颇
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首届“赵王杯”全国小小说征文启事
掬一捧光阴,握一份当下
不计个人恩怨
—— 蔺相如
《将相和》缩写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炎黄地理(2017年10期)2018-01-31 02:15:05
门客三字阻筑城
给猫起名
默当
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 20:05:12
廉颇并非真英雄
领导文萃(2013年23期)2013-08-15 00:43:51
当代“门客”
杂文选刊(2011年2期)2011-05-14 13:37:53